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一)

时间:2020-08-31 19:57:46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一)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
摘要:教学活动不仅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应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均得到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学科教育必须自始至终坚持把非智力因素培养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它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新教材栏目设置内容、体系、特点上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探索新时期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必修教材  栏目   非智力因素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一)

1非智力因素培养必要性
1.1非智力因素及其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之外,又在人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甚至决定智力活动效率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气质、习惯和世界观等。
    被誉为“我国基础教育播火者”的林崇德教授指出:“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非智力因素”。这一句话从学生发展的认知心理角度解释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并且说明了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智力开发、接受教育、发明创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定向、维持、调节、补偿、控制、强化、影响、创造等作用,是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心理因素;积极、健康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智力水平发挥的“催化剂”,是充分开掘和发挥智力潜能的关键。因此要实现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是必需的。
1.2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新课程理念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确立了以科学素养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这就是要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走出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取向的目标观,突破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改变只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作用的教育,使教学回归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三维目标体系中来。
 在三维课程目标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新课程教学在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将更多的眼光投向能力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形成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将不再把学生当作是知识储存的仓库,而是作为活生生的独立个体看待,学生的学习天地也从课堂延伸至整个社会。知识至上的价值评判标准已被打破,一些非知识性指标会上升为价值标准的重要方面,如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态、耐挫力、求知欲、学习热情、意志品质等等。因此把情感、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纳入新课程的实施中是时代的需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新课程成功实施的需要,这既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的结果。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育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苏教版教材栏目设置特点分析
 化学课程改革伴随着化学教材内容和形式的改革。苏教版新教科书一改以往教科书以章节划分内容的做法,而是按“专题”来划分教学内容,从教学活动上分析,新教科书是由课文模块和不同的栏目模块组成的,其中课文模块是新教科书的主体,教学活动模块穿插在课文之中,主要是通过设计各种栏目(图中“【】”中所示)来体现,包括“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信息提示”、“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拓展视野”等。并且形成了以下的体系结构:
 
 
 
 
 
 
 
 苏教版教材从整体上设计栏目,使栏目成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栏目种类之丰富,数量之多给一线化学教师一种全新的感觉;并且栏目呈现的内容设计上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单一传递知识的倾向,融入了很多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非智力成分,使栏目内容更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并且对应学生不同的学习活动,内容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指导更为全面。
3.栏目使用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具体说就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良好学习习惯与性格。
3.1利用栏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3.1.1利用“你知道吗?”栏目,引发学习动机
 高中必修教材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但对于刚升入高中学习的高一学生来说,由于化学知识难度的提高,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个相对陌生且不易理解的知识时,学习中难免存在畏惧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必修内容教学时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避免措施。
    如何解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教材中设置的“你知道吗?”栏目的有效使用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吗?”栏目在必修教材1、2中总共出现15次,它往往出现在教材教学内容的开端,起到了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的作用。如《化学1》物质的分离提纯中“你学过哪些有关物质分离的方法?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分离混合物?”,就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物质分离中过滤、结晶、蒸馏方法为基础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化学2》离子键中“氯与钠、氧和镁化合时,他们是通过电子转移分别形成阴阳离子彼此结合的。”就是利用《化学1》原子结构的认识为支撑,构建新旧知识的纽带。该栏目的合理使用,从知识技能目标发展上看,起到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使学习的指向更加明确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学习非智力方面的感受来看,栏目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形成一种非智力对应关系,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从似曾相识的一种亲切感中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探究欲望作用。
3.1.2利用“问题解决”栏目,强化学习动机
     林崇德教授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中指出“成就动机与学习任务完成存在正相关,它促使学生发挥现有的知识技能,并将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景中去。”如何让学生在课时学习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呢?笔者认为利用好新教材中“问题解决”栏目,让学生现学现用及时地获得这种满足感,对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非常有意义。
 必修化学教材1、2中设置“问题解决”该栏数量相当的多,共有17个,该栏目往往是在教材阐述化学原理、规律或物质性质知识之后,以插入相关问题方式设置,用来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能力,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际运用。如《化学1》中物质分类与转化“实验室有常见物质:钠、氯气、氯化铁、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钠、葡萄糖,请对它们进行分类”、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等,《化学2》乙醇中的“酒后驾驶检测仪是如何检测的——乙醇氧化原理的应用”、乙酸中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等。从知识掌握层面看它既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且对所学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思考;从非智力发展上看,又起到了让学生在感受问题解决的成功喜悦中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近景性动机作用。
3.1.3利用“拓展视野”、“资料卡”栏目,培养远景性动机
     所谓远景性动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远大理想,理想是学生长远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在为自己的前途而读书,才能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有持久的动力。但学生并不能自动地产生这种动力,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自然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引导工作。
 我们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关注这问题呢?笔者认为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真正社会价值,体会到化学在解决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健康危机、粮食短缺等实际生活、社会问题的中心学科地位,才会产生学好化学学科的强烈使命感,确立从事化学学科相关专业社会责任感。新必修教材中的“拓展视野”、“资料卡”就为我们教学时实施这一环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化学1》“资料卡——胶体的应用”特殊陶瓷、胶体磁流体治疗癌症、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中拓展视野“生物固氮”等,《化学2》同素异性体中资料卡“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不同晶体中拓展视野“液晶与生活”等。这两种栏目,提供了更多、更生动的化学解决生活、健康、社会问题的素材,使同学们在完成必要学习任务之余开拓了学科视野,领略化学奇妙和魅力,体会化学的社会价值。 
3.2利用栏目,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著名教育学家史绍熙通过研究指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是保证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2.1利用栏目中实验素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