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领导与组织的知识创新研究

时间:2023-03-25 10:30:40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隐性领导与组织的知识创新研究

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组织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效果已成为其能否赢得竞争优势,保持永续发展的关键,而作为知识载体和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主体的人,特别是具有高度智慧资产的人成为了知识创新的决定因素。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科学有效的领导一个组织的知识创新和参与创新的人,自然就成了其中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隐性领导方式切入,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 隐性领导的定义和特点
  
  隐性领导是相对于传统的外显领导而提出的一种新的领导方式,它以下属为中心,以领导行为的内隐为根本,领导者主要通过设计和改变环境及条件,提供引导、支持和服务等手段来对下属施加无形的领导力,它强调领导的软性和柔性控制,让下属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领导。隐性领导的作用就是要使领导者相对于下属如同空气,让下属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其存在,而又一刻也不能离开,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领导境界。总结现在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隐性领导的主要特点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 非中心性。领导者将主动“退”到领导情境的边缘,突出以下属为中心,并为他们提供更大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更广阔更能自由发挥的舞台。
  
  2. 强化非职位权力,弱化职位权力。领导者将尽量减少运用因职位而获得的权力,而转向多运用非职位权力,如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来感召下属。
  
  3. 减少直接领导,增强间接领导。领导者更多的重视运用柔性、软性的间接手段来达到其领导目的,重在设计和改变下属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等领导情境,如设立明确目标,强调制度和文化建设。
  
  4. 充分发挥对下属的引导、支持和服务功能。转入幕后工作的领导者还要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来为下属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服务,并要引导下属不出现工作的偏差。
  5. 突出自身的平民化。隐性领导者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更加平民化,在与下属交往中放低姿态,强调与下属的平等和对他们的尊重,让其感受不到谁是领导。
  
  二、 隐性领导在知识创新管理中的优势
  
  1.隐性领导方式既有助于下属避免知识创新的非理性,又有助于降低组织创新的难度。对知识创新进行隐性领导不是领导真空,而是主要通过设计和改变环境和条件等领导情境来进行间接的领导,重在运用制度和文化等柔性手段来进行调节和控制。一方面隐性领导既可以运用软的约束来减少下属在创新中的自我迁就和自身惰性,又可以通过愿景影响等间接方式来确保下属创新的理性和不偏离方向。另一方面基于知识创新的动态复杂过程,领导者在下属创新的外围为其扫除制约组织知识创新顺利进行的各种障碍,让其感受不到,却又获得了这种无形的帮助。
  
  2. 隐性领导方式有利于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符合知识创新需要人有较大自主性和积极性的要求。员工自主性的增加会为组织的知识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同时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加自愿投入的去进行自己擅长的创新活动。
  
  3.隐性领导方式适应了外部快速多变的知识创新环境。领导的更多隐性无疑增添了下属的自主性和活性,提高了组织运作的柔性和适应力,同时间接的领导影响会浓厚知识创新的氛围,形成一种创新支持型文化,减少一个组织因知识屏蔽而产生的知识延迟,进而提高了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4. 隐性领导方式符合了知识型员工观念的转变趋势,真正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现在知识型员工在观念上已把工作从过去的谋生手段转为了谋事工具,与领导的关系倾向于合作,而不再是被使用,越是高尖端人才越重视个人事业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被认可。放低自身姿态,让下属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外人看不出你是领导,这正符合了知识型员工观念的转变趋势,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
  
  5. 隐性领导方式会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减少关键人才的离职率。知识创新的连续性和关联性主要依赖于其内部知识型员工的稳定,而知识型员工的难于管理和驾驭又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关键岗位、可替代性差的员工的离职将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的起伏和维持,隐性领导方式的几大特点都较有利于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比如说下属中心论。
  
  三、 隐性领导在知识创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 搭建一个自主发挥的舞台,营造出适合于知识创新的氛围和环境。领导者首先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放手授权给下属来进行知识创新活动,对其工作的过程、方法和细节尽量减少干预,为其搭建一个自主发挥的舞台。同时领导者要在组织内部营造出一个适合于知识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熟,领导者就隐于幕后,那么将会是十分危险。这种适合于知识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主要靠隐性领导的两种常用方式——机制领导和文化领导来实现。机制领导主要是指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运作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文化领导主要是在整个组织内部形成一种适合于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必须要包含六种文化因子,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倡导交流、提倡合作、允许质疑、信任和谐。领导者积极打造这种适合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必将对组织内各个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和转化,对知识个体勇于创新的劲头,都产生良好的影响。
  
  2. 在下属进行知识创新的外围,为其扫除各种障碍。基于知识创新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隐性领导嵌入知识创新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下属进行知识创新的外围,为其扫除创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障碍。隐性领导可以通过强化组织学习和加强员工培训,创造更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与讨论空间,加强组织内知识库的建设和丰富,开展运作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变革,增加组织的知识资产,完善组织的信息系统,改善组织与外部的沟通和连接方式等多种手段来在扫除各种障碍,保证组织知识创新的顺利进行,并且让员工感觉不到领导的太多介入。其中领导者可根据本组织的实际情况,识别和选准知识创新的薄弱环节,有所重点的进行外围扫除。
  
  3.通过设计或改变环境及条件来引导和调控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不应该是完全随意的,需要切合组织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符合外部的需求,而知识型员工也有一定的自我迁就和创新的惰性与非理性,这些问题都需要采取隐性领导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和约束。隐于幕后的领导者可以通过设计和改变环境与条件来引导和调控整个组织的知识创新,比如说通过新政策的出台、旧制度的修订、特定信息的注入和组织形象的微调等手段,这里着重介绍如下的三种形式:
  (1)调控隐性压力。隐性压力是领导者通过非直接介入的方式来为组织内的知识型员工和团队施加的压力,它的根本是让领导内隐。当组织内的知识型员工或团队激情减弱甚至出现自我迁就时,领导者可以通过注入外部同行的竞争或挑战信息、公布组织内一些创新走在前列的团队情况、制造工作任务重要且进度紧迫的舆论、修订一下激励制度等手段来对其施加更多的隐性压力,让其自愿和自然的回到创新的正轨上来。当组织内的知识型员工或团队感到压力过大难以承受时,领导者可以多组织一些业余活动来帮助其缓解心理的压力,并适当降低隐性的压力。
  (2)强化组织的愿景和战略。知识创新要求创新的个体有相当大的自主性,而相之而来的是容易出现盲目性和与组织的愿景、战略等出现脱节,且越是创新型人才越希望领导者不要干预其活动,所以采取隐性领导的方式就是要通过开展愿景的内外宣传、举办组织的战略和策略研讨会、导入和完善形象识别系统等手段来强化组织的愿景和战略,以加强组织内各知识个体对其的认同感和深层次理解,从而引导和规范他们的创新活动。
  (3)制造创造性混乱和后续和谐。面对正日益严峻的知识创新竞争,领导者需重点考虑如何更好的迎接外部挑战的问题,采用隐性领导方式可以通过制造创造性混乱和后续和谐来保持组织内的创新激情和状态。创造性混乱是指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创造性和波动性,它有助于集中员工的注意力和鼓励他们超越现有的边界来定义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促进组织和外部环境的有效互动、打断组织的常规进程、刺激人们的高度投入,进而产生打破、忘却、怀疑和重新认识,从而有利于组织的知识创新。后续和谐是指在创造性混乱产生后,组织内的各员工各部门因混乱的特殊情形而紧密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彼此配合并敢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产生一种促进创新的和谐状态。隐于幕后的领导者需认清发展形势,在适当的时机和合适的条件下,采取对组织环境的改变来制造创造性混乱,并注重对后续和谐的引导。
  
  4. 突出对知识创新的服务和支持。知识型员工和团队在进行创新活动中时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是隐性领导让下属平常感觉不到其太多存在,却又真的离不开的重要时机,领导者要尽其所能利用自己所处地位和掌控资源的优势来出手相助,并要表现出与下属的同舟共济和对其的支持与肯定。
  
  5. 强化自身的改变,从而产生并放大无形的领导力。在组织的知识创新活动中隐性领导方式运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改变,能不能隐住,隐的好不好,幕后工作如何,这些都需要领导者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其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领导者自己的品质、能力、魅力以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素质的提高,这些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下属,产生并会放大对其的无形领导力;二是从内心深处改变对下属的认识,变更传统的等级观念,真正做到自身的平民化和低姿态。
  
  参考文献:
  1.刘峰.现代领导的隐性化.新东方,2003,(7):30-33.
  2.席酉民.管理之道(林投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38-140.
  3.王娟茹,赵嵩正,杨瑾.企业知识创新的模型及其关键因素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4,22(5):32-35.

【隐性领导与组织的知识创新研究】相关文章:

认知、知识和创新本质06-01

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关系研究06-15

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12-02

组织变革理论研究与评述06-03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06-15

论组织学习研究的若干问题06-04

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15篇12-02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人才评价研究06-15

知识和判断意向性行动研究12-21

新媒体漫画表现形态的创新模式研究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