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论文

时间:2020-12-10 18:14:40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论文

  0引言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论文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逐步发展为城市大型基础交通设施。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动脉和生命线,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投资巨大、技术难度高、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环境复杂、发生事故风险大等特点。如何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课题。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具有专业多、专业交叉施工频繁、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环境复杂等特点,由于系统性强、所处环境复杂,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

  以下以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以及目前在建的宁波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为工程实体,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论述,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1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分为土建工程和机电工程,机电工程包含机电常规设备、机电系统、装饰装修3大类。

  机电常规设备分为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低压配电及动力照明三大专业以及电梯、自动扶梯、屏蔽门、门禁(ACS)、综合监控、火灾自动报警(FAS)、环境与设备监控(BAS)系统。包括车站、出入口、风井(风亭)、区间、主变电站、控制中心等区域。

  机电系统分为主变电站、供电系统(牵降变电、接触网、杂散电流、疏散平台、电力监控(SCADA)、区间环网电缆)、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声屏障等。

  装饰装修分为车站设备区装饰装修和公共区装饰装修2部分。

  在实际工程中,还应该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划分。

  2宁波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度为20.878km,包括高架线路5.45km,过渡段0.31km,地下线路15.118km。共设车站20座,包括高架站5座,地下站15座,平均站间距约1.1km,已于2014年5月30日开通试运营。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8.350km,其中地下线长约21.604km,高架线长约6.392km,过渡段长约0.354km。共设22座车站,地下车站18座,高架车站4座,平均站间距1.331km。计划2015年12月底开通试运营,现正处于机电工程施工高峰阶段。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长度为25.439km,其中地下线长约2.123km,过渡段0.25km,高架线长约21.636km,育王岭隧道长度1.43km。设车站9座,地下站1座,高架站8座,于2012年6月开工建设,现机电工程已经陆续进场施工。

  截止目前为止,宁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运转基本正常,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质量事故,工程现场安全质量总体平稳可控。

  3机电工程安全质量制度建设

  经过5年的工程建设,宁波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建立和制定了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其他质量管理标准。机电工程部分管理制度如下: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轨道交通工程车站属地管理办法;轨道交通轨行区管理办法(供电施工期);轨道交通工程送电管理办法;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电力调度管理办法;轨道交通车站实体移交管理办法;轨道交通工程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关键工序验收管理办法;轨道交通工程机电设备到货管理办法;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等。

  4机电工程安全管理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在机电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分别从安全风险分析、行为安全、协调与管理、事故调查和处理等方面展开阐述。

  4.1安全风险分析

  对机电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安全方面重点监控轨行区安全风险、触电风险、起重吊装作业风险、高处坠落风险、火灾风险、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等。

  4.1.1轨行区安全风险

  轨行区安全风险存在于轨道施工期、供电施工期、系统联调期至轨行区调度指挥权和场地管理权移交运营前。轨行区施工范围包括车站、正线隧道、高架段、车辆段、停车场、出入段线、凡在已铺轨且距离轨道外侧边缘1.5m范围内的作业。施工内容包含轨道、接触网、电力环网、信号、疏散平台、声屏障、动力照明、消防、弱电系统等专业。具有交叉作业频繁、环境差、空间小、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4.1.2触电风险

  (1)宁波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采用集中式110/35kV2级电压供电方式,牵引供电系统和动力照明供电系统共用35kV供电环网,牵引供电系统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走行轨回流方式,属于高危险源。

  (2)机电标工期相对较短、工序转换较快、大量使用小型电动工具、材料加工设备使用频繁,易发生触电危险。临时用电风险主要集中在临时用电配置不符合要求、电缆线路搭设和接线不规范、交流电焊机二次侧空载保护器未连接,非电工人员私自接线等方面。

  4.1.3起重吊装作业风险

  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吊装作业,高空作业频繁,起重设备吊臂长,安全压力较大。起重吊装作业主要集中在铺轨基地下料口、出入口、风井等。检查中发现起重机械吊索具磨损更换不及时、钢丝绳编插长度不足、吊装方案和监理细则针对性不强、吊装作业未设置危险区域、无专人指挥、日常维修保养不及时、作业人员无可靠立足点等现象。

  4.1.4高处坠落风险

  机电工程涉及大量高空作业,包括车站机电管线的安装,装饰装修吊顶,区间接触网、环网、通信、综合管线安装,高架车站、出入口、风亭钢结构安装和外立面装修等施工。大量使用移动式脚手架、登高梯车、立式脚手架、人字梯等,点多面广、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

  4.1.5火灾风险

  地下施工空间狭小,作业环境相对封闭,车站进入机电安装和装修阶段后,材料临时加工区域均设置在站台层和站厅层,部分材料加工作业涉及气体火焰切割和电焊操作等明火作业。车站空间有限,机电设备、装饰装修材料大量堆放,汽油、油漆、松香水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贮占用消防通道,加上部分土建出入口未成型,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

  4.1.6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

  地下施工环境阴暗潮湿、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加之车站内切割、焊接作业频繁,隧道内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及轨行车辆密集,噪声和烟尘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很难及时消除,造成噪声和空气指标超标。长时间作业对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并带来安全隐患。

  4.2行为安全管理

  4.2.1轨行区安全风险管理

  (1)轨行区管理措施。首先,明确轨行区管理机构及参建各方的职责和界限,严格按照《轨行区管理办法》及《车站属地管理办法》的要求,督促参建各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其次,召开轨行区管理办法会议,使参建单位熟悉和掌握管理要求。最后,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责任落实排查工作,重点监督轨行区调度计划管理、场地管理、车辆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等,开展轨行区专项检查,督促隐患整改落实。

  (2)轨行区监督内容和检查要点。重点监督轨行区调度室管理(管理机构及职责、单位及人员准入、调度计划管理、场地管理)、车站门禁及轨行区门禁管理、轨行区计划执行、轨行区施工现场管理、轨行区车辆管理等。轨行区检查要点为:违章作业行为、险情事件处罚、计划执行不力、场地管理不到位、不文明施工行为等。

  4.2.2触电风险管理

  (1)供电系统带电后安全风险控制。送电前组织开展条件验收,下发通电公告,现场张贴安全警示标志。供电设备和接触网首次带电后,工作现场所有的电气设施均视为带电,带电区域内的各种作业均应办理停电作业手续。进入带电区域进行作业,需经过调度室批准,做好防护措施后方能作业。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供电设备、接触网的距离不能小于安全距离,否则作业前供电设备、接触网需停电、验电、挂地线。

  (2)临时用电触电风险管理。临时用电管理的重点是施工单位的三级用电设备和电工配置,以及宿舍的安全用电,针对其施工特点和实际情况,集团公司编制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典型实例管理手册》、《临时用电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等,严抓施工现场标准化的执行和落实。

  4.2.3起重吊装作业风险管理

  针对施工特点和实际情况,集团公司编制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坚持强化特种设备管理,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尤其是对塔吊、大型起重设备等实行全面的专业检查,严格整改落实,逐条闭合,不留死角。

  4.2.4高处坠落风险管理

  集团公司采取如下措施:编制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的时效性;强化安全交底程序的落实;将安全防护验收作为工序验收、节点验收的条件;严格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保障现场监管;强化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监督;现场增加安全保障班组等。

  4.2.5火灾风险安全管理

  集团公司深刻吸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教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加强施工现场严禁烟火的管理,杜绝在放有可燃或易燃物场所吸烟的现象;②加强施工现场的动火管理,严格3级动火作业制度,防火措施不到位时杜绝动火作业;③加强临时用电管理,杜绝私拉乱接电缆、用电设备超负荷运转、配电箱内元器件选配不匹配等;④加强油漆、松香水、汽油等易燃物存放管理,做到单独存放,合理布局;⑤建立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的储备,一旦发生火情做到有条不紊,防止事态扩大。

  4.2.6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管理

  集团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思想上重视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的意义,加强职业病危害的宣传和教育,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②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如佩带和使用好防尘口罩、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施工现场经常洒水喷淋,材料加工和切割有单独区域,食堂补充有利于润喉、清肺等功效的菜食,增加防尘补贴等,达到降噪和防尘的目的;③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定期开展职业性健康检查,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4.3协调与管理工作

  在交叉作业、防汛防台责任区、地下结构渗漏、实体质量验收等方面,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工作,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顺利实施。例如,在防汛防台责任区,提前开展排查工作,系统梳理防台防汛的重点区域,及时下发《关于明确1、2号线工程防台防汛责任区及相关要求的通知》,明确各参建单位的防台防汛的责任区,并督促各标段各司其责,落实责任主体。

  4.4事故调查和处理

  坚持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开展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按照相关法规、合同等规定,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5机电工程质量管理

  在完善机电质量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机电质量管理重点监督实体质量、质量行为、关键节点的把控、工程质量验收等工作。通过开展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推进质量标准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5.1实体质量监督

  5.1.1设备材料进场验收管理

  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工程涉及专业多、设备材料种类和数量繁多,且不同厂家、产地、批次质量参差不齐。应当重点把控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对于进场的设备材料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轨道交通工程机电设备到货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要清退出场。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所有设备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过材料报验,严把材料各项指标。

  5.1.2设备材料检验管理

  设备材料检验管理的一般原则为:有国家标准的,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无国家标准,有行业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执行;无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按照设计要求或合同约定执行;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当合同、规范或施工图纸中的技术标准不一致时,按高标准执行。甲供设备的检验按照《轨道交通工程机电设备到货管理办法》执行,乙供设备材料应由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开箱、清点和检验测试等工作,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机电类材料需驻地监理进行见证。

  5.1.3质量通病防治

  加强机电安装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首先,将质量通病划分等级,明确管理层级和管理责任;其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加以管控,重点监控设备材料质量、单体调试质量、观感质量、系统调试质量等;最后,加大对责任单位违规处罚力度。质量通病治理是长期性的技术和管理工作,需要参建各方共同努力。

  5.1.4机电系统调试

  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系统调试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专业、多单位、多环节、多接口、多内容。机电系统一般要进行设备单体调试、单系统调试、系统间联调、系统总联调等阶段,不同的调试阶段由集团公司不同的部门组织实施。通过系统调试工作,既检验了设备产品质量及安装质量,又验证了满足系统使用的各项功能指标。

  5.2质量行为监督

  采取抽查方式,查阅责任单位工程质量管理文件、资料、报告,特别是主要管理人员、分包报审、施工方案、演练审批方面的资料,并与现场实际核对。对施工、监理、检测单位人员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5.3关键节点的把控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工期短、技术要求高、交叉作业多,而机电工程的监管人员少,因此,监管工作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抓住重点。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机电工程部分关键节点的验收,如车站关键设备房交接验收工作;供电工程牵引变电所设备起动试运行及送电开通验收;供电工程接触网冷、热滑试验;给水与排水工程管道压力试验;信号工程联锁试验等。

  5.4工程质量验收

  统筹单位工程的.验收工作,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单位(子单位)验收计划实施。开展首件工程验收、关键节点验收、子单位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工作,以验收促进工程质量。

  6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1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企业对安全质量工作不够重视,片面追求施工进度;项目经理、关键岗位人员配置和到位情况不理想,现场技术人员配置不足;管理手段缺乏,依靠建设、监理单位的被动管理,部分现场验收把关不严格;执行力差,对现场重大风险源未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总包对分包的现场技术服务不足,设施配置投入不足,教育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个别施工企业未深刻吸取已发生的事故教训,造成现场险情不断。

  6.2密闭空间安全隐患多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存在大量密闭空间。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具有狭窄、通风不良等特点,只能进行非常规作业的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危害粉尘等易燃易爆等有毒气体。易导致缺氧窒息、气体中毒、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6.3交叉作业安全压力大

  由于工期等原因,有限空间内需要多个施工单位和多专业同时施工,施工安全的综合协调管理十分重要。存在轨行区交叉作业、车场交叉作业、车站主体机电和装修交叉作业、车站附属土建与机电和装修交叉作业等。交叉作业具有工序转换频繁、环境差、空间小、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6.4预埋件、孔洞不符合要求

  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预埋件、孔洞位置和尺寸不符合要求。如:地下过轨预埋管线位置错误或不符合要求,导致电缆无法穿越;高架区间接触网下锚拉线位置预留错误,导致接触网坠陀无法安装;车站站台层二次结构下方积水问题,无排水措施;高架车站垂直电梯井无排水措施;车站屏蔽门预留底板位置不符合要求;车站主体及出入口装修与土建施工偏差导致无法按图施工等。

  6.5质量验评标准不统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因涉及建设项目及专业较多,如:车场工程、车站工程、轨道工程、高架桥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强(弱)电工程、供电工程、信号工程等,这些专业分别采用不同的验评标准,有国家、行业(铁路、电力、市政、房建等)、地方、企业等标准,执行过程中容易混淆。

  6.6调试检测标准未明确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试运行前进行的初步质量验收标准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只对各专项工程的验收项目和验收要求进行明确,未对各专项工程验收程序及安装后的调试检测等情况进行明确和统一,如单机设备的调试检测、供电系统安装与联合调试检测、信号系统安装检测、通信系统安装检测、屏蔽门的安装检测等,单以系统的调试记录和出厂合格证不能保证工程整体质量要求。

  7解决措施和建议

  7.1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从人员管理、分包管理、企业现场检查管理、监理履约管理、探索积分管理等方面,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事前预控(风险管控、安全投入、教育培训、关口前移)、过程管控(抓责任主体、重点难点、工艺创新、监测监控、验收把关)和持续改进(问题的反复、检查质量、标准细节、长效机制),实现安全质量目标。

  7.2加强密闭空间安全管理

  鉴于其他城市地铁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建议出台《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密闭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密闭、有限空间和缺氧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7.3合理安排交叉作业

  首先,应采用属地管理模式,明确各管理部门及参建各方的职责和界限,督促参建各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作业面调整、综合进度协调、综合布线设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材料进出场、临时设施、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等方面进行管理,保证交叉作业区域安全、稳定、可控。

  7.4保证预埋件、孔洞质量

  ①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土建、机电、装修和系统等专业设计工作建立起必要的沟通、协调和相互约束关系;②加强各工种、专业间的协调施工,施工单位加强对预埋件、孔洞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降低或消除安装误差;③监理单位严格执行旁站监理,对预埋、预留孔洞及时复核和校对,提高安装精度,层层把关。

  7.5建立统一质量验评标准

  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统一验评标准,统一工程资料管理内容及表格形式,以确保工程资料真实、齐全地反映工程情况。

  7.6明确调试检测标准

  应明确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合格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合格证明材料,以确保各专项工程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

  8结语

  本文总结了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机电工程安全质量制度建设、机电工程安全管理、机电工程质量管理等工作,并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希望对以后开展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浅析精益质量管理

2.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浅析

3.浅析质量管理的环节

4.质量管理的五种工具浅析

5.浅析质量管理的四个观念

6.机电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7.服务质量管理与企业发展浅析

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分析思考

9.浅析《庄子》物化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