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

时间:2020-08-28 17:16:58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

                 作者:胡清坡  杨永涛  方伟迅 尹梦杰 程国栋 李士洪

  摘要介绍了水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阐述了水、植物、水边建筑、石、声、光等水景构成元素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并对部分成功水景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以为水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园林规划;水景;设计方法
  
  水景是景观中最具有活力的元素之一,作为造园核心理念的悠久,在我国的造园学说中自古就有无水不成园之说和山无水不灵的定论,可见水景在造园中的重要性。水还能把与人造景观联系起来,各种各样的喷泉、亭、台、榭的建造,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应该注意植物的种植,合理的水生植物栽植是保持水景生态自然的保障。在追求更高层次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改善环境,尽量做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使景观园区水清、鸟多,尤其是湿地公园的建造,更要将生态放到首位。
  1水景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林立的混凝土建筑的灰色环境感到厌倦,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景则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从住宅小区到城市广场的环境设计都在加大水体、水景在环境中的应用,涌现出了大批亲水住宅和喷泉广场。依水而居的水景住宅更成为都市人的生活追求。城市水景设计是我国乃至世界景观设计的表达核心,在具体实践中表达出各种观念与思想,创造并展示水景的意境美[1]。
  1.1水景是园林生态多样性的需要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持续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在强调低碳、生态、环保的今天,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水景,是维持园林生态多样性的最好选择,同时也是创造可持续的自然景观的最好选择。
  1.2水景符合东方人文美学
  我国古代园林不仅理水的技艺早已有之,理水手法已经达到一定的造诣,而且早已与文化溶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东方风情,创造出具有象征性、哲理性、文化性的理水形式,其意蕴广博而深厚、高雅脱俗的理水内涵,值得研究和传承。中国古代哲人对水有各自的见解。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段关于水的精辟论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孔子对于水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认为水是有德、有勇、为善、循理、智慧而公平的。水是中国古代文人吟咏的对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这首著名的《临江仙》里,渔父的形象被赋予一种文化内涵——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隐逸思想和人格象征。这种象征传统可以追溯到2 000多年前的《楚辞·渔父》篇,可见,水在我国古代文化里具有其独特的意涵和深受大众喜爱的魅力。
  2水景的构成
  2.1水
  水是水景的主体,有静态和动态之分,主要有喷泉、涌泉、瀑布、溪流、湖(池)水等表现形式[2]。
  2.1.1喷泉。喷泉是指水体由下向上喷涌而出的一种水态,也是地下泉水向上喷涌的一种自然形态。这种喷泉形式经过人工长期以来的研究发展,喷头在不断的改进,形成以蒲公英、扇形、半球等代表的水体喷涌形态的千变万化。
  2.1.2涌泉。是模仿自然承压水向上涌动的水景形式,一般是与跌水、溪流等结合使用于循环动态水景营造中,其设计构成是管道、泵和喷嘴。
  2.1.3瀑布跌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造园家把这句大家熟知的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浓缩以后,融入人们的活动空间之中,创造出很多形态各异的人工瀑布。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 m以下。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在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 m之间。
  2.1.4溪流。古称曲水。《园冶》中曰:曲水,古皆凿石槽,上置石龙头喷水者,斯费工类俗,何不以理涧法,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觞,似得天然之趣。现代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地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2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 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溪流多为蜿蜒曲折形式,较多地表达为欢快、活泼的内涵。
  2.1.5湖水(池水)。自然的海、河、江、湖、溪,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3]。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定,一般在0.3~1.5 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 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 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处理,以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 m厚土,种植水草[3]。
  2.2植物
  无论水面大小,在植物配置时,要做到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4]。一是水边的植物配置。我国园林设计中主张水边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之感,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可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二是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蒲、燕子花、地锦等进行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以活跃气氛。三是水生植物的选择。可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如旱柳、垂柳、棉花柳、小叶杨、辽杨、沙地柏、圆柏、侧柏、水杉、楝、枫杨、白蜡树、连翘、榆、裂叶榆、榆等;挺水植物如水葱、芦苇、藕、千屈菜、香蒲、蒲、水仙、水芹菜、芦苇等;浮水植物如浮萍、水葫芦、睡莲等;沉水植物如金鱼藻,水车前等。
  2.3水上(边)建筑
  设计首先考虑建筑的实用功能,其次是建筑的外观,应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