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治理战略探析

时间:2022-04-28 14:58:13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治理战略探析

摘要:人力资源绩效治理战略分为知识效益战略和经济效益战略,回顾资源型城市及其人力资源治理的研究成果,以黑龙江省13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验证知识效益战略和经济效益战略的交互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资源型城市应采用均衡型知识效益战略,辅以持续型经济效益战略的结论。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治理;战略;实证

  Abstract:By sampling 13 c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 classifies the strategy of human resourc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into knowledge benefit strategy and economic benefit strategy. Their interactive effect is verified with Two-Way ANOVA method. It concludes that the combined equilibrium of knowledge benefit strateg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benefit strategy should be adopted by resource-based cities.
  Key words:resource-based city; human resourc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trategy; empirical study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开采为主体,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因矿而生”。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拥有矿业城镇426座,承载的人口达3亿多。在我国现有的矿业城市中,矿业经济处在成长期的有82座,处在壮盛期的有292座,处在衰退期的有54座,分别占19.25%、68.07%和12.68%[1]
  美国地质学家胡贝特把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分为:预备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我国处在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大多位于东北老产业基地。东北老产业基地曾经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少资源型城市出现了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不少城市由于资源储量不足,生产规模下降,城市的GDP急剧下跌。这些城市在成长和成熟期没有抽出财力和物力把替换产业发展起来,没有实现城市的转型,这就造成了目前地区经济复苏乏力,人才匮乏题目突出的局面。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产业基地中的重要省份,这种题目尤为突出。因此,研究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治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状况,有利于分析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经济增长和人才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战略定位和政策规划提供决策鉴戒。
  
  二、文献回顾
  
  有关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其概念的熟悉一直比较模糊。对资源型城市究竟包括哪些城市,它到底属于哪个分类体系,至今没有同一、明确的熟悉;其它一些类似概念,比如矿业城市、工矿(业)城市、专业性工矿城市、采掘业城市、工矿区城市等等,分别出现在不同领域的文献中,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有很多重叠之处,目前还没有见到关于它们之间区别与联系的认真讨论。此外,对于国外资源型城市与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概念比较,也没有人做出更多的研究。
  国内外对资源型城市概念大致有以下一些界定:C. D. Harris以为资源型城市为资源开采业职工占城市全部职工总数的15%以上,或产值占城市总产值10%以上的城市[2];张米尔、武春友以为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低级加产业[3];张以诚以为矿业城市的概念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界定:从质的方面看该城市所执行的职能,即矿业经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所占的地位,从量的方面看矿业产业产值占当地产业总产值的比重[4]
  因此,笔者以为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等等,而在资源型城市一词中却只是自然资源。资源型城市是城市职能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种别,它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发展、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职能的城市,资源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源型经济特色突出,其在区域分工体系中主要倚重资源贸易,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资源型产业及其相配套的社会劳动集中到一定规模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