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标杆管理的见解

时间:2020-11-18 09:28:25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文:对标杆管理的见解

  [摘要]: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标杆并不是盲目的树立的。本文探讨了标杆管理的不足及其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论文:对标杆管理的见解

  [关键词]:标杆管理,企业战略,标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群起跟风,形成了"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它的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且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呢?

  一、标杆管理概念之我见

  目前理论界关于标杆管理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标杆管理。

  (一)实行标杆管理必须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企业要实行有效的标杆管理,就必须要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的先进企业进行系统地、持续的比较和衡量,对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了本企业的优缺点,才能界定标杆学习的明确主题,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在实行标杆管理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简单模仿,而应该在保持本企业的长处之上,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不断吸收标杆企业的优点,使之与本企业的文化相融合成为一个学习与创新并举的循环往复过程。

  (二)标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标杆管理就是持续的将本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不断学习、赶超的过程。标杆确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标杆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每一轮学习完成时,都需要重新检查和审视标杆研究的假设和标杆管理的目标,根据自身发展完善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标杆,来谋取自身的更大的发展。

  (三)标杆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标杆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并且开展标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会涉及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这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标杆管理工作机构,由企业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另一方面由于标杆管理往往涉及到业务流程的重组,要求改变一些人的行为方式,甚至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因此也必须要求员工的积极配合参与。

  由此可见标杆管理的定义可以归纳为:标杆管理是企业在为自己正确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业一流企业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全员参与的良性动态循环过程。

  二、企业实施标杆管理的步骤

  企业实施标杆管理一般都会有一套逻辑严密的实施步骤。

  (一)知己知彼,选择适当的标杆

  企业要实施标杆管理,首先要清楚自己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知道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明确自己的真正竞争对手以及他们所采用的基本竞争战略。标杆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战略不同的企业,选用的标杆也不同,因此标杆管理计划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按照系统化的思想确立标杆管理的目标,来达到总体最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避免盲目性。

  (二)组成团队进行系统学习并采取改革行动

  企业一旦确定了学习对象,就要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并对企业原有的不足进行改革。但是在此过程中应该知道将标杆法应用于竞争对手分析,目的不是为了复制对手某些管理和操作程序,而是在保持自己的优势的前提下,将别人好地解决方案和经验借鉴到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环节中来并加以改善,其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评价与提高

  由于标杆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每一轮学习完成时,都要重新检查和审视标杆管理的目标,以不断提升实施效果。

  (四)重新确立标杆

  企业的标杆管理的各个步骤是相互贯通的,并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一个循环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每个循环结束时,企业都要重新分析形势,确定新的标杆,进入下一个循环。

  三、标杆管理的弊端

  标杆法是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改善企业运营效益的核心工具,也因此被中国企业视为核心“战略方法”。标杆法对中国企业有巨大吸引力:一来中国企业在运营上确实落后颇多,引入行业最佳实践容易出现短期内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来将国际领先企业视为标杆,比照做出“中国的某某”战略规划,也被认为是一种“速成”之道。然而,随着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标杆管理的一些缺陷就暴露出来。

  (一)缺乏市场预测能力

  标杆管理是基于现在的市场形势,对目前已经存在的企业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学习,以求得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标杆管理却对消费者未来需求的发展趋势缺乏预测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将标杆管理方法同过去顾客和市场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不断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一些公司,如佳能、摩托罗拉、施乐等就是通过这种结合将标杆管理转变为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并且把其建立在每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项目中,从而弥补了标杆管理原有的缺陷。

  (二)通过标杆法改善运营效益会导致战略趋同,破坏企业既有定位建设。

  有些貌似不佳的运营,恰恰蕴含了某样可行的定位,或者是既有定位下不可缺少甚至是关键性的战略配称环节,企业不仅不能施以“改善”,还要细心识别出来并加以保护和利用。盲目采用标杆法模仿领先企业的最佳实践,就很可能破坏这些支撑战略定位的关键活动,进而破坏既有定位建设。事实上,对中国许多缺乏战略定位观念而又成长得不错的企业来说,它们并非没有定位。很可能正是企业实际活动中蕴含的某个战略定位,使它们赢得了竞争优势并获得了好的发展,只不过它们没有清晰地意识到和界定出这个定位并善以运用罢了。

  (三)由于标杆企业的战略定位不能被复制,盲目仿效将耗散企业资源和错失既有机会。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联想。2000年,成为中国PC领导品牌的联想聘请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做了三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联想正式对外提出向IT服务转型,希望像IBM那样,从一家单一产品性的公司蜕变为以服务带动多产品销售的公司,达成“中国IBM”的愿景。联想为此开始了多元化出击,在咨询、软件方面实施了多起大规模的并购,并且把手机纳为至关重要的“IT终端产品”,作为面向未来转型的重要“棋子”。然而无论联想多么努力,它在IT服务领域却历经挫折,不断地报出巨额亏损,最终在2004年7月将IT服务作价3亿元转让给亚信科技,换取亚信科技15%的股权,自此实质上退出IT服务,转型宣告失败。联想的手机业务同样遭遇尴尬。形形色色的例子告诉我们:战略的本质是创造差异性,而非追求共同的“理想定位”。以领先企业为标杆,追求同样的定位是行不通的,寻找与众不同,甚至相对立的定位,才是出路。

  四、企业在实施标杆管理是应当注意的问题

  虽然标杆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其在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学习西方应用标杆管理的成功经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资讯管理在标杆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企业资讯的科学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助于及时而准确地获得内部的各种财务资料以及运作过程中反映绩效的资料。2.标杆企业的选择需要依据所收集来的优秀企业的详细业绩资料和产生业绩的过程资讯,这样才能找准标杆并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找到本质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3.科学的资讯管理有助于企业将标杆管理与市场分析相结合使用。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标杆成本法的一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市场预测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必须把握各种全面的市场讯息和客户的未来需求。

  (二)比较目标的选择要恰当

  许多企业最初都会在本产业内寻找比较目标,这一做法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效。然而,在多数情况下,理想的比较目标应是完全不同产业的公司,因为同一产业的公司会倾向于以同样的方式来做同样的工作——产业内的“近亲繁殖”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寻找产业外的公司来做比较对象,通常可以得到更新、更实用的信息。

  (三)模仿与创新并举。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实施标杆管理法的企业日趋增多,但同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些企业没有分析清楚企业或者系统需要优化的关键点,有的企业提出的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等等。这些企业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忘记了标杆管理方法的根本点,那就是模仿与创新并举的循环往复过程。松下幸之助说:“只有努力创新的商店或制造公司,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一定失败。”片面理解标杆管理法而远离创新,不但与标杆管理法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仿是企业获得短期生存条件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创新才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最根本的途径。

  (四)员工是最终实践者。

  标杆管理法的最终实践者是一线员工,因此企业必须要让一线员工认识到实施标杆管理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应当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目前所处的状况,认识到外界竞争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认识到持续学习最佳实践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实施标杆管理未来将会发生什麽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让员工理解并认同了企业管理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标杆管理法在实施过程中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要与比较目标建立起互利互动的伙伴关系

  如何让第一流的企业愿意让另一家企业学它的经验呢?关键是互助互利。互助互利的一层含义就是确保每一方都感到虽然他们向其它企业提供了信息,但自己同时也得到了信息,另一层含义就是要求双方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保密并只限于标杆比较范围内使用,而不能用于营销、广告、销售产品或服务。

  五、结语

  标杆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摆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法的有效工具。企业要生存,要获得竞争能力,就要善于学习,效仿榜样,取长补短,实施标杆管理。在实施标杆管理过程中,选择何种标杆管理方式、如何实施标杆管理的步骤、怎样避免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至关重要。只有科学地实施标杆管理,方能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刘运国,梁德荣,黄婷晖.管理会计前沿[M].清华大学出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H-詹姆斯-哈里顿,詹姆斯-s-哈里顿.标杆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3.

  4.沈莉.标杆:通向竞争优势的业绩改进工具[J].财会月刊,2004,03B.

【论文:对标杆管理的见解】相关文章:

1.探究标杆管理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2.绩效管理实战训练见解分析

3.浅析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标杆管理

4.风险管理对护理管理的作用论文

5.对财务的成本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6.标杆管理应用于电力集团公司绩效管理的探讨

7.柏拉图关于幸福的见解

8.精细化管理对化疗护理管理的效果论文

9.对管理学认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