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0-09-13 09:40:46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择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组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达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5个月随访,干预组患者整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脑疝;微创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致命性脑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脑出血一旦发生脑疝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及时清除血肿等积极治疗。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是临床上常见的微创手术,具有较好的效果。护理作为医疗工作的一部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训练、功能恢复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每天的标准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住院护理,一方面能够给护士提供可预见性的工作,工作更有针对性,一方面能够让患者的家属明确护理目标,并积极参与[1]。本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脑疝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术治疗,手术顺利。其中男4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1±12.4)岁。发病到手术时间46例患者<5h,14例患者在5~24h。出血部位:小脑:12例,壳核:36例,丘脑4例,脑叶8例。所有患者均为深昏迷状态。颞叶沟回疝52例,枕骨大孔疝8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其中18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糖尿病。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64.3±13.1)岁。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平均(66.2±1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对家属进行入院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严重,并讲解可能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讲解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时间、方法、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术后按照每日治疗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根据脑出血脑疝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内容,以时间为横轴,纵轴内容包括入院知道、检查、抢救、遵医嘱治疗、护理、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内容。内容由科室及护理部统一制定,由责任护士执行。(1)术前护理:入院时对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介绍医院环境,告知患者病情,并告知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可能的并发症、术前术后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取得家属的主动配合。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械等。(2)术中配合:术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生命体征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则提示脑疝加重,应尽快抢救。(3)术后护理。患者头高脚低位平卧,头偏向患侧,保持引流通畅。如果出现引流不畅,可术后1~2d再进行尿激酶冲洗。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引流液体的量、颜色、引流管情况。定时窗口及引流管消毒,每天更换引流袋。术后定时协助患者复查CT,观察血肿引流情况。复查血肿消失后拔除引流管。责任护士每日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上的内容进行护理,完成后在相应的项目签名。

  1.3 评价方法

  对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量表为本科室自行设计的,包括入院介绍的内容、患者病情、手术方法、目的、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等。满分100分。得分超过80分为达标。采用Zung焦虑量表[2]及Zung抑郁量表[3]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调查。5个月后随访,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情况分为生活自理、部分自理、重残、植物状态、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干预组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达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组别 n 平均得分(分) 达标[n(%)]

  干预组 30 92.4±5.8 57(95.0)

  对照组 30 67.7±7.2 43(71.7)

  t/x2 14.633 10.140

  P <0.01 <0.01

  2.2 出院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出院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分)

  组别 n 焦虑 抑郁

  干预组 30 39.3±8.8 37.2±9.6

  对照组 30 51.5±9.4 50.9±7.8

  t 5.190 6.066

  P <0.01 <0.01

  2.3 随访结果

  出院后5个月随访,干预组患者整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随访结果

  组别 n 生活自理 部分自理 重残 植物状态 死亡

  干预组 30 25 3 2 0 0

  对照组 30 9 13 6 1 1

  注:x2=12.973,P<0.01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4]。ICH病例中大约60%是因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约30%由动脉瘤或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所致,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红细胞增多症和镰状细胞病等)、脑淀粉样血管病变、抗凝或溶栓治疗等。一次高血压性脑出血通常在30min内停止,致命性脑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4]。动态颅脑CT监测发现脑出血有稳定型和活动型两种,后者的血肿形态往往不规则,密度不均一,发病后3h内血肿迅速扩大;前者的血肿与之相反,保持相对稳定,血肿体积扩大不明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