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

时间:2022-08-15 13:10:30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通用7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通用7篇)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 篇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招聘用人时的细致性,在最一开始就要严格把关。应该试着广泛通过心理测量来求得对人的深入了解。目前有相当多的各类心理量表,比较突出的如《明尼苏达人格测验》、《16PF》、《气质量表》等。把测量结果并入能力、专长,一起作为录用的依据,是可取的。是否具有教师的心理素质,对于以后的教育工作有着深刻地影响。

  人性化管理,要求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重视对教师的管理。在一个组织内,每个人的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与这个组织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以至整个组织的健康发展都密切相关。这在学校管理中更为突出。从这一角度出发,需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采用灵活的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的潜能。以前的激励措施仅仅限于物质上的,诸如工资、奖金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更多的是尊重、是归属、是自我实现、是发挥自我的潜力。采用因人而异的管理方式是一个有效措施。对于年轻的教师,他们正处于精力旺盛、创造力丰富的阶段,赋予他们有挑战性的工作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如果他们确实优秀,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特别是在薪酬方面,需要打破旧观念。如果,仅仅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或是工作经验少而给与较低的工资,很容易挫败优秀员工的自信心。在他们看来,优厚的酬劳更具有吸引力,这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这也是学校留住优秀人才的方法之一。

  年轻教师接受能力强,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派他们外出参观学习,这同时也是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工作丰富化的手段。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退休制度,即实际的退休年龄是取决于员工的工作绩效,而不与固定年龄挂钩。学校不同于企业,年龄大、资格老的教师在育人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这些都是实践而来,有理有据的。忽视老教师,就是埋没了一部分人才,而且还造成学校养活一批闲散人员。而“灵活”的退休制度,为老龄员工提供了继续发挥才能的机会。对于中间年龄段的教师,他们不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也是施展才能的顶峰时刻,他们中有一些可能已经成为学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工作范围内,实行工作轮换以实现工作的丰富化。如在中小学可以采用走循环的方式,让任课老师把某个班一直带到小学毕业或中学毕业,从而避免了一直教一个年级的枯燥性。

  总之,对人的管理需要“求同存异”,总的方面,要有一套统一的管理制度,有章可循,但是对待具体人群还要具体分析。

  第二,实现有效的沟通。在学校内部,为学校所有成员间的沟通;在学校外部,是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在学校内部,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领导人,肩负着用清晰的语言指引教师把工作做得更好的责任,学校各级领导应努力促进学校内部的意见沟通,使各层管理者能理解校长的意图,使每一位教职工能了解学校的工作目标、宗旨和理念。在实践方面,建立各种会议制度,包括建立教代会例会制度,加强领导与教职工的意见沟通;实行年级主任与教研组长同时参加的教学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实现在教学管理思路上的管理者群体的正式组织沟通;也可以向教师或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校当前的教学设施是否满足教师、学生和教学的需要、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等,针对问卷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平行沟通也很重要,让教职工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质、特点、成绩、困难等,有利于消除教职工因科室工作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其目的在于情感化管理。这就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消除教师的消极情感。因此要建立固定的听课制度,规定教师每学期的听课节数。为避免仅为完成任务而听课的情况,听课后要积极组织讨论会,评价并选出优秀课、优秀教师给予鼓励。

  需要强调的是,学校里也会存在非正式群体,领导要正确对待这类群体。在正式组织之中都有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存在,二者常常相伴而存,相促而生。在管理上,不可以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作为正式组织的领导者要重视它、正确对待它,了解这个群体心理,及时沟通。切不可置之不理,也不能不假思索地持有偏见。应该把握这个群体的心理倾向,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加以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实现正式组织目标服务。

  在学校外部,学校间应该加强交流,互派教师参观学习,探讨管理经验。每学期组织家长会,甚至可以通过选家长代表参加学校管理工作会议的方式,增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第三,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实现民主化管理。谈到这一点,首先要提到的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管理诸多弊端的表层原因,其根源在于行政权力主导的学校管理理念。行政权力主导,在学校管理中是相对于教师权力主导而言的,即行政权力泛化于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它具体表现为组织目标的行政化,组织结构的科层化以及决策的权威化,执行的程序化,控制的规范化,反馈的形式化,标准的行政指标化。学校工作较为繁杂,庞大的组织中,某一层的领导者能了解到的情况也是有限的,这会延长信息传达时间,也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很显然是不适应学校发展的。合理分权的教师权利主导,则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及其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具体表现为组织目标的教育化和学术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决策的团体化,执行的自主化,控制的灵活化,反馈与标准的多元化。有调查研究表明:从教师总体看,一般是精神需要居第一位,社会需要居第二位,物质需要居第三位。而精神需要主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参与的需要以及荣誉激励的需要;社会需要主要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要等等。由此看出,教师较高的素养,形成了他们对于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有较高的要求,教师权利主导也应运而生,符合这一条件。

  教师权利主导实现了广泛管理,适当放权使管理者能够看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从而集思广益,加快了信息传递和办事效率。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对他们有极大的影响。过分权威和专制的管理方式,容易引起教师的抵触和逆反心理,教师也势必会将这一情绪带进课堂,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现今,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仍然集中在学校的升学率上,学生的考试分数,便成了决定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以及职位升迁的筹码。这样的目标导向必然导致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都围着考试和升学转,致使素质教育在实际中难以有效推行。再次,在行政权力主导下,教师主体意识很难得到体现,敬业精神也会受到制约,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一旦多了一层“官本位”的价值诉求,是与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是背道而驰的,进而导致学校教育的异化。

  因此,要废除学校行政级别,建立新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把全体教职工按职能划分为小组,小组各尽其职。各小组要有自己的负责人,负责人实行任期制。决策委员会就由各小组负责人组成,

  校长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他是执行决策的最高专职人员,但绝不是以校长为本,他只有一部分决策权,决策时需要组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同时,还要设立监督委员会,对整个决策委员会进行监督,及时提出意见和批评。在此之上,还要改革学校组织结构,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要弱化中间层次,缩短信息传递过程。我们的思路是:学校行政人员均由各组组长兼任,依靠教师治校,充分保证教师的主体地位和教师权力的主导地位。特别要指出的是,组长不是行政权力者,而是传达决策者,组长的作用更多的是依靠人格魅力使团队形成凝聚力,从而协调各组成员和睦相处、学习和工作。这种组织结构达到了精简机构,减裁冗员的目标。在学校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目前,考试成绩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这一手段长久以来一直占有主导地位,所以要逐步取消这一行政指标评价制度,逐渐降低考试和升学率在评价学校中的权重,建立学校内部评价制度和民间教育评价机构等灵活的评价方式,给教师松绑,也给学生松绑。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且至少是一桶水。只有教师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才能更健康的成长。任何一种学校管理理念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人性化管理也并不意味着对以前管理模式的完全否定,改革意味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努力在学校形成一种严肃活泼、民主平等的气氛,切实实现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目标。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 篇2

  一、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校长只有站在教师前列,用自己的行动带领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指挥的作用。在学校的许多集体活动中,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但因教师的个体的才能、理解能力、悟性、工作态度、性格、作用、地位等不同,加上外部因素的干扰,教师之间在思想上会发生分歧,行动上会出现误差,这就需要校长来协调各种关系和活动,采取提前打招呼、互通情报、集体协商、个别微调等手段,把大家团结起来,显现个体实力,凸现整体合力,通过有效的精神鼓励、物质刺激,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二、校长要抓关键管大事

  1.抓好班子建设

  以德服人,以身立教是做好校长工作的前提。在班子建设中,校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会起到粘合剂和催化剂的功效,当然,除自身的榜样、领头作用外,还要坚持几个原则:一是统揽而不包揽。要相信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优秀的,相信他们都有追求成功、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信心,让他们有充分展示才华的“用武之地”。尤其要重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有事共商、有难同当,无论做什么事,都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在协商一致、统一部署的基础上,真诚地支持他们大胆去干、去闯。二是“拍手”而不“伸手”。事实上,每一个班子成员都不愿意落后,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也确实为之付出辛勤劳动,做出最大努力。然而,他们都想得到上级的肯定、信任,即使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们也会内疚、自责。因此,校长应多拍手称赞,少指责训斥,用放大镜看优点。三是参与而不干预。这也是信任人、尊重人的要求。对于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活动,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让他们大胆去做,因为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策略,即使有所偏差或挫折,他们也会得到磨炼。校长还应积极参与他们的工作、活动,该做什么做什么,这也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四是公选而不任免。改革学校领导单一的任免制,实行学校领导公开选拔,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真正把以德育人,以身立教,绩效显著,赢得学生、教师、家长认可和赞誉,懂教学,能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严格执行动态任期目标管理。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个明智的校长都会想方设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让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领导班子的性格、思路、办事风格;校长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新教师;使他们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让新教师在竞争的氛围里成长。二是认真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三是鼓励教师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四是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培养研究型教师,如校校有小课题研究。五是扎实抓好校本培训,即“三促、四带(代)、五关、六个一”的落实。“三促”:以考促学,以评促教,以赛促练。“四带(代)”: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结队帮扶,以老带新;跟踪指导,以问代训;创造机会,以学代奖。“五关”:青年教师3~5年内必须过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六个一”:上好每一节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实验展示课、汇报课、竞赛课等六个一活动。六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举学校之财力,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学习、培训、展示提供平台,创设机会,如中心校每年举行的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带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提高。七是加快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使更多的教师朝着“合格→新秀→能手→骨干→名师”的目标去努力,树立“争当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远大理想。

  3.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校长要从“讲政治、讲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危机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学校安全防范的组织领导、建章立制、计划实施、检查落实、总结完善、奖惩、激励等工作。勤防勤治,纵横联动,念好“五字经”:一是抓好一个“防”字。学校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树立防范重于治理的观念,在“防”字上下功夫。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措施有力,落实到位,赏罚分明。二是落实一个“查”字。有了防范措施,并不可高枕无忧。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高度重视监督检查做好“三查”。查岗:对门岗,主要楼道安全岗,校内巡视岗,值周教师,红领巾监督等要不定时检查、落实;查隐患:每周一,校长亲自检查各项活动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食堂、校舍、小卖部、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隐患,及时处理和上报;查思想: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师生之中,了解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学生法制、安全工作的管理情况,促进安全工作严谨。三是坚持一个“讲”字。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为了让师生牢固树立法制、安全观念,从领导到教师要坚持三“讲”:讲要求、讲事例、讲制度。在教职工大会上讲、在周一晨会上讲、在班会上讲、在“媒体”上讲。四是突出一个“快”字。凡是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安全法制工作,都要及时解决,且在人力、财力、时间上予以优先安排;发现问题、隐患必须及时解决和上报。五是立足一个“实”字。“实”是落实,确实有效,起作用。凡是布置的工作,校长、安全专职人员和学校安全领导小组都要组织力量,认真加以落实。总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学校安全工作要警钟长鸣。

  三、精于求精,完善自我

  校长作为一个专业技术岗位,要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才能让自己永远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去靠近理想中的人生境界。只有不断学习、勤于学习,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逐步完善自我,达到校长专业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校长要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成为创造型的校长、智慧型的校长。为此,校长要着眼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善于总结反思,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审视和规划学校发展的未来,工作遇到困难,不怕挫折,迎难而上;创新遇到风险,不怕失败,勇于承担;基层有了难处,不怕麻烦,尽力解决;抵制歪风邪气,不怕得罪人,正气凛然,真正成为一个较全面的领导者:品行正派、道德高尚的贤者;知识渊博、善于求索的智者;胸怀坦荡、以人为本的仁者;勤政务实、技艺超群的管理高手;理念领先、精通业务的教学能手。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 篇3

  新课程呼唤管理的重新定位,要求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发生相应的变革,创设有利于推进课改进程的氛围。我校本是一所没有文化积淀,设备简陋,师资薄弱的二类完小,现提升为中心主校,与兄弟学校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缩短差距,从我校的校情、生情出发,提出“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在管理上“以师为本”,活动上“以生为本”,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一、全面目标计划体系

  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和未来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相比,其创新表现:

  (1)多维测定,使目标更具客观性、可操作性。学校各项目标是建立在对上一学年质量、团队素质、综合效益的比较,部门之间质量、效益的比较,与同业之间的比较,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数据和情况认真测定、的基础上确定的。

  (2)学校内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学校总目标和上一级的目标确定本岗目标。

  (3)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全面而具体,目标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巩固率指标,学生家长满意率指标,中考指标,高考指标,德育指标,各年级素质教育指标,学生安全指标,教职工队伍建设指标,后勤服务工作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等。

  (4)目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都处于目标计划的指导之下。

  二、质量管理体系

  目标计划体系建立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精细、严谨、扎实的管理活动,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目标束之高阁或秋后算帐。为此,学校需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应用ISO9000尚无先例的情况下,我们借鉴其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结合教育行业和学校管理的特点,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建立起了适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重大创新,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思想观念。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1)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得到了确立。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全面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规范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强调。

  (2)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在全面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并使其确保得到落实的同时,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要求教职工努力达到体系中基本标准的同时,以制度鼓励全员创新、创造性工作,不断超越体系的要求,只有做得更好,而没有最好。

  (3)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

  一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倾斜。

  二是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做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4)规范了对制度本身的管理。对各种文件的制定、审批、修改、印制、发放、保管、回收、销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障了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完整性、严肃性。

  (5)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职责都建立了文件,使不同岗位人员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求。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的流程,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工作规范。新入校的干部和教师通过、培训,能在短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6)充分发挥了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检查,事后的及时纠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如通过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护导措施、安全教育措施、防火防爆防中毒措施、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确保了学生的安全。又如通过家校的沟通管理,既保障了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发展状况,又保障了家长的意见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得到及时解决,密切了家校关系。

  (7)强化了监督机制。通过内部质量审核,以科学有效的检查原则、、步骤等,体现了检查的客观性。平时抽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加强了对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建立体系后申请认证,外部检查机构必须对学校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审,通过认证后每个学期来学校进行评审,若评审不合格,将被取消认证资格。这种外部驱动机制解决了“自己的刀不能削自己的把”的问题。既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又增强了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

  三、全员业绩考核体系

  学校两支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质量的过程管理,从过程上保障了质量,但没能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管理、评价与激励,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我们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创建了全员业绩考评体系(TIP考核体系)。从对象上分,其包括团队考核、个人考核。从考核模块上分,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能素质与表现考核。

  该体系与传统的考核制度相比,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

  (1)用系统的使人与事复合。传统的考核管人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人事部门,管事的权力则分散于各学部领导身上,致使考核资讯相互脱节,学部和人事部门均难以获得全面、完整的资讯,导致考核结果往往片面、主观。

  (2)用联系的方法使团队、个人、业绩成为整体。形成个人à团队à学校,紧紧围绕质量、效益的价值、利益导向,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意识。

  (3)用评价链贯通目标à过程à结果,保障目标的实现。

  (4)用工作行为的过程,职能素质、能力表现,业绩的统一,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增值、创值,使学校目标的可持续性提升更具保障。

  (5)用激励的机制,引导教职工发挥潜能,超越现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创造。

  (6)用整合的思维,使考核的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考核的结果成为教职工奖金、升降、培训、评优、福利分配、去留的基本依据。

  (7)用开放考核资讯的办法,创造公开、公平的考核环境。上至校长下至教职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考核的结果强调证据,考核的结论与被考核人见面,并允许申诉复议。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 篇4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心理管理有其现实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心理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学生心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学生;心理管理

  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提前的趋势,网络、电视传媒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各种思潮在时刻冲击着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学校教育必须要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以心理活动规律为依据,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管理。

  一、学生心理管理的定义

  学生心理管理是教学管理者或教师遵循事物发展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各种媒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其心理健康能力,以实现教学目标而实施的管理。学生心理管理包括学生个体心理管理和学生群体心理管理,个体心理管理主要针对个体差异,对学生的情绪、意志等方面加以管理;群体心理管理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人际关系、同伴影响等方面实施管理。

  二、加强学生心理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心理管理是遵循学生心理变化规律的本质要求。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心理活动,都有自身的规律性。科学的心理管理强调的是真正理解学生的需要,通过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心理研究,顺其规律加以有效引导,让他们的愿望、动机和教学进程合拍,对提高教学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心理管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被摆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通过有效的心理管理,可以及时地把学生不良的、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化为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因素,防患于未然,大大降低了各种潜在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

  3.加强心理管理是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在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学编制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心理管理作为一种人性管理的新理念,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三、加强学生心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1.情绪心理管理。情绪管理,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调查表明,情绪处理不当,缺乏情绪调适能力是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情绪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多组织校园文娱活动,活跃和丰富学生在校期间课堂外的生活。因为遇到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体育活动、歌唱活动、劳动等方式都为学员提供了适度释放情绪的渠道。第二、增进师生交流。学生在和教师良性互动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倾诉,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师生的互相了解。教师在谈话中,多对学生做积极的引导与暗示,积极的暗示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学生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和充足的自信。第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的调适方法有很多,而学生由于视野和知识背景的局限性,想问题时容易走极端,陷入到不良情绪中。平时有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分发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情绪自我调适的方法。

  2.压力心理管理。压力管理即对个体面对的压力进行管理,具体可分成两部分:一是针对压力源本身进行管理,二是对压力造成的个体反应进行管理,即对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化解。

  学生的压力源虽然相对简单,主要来自于课业压力,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压力的强度却一点也不小,对学生的压力管理不容忽视。心理研究表明,压力反应产生与否,个体的个性以及其应付能力是起重要作用的中介变量。压力的强度和学习效率有密切联系。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太小,便对学习持漠然态度,学习动力降低,学习效率自然不会高。然而压力过大时,个体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其注意和知觉的范围变得过于狭窄,反而限制了正常活动,从而使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那些自尊心强,对他人评价敏感的学生应适度给压,反之,对于自觉性和自我要求不高的学生,需要经常地敲敲警钟。

  3.挫折心理管理。个体遭受挫折后,为了摆脱心理烦恼,减轻或消除内心的冲动与不安,必然会采取一些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往往具有自我防卫的性质,称之为自我防卫措施。自我防卫措施既可能是有意识采取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根据其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妥协的三种类型。

  现在的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得他们的抗挫能力普遍下降。在管理工作中,应设法减少或消除造成学生心理挫折的内外在原因。一方面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建立积极的自我防卫模式。包括升华,即将学生不被社会所接纳允许的动机和行为,导向比较崇高的地方,使之符合社会规范;补偿,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使学生某些方面缺陷造成的心理自卑感得到替代性的满足;降低目标,如果学生定的目标过高,超过了自身实力,可以帮助学生适当调整目标,增加其成功的机会,慢慢积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掌握批评的艺术。针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多样性,采用同病异治的方法,不能强求一律。以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来说,对性格开朗的,可采用直接批评,明确讲清违纪性质、危害及改正的方法;对接受能力强、反映敏捷的,采用暗示性批评,这样既一点就通又顾全他们的面子;对自卑感严重的,可采用对比批评,把批评与表扬结合起来等方式。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人际关系心理管理。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学校中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有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应当重视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如何积极倾听,如何有效表达,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师生沟通、集体活动的引导中均可以渗入。群体间和谐的人际氛围是人们都期待的,但群体间的人际冲突又是经常会遇到的。科学的人际关系管理要求教学管理者建设性地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冲突,搭建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有效步骤。一是相信一切冲突都可以理性而建设性地获得解决;二是客观地了解冲突的原因并具体地描述冲突;三是向别人核对自己有关冲突的观念是否客观;四是提出可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五是筛选出最佳解决途径,并尝试。解决过程中,及时地进行回馈、修正。当然,许多人际冲突的根源还是沟通不畅引起的,因此教学管理中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比如座谈会,留言板等等,还需要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多组织班级内的活动,比如,学习上的互帮互助,集体活动时做好分工,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力量,让学生在沟通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总结与人相处的经验,在良性的人际关系中逐渐成长。

  总的说来,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心理管理有较强的感染力、号召力、渗透力、推动力,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创新才智的发挥,提高学习的效率。因而我们院校教育者,应当在今后的管理中加强学生心理管理的意识,重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

  【参考文献】

  [1]龚道贵.心理管理浅谈[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7,(2):76-77.

  [2]冯仁德,徐剑锋,包志清.有效的压力管理[J].经济师.2003,(5):231-242.

  [3]陈得民,张元,论压力管理[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4):102-105.

  [4]娄世娣.刍议挫折心理在旅游管理中的运用[J].商业研究.2002,(14):136-138.

  [5]纪巍.挫折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56-59.

  [6]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288-297.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 篇5

  一、“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构建

  1.构建以人为本的师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有效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其运作机制要坚持以下原则:在学校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教师,他们的心理状态、教学素质对学生和学校都有很大的影响。学校构建健全的人文管理体系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有效发挥作用。学校领导要走进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多与教师学生沟通交流,使严肃、无情的管理变成充满感情的人性化管理。学校领导尽量做到关心引导教师,给与教师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对老师的工作给与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当发现问题时,领导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工作。构建领导与教师之间融洽和谐的工作关系。多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双方相互理解、思想一致,以便于开展工作。在这种人性化的管理环境中,教师可以对工作投入满腔热情,使领导管理教师达到最佳的效果。尽量满足教师的物质、生活、精神需求,营造一个愉悦的人性化环境。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智力、体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校教育主题中的执行者,在学校的管理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教师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重要双重身份,学校用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参与其中。首先学校应该让教师了解学校最新动态及其中的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具有知情权,以此来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建设工作中来。其次是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最后是调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给与教师足够大的教学空间,使其能够自由教学、创新教学。

  传统的教学不止拿分数的高低衡量一个学生优劣,学生的考试分数也成了衡量一个老师的标准。单单以学生的分数评价一个教师是不科学的,使教师和学生均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衡量标准,评价一个老师的优劣可以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的评价综合考虑。以此来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敬岗爱业更为人性化。这种多元化的测评更能提高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2.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废弃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首先了解存在学生于中的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此一来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教育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其行使权力、履行义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生可以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自我控制意识,长此以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并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要尽最大可能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并使之得到发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充分理解、尊重。教师更要了解、关心学生,在心里、生活、学习中多关心引导学生。

  在学生、教师间建立彼此理解、相互尊重、民主和平的良好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求职求学路上的伴侣,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学生是一个有感情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追求、梦想。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追求进步和发展的权利。学校配合教师发现学生的价值所在,创造有利条件使其价值有所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多彩的个性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多元化、科学化的衡量一个学生,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及否定,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加强学校的人文精神教育,营造一个平等、创新、竞争、兼容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得到发展,更能加强学生的创新、团队合作、独立等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熏陶下,能够提高自主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总结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能够使学校健康和谐的发展,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 篇6

  一、要培养骨干,善于用人,管好队伍,实施效能管理

  1.要善营人力资源。学校的领导者要打造出业务精干的管理团队,就要善于挖掘和经营学校的人力资源。要为广大教职员工搭建研修提升、迅速成长的平台,创设岗位练兵、崭露头角的契机,选拔骨干力量充实到学校的管理团队。

  2.要关注个体差异。学校实施效能管理的过程,也是对“人”做工作的过程。不同的教职员工,其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和学习、工作阅历也不尽相同。领导者和管理层有必要花费点时间和心思,从教职员工的行为、动作、眼神、语言、思想等方面去了解和判断其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对思想单纯、服从性高的人,可以实行直线管理;对于过于敏感、阅历丰富、富有团队精神的人,可以实行双向管理。做足了“人”的功课,我们在排兵布阵、分解任务时,就能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在沟通交流时,就能有备而去,游刃有余;在批评奖励时,就能拿捏得当,令人心悦诚服。

  3.要消除负面效应。学校的管理层犹如一座金字塔,如果塔基(教职员工)坏了,顶上(学校领导者)再好,也会摇摇欲坠。所以,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层,不能只严格要求自己,更要严格管理好自己的教职员工,对于师德败坏、师风不正、师能低下者绝不纵容,要坚决打压歪风邪气,按章办事,严厉惩戒。

  二、要确立目标,制订标准,监督评价,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

  1.要制订工作标准。领导者要规划长期发展的远景,确立近期的奋斗目标。管理层要集结群体的智慧,基于校情,围绕目标,以师生为本,对学校的德育、教学、教务、科研、安全等工作提出质量要求,制订可操作的工作标准。

  2.要落实监督评价。学校实施效能管理,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公正透明的奖惩制度,就难有出色的工作绩效。学校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合理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监督机制(自我管理+民主监督),正确发挥监督与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3.要讲究轻重缓急。学校实施效能管理的过程中,有时也要讲究“轻重急缓”,甚至可以“抓大放小”,不必在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管理层做事要看大原则,先处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务,甚至可以集中火力“猛攻”,否则团队的精力容易分散,一旦迷失努力的方向,创造力也会逐渐枯竭。

  三、要激发潜能,刚柔相济,三治并举,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1.要激活职工潜能。学校在实施效能管理时,要把握教工情绪的“晴雨表”,发挥良好人际关系蕴藏的正能量,尊重教工、理解教工、关心教工,使其确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信任,形成“向心力”,以满腔热诚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学校也要深入、细致、持久地开展师德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工作,树立教师正确的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2.要刚性人本相济。学校实施的效能管理应该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服务人的现代管理,要在刚性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之中融入柔性的“人本化”管理,坚持以师生为本,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广开言路、广纳群谏,与时俱进地修订规章制度,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学校要凸显教职工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人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对学校工作进行审议和监督,全面实行“民主监督体制”,衡量管理目标的达到率,客观评价学校的管理效能。

  3.要法德情相得益彰。学校实施效能管理必须依法治校,但在法治过程中也要注意发挥出德治与情治的作用。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层要时时、事事、处处率先垂范;要换位思考,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以不同的目标去培养和评价不同层次的教师,让教师人尽其才,显露身手,尝试成功,体验幸福感。当法治、德治、情治三治并举,领导者与管理层就能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使法入心,让法导行,法、德、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管理效能也总持续平稳在高位状态。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 篇7

  一、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

  通俗地说,执行力就是将目标化为结果的能力。在学校中,管理团队指的是所有行政干部、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统称,是学校的核心员工。那么,可以这样定义: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是指整个管理团队带领全校教职工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愿景化为现实结果的能力。这个结果表现为学校发展持续、办学声誉良好、文化氛围浓厚、办学质量优异和师生共同成长。从这个角度出发,管理团队执行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落实各项工作的关键。

  二、影响因素

  作为一个组织,学校与现代管理学中定义的组织最大区别在于: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就是说,最高权限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并不在校长手中,更明白的说法是,老师是政府聘请的,领政府的工资。此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即便在学校,干部只升不降、工资只增不减也是一种公认的正确做法。因此,在研究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的影响因素时,必须剔除绩效奖罚和庸者去职这两大利器。在学校系统中,影响管理团队执行力强弱的因素是顶层建设、校园文化、工作机制和干部素质。在上述几个影响因素中,干部素质是基础,工作机制是保障,校园文化是核心,顶层建设是关键。

  干部素质和工作机制是显性的,是容易引起校长注意并大力建设的因素,它们对管理团队执行力的影响猛烈但短暂,属于治标因素,这是因为一旦诱因缺失或条件变化,执行力会随之起伏,如,干部队伍有较大变动时,那么,整体素养就得重新评估。而校园文化和顶层建设是隐性的,是不容易引起校长关注又发挥巨大作用的因素,它们对管理团队执行力的影响温和但持久,属于治本因素。这是因为在一个组织中,人们只要有共同的精神依赖、价值认同、目标追求和行为准则,那么,每个人都会发挥最大潜能为这个组织服务,体现出来就是团队的执行力越来越强。

  三、建设途径

  现实中,几乎每个校长都会意识到管理团队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当作自己工作的要点之一,但由于认识、方法、能力和途径的不同,造成各学校的管理团队执行力强弱千差万别,这也是影响办学效益好坏的原因之一。因此,重塑或提升管理团队执行力应该作为学校的战略层面来考虑,作为学校发展的抓手之一。

  由上述分析可知,管理团队执行力建设的途径就是对四个影响因素的建设,它们从易到难排序分别是:工作机制、干部素质、顶层建设和校园文化。实际工作中,从最容易项目入手是符合情理的做法。学校的工作机制应该引进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SMART原则)和质量管理(PDCA循环)。目标管理即是以制订目标为起点,以对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的管理方法。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考核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管理者并不过多干预,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它使管理者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不但有利于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未来的考核制订了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制订团队的工作目标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可以这样说,制订目标的过程也是管理团队执行力不断增长的过程。

  质量管理指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至于顶层建设,套用流行语,就是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由学校崇尚和倡导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发展途径和规章制度等构成的价值认同体系。在学校中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对学校各项事业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它具有理想性、稳定性、统摄性、共识性和建设性。对于顶层建设,有以下几点认识:

  (1)没有完整核心价值体系的学校必然是盲目混乱、竞争力低下、停滞不前的,管理团队执行力必然低下;

  (2)构建完整的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是校长的责任,也只有校长才能担此重任;

  (3)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教育改革趋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学校自身实际,就是说学校顶层建设应具有共性,又有个性;

  (4)构建过程中,校长应该经过充分酝酿、提炼总结、征求意见和宣传学习等环节,充分沟通,尊重和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埋下伏笔;

  (5)不同的顶层建设反映了校长的不同水平,进一步说,顶层建设要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修改完善。

  其实,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或者说是整个学校办学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并不能将它分离出来单独建设。此外,在对管理团队进行专业化建设的同时,校长的能力素质也能得到快速提升。

【浅谈现代学校管理走向人性化的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人性化管理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运用论文04-05

论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性化走向10-09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策略论文11-12

学校管理策略论文11-16

学校管理策略分析论文06-30

浅谈现代学校的经营管理11-09

浅谈从能人管理走向团队管理10-15

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策略论文09-12

论企业基层工会的人性化管理策略论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