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研究

时间:2020-09-18 11:39:29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明清时期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研究

  摘要:河南处于中原,自古以来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各个文化在此交流融合,通过对河南明清民居建筑特色和艺术表现形态,以及康百万庄园空间如何体现“虚”、“实”研究,让人们对明清时期河南传统民居建筑更加了解,同时对现代民居建筑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

明清时期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研究

  关键词:明清建筑;建筑布局;建筑的虚实;河南民居建筑

  建筑是人类发展历史长河里为居住和进行社会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器物,依托本土生长出来的,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民居”作为人类建筑本源,体现出来人类乡土文脉的生存空间。贾宁在其著作中写道所谓“传统民居”是指那些非官方的、乡村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其营建都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地区间的各种差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居,在艺术、技术、环境谐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这段时期(1368-1840)的建筑特色呈现出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在河南传统民居中,以木构架结构为例,其空间形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群组”的空间布局方式。为了能够深入的对明清时期河南传统民居建筑深入的研究,以下是本人论文综述:

  一、河南传统民居主要分类

  河南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概括来说是地势西高东低,降水南多北少,气温南暖北寒。[2]李红光,刘宇清在他们研究论文(《河南民居初步调研和价值探讨》)中有提到过从地形、地貌、气候,经济发展和交通联系等条件来划分,河南全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①中北部湿润平原区域:此区域位居核心,交通异常便利,经济在近代是河南最发达的区域,也是我们认为民居特色最河南化的区域。②豫西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干燥,文化深厚,经济和交通不算发达,内部差异大。③豫西南盆地:位于省域边缘地带,盆地意识和现象突出,建筑规模质量有限,呈现小富即安的稳定状态。④豫东平原:由于人口密度高,水旱灾害频繁,生存压力大,建筑规模和质量处在一个不高的'水平。⑤豫南丘陵水网地带:由于人口密度不高,植被好,水源丰沛,建筑比较灵活,类型上与湖北、皖中较接近,遗存民居绝对数量不算多,规模也不算很大,但对水乡和湿润气候有所反映,整体上还1有北方建筑的方正和厚实。[3]

  二、河南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布局特色研究

  李红光,刘宇清认为由于河南民居特色不是非常浓郁,通常被认为是北方汉族民居普遍的存在形式,而且从遗存上也没有太大影响,所以从目前能看到的教科书和各种资料上,除对豫西窟洞有所提及,对河南民居基本上没有反映,也没有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册介绍河南民居情况的专著。[4]

  管仲在《管子・乘马》①一书中提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句话反映出古人建造村落时十分重视选址和建筑的定位以及对土地的合理使用,城市的规划和建造不必强求形式上的整齐,而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地形条件等,各个功能分区上也应当注重因地制宜,以便充分发掘自然条件的潜力,做到天人合一,更好地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5]

  左满常在他的《河南民居》一书中提到,河南民居院落的平面布置形式呈现这样的特点,但大致可归纳为4种基本形式,即四合院、三合院、窑房院和大别山区的前后排房院,通过院落把单体建筑组合起来。首先它具有良好的居住功能。其次是庭院具有良好的小气候调适作用。三是其具有良好的自防、护卫功能。[6]

  左满常和张献梅认为,院落的组合方式首先是纵深组合,前面一个四合院,后面一个三合院,即组成一座二进四合院。这种组合形式的简化往往是受宅基地长度所限,不得以而为之,不过也成了河南民居的一种固定组合形制,在河南范围内广泛分布。另外一种组合形式是纵深式,单独的院落纵深一般不超过两重院,再深则狭长比例严重失调,应用不便,因此院落需需要纵横向同时发展,以便于更好地组织空间,同时也便于使用。[7]

  三、明清时期河南民居建筑空间虚实关系研究

  老子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不是虚无,而是无中存有”。[8]这种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哲学思想对传统民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虚实”这一概念源自于哲学中的“有无”思想。老子在讨论“有”与“无”的关系时就以建筑为例,他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无、虚的窗户成就了建筑的实和有用性,“虚”与“实”是相互依存、相互生成的,这就是所谓的“虚实相生”。[9]

  吴建,付庆相在其著作《建筑中虚实空间的营造》中写道,“关于建筑艺术的空间美和实虚空间的联系,早在计成《园冶》中就有论述:“深奥曲折,通前达后”,“相间得宜,错缩为妙”,“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亭台影罅,楼阁虚邻”。[10]

  贾宁在《体味空间意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研究》中提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是框架体的木结构,从空间角度来看是无;根据不同需要加以墙体分隔,使空间形成了有,从而形成了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以房屋围绕着院子,大面积的门窗隔扇向院内开敞,通透中的相互关联,虚实之间使建筑与自然之间互相融合,实现了“人、建筑、环境”三者的互动和交融。[11]

  四、自己的研究观点

  《黄帝宅经》里写道“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开地”。建筑是因人类文明的发展衍生出的产物,它的变化发展也要与人息息相关,和谐相融。研究河南传统民居建筑,是能够将传统中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建造出更加适合本土的现代建筑.贝聿铭说:“建筑必须源于他们自己的历史根源, 就好比是一棵树,必须源于土壤之中”。[12]不同时代风格的建筑语言在特定的地方起着独特的作用, 只有充分挖掘并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才能真正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贾宁.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虚与实.[J].山西建筑,2006,32(24):14-15

  [2]王芳.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2006

  [3]李红光,刘宇清.河南民居初步调研和价值初探.[J]中国民建博览会:134-139

  [4]李红光,刘宇清.河南民居初步调研和价值初探.[J]中国民建博览会:134-139

  [5]曹琦.河南传统民居空间形态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6:49

  [6]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张献梅,左满常.河南民居院落平面布局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15474-15476

  [8]贾宁.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虚与实.[J].山西建筑,2006,32(24):14-15

  [9]吴健,付庆向. 建筑中虚实空间的营造.[J].山西建筑,2005,31(09):34-35

  [10]吴健,付庆向. 建筑中虚实空间的营造.[J].山西建筑,2005,31(09):34-35

  [11]贾宁.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虚与实.[J].山西建筑,2006,32(24):14-15

  [12]李冰.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理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广西城镇建设,2007,11:102-103

【明清时期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相关文章:

1.简历格式简明清晰

2.澳门居民居住证申请条件

3.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办理指南

4.实习时期的自我总结

5.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服务指南

6.河南电器公司实习报告

7.河南廉租房如何申请

8.如何申请河南廉租房

9.河南就业补贴申请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