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改进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0-08-11 09:12:27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等院校改进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论文

  一、引言

高等院校改进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论文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进入了“全球性大规模竞争的时代”,各国贸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国际贸易发展态势引人注目。《国际贸易》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以及进出口实务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贸易地位的提升,对高校涉外经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然而,由于《国际贸易》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方式重讲授轻互动、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问题。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新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培养运用型的专业国际贸易人才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将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的探索和体会出发,浅议高等院校改进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方法。

  二、当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当今,国际经贸形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本应跟上时代步伐,满足国际贸易形势的新变化要求。然而,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使用的教材,就数据和内容来看,都明显滞后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化以及新趋势,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结合社会需求,理论和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例如,讲到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时候,欧洲债务危机是当前的热点,但是课本上并没有相关的内容可以讲授;当讲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章节的时候,目前欧盟成员国已增加到28个,但课本上欧盟的成员国数量仍然是25个。可见,紧跟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时补充教材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既可以避免照本宣科,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最新贸易现象的敏感度。

  (二)教学方式重讲授轻互动

  当前,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填鸭式”教学、“一言堂”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提问和讨论环节,教学方法单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维受到压制,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课堂上没有学而仅有教。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多数高效使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传授知识,如多媒体技术,但大多时候只是粉笔的替代品,教学课件中文字性描述多、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运用偏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往往信息量非常大,很多时候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加上讲课老师为了方便使用电脑,很少到学生之间进行走动开展互动教学,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厌学情绪明显。

  (三)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大多按照期末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的方法计算得出总评成绩。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题型,主观题型少、客观题型多,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的特点,考核试卷甚至出现连续多年使用一套卷子的现象,考试内容滞后。通过单纯的理论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全面反映出来,特别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无法体现,导致学生缺乏提升专业能力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前突击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三、提高《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补充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顺应、跟踪>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首要条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目前市场上的国际贸易教材种类繁多,层次各异,应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另外,作为任课老师,应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形势和发展动态,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使国际贸易课程的时效性、现实性充分体现。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增加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实际贸易问题分析提前“预热”。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所教授的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于本省,毕业后大多回到自己家乡的经贸部门工作。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补充了云南省的边境贸易情况、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及所遭受的贸易壁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设对云南的影响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状况等相关内容。既提升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对家乡贸易状况的了解,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一堂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有力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有利于讨论和质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根据国际贸易课程不同章节的侧重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提问启发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讨论式教学法等方式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由于案例多为贸易热点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可以避免学生精力不集中的局面;授课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挑选合适的视频文件等多媒体资料开展教学,配合教师的讲解以及总结,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避免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比如,当讲到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时候,结合《大国崛起》纪录片中的视频一并讲授,多样化的教学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改革考试方式,增加实践能力考核

  鉴于目前国际贸易课程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重记忆、 轻能力”以及“重理论、轻实践”引发的诸多弊端,考试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由原来的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向教学全过程考量综合反应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的技能水平方式转变:即平时成绩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的比重,期末卷面成绩由70%下降到50%的比重,采取全程化、多元化的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回答问题情况、参与辩论赛和讨论情况以及分小组进行国际贸易案例学习的效果情况等方面。上课考勤主要根据上课有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考量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约束性;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考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效果;小组案例学习效果评价,可根据PPT成果展示和汇报情况来评价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相互沟通和交流。教师在课前布置案例收集的资料范围,课后学生开展团队协作共同讨论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PPT成果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完善,进一步强化重点的教学内容。该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国际贸易的脉搏和现实情况;期末成绩通过闭卷笔试方式考核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程化、多元化的考试形式为全面、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因材施教下不同个性、特点各异的学生成绩的合理评定。这一考核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上课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加强。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热情,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入手加以完善,使讲授内容与实际结合更为紧密,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考核方式更加体现学生解决现实贸易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才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高等院校改进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等院校改进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2.改进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论文

3.国际贸易课程论文

4.改进实验课程的物理教学论文

5.西方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研究论文

6.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研究

7.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论文

8.课程教学中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