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厢记》张生形象的双重性

时间:2020-09-28 16:27:12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西厢记》张生形象的双重性

  《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对爱情追逐的艰难性,也看到了张生完整的性格形象,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西厢记》张生形象双重性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我国的戏剧史上成就很高,而且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里面的人物张生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西厢记》主人公张生的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这些形象中也是存在一种对比性的,这使我们完善对张生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张生;形象;双重性

  一、呆气与机智

  所谓机智是指他的聪明能干,为追求莺莺而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所谓呆气是指他不通人情世故,做了很多傻事,荒唐可笑。

  而我们在《西厢记》中可以看到,张生在方丈室与红娘初次见面,就冒昧自我介绍“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显出十足的书呆子气,而且又如此唐突,如此冒失。难怪红娘打断了他:“谁问你来?”然而张生可不管红娘的反应,还问到:“敢问小姐常出来吗?”似乎他并不曾娶妻,莺莺小姐就应该跟他见面似的。这典型的是一种内在的呆气的表达。张生的这种呆气一方面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因为可以知道张生的家庭的书香门第,所以张生的追求也是考取功名,所以对爱情方面更是没有一丝的经验,所以在看到崔莺莺的时候才会显出如此的冒失,流露出一种呆气的表现。而在另外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张生自身的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现。张生本来二十三岁正是好年华,但是对于一些人情世故还是存在一定的了解,所以看起来才会如此的呆气。

  然后我们再来挖掘一下张生性格中的机智表现。张生对着红娘这样一个女儿家,不但报上自家年龄,并且精确到生辰八字,还在末尾缀上“不曾娶妻”一句,真是匪夷所思,简直像是在提亲,而说的又不像是自己,活显出一派迂腐酸傻相。殊不知这正是张生聪明乖巧之处。试想,张生要接近莺莺作自我介绍,怎奈高墙相隔,相府人家礼法森严,女子不出闺门半步,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能与外界联系的就只有红娘。而且对于崔莺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暗号,告知崔莺莺自己还未娶妻,而且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大家闺秀是不能出门的,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崔莺莺见到的男人是有限的严格地来说,陌生的男人是不曾见过的,所以看到了长相还可以的张生,又是这样一幅痴情的样子,这种话语对于崔莺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暗示,可以说张生的这种行为就是提亲,而张生的这种提亲的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崔莺莺对张生的好感,所以,看似张生的这种冒失的行为,在张生来看也是一种机智的行为。

  二、功名与爱情

  自幼在书香环境熏陶下,勤奋学习,学成满腹文章以求金榜题名。但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多次应举,均名落孙山,因此便“书剑飘零,游于四方”。由此可见,张生的愿望是:但求功名日,光宗耀祖时。而且这种追求功名的意愿是极为强烈的,所以从张生的成长来看这种追求功名是贯穿始终的,也是张生毕生追求的,可以看出,这种追求已经是张生的一种内在的形象的体现。

  但是,这位饱学之士在偶遇莺莺时,却将功名利禄抛向九霄云外,将23年的艰辛与努力置于十八层地狱,义无反顾地把追求自由爱情放在第一要务。这就与之前的那个追求功名的张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这就看出了张生性格形象的双重性。张生在爱情与功名的上形成的巨大的对比,也是一种正常的发展使然,本身张生正直青春年华,所以在爱情方面有自己的追求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种追求功名也更是被我们所理解。因为在我国的古代这种科举考试是极为重要的,有的为之赴其一生的努力,所以张生的追求功名与爱情实际在此交汇并没有错误,而是一种极为正常的表现,张生应该有其自己的爱情的追求,也有其自己的事业上的追求,所以这两个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冲突的,所以张生的这种功名与爱情的发展也可以是并行的也具有着一定的发展的双重性。

  三、勇敢与懦弱

  他初遇莺莺便一见钟情,并且作出大胆的决定:“小生便不往京师应举也罢”,在闹斋中,他借尽孝为名,实为接近莺莺,这对封建伦理道德中的“孝道”冲击很大,他是对孝道的嘲讽。这就是一种非常勇敢的行为。这一方面充分表现在对科举考试的态度上,众所周知科举考试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考试,也是一个人通往仕途所必须经历的,科举考试的成功中举是许多读书人的梦想,也是许多人毕生所追求的,但是张生仅仅是看到了崔莺莺,就不去应举,而是要和崔莺莺成就爱情,这在许多的读书人看来是一种非常大胆的行为,也是非常勇敢的行为,而且在另外的一方面来看,能够和崔莺莺成就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因为这种一见钟情在我国的古代是不被人所允许的,而是要通过媒妁直言,父母之明,来成就婚姻,而张生与崔莺莺就要成就这种爱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勇敢的行为。

  但是张生又是懦弱的,他背后热爱莺莺,但当面却显得笨拙无能;尤其是莺莺的.“假意儿”发作的时候,更显得不知所措;老夫人赖婚后他颓丧得想自杀,患了相思病。老夫人发现他和莺莺私合时感到特别害怕,简直枉做了那男儿等等也都是一种懦弱的表达。张生的对爱情的大胆的追逐,在爱情的方面又存在这种懦弱的行为,在爱情方面的这种笨拙,是自身存在的一种缺陷,也是自身的一种性格不完善的表现。懦弱是和勇敢呈现出的对比的状态,也是张生的性格的双重性,这也就看出,往往一个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也是充满着一定的矛盾的,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张生。

  四、风雅与粗俗

  而且在张生的性格的另外一个侧面,我们也看到了张生的风雅与粗俗的一种对立。我们可以从《西厢记》中发现这种对比的存在。张生骑着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黄河边,马上被眼前的河山的壮丽所吸引,望着滚滚巨涛,激起了胸中万丈豪情,他不禁引吭高歌:《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只除是此地偏,这可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恰便似弩箭乍离弦。这种诗歌的创作与体现出来的情怀正是张生的风雅的很好的表现。风雅的人往往对世间的事物有这一种特殊的情怀,产生自身对事物的情感的抒发,来深深的体现出自己的对社会的认识,这正是一种张生内在的风雅的性格的表达。也是张生的一种良好的品质。风雅的性格也正是张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境中逐渐的形成的。

  但是在《西厢记》中张生也又有其粗俗的一面。当初见红娘来请长老同去佛殿看一看佛事准备的情形时,张生硬要同行,一路上却胡言乱语,一会儿说“崔家女艳妆,莫不是演撒你个老洁郎?”一会儿又说“偌大一个宅堂,可怎生没别个儿郎,使得梅香来说勾当”,甚至说出“过得主廊,引入洞房,好事从天降。我与你看着门儿,你进去”这等不堪入耳,俗不可耐的话来。这些都是张生的粗俗的表达,而恰恰这种粗俗的表达显示出了自己对崔莺莺的一片痴情。当初对崔莺莺的一见钟情,接着对崔莺莺的默默不忘,都能充分的显示出张生是一个十足的痴情郎。而崔莺莺也是充分的看到了他的这一点,本身崔莺莺自己就没有看到过别的男人,而这种男人又对自己一往情深,所以崔莺莺才会与张生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的成就自己的爱情,被张生所深深打动了,成就一段佳话。

  五、结语

  《西厢记》中的张生从几个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张生的性格中也是充满矛盾的,但是这是一个完整的张生的形象。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所以张生的这种性格上的反差也是合理的。另外我们在对张生进行性格分析中一定要全面的看待,客观的进行分析,这些都是张生性格的深刻的内涵所在。《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对爱情追逐的艰难性,也看到了张生完整的性格形象,可以说在张生身上存在的这种性格的双重性,在我们的身上也是存在的。《西厢记》中的王实甫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整丰富的张生的形象,可能这是这种性格我们对张生的性格才会有所了解,才会对其产生疑问,这也是王实甫塑造一个性格双重性的张生的主要的目的,也能充分的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张生的存在。戏剧的成就也正是通过张生这种性格的表达,可以说张生的成功也是作者王实甫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实甫著 张燕瑾校注.《西厢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10

  [2] 王实甫著 王寿之注释. 《西厢记》.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7

  [3] 蒋星煜. 《西厢记研究与欣赏》.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0

  [4] 李梦生. 《西厢记》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论《西厢记》张生形象的双重性】相关文章:

1.论《聊斋志异》的侠女形象

2.论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3.论员工礼仪与企业形象

4.《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林黛玉形象之比较

5.论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的重要性

6.论汉语言文学的形象与本质

7.形象顾问有哪些分类-形象顾问的分类

8.谈高等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双重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