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时间:2020-09-06 15:28:3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当了将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师,也曾开展过诸如语文学法指导、思维训练、思想渗透、学科整合等多项专题研究,但在一波又一波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实践就像颠簸在波浪间的船儿飘忽不定。上世纪末语文界展开的语文教学大讨论,使我逐渐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找到了自己新的教改方向: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点:在“言—意—言”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与语言的真正拥抱

  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一直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对语文本质的揭示,是我国语文课程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是,正如读者是个性地理解作品的一样,广大教师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理解同样是多元的,他们的教学实践也常常因此显得五花八门,甚至在有些方面出现偏差。这些偏差突出表现为将“理解语言文字”简单化为“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将“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分割为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情。

  我们常说,语文姓“语”,意即语文教学要教属于语文的东西,防止出现非语文倾向。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习惯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讲解,忽视具体的语言因素的教学,将教学目标全部集中在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义上,一个接一个关于内容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问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也会看到“小手林立”的景象,听到口若悬河的发言,但是在热闹过后,学生学到的真正属于语文的东西又有多少呢?

  其实,语文教学除了要引导和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培养学生认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依据文本理解词语的确切意义,而且能够依据与文本相似或不相似的若干例子发现词语的正确用法,体会用词的精当,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根据词序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熟悉和掌握各类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感受表达的生动形象;要注意文章怎样前后照应,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谋篇布局……

  对于理解语言内容与理解语言形式两者的关系,叶圣陶曾作过精辟的阐述:“平常读一本数学课本,不研究它的叙述如何正确;读一本史地课本,也不研究它的叙述如何精当……如果研究那些,便转移到学习国文的立场,抱着研究国文的态度了。国文功课训练阅读,独须内容形式兼顾,并且不把内容形式分开来研究,而认为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其他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正确理解所学教科书的语言文字的任务,唯有语文学科教学需要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同时,还要着重理解文本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便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按照这样的理解,语文教学要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相统一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感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语言内容。学生刚开始阅读一个作品,所面对的并不是客观物的实体,而是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语言文字,它是现实事物的抽象的、间接的反映,需要经过学生的转换补充,把抽象的转换为具体的,把间接的转换为直接的,从而完成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的了解,为紧接着的阅读活动创造条件。

  感受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语言形象。阅读感知,仅知道文本写了什么,那是极其表层化和概括性的,还不能形成对文本内容的亲切感受。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语境的还原,只有当读者在知道文本写了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语言形象,让文本中的人与物鲜活起来,让语言文字似乎站立在纸上与你对话,你才能与文本开始真正的对话,你才算刚刚走进文本。阅读感受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对语境的还原依赖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把握。“生活储备”越丰富,“还原”就越畅通、越中肯,吸收就越有效率。

  感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体会蕴含在语言背后的意思。学生完成了对语言形象的感受,还只是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的了解,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要体会作者或作品的“言外之意”,领悟作者透过作品传递出来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阅读感悟的前提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只有把每个情节与整体联系起来,才能显示出它的意义和价值。否则,脱离了完整的意境,看不到作者的思路,尽管在字、词、句、段上下工夫,也只是徒劳无益。

  感想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触发思考,触动思想。感想是在感悟的基础上向实践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不仅增进了感悟的深度,而且提高了感悟的效果,将阅读文本后感悟到的东西回归生活实践,并指导生活实践。

  鉴赏阶段。前面所述的感知是表层化、概括性地了解文本内容,这里的“鉴赏”主要指熟习语言形式,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言—意—言”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与语言的真正拥抱。语文教学不能将“理解”和“运用”分割开来,相反,只有将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方法整合到理解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才是完整的。

  文本学习五个阶段的划分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在实际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学习语文上的某个词,也就是学习思想上的某个概念;学习语文上的某句话,也就是学习思想上的某个命题;学习语文上的某一篇章结构,也就是学习思想上的某一逻辑发展。例如,在《特殊的葬礼》第一段的教学中,我先将原文中的“亲自”删去,请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让他们将目光聚焦到这一语言因素上面,然后通过举例辨析例句中“亲自”一词在用法上的正误,在此基础上体会文中“亲自”一词的必要和精当,领会菲格雷特总统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以及本次葬礼的独特之处。这既是理解语言内容的训练,又是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训练。久而久之,读与写的问题将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

  起点:在朗读和默读中实现语言和思想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