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式教学法与儿科护理学见习带教

时间:2020-09-06 16:04:20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多元式教学法与儿科护理学见习带教

  1、对象与方法

多元式教学法与儿科护理学见习带教

  1.1教学方法

  试验组学生见习前进行护理评估技巧培训;见习时采用典型病案讨论式、问题讨论式、角色扮演(教师扮演患儿家属提供病史)、启发式教学、利用DVD、图片,同时遵循“所有即所见”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于整个见习带教过程,在不同的时候、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见习带教。

  1.2考核方法

  1.2.1临床思维综合能力考核方法

  将每组学生带到老师已准备好的病人床前,由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及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对病史进行汇总并汇报病史、写出医疗诊断及诊断依据、提出护理诊断/问题,实施护理措施。考核内容:仪表、用物准备、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健康史采集、体格检查、健康教育、汇报病史、医疗诊断及依据、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每项均有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2.2问卷调查

  见习课结束后,给两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46份,收回46份,有效率100%。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通过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满意度设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和较满意均计算为满意度。

  2、结果

  临床思维综合能力考核结果:试验组(96.33±1.03)分,对照组(84.83±4.67)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P<0.01)。试验组学生对多元式教学法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度为73.4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1)。

  3、讨论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并向专业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见习带教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病例的选择等,均可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儿科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患儿及家属不配合、新生儿病房的特殊性等,将近有一半的见习课学生没有机会亲自评估患儿,导致一些疾病的典型体征没法看到,如麻疹病人典型的皮疹特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一旦没有病人或病人不配合时,则由老师介绍病史,然后进行病案讨论。这种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只能被动获得病史资料,学生不能自己动口评估患儿的机会,从而缺乏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也没能见到病人典型的体征,缺乏感性认识。临床护士的沟通能力是护士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护士综合能力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然而护生的沟通能力主要由工作环境、病人配合程度、临床教师态度、护生自身性格的特点决定。因此,在见习带教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沟通能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为解决以上问题,在见习带教过程中,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观看录像、借助病历、所有即所见等多元式教学法,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本组结果表明:试验组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结果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见习课前对学生进行护理评估技巧培训,然后带学生到病人床前示范一次,到见习课时再由学生对病人进行评估。见习同学普遍反映:这样的带教方法很好,经过老师的示范,我们就知道怎样评估了,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以往的见习课,我们站在病人面前却不知道如何评估,问的问题很凌乱,体格检查时也显得笨手笨脚,导致病人反感和不信任。多元式教学方法,能创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护理评估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到可靠的病史资料,准确判断病情,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判断能力及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良好学风,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多元式教学法与儿科护理学见习带教】相关文章:

1.儿科临床带教Seminar教学法应用论文

2.儿科临床带教体会探析论文

3.带教体会儿科临床论文

4.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见习课的应用论文

5.儿科临床护理带教问题分析论文

6.中医儿科学临床带教的管理与实践论文

7.眼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教育论文

8.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的应用论文

9.儿科临床护理带教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