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急性期不同肠外营养策略的护理要点分析

时间:2020-10-15 15:59:13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重症病人急性期不同肠外营养策略的护理要点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重症病人急性期不同肠外营养策略的护理要点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高氮高热量营养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氮低热量法进行护理。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 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重症患者早期给予高氮、高热量肠外营养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重症病人急性期不同肠外营养策略的护理要点分析

  关键词:重症患者;肠外营养策略;护理满意度;急性期

  重症患者在入院初期病情危急,机体的多项功能受到损害,机体代谢消耗明显增高,并且许多器脏功能也有一定的受损。患者往往还会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现象,影响了患者的营养吸收。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不能进食,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技术来维持患者的生理营养需要[1]。重症患者在患病初期以及后期的机体应激状态不同,营养的代谢也不相同,所以在患者的不同阶段应该给予不同的肠外营养策略[2]。为研究重症病人急性期不同肠外营养策略的护理要点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高氮高热量营养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氮低热量法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8±1.42)岁,患者质量在45~75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6.77±8.79)kg,消化道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1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术后患者10例。

  实验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8±1.52)岁,患者质量在44~77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7.29±8.61)kg,消化道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1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1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术后患者10例。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良好可比性。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患者以及家属对于该研究具有知情权。

  1.2 一般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高氮高热量营养法,每天给予静脉营养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续7 d,后续每天氮量控制在0.20 g/(kg・d),非蛋白热量控制在125 KJ/(kg・d)。再给予常规的护理。综合护理具体做法如下:①心理护理,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需要给予心理护理,患者可能会伴有疼痛、焦虑、忧愁、紧张等各种不良情绪,不良的心态会影响患者的健康。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告诉患者病情在逐渐好转,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并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3]。②生活护理,重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此限制了患者躯体的活动。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以及擦浴,确保患者的整洁舒适,避免发生褥疮以及各种感染现象。病房内需要定期通风、消毒,床单被套等要常换洗,保持床单元干净整洁。室内可以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让患者身心愉悦。③静脉导管护理,3M胶布每3 d更换一次,如有异常情况随时更换。穿刺点按要求消毒防止感染,每班要核对中心静脉导管的体外长度,做好标记,严格交接班,避免脱管现象发生。可以在患者的病房内安装输液泵报警器,可以监测滴管内液面的高度是否正常,导管是否发生堵塞以及滴速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等等。④血糖以及静脉压监测,对重症患者需要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在给患者配制静脉营养液时,常规加入6克葡萄糖后需要加入1U胰岛素,根据患者血糖的水平含量可以酌情加减胰岛素皮下注射,尽量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6.70~8.85 mmol/L水平。不仅需要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控,还需要定时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测定,防止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等不良事件[4-5]。

  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氮低热量营养法,每天给予静脉营养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续7 d,后续每天氮量控制在0.10 g/(kg·d),非蛋白热量控制在83.2 KJ/(kg·d)。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

  1.4 统计方法

  实验研究结束后,将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结果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表示,用χ2检验,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研究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并且结果中P<0.05 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

  从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