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时间:2020-12-08 14:33:54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第一篇:手术室风险管理中手术室护理标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使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价值。方法在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增设护理标识内容,然后对比2015年9月至12月以及2014年5月至8月间我院手术室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开展护理标识工作后,我院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均比开展前高,同时用药失误率低于开展前,将实施前后的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示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并且较为显著。结论在手术室风险管理工作中增设护理标识内容,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

浅析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标识;手术室管理;应用价值

  0引言

  为了减少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本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价值以及可行性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开展护理标识工作后(2015年9月至1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共选择800例,其中男性患者600例,女性患者200例,平均年龄为(28.1士.25)岁,平均护理时间为(162士2.3)天。然后对我院开展护理标识工作前(2014年5月一8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共选择700例,男性患者550例,女性患者巧。例,平均年龄为(2.93士.27)岁,平均护理时间为(163士.29)天。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施前后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不突出(p少005)。

  1.2研究方法。

  12.1制作护理标识:在开展工作前,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要制作护理标识l[],根据手术的特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研究、整理以及制作,标识要具有颜色鲜明等特点,并且应该起到一定的警示以及强调作用。

  1.2.2应用护理标识

  1.2.2.1患者方面。制作的护理标识应该包括多种类型,比如腕带以及标语等,其中腕带常被用于患者中,通常用来表示其身份,使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能够迅速被医护人员识别,因此在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记录时,要注意将其身份信息进行准确记录以及标识。根据腕带的颜色可以将患者分为普通、婴幼儿以及重症患者等,通过腕带标识,能够使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接送工作更加准确,并且在身份核对时也能够减少其工作量,减少错误以及疏漏等情况的发生2[]。另外如果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史,那么可以将其过敏的药物做成标识,然后在输液架上进行悬挂,其次如果患者需要置人引流管等管道,那么也需要使用醒目的颜色在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标识,比如置管日期等相关信息。

  1.2.2.2警示标识方面。因为在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需要用到多种类型的药物,所以要使用相应的标识对药物的使用时间、有效时间以及用药方法等进行标注,另外标识上的字迹要清晰准确,标识颜色要有明显的区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对不同使用方法的药物进行区别。在手术中涉及到的药物,为了防止混淆使用,也应该制作标识进行区别,医护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则要反复对标识进行核对以及检查,从而减少不良事件。

  1.2.2.3标识环境信息。因为不同的手术室具有不同的级别,因此环境也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相应的标识进行区分,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另外对于一些常用的手术用具,应该以其种类进行准确标识,使医护人员做到及时准确的取用。最后,应该将手术进度于手术室外部进行醒目的标识,从而能够缓解患者家属紧张以及焦虑的情绪。

  1.3统计学检验。收集实施护理标识前后的护理效果数据,并将其表示为(n,%),通过SPSS210软件的分析和处理,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并且十分显著。

  2结果

  实施前,70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实施后患者的低,另外其失误率比实施后高,统计学软件的检验结果也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特性。

  3讨论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护理人员的疏忽而对患者造成损伤,或者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这就是常说的手术室护理风险3[]。为了降低这种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以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增设护理标识内容,从而使医护人员根据标识准确区分药物类型、患者信息以及各种类型器材等。综上所述,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风险管理中,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减少失误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莉.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月.中国卫生产业,2014(36):97一97,99.

  [2]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口〕.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一153,157.

  [3]罗友利.手术室护理标识应用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价值分析[月.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562一562.

  作者:张琴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医院

  第二篇: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风险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对照组为10%。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8%。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肿瘤内科;效果

  肿瘤内科患者以放化疗治疗为主,可出现多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身心均受到伤害[1]。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性及必要性[2]。护理风险管理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维持正常的护理秩序[3]。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对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下述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100例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者均满足下述标准。(1)实施内科治疗,以放、化疗为主。(2)患者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3)本次调查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具有知情权。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2岁,平均(58.2±2.1)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1岁,平均(57.5±2.2)岁。组间一般资料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预防并发症、饮食指导等。给予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制定风险管理制度

  设定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每例护理人员均明确自身的职责,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制定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能力优异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及奖励,对于经常出现工作差错的护理人员给予批评,使得每位护理人员均树立高度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

  1.2.2成立风险护理小组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每组的护理人员均具备3年以上的肿瘤内科护理经验。每周召开一次风险防范讲座,护理人员均到席,讲座中讲解一些易出现的风险事件,希望护理人员能够加以重视,在日常学习及不断的累积经验过程中,能够对风险事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进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4]。同时经常安排护理人员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一方面使得护理人员了解到发生风险事件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希望遇到一些事件时护理人员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2.3合理安排排班制度

  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由护士长严格查岗,保障24h内均有护理人员在岗工作。在值班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经常廵房,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需进行紧急处理,并告知医师等,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5]。加强节假日人员的调度,保障院内护理人员充足。

  1.2.4护患沟通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普及一些肿瘤的相关知识,也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常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希望患者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不慌乱,不紧张,并学会自我护理管理[6]。同时指导患者遇到任何情况均可以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标准,组间采用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标准。

  2结果

  风险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对照组为10%。护理满意上,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8%。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肿瘤患者是一类易发生高风险事件的群体,对患者实施护理时,需加以重视,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性及必要性,笔者总结肿瘤内科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基本原因,并总结如下。

  (1)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观念[7]。

  (2)缺乏护患之间的沟通,不能深层次的了解患者病情。

  (3)风险制度不完善,当发生风险事件时,护理人员之间相互推卸[8]。而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并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次调查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综上,对肿瘤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孙宁.护理风险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249-250.

  [2]和晓美.360°反馈在肿瘤内科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95-296.

  [3]周柯,张志娟,董睿,等.临床专科护理指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4):4191-4193.

  [4]徐灵莉,邓本敏,唐玲,等.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36):3833-3834,3836.

  [5]卢海燕.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风险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71.

  [6]金媛.加强风险管理教育提高肿瘤科护理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9):854-855.

  [7]邓太美,刘长英.肿瘤内科护理安全管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5):221-222.

  [8]丁丽艳,鲍春燕.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8):214-215.

  第三篇: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护理风险管理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人数相等,且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及常规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为20%(8/40),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40/40);对照组为85%(34/40),组间比较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效果明显,价值显著。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宫颈癌;术后化疗;临床价值

  宫颈癌是临床上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模式,但在化疗过程中可引发一定的风险事件,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为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2]。护理风险管理是临床上的常见护理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不良影响,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至2014年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80例宫颈癌患者,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后配合术后化疗。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为(44.8±2.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5.8±2.8)岁。组间比较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本次调查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具有知情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重点事件讲解等。观察组患者以此为基础并加以护理风险管理,详情见下。

  1.2.1预防骨髓抑制

  对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可抑制骨髓功能,如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在化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有无发热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出现的异常情况,若经检测发现白细胞数值在1.0×109/L时,需立即对患者进行隔离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原因,以减少患者的内心恐惧。

  1.2.2静脉输液护理

  使用化疗药物时可对血管内膜进行刺激,进而引发静脉炎。因此需加强对血管的保护。首先护理人员需提升自己的穿刺技术,在进行静脉选择时需选择适宜的血管,并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对于已经穿刺过的血管24h内不可再进行穿刺,避免增加对血管造成的刺激性。在静脉滴注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或出现药物外漏情况时,则需停止输液,避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若药物已经漏至皮下时,需为患者注入解毒剂,同时以0.5%的普鲁卡因进行治疗,以促使血管收缩而达到减慢药液扩散的目的。

  1.2.3识别、防范护理风险

  在进行化疗前,首先需了解化疗次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史、过敏史等,并了解所有出现的风险事件。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时,需对护理人员进行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帮助患者掌握专业的化疗知识,对于已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需加强管理,护理人员不可慌张,而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手段对不良事件进行处理。

  1.2.4加强化疗专科技术培训

  统一对护理人员进行化疗专科技术的培训,尤其对于资历较浅的护理人员,需通过培训等加强护理人员对于化疗的了解程度,积极预见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2.5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鼓励患者说出在化疗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如部分患者易夸大自身的不适,部分患者又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忍住不说,因此不利于医师或护理人员做出准确的判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诱导,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的真实感受,以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及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为20%(8/40),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40/40);对照组为85%(34/40),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集风险预防、风险处理于一体的护理模式,目前该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3]。宫颈癌是临床上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对于确诊患者,需通过手术及术后化疗结合法进行治疗。但化疗过程中可出现多种护理风险事件,若处理不当可增加患者的风险发生几率,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4]。在本次调查中,我院重点分析了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并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在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满意率提高,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较,体现了明显的临床优势。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识别、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等措施,已经通过观察、交流、学习等利于护理人员发现风险的及时有效的措施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意义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由此可见,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宋秀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48-49.

  [2]夏琼.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5,28(04):318-319.

  [3]李静萍.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06):245-246.

  [4]谢诺.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03):127-129.

  [5]程跃侠.护理风险管理在35例宫颈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93-94.

  第四篇: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于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关键词: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

  泌尿外科是临床上较为重要的科室,其接诊病患多需在治疗过程中置入多根导管,故临床较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为降低护理风险,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应用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十分重要[1,2]。本研究旨在探究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现将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以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于本院泌尿外科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90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抽签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3~73岁,平均(42.3±2.1)岁。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4~71岁,平均(42.2±2.3)岁。两组基础病例资料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质量管理,遵医嘱对患者用药,将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各类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则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对于患者或其家属所提出的各类疑问要予以积极解答,并严格遵循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各项操作。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如下:①对日常护理进行风险评估,查找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风险管理对策。②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以及理论知识水平,以此避免因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不足而发生静脉输液穿刺次数过多、对老年女性患者进行导尿操作时尿道口判断失误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③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并可通过例会、讲座等形式帮助患者明确自身工作责任,提高患者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护理人员定时巡房,从而降低护理风险。④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力度,依据其对所患疾病了解程度进行个性化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遵医嘱对治疗结果的积极意义,促使患者提高诊疗配合度,并促使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降低诊疗风险。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统计并对比两组在参与本次研究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②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量表由患者进行评价,表中共设有25道小题,均采取1~4分计分法。总分越高则表明护理工作质量越高。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表中共设有三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对比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的对比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均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率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2=4.949,P<0.05),见表2。

  3.讨论

  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故临床护理风险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较高。为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临床护理风险,确保患者的诊疗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积极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质量十分必要。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显示,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加入风险管理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3]。本研究结果证明在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栗霞等[4,5]研究结果也证明应用风险管理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综上所述,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临床诊疗安全性及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冬贵,李小英.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9(22):4844-4845.

  [2]李香玲.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41(12):180-182.

  [3]许素芃,刘晓为,林辛霞,等.风险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5,19(S3):924-925.

  [4]栗霞,黄师菊,李晓玲.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老年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6(4):344-345.

  [5]张宏.浅议如何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5):97-98.

  第五篇: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思考

  摘要:目的:探析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的常规管理为对照组(n=180),而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的风险管理为观察组(n=220),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护理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在护理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临床意义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护理质量与医院的组织管理体系、环境、工作人员素质等密切相关,如果护理不当,不仅会影响疗效,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护患纠纷,降低医院的服务质量[1]。因此,本文对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理念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的常规管理为对照组(n=180),而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的风险管理为观察组(n=220)。对照组中80例为女性、100例为男性,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为(48.6±15.6)岁;观察组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为(48.5±15.8)岁,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00例。两组的性别比、年龄构成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1.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在风险管理中,构建风险管理小组,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护理人员、护理组长以及护士长构成风险管理小组,将护理职能作为基本依据,细化风险控制小组,将其分为若干个小组,包括护理文件检查小组、消毒隔离检查小组、监测综合质量小组、病房管理小组以及基础护理小组等,由护士长负责统一管理各个小组,并且定期组织开会,对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1.2.2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通常情况下,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加强护理培训。护士长要定期组织各个小组成员参与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且与真实案例相结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还需要培训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尤其是已经出现过护理危险的操作和理论缺陷,并且还需要培训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行为,包括使用急救仪器、正确摆放物品、书写护理文件等,使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态度,预防护理风险;②监控护理质量。护士长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监督和管理体系,定期对每个小组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风险管理内容进行细化,每天进行一次检查,每周进行一次点评,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立刻提出来,并且督促小组成员纠正,确保可以顺利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从而使临床护理风险降低;③改进风险报告制度。在风险管理中,护士长要对风险报告制度进行改进,鼓励护理人员及时提出护理中可能存在或者已经出现的风险,并且还应该避免运用“医疗差错”这类敏感词汇,使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从而有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包括违规操作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消毒隔离合格率等,并且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150例非常满意、65例满意、5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7.73%,而对照组80例非常满意、80例满意、20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8.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临床风险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转变护理人员的风险观念,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及时发现风险因素,找出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同时,在风险管理机制中,坚持由点到面、从上至下的基本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减少可能出现风险的危险因素,并且定期分析和总结风险管理结果,不断改进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3-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高于对照组88.89%,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体护理质量高,护理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能够增强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会接,杜立,陈彩玲,崔欣,徐燕.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6(18):90-91

  [2]刘丽.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0(3):100-101

  [3]尹罗娟.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8):50-51

  [4]崔红.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9(3):244

  第六篇: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干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急诊科的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两组均接受规范急诊科护理常规,研究组加用预防护理风险管理。对比①两组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转运缺陷率。②两组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①两组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转运缺陷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②两组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急诊科;风险管理

  急诊科护士面对的患者病情病重、变化快,患者家属容易产生焦躁情绪。这就对护士的护理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若护士在工作中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发生各种护理风险[1]。如何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好护理工作,减少投诉率和护理缺陷率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拟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减少急诊科预防护理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近几年我院急诊科的患者,疾病类型为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脑出血、中毒、创伤等,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两组均接受规范急诊科护理常规,研究组加用预防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平均年龄(48.5±12.5)岁,男性133例,女性6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9.3±13.7)岁,男性135例,女性65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无差异。

  1.2常规护理。挂号、缴费、就诊、接受检查、遵医嘱进行护理等。

  1.3研究组护理方法。

  1.3.1端正服务态度。①急症患者进入医院后,护士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好护理准备工作,提供准确的就诊前医学建议,以提高抢救成功率。②引导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缴费、取化验单或者全程陪同。③做好安抚患者家属情绪的工作,用语平和,切记言行激动,安抚好家属紧张、焦虑的心情,避免矛盾激化,建立护患相互信任感。④患者在就诊时,做好全程陪同,对于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将自己意图、观点明确地向患者解释清楚。⑤急诊大厅设置引导人员,提供轮椅、推床、茶水等物品,必要时帮助患者交费、取化验单,避免患者发生晕厥、滑倒等意外事故。⑥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以诚相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氛围。⑦护士长利用每天晨会,将科室护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汇总,工作目标及自己的指示,重视细节管理、完善就诊流程[2]。⑧对于需要转运的患者,护士要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做好给氧、监护、管道、生命体征的转运记录卡。

  1.3.2加强法律意识。①法律在不断的走向健全和完善,急诊工作者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消除不安全隐患,以患者为中心,有效地堵塞工作中的漏洞。②熟悉患者基本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医疗权、知情同意权、诉讼权等。

  1.4评价方法。对比①两组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转运缺陷率。②两组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

  1.4.1护理缺陷事件。具体项目有医疗文书书写、抢救护理方法、漏记和错记等。

  1.4.2护理质量。以调查表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表由疾病教育、护患沟通、服务态度、护理技能4项组成,分值为0~100分。1.5统计学。数据录入EXECEL中,经过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19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两样本率用X2检验法,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转运缺陷率对比。两组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转运缺陷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两组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从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来,护理风险管理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3]。急诊工作的护理人员每日面对的医疗纠纷不仅复杂而且繁琐。众多研究显示急诊医护人员担当的社会责任大,如果医护人员不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变化,可能刺激导致患者及家属心态失衡,引发医患纠纷[3]。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研究组通过护理干预后在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转运缺陷率及护理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我们分析通过护理干预可以让护士端正服务态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法律意识[4,5]。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的服务,让患者及家属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和豁达平和的心态。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易红.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14,10(2):184

  [2]黄秀金,许萱荷.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J].广西医学,2012,25(10):2065-2067

  [3]杨书香.急诊科涉及的法律问题及纠纷发生的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11,10(10):968

  [4]廖晓霞,区美琼.急诊科护士对急性创伤病人的护理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1(6):98-99

  [5]王爱玲,李春红,张新连.急诊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临床医学研究,2012,32(4):411-412

  第七篇:普外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风险管理与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综合满意率和护理质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5),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普外科病房中的安全隐患,对治疗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普外科病房;临床应用

  普外科所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对于普外科病房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强化风险意识和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成为目前普外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能够消除安全隐患,为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提供安全保障2[]。选取我院2013年2月一2013年10月收治的19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效开展护理风险管理,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一2013年10月收治的19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男性56例,女性39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36月士5.8)岁。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44例,年龄21一69岁,平均年龄(34.7士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l)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做好巡视记录,加强对医疗器械、药品的检查,检修轮椅、床铺等设施,避免发生跌倒或坠床事故。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消除患者的不良清绪,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2)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护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护理操作,避免出现护理操作上的失误。加强管路的护理,向患者讲解翻身等活动的注意事项,悬挂警示标识,保证引流通杨,防止管路的脱落。(3)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制定规范、合理的探视制度,保证患者的休息质量,病房内进行消毒,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3[]。(4)提升急诊应对能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应急预案,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病房巡查频率和质量,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按照医院规定对患者进行护理,定时巡视,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4[]。

  1.3观察指标

  (l)对比两组患者的综合满意率,评价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综合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x100%。(2)护理质控评分。(3)两组患者的感染、跌倒和坠床事故发生例数,对比风险事故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1S8刀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综合满意率为95.8%、护理质控评分为(88.95士1.56)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2.1%,对照组综合满意率为85.3%、护理质控评分为(76.21士1.12)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普外科病房护理当中的安全风险,会影响普外科疾病的临床护理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针对普外科病房护理当中的安全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控制卜6]。进行实时监测和巡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提升急诊应对能力,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质量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综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管理与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对普外科病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保障普外科患者的安全,提供更为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和满意。

  第八篇: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护理风险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的是由于个人的不负责和违规操作所致,另一方面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无论是哪种原因都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的损害,因此本文就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当下得医疗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应用与效果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犯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内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损失。就目前我国医院的情况来看护理风险常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很多情况下都会给护士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本文就对常见的几类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呼吸科危重患者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

  1.1护理差错事故

  护理差错事故一般由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上的疏漏,以及违反技术操作所致,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精神上的,也有身体上的,这也影响了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临床上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有:①医嘱有误给错药物;②查对不当导致医嘱有偏差;③护理操作不规范给患者造成伤害。

  1.2意外事件

  由于一些无法抗拒的因素引起的意外事件,给患者造成了一定很多不良后果,常见的有患者在就诊期间跌伤、烫伤以及自杀等。

  1.3护理纠纷

  护理纠纷不仅在呼吸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是整个医院在行医过程中都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也是当下最令人头疼的事件,这主要是由于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对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与患者家属看法不同所致,甚至常常因此大打出手也是常见的,这不仅给当事负责人员带来不便,也给医院带来了许多不便。

  1.4并发症

  护理风险也包括并发症的出现,这种症状是我国现代医学能够预见但是无法避免的一些突发事件,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损害,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治疗的难度。

  2对呼吸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应对对策

  2.1健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健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制定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计划,这需要医务人员首先具备识别护理风险的经验,同时结合呼吸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辨别出潜在的护理风险,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积极响应;②构建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责任体系,这需要护理领导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然后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类入职,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科室也应该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护理现状,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更正,提出有效的策略,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③修订完善科室护理规章制度,无论什么行业都需要制度的监督和限制,因此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首先建立护士各班的工作程序,另外完善病房各项的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凭制度管人,保障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得到落实。

  2.2规范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控制

  科室内护理质量管理包括对护理物品的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以及护理质量管理。其中对于护理物品的管理,医务人员应该熟知护理仪器和物品的操作规范以及保护措施,要及时的在使用后对仪器物品的消毒和清洁,然后检查其性能,进行保养,然后物归原处,最好能实行实名制,由专门的负责人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其次就是对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了,护理文书就是对病人就诊的原始记录,这往往也是护理纠纷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护理文书的书写,一般而言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可以有效的记录医务人员的就诊活动,也可以避免因为误差出现纠纷,因此在文书的管理上要求在职人员认真负责,规范的书写文书,禁止出现涂改的现象,从而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减少因为文书上失误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就是对护理质量的管理了,要想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就应该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管理系统,以防估计危险的发生,这也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对病人的精神和生活方面的护理,对待患者要有爱心,耐心。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避免因护理失误所致的护理缺陷和风险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2.3提高科室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搞好医护关系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需要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时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护理风险,另外还应该鼓励医护人员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其次还应该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临床时间来提高护士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护士更直接的看到问题的本质,然后针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对应的策略指导。最后就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摆脱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带来的恐惧感。一般对于患者来说,想要做好护患间的沟通是相当困难的,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因此这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平时还应该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的工作,及时帮助其走出抑郁。这样里可以改善病人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另外还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要做到以上这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必要的,只有在治疗中取得病人的信任,获得病人的首次接触的良好印象,这也是护理此类病人成功的关键。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娴熟的专业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以博取病人的信任,只有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及时地为病人提供治疗信息,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3小结

  本文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的探讨和分析,找出了常发的护理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的医学有所帮助,改善护理管理风险的发生,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提供好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赵伟;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第13期

  [2]徐红艳;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第12期

  第九篇:护理风险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护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对两组感染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不管是感染控制意识还是掌握和了解感染知识的程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感染控制效果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也显著较优(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临床护理中如果护理不当,则极易引起感染,感染会严重影响病人治疗效果,还会降低护理质量。目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疗护理质量高低的一项基本评价标准,所以,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活动的重点。据相关资料显示[1],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现象出现。护理风险管理其目的就是实现风险发生率的最大化降低,提高病人在临床治疗中的满意度以及舒适度,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目的。现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护理风险管理,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10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护理患者,男6名,女94名,年龄20~52岁,平均(35.5士2.7)岁,工作时间1~28年,平均(12.3士2.5)年。关于职称,其中初级、中级以及副级分别为50例、45例以及5例。关于文化程度方面,本科、大专以及中专分别为21例、54例以及25例。现将全部护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对两组感染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围绕平时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感染问题针对医院护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针对具体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对感染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分别对病人使用仪器时存在的感染风险、病人所服药物及其自身以及环境感染风险因素做识别和评估,发现错误要第一时间纠正。②医院管理人员要进行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建议组建感染风险控制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工作流程、制度和应急处理程序的建立。③管理人员要加强个人修养。作为管理人员务必要严于律己,为其他医院人员树立一个榜样,要理解护士难处,给予积极的关心,在对工作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上给予积极主动的帮助。④定期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感染知识,加强护士风险控制意识,开展定期考核,对其关于常见感染风险以及危重感染病人处理流程和应对能力进行评估[2]。⑤管理人员要严格对感染风险进行监控,积极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提高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改进并严格控制护理质量,对护理质量做定期评估,对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做好感染的预防以及纠正工作。⑥用宣传册方式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加以强化,从各个方面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相关知识,不断增强其感染控制意识。

  1.3评价指标。①护士对感染的控制意识: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检查护士工作,综合调查结果以及试卷结果,以强、弱和差三个标准来对结果进行考核。②掌握感染知识的程度:针对感染重点以及具体知识对平时提问以及试卷考核两种方式进行有效结合,用优、良和差三个标准进行评估。③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用优、良及差三个标准对感染控制效果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关于控制感染的意识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较优(P<0.05);关于掌握感染知识的程度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较优(P<0.05);关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观察组感染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护理管理能有效增强医院感染意识。医院属于感染源密集区,医院护士感染控制意识的强弱对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极其关键的影响。只有医院护士具备了较强的感染意识,才能有效减少感染现象的出现,而医院管理能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目前,医院采取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增强感染控制意识,增加感染知识,使医护人员及患者意识到感染的巨大危害,从而确保了医院感染预防以及控制效果的最大化实现。感染控制质量的提高,需要对护理过程中存在和潜在的感染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并要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本组资料对医护人员开展了护理风险管理,就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的强弱、了解和掌握感染知识的程度以及控制感染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不管是感染控制意识还是掌握和了解感染知识的程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此同时感染控制效果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也显著较优,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知,对患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增强医护人员关于医院感染的认知能力。这也许是因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开发和增强护士对发现潜在感染的潜能和敏感性,使其主动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增加感染知识,最终实现管理效果的最大化提升。综上所述,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后,医院全体护士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且时常超额完成任务,整体护理质量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不管是医师还是病人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使用护理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小英.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2):119-120

  [2]刘光碧,张洪敬,陈梅.人性化护理理论在基层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3):1388-1389

【浅析护理风险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浅析论文

2.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论文

3.风险管理对护理管理的作用论文

4.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5.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探讨的论文

6.浅析海外财务管理风险论文

7.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8.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论文

9.肾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