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则立,不预则废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预习(一)

时间:2017-08-23 我要投稿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的新要求,提出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然后主要从预习的必要性、学生化学预习的现状、化学预习的策略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预习的必要性 化学预习的现状 化学预习的策略

  新课程化学教材中,更重视教师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生学习观念的养成,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实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时须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细心地观察,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必须把“让学生学会学”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要“让学生学会学”, 预习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

  陶行知说:“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通过预习,可改变以往教师单方面探究、处理信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从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预习正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第一环节。

  预习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经过预习,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听课,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听课针对性更强,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笔记的速度和质量而提高听课效率,同时可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且可以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增强求知欲望。同时,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况且,高中化学新教材有大量的“阅读”、“资料”、“家庭实验”、“选学内容”还有提供网址,供学生上网,了解更多的内容等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可见,学生预习是完全必要的。

  一、学生化学预习的现状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即将掌握新知识和已有旧知识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学生预习化学的现状如何呢?为此,笔者就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预习方法等拟了以下七道题:

  1.你预习化学有兴趣吗? A 很浓 B还好 C 有一点 D 毫无

  2.你能积极预习化学吗? A 积极 B还好 C 有一点 D 毫无

  3.老师经常布置化学预习作业吗? A 经常 B不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4.你经常进行化学预习吗? A 经常B不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5.你怎样预习化学? A 看看、读读B 划重点、做摘录C尝试做练习D提出疑点

  6.你觉得预习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有帮助吗? A 很大B还好 C 有一点D 毫无

  7.预习中遇到困难时,希望得到老师帮助吗? A 希望B有一点C不希望D无所谓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调查了高中100名学生。调查结果如下:

  1A 5%B 12%C 21%D 61%

  2A 4%B 10%C 20%D 66%

  3A 0B 0%C 14%D 86%

  4A 3%B 8%C 32%D 57%

  5A 25%B 7%C 3%D 2%

  6A 9%B 15%C 28%D 48%

  7A 13%B 17%C 24%D 46%

  从调查统计结果分析:95%的学生对化学预习兴趣不浓;仅11%的学生尚能进行化学预习; 97%的学生没有养成预习化学的习惯和没有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24%的学生知道预习的好处,但没有认真地对待;在预习化学过程中,30%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要求化学教师对于预习的内容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分析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学生方面:客观上,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当薄弱,按现在普、职高1:1划分中考普高分数线,现高三学生没有上普高分数线的占90%,根本没有预习习惯。主观上,首先,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大多数同学认为,课前预习与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没有直接的明显的联系,反正上课老师也要讲这些内容,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就足够;其次,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预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预习。

  教师方面:笔者平时与所在学校的化学教师交流时发现:有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化学没有预习的必要。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老师讲就行了,并认为如果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本的知识基本知道了,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听教师讲授了,会影响他们听课的积极性。也有教师认为:学生预习是必要的。预习时,学生能发现自身的知识遗漏,通过复习相关的旧知识来弥补漏洞,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听课时就轻松,能精力集中地理解和思考重点问题,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笔者发现即使认为学生预习是必要的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没有明确的要求,预习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层次性,也不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且对预习作业缺少相应的督促和检查。

  三、化学预习的策略

  (一)学生要学会预习方法。预习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读、思、补、做”。 “读” :“读”时要有 “读、划、写、记”。阅读时要逐字逐句,不能一目十行,可边读边划。划出新概念、新物质、新反应、新规律,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写下疑点,同时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看几遍。如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量的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阅读时要认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作为听课的重点。“思” :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在化学预习时应“思”:新概念的定义是什么?其成立条件是什么?新物质的名称、结构、制备、性质、成键情况?分子极性等属性各是什么?有无特殊性?新反应的现象如何描述?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新规律的内容是什么,其成立条件是什么?如在预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要思考初中是如何定义氧化——还原反应?原来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角度来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而现在从电子得失角度来判断,它们之间有何关系?能否将它们的关系用图表表示出来等等? “补”: 预习时发现学过的某个知识点不明白,要及时查阅资料,在课前搞清楚,为学习新课的知识做好铺垫。如在预习离子反应时,学生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电解质、常见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等,在此基础上,才可学习强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的配平(电荷守恒)。“做”:教材上的“问题解决”和课后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提供的。预习中可试做,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如预习物质的量相关内容的化学计算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分析每一步的依据及格式,可先试做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想想是否还有其他解法?

  (二)有效地引导、促进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预则立,不预则废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预习(一)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