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说

时间:2020-10-01 15:17:21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议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说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研究越来越重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意境说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一直以来的审美追求,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我国古代文学风格与成就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明确意与境的深层次含义,对于学好古代文学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和境分别进行辩证的描述,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希望能给相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意境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意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追求,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成就。意境可以分为意和境两方面,二者在古代文学当中,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又有着显著的区别。其中,意主要指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意可以在人生,也可以通过自然山水等见人生;而境则主要指作品能够达到的境地,其可以是作者的创作之境,也可以是作者在构思时的心中之境,还可以是作品所到达的某种艺术境界。

  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研究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人们对古代文学中的意境还未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对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说,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意主要是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其通常可以在境中体现出来,换句话说,意属于境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境,而是有一定意义的境。

  意和境相关,境又依存于象而存在,因此,意也无法脱离象而独立存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意通常出于作品而又胜于作品的具体形象。著名诗人刘禹锡认为:“境生于象外”,但是司空图却曾经说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二者虽然文字不同,但其描述的都是意。另外,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意在多数情况下都强调有意蕴的境地,正如司空图所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就证明了古代文学作品中,意通常以一种含蓄、模糊的手法表现出来,并能够使人回味无穷。再比如严羽曾经说过:“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清远的意境就是明代人对意的最好体现。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意往往很难把握,不过,一般说来,古代文学中的意大都和人生密切相关。例如,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其中就曾经说过:“得于乐府,则有‘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得于惬适,则有‘客来当意惬,花发遇歌成’。得于寂寥,则有‘孤萤出荒池,落叶穿破屋’。虽庶几不滨于浅涸,亦未废作者之讥诃也。”司空图认为这些诗都不受理论框架的局限,同时,又“庶几不滨于浅涸”。因此,可以说,古代文学中意常常被赋予一定的人生意蕴,或者是通过山水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这一共同特点在相当一部分作品中都可以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也曾明确说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这当中的无我之境说的就是意。这种境界并不是代表没有主观意识,其只是强调主观意识相对较浅,这是一种悠远的、含蓄的表达意的手法。不仅如此,王国维在对姜夔进行评论时曾经说过:“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意的悠远的特点。因此,在古代文学中,对意的运用方面,也属于一种境的表现,也就是说就人生的意蕴之境,然而,并非看到意即将其理解为意蕴之境,事实上,其应是建立于古代文学作品之上,而境却可以言及作品之外,在特殊情况下,甚至能够言及文学之外。

  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境

  本文中的境指的是古代文学作品达到的某一境界,诗有三境,其一是物境,其二是情境,其三是意境,出自王昌龄。由此可见,根据王昌龄的观念,境主要分为三种。然而,王国维又说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也就是说,王国维认为境主要分为两种。不管是王昌龄眼中的境,或是王国维眼中的境,其在本质上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王国维也说过:不但有写境,也有造境,这就是写实和理想两派分别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两者却很难分别,由于诗人创造的境一定是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因而其写的境也一定会与理想相关。因此,写境和造景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相互联系,而另一方面则又相互区分。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了浓重的文化背景。可以说,意由境生,同时通过意来看待境,从而实现意境结合,以正确认识人生。事实上,我们应该深入地挖掘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并努力寻找其中的境,从而做到境中有意,意中有境,真正认知此美学命题中涵盖的中国特色。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境为作者通过心中的境来对文学作品加以构思,也就是创作之境。一般情况下,作者的心中之境既可能是自然境地,也有可能是人生境地。其中,自然境地是指文学家开展文学描写的对象,正如,王昌龄所说:“泉石云峰之境”。而人生之境是指作者通过人生感悟形成的境。再如,元代杨载所说:“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等。由此可见,意与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些关系。

  此外,境由心生是指作者更深层次地了解与碰触了自然之境和人生之境触碰之后所形成的高层次心境。王昌龄说过:“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其中的心中之境就能够理解成自然之境、人生之境,当然也能够理解成是作者在深层次地考虑之后所形成的另一种较高层次的境界。在白居易的《文苑诗格》中,对于一系列的意和境都进行了描述,并巧妙地将境于意结合在一起,由境表达出意,达到境和意会,将境的妙处充分体现出来。

  在某种意义上,境也代表文学作品达到的一定程度的艺术造诣,还能够将其称为境界。然而,境与境界的意义并不相同,可以说,境界只作为境的某一形式为存在,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说过:境并不是单指景物,其实,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因此,凡是可以写真景物,表达真感情的作者,就可以称其有境界,相反,就无境界。而古代文学作品中形成的艺术造诣即为一种境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与境都具有独特的意义,人们只有很好地掌握其中的意与境,才能真正地去了解这些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深意,并通过对其深入地把握,来真正认识作者的思想与观点,学好古代文学。

  【参考文献】

  [1]李枝维.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美刍议[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1).

  [2]董弟林.啼血画梦傲骨诗魂――文化传播视域中孟郊诗歌审美意境的内核结构[J].东南传播,2009(01).

  [3]王三毛.古代文学中的竹林[J].阅江学,2010(01).

  [4]陈天信.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09(12).

  [5]王义梅,李明亮.论刘长卿以冷感意象群营造意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7).

  [6]陈红梅.阅读经典,润泽心灵――古代文学在现代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J].考试周刊,2010(49).

  [7]徐莹.宋代婉约词审美拾零[J].学周刊A版,2010(07).

【小议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说】相关文章:

1.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 “茶语”分析

2.探究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语论文

3.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礼法观念冲突探析

4.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用世精神探析

5.探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用世精神

6.从古代文学作品看我国体育的发展论文

7.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

8.由古代文学作品探索古代婚恋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