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业街区历史建筑与改造更新论文

时间:2020-06-21 18:41:30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工业街区历史建筑与改造更新论文

  洛阳涧西工业区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依托于156项目的落户而诞生,是在涧河以西,按照“南宅北厂”的格局,自北向南按照工业区、绿化隔离带、居住区、商业区、科研教育区的排列方式建造的工业新城。时至今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变迁,留存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和历史风貌建筑。长春路历史街区位于整个涧西区的最东段,是洛阳铜加工厂的居住区,整个区域为建设路、延安路、太原路围合的三角形区域,如图1所示。伴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大片的新建社区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一方面创造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吸引着市民大量搬迁,于是旧有的社区日渐颓败,大面积的历史街区也面临被拆除的风险。基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旧有社区改造更新的双重动机,我们开展了对长春路历史街区深入的调研,旨在研究该区域现状存在问题与需求,从而进行进一步的社区居住品质提升的更新改造设计。

谈工业街区历史建筑与改造更新论文

  1.长春路历史街区调研

  1.1历史街区内道路交通及其与城市关系考察

  长春路历史街区作为洛阳铜加工厂的生活区,由建设路和中州西路与生产厂区相隔离。建设路、中州西路是涧西区城市主干道,街区向南是城市另两条主要道路景华路和延安路,其中景华路和中州西路是街区居民生活出行、联系城市的主要交通要道,如图2所示。这些规划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的城市道路,道路宽度依然能满足过往车辆的需求,交通秩序良好;街区内部长春路北段比较宽,除了上下班时间,人流很少,能够满足基本的机动车辆以及上下班时间内自行车、摩托车等小型车辆的需求;长春路中段存在三岔路口,道路状况较混乱;片区内基本的生活集中在了长春路中段往南,加上街区内临街建筑随意开商业门市,占道经营杂乱,不仅导致了长春路南段以及珠江路上过往车辆的多乱现象,更对沿街建筑的风貌形态破坏严重,在三岔口区域形成了非常混乱的交通情况。公共交通方面,公交线路27路车穿过长春路中段和北段,平均12~15分钟一趟,主要服务附近的学生工人,老年人很少出行,再加上运行线路问题,使用率并不是很高。102、103路电车穿过中州西路,12分钟左右一趟,使用率一般。居民出行一般都选择在商业较繁华的景华路上坐车,公交线路多,选择性较多。

  1.2历史街区建筑构成及建筑风貌考察

  长春路历史街区是洛阳铜加工厂的居住区,主要包含34号街坊和37号街坊住区、社区商业超市(大张量贩)、文化设施(铜加工厂俱乐部)、医疗设施(洛铜医院为市级文保单位),社区内部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等建筑设施一应俱全。调研街区内主要建筑的现状及外观风貌列表1如下。街区内住宅建筑除了沿街商业改造破坏较明显外,基本保存完好,50年代苏式建筑格局和风貌特色十分突出。街区内基本的配套设施主要集中在小区的南半部分,学校(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两所)、医院、社区医疗点、运动场地、农贸市场、超市、报刊亭等,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北部的洛铜俱乐部是街区乃至整个生活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如图3所示。街区目前主要不足一是缺少大型便民商业。除大张量贩超市之外,没有集中的商业购物区,小型餐饮和百货零售商业将沿街底层改建商铺很多,不仅对建筑造成破坏,同时对街区景观和沿街环境也带来很大的污染,如图4所示。二是居民社区内没有休闲运动的场地。各街坊建筑布局均为内围合院落式,中心院落空地本是很好的居民社交休闲场所,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原有院落空地多为80年代以后新建住宅楼所占用,因此社区内部没有相对集中的活动场地和社交场所,整体感觉萧条没有生气。

  1.3历史街区内居住现状考察

  街区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过半个多世纪,基本已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使用寿命。在配套设施方面,多家共用卫生间,楼内及社区内照明不足,绿化无人打理,缺乏垃圾清运,加之年久失修,使得长春路历史街区成为卫生条件差、社区环境品质不高的街区,如图5所示。主要现状表现归纳为:环境情况较差:除长春路两侧道路绿化带和小区内部零星高大树木外,没有集中的绿地和景观元素。据当地居民讲,当初建厂时,给居民区建设的定义为花园式住宅。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街区的变迁,许多景观元素渐渐弱化甚至消失。加之现有房屋的灰色调墙面,整体街区显得非常没有生机活力。建筑设施不完善:某种意义上讲,建筑内部的用水、采暖等基本生活设施的完善改造,是改变工业老街区现状,恢复其原有生机的根本。通过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抽样访谈,可以感受到居民强烈的搬迁意愿。主要是对环境卫生、绿地绿化、室内空间等条件不满,但也有一些老年人,搬迁的意愿不那么强烈,他们大多是从一建厂就住在社区中的,见证了整个历史街区的沧桑变化,对以往花园式住宅的人文氛围有很深的感情。

  2.长春路历史街区37号街坊改造更新设计研究

  长春路历史街区是一个整体,只有在熟悉了整体环境、明确了社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对某一街坊、某一个社区或某幢建筑的改造升级问题。根据上述调研情况,我们以37号街坊的改造设计为契机,从功能整合、环境美化、建筑风貌修复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等几个方面入手,研究探讨历史街区改造更新的新思路。

  2.1改造更新设计的立意

  37号街坊是整个长春路历史街区中心,位于长春路和中州西路交叉口,主要以居住建筑为主,如图6所示黄色圆圈部分。街区内部有原洛阳铜加工厂职工大食堂,现为大张量贩超市,目前是周边社区居民购物的主要集中地之一。超市临街有一小广场,现作为临时停车之用。临长春路两侧建筑均处在主要道路交叉口,沿街噪音影响严重,不具有良好的居住条件,且沿街立面杂乱。街坊内建筑功能混乱,商业、娱乐、居住混杂,没有明确的划分。设计立意:作为历史街区的'一部分,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拆除街区内临时建筑,利用原有建筑功能空间,将该街区改造成为街区商业综合空间,以解决长春路历史街区居民购物与文化休闲的需求,使其成为城市主要历史商业文化街区。

  2.2改造更新设计的实施

  2.2.1道路改造更新现有城市道路是洛阳涧西工业区整体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满足当前人车通行要求,不做改动,重点需要对内部商业网点、临街商铺予以整饬,沿街绿化进行完善。2.2.2功能环境改造更新建于50年代的建筑均已年久失修,沿街底商乱拆乱改,不仅对建筑历史风貌构成极大破坏,给建筑安全也带来隐患。具体措施:一、街坊内部建于80年代后期的四层平屋顶住宅楼,砖混结构,进深不足12米,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性。适合改造为休闲、健身、精品购物及小型餐饮空间。二、建于90年代的六层平顶住宅楼,与其他坡屋顶建筑形式冲突较大,适合做平改坡改造。建筑内部功能改造为文化休闲式的家庭旅馆。三、沿长春路三层坡屋顶住宅,建于50年代,苏式建筑特色明显,是中州路工业遗产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留。因其位于长春路与中州西路交叉路口处,具备商业地理优势,适合做商业娱乐用途。该建筑进深15m,保留原有建筑立面,改变内部结构和空间,改造为大空间的购物、娱乐空间。四、内部大张量贩原为洛阳铜加工厂大食堂,排架结构,三角屋架支撑坡顶,内部空间开敞,因其曾辉煌一时的功用,将其改造成为以涧西或洛铜工业为主题的展览空间,附设餐饮、购物、休闲空间。五、街区内部临建及平房拆除,原大张量贩前广场作为社区中心广场进行改造,辅以绿化、景观小品。腾迁居民的安置与街坊内部80年代住宅建筑作出统一整体规划,建设小高层,改善居住生活质量。六、对保留住宅的内部空间和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采暖等需要。整体社区内部建筑高度和容积率将做调整,满足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该街区的要求。改造后整个街区作为综合商业体拥有商铺面积3487m2,展览面积974m2,用于休闲娱乐的建筑面积2024m2,对外住宿建筑面积2340m2,餐饮建筑面积2084m2。满足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需求,为该区域提供了较为齐全的生活、娱乐服务设施,激活了社区活力,提升了该区域的商业档次和空间品质。2.2.3建筑风貌改造更新主要对街区内90年代建造的六层平顶建筑做平改坡改造,以适应整个街区的建筑协调性;其次对沿街苏式建筑风貌进行恢复改造,在完善内部设施条件的基础上,关闭沿街开窗破墙的小商店,恢复原有建筑风貌。为了维护涧西苏式街坊的整体风貌,苏式坡屋顶、红砖墙、中轴对称布局等建筑特色是保留的重点。形成了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休闲空间,使原有消极的广场成为社区居民的活动中心。整个街区改造完成后保留了5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不同时期的建筑,协调统一又不失时代风貌。图7所示为改造更新后方案展示。

  3.小结

  对工业遗产建筑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较好地保留建筑文化的延续性,实现“使用中保护”,发掘旧建筑在当今时代的特有价值,还能够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环境,成为城市健康发展、有机更新的一种形式。洛阳涧西老工业区的苏式建筑街区,是我国50年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本改造更新设计探索保留了156时期重要的苏式住宅建筑,维护了涧西工业区的整体历史风貌,提升了社区环境品质,居民的腾迁和后续规划出的社区小高层建设也实现了现有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同样也实现了土地经济效益的增长。改造更新后的设计方案,经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并和当地规划设计部门专家研究探讨,得到广泛的认可。新的社区较之原有社区在使用功能、空间布局、环境品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较好地做到了完善和更新,尤其对于整个长春路历史街区的统帅与辐射作用也大大增强了。

【谈工业街区历史建筑与改造更新论文】相关文章:

1.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设计论文

2.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究论文

3.工业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现状与改造策略论文

4.历史街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互补性改造论文

5.关于工业自动化改造的应用的论文

6.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论文

7.教育思想转变与观念更新论文

8.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论文

9.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艺术特征与传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