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中几个概念的理解与应用(2)

时间:2020-08-30 15:34:57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结构设计中几个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4 地下连梁(地框梁)的设置 
        基础埋深较大时,常设地下连梁承底层墙的自重和减小结构层高度。为了简化,常在结构计算模型中按多一层框架梁设计,此时较易出现短柱,有几种处理方法:①形成短柱后,严格按抗震规范计算其强度配筋等,并应同时建立两个计算模型:一个是有地框梁模型,考虑地下土体实际的约束作用,模型中的二层柱之计算长度系数应为1.25~1.0之间;二是取消地框梁层计算一次,实际建筑一层柱配筋取二者包络值,并短柱箍筋全高加密,建筑一层以上楼层梁、柱配筋取有地框梁模型实配。②地下连梁下移至基础顶面,此时是基础设计中常见的基础拉梁,作用是平衡柱底弯矩。承受墙体自重,仅为了计算出图的方便而仍按多一层的框架模型考虑。此时应改变计算模型中的二层柱计算长度系数,由1.25改为1.0左右,基础连梁考虑弯矩和轴向拉力后一般构造配筋;不必理会软件提示的底层柱抗剪不足问题。③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的高杯口基础做成高颈现浇基础,高颈至地下连梁顶处,高颈刚度大于柱刚度4倍以上(非线刚度)。此时宜按正常模型计算,一层柱底至高颈处,注意按地基规范复核高颈配筋。 
        5 轻钢人字梁混凝土排架结构的计算模型 
        当钢梁采用人字梁时,钢梁在竖向作用下,对柱产生水平推力,在竖向力和水平力综合作用下,人字钢架弯曲变形不可忽略,已不能有效传递水平作用力,此时排架柱的联系构件实质上是接弹簧。排架柱的计算模型为下端固接、上端弹性连接,较水平为刚性杆的排架模型变形较大,受力较难量化分析。笔者建议,尽量少采用这种结构体系;当采用时,柱宜短、梁跨宜小,每侧柱的内力计算及配筋可采用较保守的悬臂模型单独进行。 
        6 地基基础设计的作用组合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第4.2节要求,一般多层建筑是不需要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当地基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且地基持力层或下卧层为软土层时:因为确定基底面积时采用了地震作用组合,可能基底面积受其控制,在沉降计算中又不含地震作用组合,此时应复核准永久组合下的基础的沉降差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避免在常态下基础沉降不均。 
        7 对图集手册和程序结果的合理使用 
        不要对图集、手册过分的崇拜!不可对软件结构过分依赖!图集、手册的使用节约了设计者的精力,方便了施工,也是监理、建设监管部门控制审查的依据。各种图集和手册大部分来自规范和经验,可能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都是完善的,甚至有些还是错的。其中的内容不是适合每个具体工程,适用错了则适得其反。因为市场化的原因,这类书籍层出不穷,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作为设计者,要辨证的分析利用。个人认为:“对结构体系的力学概念把握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各种规范的制定也是由力学分析和实验数据而得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具手册。规范也在不断修订完善,在合理的情况下还可以超规范设计,所以不必拘泥于某些标准图和手册,使用中要辩证的选用,去伪存真。高效能计算机的应用,能对复杂结构模型做出可靠的分析,但更需要运用结构基础知识正确的做出判断。尤其是当我们把结构开拓成综合型、新材料和更大跨度的时候更是如此。工程师在进行结构安全控制时,应遵循规范的指导,但规范或设计程序不可能取代设计人员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经验和判断力。设计人员必须自己承担设计的全部责任,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环境和使用条件,合理地选用设计程序中的数据和结果。

【结构设计中几个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相关文章: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2.理解分析杜威教育哲学中的兴趣概念

3.报表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4.从哲学视域探讨高数中的几个概念论文

5.概念图在遗传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论文

6.协同设计在结构设计管控中的应用

7.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究的论文

8.企业内训的概念理解

9.分析“法律信仰”中“法律”与“信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