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施工卡钻的分析

时间:2020-08-30 15:35:54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钻孔施工卡钻的分析

摘要:钻孔卡钻事故的形成主要有两种:一是某种岩性本身的膨胀导致;二是由于某种岩层良好渗透与强吸水性,使泥浆性能发生变化,泥皮迅速增厚所致。正确认识和分析两种不同的卡钻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避免事故发生。
关键词:卡钻事故  遇水膨胀  泥浆性能、钻孔缩径  渗水  失水  吸水   
        0 引言
        不论是在油田勘探,煤田勘探或其它勘探工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卡钻事故。由于对钻孔卡钻认识的不同,往往都归结岩石遇水膨胀而导致卡钻。其实不然,经过多年实践和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作者认为:钻孔卡钻事故的形成主要有两种:一是某种岩性本身的膨胀导致;二是由于某种岩层良好的渗透,岩石的强吸水性,使泥浆性能发生变化,泥皮迅速增厚所致。就两种卡钻原因而言,后者居多,前者较少;就其危害性而言,后者严重,前者较小。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和分析两种不同的卡钻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避免卡钻事故,十分必要。
        1 由于岩石本身膨胀形成的卡钻事故
        所谓卡钻事故,理论上,是由于钻孔形成后,岩层中出现自由面,岩石本身失去压力平衡,加之冲洗液(泥浆)对岩层的渗透,使岩石产生膨胀,岩石便向压力小的方向凸出,使钻孔直径缩小,从而导致卡钻;推理上,似乎存在这种卡钻的可能性,但在钻探穿过的各类岩层中,因岩石膨胀引起卡钻为数极少。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常见的岩石有硅藻土、膨润土、泥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和火成岩等。其中,硅藻土、膨润土、泥岩具有遇水膨胀性。在同等条件下,膨润土膨胀率为10倍以上,其它的岩石膨胀率为3~5倍,在正常钻进中,不能突然膨胀,使孔径缩小卡住钻具。具有膨胀性岩层并不是无止境的向孔内膨胀,它们只能在钻孔周围2~3 m的范围内产生微量膨胀。在该范围以外的岩石,因受围岩压力的控制,不可能在某段时间内,无止境的或突然向钻孔内凸出来,明显使孔径缩小,并且遇水膨胀的岩石又都比较松软,硬度只达到二至三级,极易受到外力的破坏。此类岩石在一定时间内膨胀凸起的部分,小于钻具摩擦而削去的部分。加之松软岩石极易被冲洗液(泥浆)冲刷破坏,只能使孔径扩大而不能缩小。纵观钻探工程,具有膨胀性岩层孔段的孔径都大于坚硬岩层孔径。由此可见,由于某种膨胀性的岩层产生膨胀缩径,危害钻孔或造成孔内事故的理由是不十分充足的,把一些挤夹事故分析判断为钻孔缩径造成,归结为现象是没有根据的。
        2 岩层渗透率良好、岩石吸水性强,泥皮增厚而形成的卡钻事故
        钻孔穿过的各类岩层中,性质各有不同,有的渗水,有的不渗水,也有的涌水。在渗水岩层中,渗透率也有差异,有的渗水率良好,也有的渗水率较差。渗透率良好的岩层,加上钻孔泥浆柱的压力作用,极易使泥浆中迅速失去水分。失去水分的泥浆变成胶体的粘泥吸附在井壁上,形成泥皮逐渐增厚或迅速增厚而产生缩颈,直至堵死某段钻孔。这种缩颈卡钻事故,慢者几十个小时,快者十几分钟,即可将某段钻孔部分或全部堵死而造成孔内卡钻事故。
        在渗水岩层中,这种缩径形式在不断进行着,吸水岩石时刻都在吸附泥浆中的水分。正常钻进,泥浆正常循环时,泥皮也与时间成一定比例增厚的同时,也被钻具旋转或上下磨削而变薄,其被削去的泥皮又被冲洗液(泥浆)带走,加入冲洗液之中,而随冲洗液循环,从而不致于堵死钻孔。但是,泥浆中的水分子在不断减少,而泥浆的粘度在不断加大,迫使人们调整泥浆粘度。所以,在正常钻进中,很少发现泥皮增厚挤夹钻具。如果某种原因停钻,停止泥浆循环时间较长,渗水岩层就会很快将泥浆中的水分子吸走,使这一孔段的孔径缩小或堵死,致使不能下入钻具,这种现象不仅在某一地区发生,其他地区也发生过。
        3 由于岩层渗透率良好而引起的钻孔卡钻事例
        3.1 长白5-1号孔,在孔深350m之前正常钻进,350-400m漏水,采用加大泥浆粘度堵漏后,进行钻进。当上余没有时,掰开立轴加单根钻具,停泵15min后,钻具提拉不动,用反丝钻具处理至350 m时,往下再也反不动,反丝钻具扭断多次,而正丝钻具还是反不回来。后来采用粗径钻具套一根,反一根,在反上来的钻杆上,固结着圆柱形失去水分的固体粘泥,用手难取下。这说明,渗水性好的地层对泥浆中水分的吸收作用是很强的。该孔多次在这一孔段发生过夹钻事故,有时钻具下到350m被托住,象扫岩芯一样扫到孔底。这时,如果停泵十几分钟,钻具就有可能被卡住。主要是因为:泥浆固相含量多,失水量大,泥浆失水后迅速将钻具卡住,致使该钻孔未达到设计深度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