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

时间:2020-06-21 09:54:29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

  1.北梁地区概况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

  包头市素有“根在东河、魂在北梁”之说。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以“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皮毛集散地”而著称。在这里,蒙、汉、回各族人民友好相处,草原文化、西口文化、红色文化和谐共生,民居、召庙、教堂等和谐相融。北梁地区遗产类型丰富,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逐渐衰败,形成了约13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最典型的城市棚户区。(图1)随着北梁地区棚户区改造的进行,原有数量众多的传统民居被拆除,北梁地区原有的28条古街院巷基本拆除殆尽,仅剩召梁二道巷格局较为完整(图2),北梁地区原有的历史氛围随着拆迁改造基本消失。目前,“北梁地区共有文物19处,有13处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为福徵寺、龙泉寺、南龙王庙;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为妙法寺、财神庙、官井梁天主教堂、清真大寺、瓦窑沟清真寺、马号事件旧址、郭家巷民居、解放路基督教东堂钟楼、日军营房旧址、水源地碉堡。此外,还有未定保护级别的文物6处,为大仙庙、太平桥、后水沟子桥、王定圻烈士墓、井坪村显灵寺、东敖包。”[1]

  2.北梁地区改造中遗留历史建筑保护面临的困境

  北梁地区历史发展中遗留下来的这些历史建筑,真实地记录了老包头的发展历史,构成了包头城市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华彩的乐章。同时,这些历史建筑因其独特的地域性与人文性,也成为草原文化、西口文化、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些发迹于“走西口”浪潮中的旅蒙商人,将其思乡念乡的情感注入房舍的修筑,筑就了这些源于山西建筑又适应于内蒙古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

  2.1保护意识不强,人为破坏严重

  近二十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所有的城市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包头也不例外。由于经济中心的转移,北梁由原来的显赫走向了落寞。经济滑坡的同时,北梁的人口却在不断膨胀。作为老城区的中心,北梁一直是人口密集之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口更是迅速增长。北梁地区原有建筑多是走西口的晋商建造的四合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保护意识不强,用地紧张,一座四合院被分配给十多户人家共同居住。随着家庭人口的增长,住户们纷纷开始在原来的房屋上面加建房屋,原来四合院的格局被破坏。(图3)

  2.2历史环境的大面积消失

  北梁的历史就是老包头的历史,北梁的一草一木都是老包头兴衰荣辱的见证。可如今的北梁,早已不见了往日拥挤逼仄的小巷、坡上坡下一间挨一间密密麻麻的小屋,以及街头巷尾聊天晒太阳的老人小孩,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新修的马路、一栋栋新建的高楼。(图4)以北梁地区古民居最集中的召梁为例,原来生长于头道巷、三道巷、四道巷的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的深宅大院,现在基本已经不复存在。老街巷消失了,原来的住户也被迁走了,这里成了一片废墟。(图5)仅存的二道巷也残破不堪,虽然历史格局没有改变,但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却再难以看到。历史环境的大面积消失,以及原住民的大面积搬迁,对于北梁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3.北梁地区改造中遗留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对策思考

  北梁地区作为老包头历史发展的见证以及内蒙古晋风民居的典型代表,如何在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重新为其注入活力,使它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这部分遗留历史建筑成为其未来发展的.资源而不是包袱,是北梁地区保护面临的主要课题。

  3.1整体保护

  对于北梁改造中遗留下来的这部分历史建筑,因为其处于北梁这样特殊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中,所以整体保护尤为重要。不仅要注意建筑遗产的保护,更要融合其产生与发展的环境和背景,还要注意地方性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以及地域性生活体系的保护。这些“原汁原味”是赋予这些历史建筑生命力的源泉,对其的保护研究,是确保它们一直“存活”的关键因素。但是,保护不能脱离城市发展的要求,一味采取消极静态的手段,而应与相关规划相衔接,协调其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可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城市建设的发展往往表现出大跨步前进的势态,稍不留神就会对这些建筑遗产造成不可弥补的“建设性破坏”。所以,发展就需要把握一个度的关系,严格控制这些历史建筑周边的城市建设,使其符合遗产周边历史风貌的整体要求。

  3.2历史氛围重建

  今天的北梁,已经丧失了鼎盛时期的荣耀,也抛弃了落寞时的屈辱,变身为新生活的代名词。这里没有了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也没有了拥挤不堪、泥泞难行的小街小巷,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笔直的大马路,一栋栋崭新的大高楼。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却没有了原来走街串巷的乐趣,也没有了街头巷尾的熟络。老包头的记忆越行越远。因此,对于北梁地区改造中遗留的这部分历史建筑保护的当务之急就是对其历史氛围的重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其建筑类别以及文物价值的不同,分级分类进行保护。如妙法禅寺等古建筑,在本体保护的基础上,划定合理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可能影响遗产及其环境安全性、完整性的活动。同时,在考虑遗产完整性的基础上,与当地规划部门协调,对周边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予以拆除,并严格控制视线内新建建筑的性质、体量、尺度、色彩及形式,使其与周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相协调。对于召梁等古民居集中的区域,则应在遵循真实史料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恢复重建,再现其历史时期的原有格局。对现存的古民居,在保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加固,并拆除那些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加建及违建建筑,恢复其传统四合院的格局。

  3.3回迁部分原住民、恢复街巷生活

  老包头的魂儿不仅仅寄托在北梁那些古老的建筑上,更多的是北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那些老故事、老把式、老风俗、老习惯……那些“原汁原味”也离不开北梁居民的参与。只有激发民众对保护的热情,使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成为其发自内心的需要,北梁地区才能振兴延续。因此,保护北梁改造中那些遗留的历史建筑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为其注入“魂儿”。这个“魂儿”就是北梁的原住民。对于那些古民居,这点尤为重要。回迁部分原住民,恢复传统的街巷生活,使这些古民居继续发挥其作用,才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根本方法。

  3.4积极利用相关遗产

  消极静态的保护,并不是研究的终极目的,如何赋予其新功能,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才是保护中更加注重的问题。对于北梁地区,这点尤其重要。作为老包头的历史文化发祥地,北梁承载了很多人的历史回忆。在展示利用时,可以此为时间轴,将北梁的各个文物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忆包头、望北梁”的游览线路。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文物建筑分别进行展示利用。文物价值较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那些文物建筑,如福徵寺等宗庙建筑,可将其作为历史博物馆展示开放;对于像白家大院那样具有重要价值的古民居,在对其进行本体保护的基础上,将其作为晋商文化博物馆展示开放;其他一些保存较好的院落民居等风貌一般的历史建筑,在保证建筑外观的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局部改造,使其可以适应现代化生活要求。同时,采取相应的标识解说系统来进一步完善游览线路的建设。因北梁地区多为“走西口”遗存,故本区域的解说及标识系统应结合西口文化元素进行设计。遗产信息标识应标明遗产的名称、保护等级、历史沿革,并增加城市简明地图,标明遗产在城市中的位置等内容。规模较大的遗产,在遗产信息标示上应给出遗产的总平面图,标明遗产所包含的各项遗存的位置、名称、主要参观路线等内容,其所包含的各项遗存可单独设置遗产信息标识。

  4.结语

  北梁地区改造中遗留的历史建筑类型多样,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遗产机体,在具体保护过程中运用整体保护的方法,以面涵点,有助于历史氛围的重建以及相关遗产的积极利用。回迁部分原住民,并使民众参与到保护中来,也是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论文

2.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论文

3.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研究分析的论文

4.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5.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工资前景分析

6.浅谈林地保护对策研究论文

7.医学研究与论文的写作介绍

8.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论文

9.浅谈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