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合浦传统亭阁式建筑的美学特征与文史价值论文

时间:2020-07-20 08:59:12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广西合浦传统亭阁式建筑的美学特征与文史价值论文

  一、合浦郡亭阁式建筑的历史渊源

广西合浦传统亭阁式建筑的美学特征与文史价值论文

  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传承中产生了各类组合式建筑,如廊桥组合式、亭阁式塔、亭阁式建筑等。中国古代较有代表性的亭阁式塔建筑是印度的覆体式塔与中国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其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的亭阁式建筑兼具亭与阁的两种特质,汉代以前的亭阁式建筑在中原较为常见,而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并不多见,南方亭阁式建筑的形成是中国南北方建筑文化交流融的结果。在北部湾地区的合浦县就有几座知名的亭阁式建筑,它们是分别是东坡亭、海角亭及大士阁。对于广西的传统亭阁式建筑的专项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因此研究这三座亭阁式建筑的美学特征及其文史价值意义深远。

  在古代历史上,北部湾地区是岭南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汉代合浦郡对岭南文明进程影响深远。从秦汉到宋元,几乎每一次大的社会动荡,都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南迁。秦汉大批皇亲国戚和中原汉人南迁合浦郡,有“汉徙合浦”的史实记载,特别是南方丝绸之路,加深了中原文化与南方岭南文化的交流,极大的促进了具有南方典型特征的亭阁式建筑的产生,民族迁徙带来了中原的古典建筑形式。广西沿海地区古典亭阁式建筑的分布特点,以古代文化发达的合浦郡为主。广西合浦地区亭阁式建筑的基本特色是既保留古制,又有地域共性⑴。南方亭阁式建筑的形成,是中国南北方建筑文化交流的结果,其中的代表性亭阁式建筑有东坡亭,海角亭及大士阁等。

  二、亭阁式建筑的岭南地域特征

  (一)合浦郡亭阁式建筑的结构特点

  亭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类型。南北方亭阁式建筑具有一定的差异。如北方多亭塔式建筑、南方多亭阁式建筑。南方人喜在亭式建筑纳凉,喝茶聊天,亭阁式建筑能有效挡雨,有一定的遮阳墙面,并能有效降低亭内的温度。南方沿海多风雨,亭阁式建筑的横向组合式空间,能有效解决此问题。亭阁式建筑东坡亭就采用了这种横向组合亭阁空间的形式,很好的解决了挡风遮雨的问题。其次,东坡亭具有遮阳降温的功能。南方高温天气多,亭阁式建筑在高度上一般比单亭式建筑高,因此在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阁的屋顶样式,增大的建筑高度采用竖向

  空间叠加的方式,利用气压的原理将热气从屋顶的阁式建筑四面开通透式窗中散发,因而能使亭内空间相对凉爽。东坡亭的四周回廊环绕,既挡住了烈日的暴晒,又能在此回廊欣赏壁上碑刻。大士阁一楼全部采用立柱无护栏,利于海风通过时保护建筑不被吹倒,同时也能使阁内空间相对凉爽。呈现出南北方建筑文化交流的典型特征。

  (二)合浦郡亭阁式建筑与国内亭阁式建筑外观上的对比

  亭的艺术风格北方和南方有所差别。北方的亭檐厚实,翼角和缓,南方则亭檐轻灵。合浦郡亭阁式建筑比北方地区的亭式建筑高一些,具有双层屋顶叠加的独特形式语言,外形灵秀多变,翼角高耸,与北方的亭式建筑外观有很大的不同。合浦亭阁式建筑外形相对更加形式丰富,建筑形体更高更富于立体感,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地域文化特征。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其生教授认为,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特殊地区性建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是由于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史人文哲理思想和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促成的。我们通过历史建筑的个案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历史建筑同时需要生活在此的居民一同努力。m当下城镇化大发展中许多古建筑和历史环境都受到了破坏,但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完全否定过去,尊重自己的历史往往是更现代化的做法。

  三、亭阁式建筑的美学特征

  (一)组合式建筑空间形态

  亭阁式建筑是在亭式建筑单体空间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新的组合建筑类型。其最大特色是亭与阁的建筑内外空间重叠组织形式,这种空间组织形式使亭的形象更加丰富,本身既是景观又可以观景,既有功能性又有美学方面的价值。合浦三座代表性亭阁式建筑,均具有亭与阁建筑形式的空间组合。合浦郡亭阁式建筑与国内亭阁式建筑空间上的形态又都有所不同。合浦郡亭阁式建筑具有通透式多层围合空间的组合式空间形式和灵活多变的建筑空间特点。人们常用“亭台楼阁”来形容中国建筑的类型丰富和形态之美,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有顶无墙。早期阁与楼有所区别,楼指重屋,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不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座,在建筑群中居于主要位置,后来阁与楼互通,无严格区分,轮廓线完整,甚有可观性。阁多为四坡顶的房子,四面均开窗。亭阁式建筑通过多个空间重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相互连接和配合的建筑特征。亭与阁的建筑形式空间组合极具建筑空间结构美,亭阁式建筑的墙体结合了亭式柱子的通透性与阁式建筑半通透性,墙体的墙面多采用中央开通透式大景窗的形式。亭阁式代表建筑东坡亭与海角亭均运用了这种组合墙体形式,将建筑与周边景观产生交流,相映成趣。而大士阁运用的是亭与阁空间的竖向叠加,形成二楼的阁楼空间。亭阁式建筑的横向与竖向空间的巧妙结合,既能挡风壁雨,又具有遮阳降温的功能。这种组合式建筑空间形态由内而外对亭阁式建筑的造型产生了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原传统亭阁式建筑在岭南地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合浦亭阁式建筑内部空间自由、流畅、开敞的建筑特点。合浦亭阁式建筑具有很强的文化地域性,是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地理特征在建筑方面的反映。其中大士阁在建筑学上有很大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巳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建筑。

  (二)结构类型与形制布局

  合浦亭阁式建筑的形制兼有中原传统古典与南方岭南地域性的特点。东坡亭具有古代亭阁式建筑的传统形制,建筑为单檐歇山顶二进亭阁式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分前后两进,环以回廊,建筑面积约210平方米。第一进为别亭(长春亭),面阔7.1米,深6.8米,檐口高4米,单层歇山式。第二进为主亭(清乐轩),进深9.55米,面阔15.8米,为重檐歇山式,上檐口高6米,主亭正门上方悬“东坡亭”三字大匾额。主亭与别孕两侧山墙各有对古朴的大圆窗,主孕正面主墙上还开有两扇方形大木格花窗,亭四周回廊相通,使建筑在平凡中透出几分不俗的气势;海角亭为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亭阁式建筑形制,分前后两进,第一进为海角亭门楼,门楼正中为大园拱门,两旁为园拱身门,屋檐为两层砖砌叠涩莲花托构成。第二进为海角亭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方形,面阔10.5米,进深10.6米,占地面积约111平方米,前后敞开,左右墙对开月洞窗,10根方形砖檐柱与围栏构成回廊,台基二层,前、后台阶三级,均石砌m;大士阁由两座两层亭阁式建筑组成,前后亭相连通,上层阁楼式,下层无围栏敞开式。全阁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大木构架,大木构件全部用南方铁木,由36条根柱子支撑,柱基为雕刻宝莲花的石垫,梁柱纵横交错,全用榫卯或穿枋连结。角柱、柱头、梁架、托脚、攀间、出檐等部位建筑手法有宋元时期建筑遗风,建筑布局精巧,结构严密。合浦郡亭阁式建筑与国内其他地方的亭阁式建筑在装饰上也有所不同。合浦郡亭阁式建筑装饰主要表现在中原建筑样式与岭南广府式建筑的结合,建筑装饰上多采用广府式建筑元素,呈现出建筑发展与变化的关系。建筑构件细部上表现为墙身柱身装饰以中原传统为主,而屋顶是以岭南广府式装饰为主,结合具有地域功能性特点的窗花。如东坡亭别亭屋脊中部彩塑双凤朝阳,两檐角置狮子抱绣球,主亭屋脊彩塑二龙戏珠,双鳌对峙,左右檐墙各有古朴的木制花窗。

  (三)建筑的意境美

  合浦三座亭阁式建筑的建造非常讲究意境美,在观察感受和情感色彩上传承了中原建筑美学思想,均具有中国传统的意境美。同时三座亭阁式建筑还具有纪念性的功能及休憩性的功能。东坡亭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建,具有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建筑空间随步移而景致;海角亭是为纪念先贤孟尝、苏轼而建,海角亭兼“候潮”赏景,向为我国古代“海角天涯”地理概念的象征,极具环境意象美学特点,从自然的“物境”,经过文化艺术加工,上升到艺术美的“情境”,再通过触景生情,达到理想美的“意境”。按陶弼所诗,北宋海角亭与“还珠”史迹关联,元代官员范椁“访郡耆老,讲求还珠故事”。佥曰:“海角有亭为此设也”于是重建海角亭。均说明了建亭为凭吊东汉合浦郡太守孟尝“合浦珠还”事迹大士阁最初是为抗击倭寇侵扰而建。明初倭寇经常袭扰我国东南沿海,明王朝廷为防御倭寇,便在永安城建“千户守御所”,并在城中央建造大士阁以便于防守了望,符合中国传统登高望远的美学思想。阁上还供奉了观音大士,于是一阁两用也成为合浦大士阁的一大特色。W中国古亭的建造总是能使人在细腻的观察中和情感色彩的追求中,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的“意境”境界。正如苏东坡《涵虚亭》诗云:“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这正是亭阁式建筑的真实写照。

  四、亭阁式建筑的文史价值

  (一)建筑的历史文化印记

  唐宋以来中原人士常被贬来广西与海南岛等偏远地区任职,期间有文化交流的因素,也有思乡的情节,东坡亭与海角亭建筑的产生无不与流放有着关系。亭的内涵可概括为人们对自然景物的赏知与赏美,对文化艺术的传承与追求,对伟大人物、英烈模范以及千古传颂的历史事件的纪念、敬仰与赞颂等。合浦县的东坡亭是人们敬怀苏东坡的一个历史建筑物证。苏东坡曾有两次广西行,留下了梧州苏山、腾县访苏亭、北流景苏楼等历史建筑。相传苏东坡于宋元符三年(1100)在合浦时住清乐轩,写了《雨夜宿净行院》、《记合浦老人语》等诗文。后人为纪念他,在清乐轩故址修建东坡亭。据《合浦县志》记载:东坡亭"始建于何时失考。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建。道光、咸丰、宣统年间又经过几次修建。1944年再在旧址重建。亭内外镶有许多碑碣,碑碣书体楷、草、隶、篆俱全。亭的正面壁上有一幅苏东坡阴纹石刻像,在东坡像上方有"仙吏遗踪"四字。而另一座亭阁式建筑一海角亭则更多的体现了中原人士的思乡之情,海角亭也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标志。明人陈崇庆在《海角亭》讲到:“习闻海角共天涯,此日登临望转赊。青草寒潮迷极浦,苍山斜日拥晴沙。”海角亭是为纪念东汉永建年间在合浦任太守的孟尝而建,有“合浦珠还”的典故。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距今巳1000多年了。经宋元及明朝成化、嘉靖年间多次迁建,至隆庆年间迁于现址。元代海南海北道肃正廉访使范椁《重建海角亭记》载:“钦廉僻在百粤,距中国万里而远,郡南皆岸大洋,而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

  (二)诗文、匾、楹联、绘画与雕刻

  亭阁式建筑往往是与文化景观共存的,亭还是文人展示才华的好地方,亭阁式建筑墙面与柱子的结合,让建筑具有了承载更多文化艺术的可能性,东坡亭与海角亭也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名人诗词字画。东坡亭主亭正门上端悬挂着由广州六榕寺铁禅大师所题“东坡亭”真迹牌匾,亭内正面壁上嵌有东坡石刻像(喻为“仙吏遗踪”)。亭外四壁刻着历代重要碑文和东坡在合浦所写的遗诗,如名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六月六日渡海》。东坡亭已成为一种历史文化象征和合浦历史人文景观的杰出代表。在海角亭的门楼内壁上,镶嵌有三方石刻,是清乾隆年间廉州知府康基田所书《海角亭远眺》七律,碑字体为行书、一气呵成。特别吸引人的还有门楼左侧的一方一笔书成的“鹅”字碑。海角亭墙壁刻画有各种动植物图案和历史故事人物,海角亭屋脊上的双龙戏珠,形态逼真。亭的上下檐之间,全是回字形图案的雕花窗棂,檐下封檐板,雕着各种动植物图案及历史故事的浮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广西合浦传统亭阁式建筑’是在对中原古典建筑风格的继承和对广府式建筑风格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南方亭阁式建筑风格,及较高的建筑艺术与文史价值。它是研究广西沿海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资料,如何保护传统亭阁式建筑也是当前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广西合浦传统亭阁式建筑的美学特征与文史价值论文】相关文章:

1.论文传统建筑木雕美学应用

2.我国传统建筑典型特征研究的论文

3.中国传统建筑中美学的窗的论文

4.浅析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论文

5.草书的美学特征

6.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论文

7.电影色彩艺术的美学特征研究论文

8.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传承价值论文

9.音乐与景观建筑空间的美学关系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