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员工内部信仰约束机制问题思考

时间:2020-10-22 10:09:58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构建员工内部信仰约束机制问题思考

[摘 要] 学者们一般将约束机制分为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两种,这其实未能揭示出不同约束机制的原理差异。本文认为约束机制可以分为三种:外部约束、内部利益约束及内部信仰约束,详细分析了这三种约束机制的运行原理和优缺点,并强调指出内部信仰约束机制具有的四大优势:全过程的监督和约束;约束成本较低;诱导的力量强大、持久;诱导组织公民行为。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员工结构。  [关键词] 内部信仰约束机制;内部利益约束机制;道德发展层次;组织公民行为
 
  
  一、三种约束机制的不同原理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员工相互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都存在利益和观念的冲突,而且,任何一名员工也都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因此,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员工的行为就不得不进行监督和约束。
  从监督和约束的主体关系差异来说,有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所谓外部约束,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是相互分离的、对立的,监督者通过多种渠道观察、监督被监督者的行为,一旦发现偏差,就采取批评或者物质利益剥夺等手段惩罚被监督者,以促使被监督者纠正偏差行为,重新做出符合组织意图的行为。对于被监督者而言,约束除来自于自身之外,还有外部因素强加于自身,与自我利益存在一定冲突,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受到过多的损失,他才不得不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所谓内部约束,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是统一的、和谐的,当事人时时刻刻通过自我觉察和觉醒进行自我监督,一旦发现偏差,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能够顺利建立起内部约束的人是比较成熟的,逃避惩罚往往不是其主要目的,他的主要目的是想得到更多的利益。
  内部约束也有程度、深浅不同,根据产生内部约束力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可以将内部约束划分为内部利益约束和内部信仰约束。所谓内部利益约束,是指当事人之所以进行自我约束,目的在于想积极地争取更多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最终的目的是想得到社会的、他人的认同和尊重。所谓内部信仰约束,是指当事人的思想境界本来就非常高,社会化程度也非常高,他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深刻的、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一系列稳定的行为规范,此时,当事人对自我进行约束,并不是想从外部得到什么利益,而是意在得到自我认同。
  以上三种约束机制的原理可以图示如下:
  
  
  
  二、三种约束机制的评价
  
  (一)外部约束机制的评价。如图1所示,外部约束机制运行的原理是:组织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通过监督反馈系统,发现员工的偏差行为,并给予不愉快的刺激,以促使其纠正错误;为了逃避惩罚,员工将会消极地不做错误的行为,或者改正已经发生的错误行为。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我们假定内部约束机制是无效的,此时只有外部约束机制在发挥功能。纯粹的外部约束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监督不到位。在外部约束机制中,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是相互分离的,监督者事实上很难做到即时的、全过程的监控,被监督者的某些违规行为可能未被发现。也就是说,监督可能会失效。
  2.运行成本过高。为了即时地、全过程地监督被监督者,只有设计复杂的、严密的监督体系,这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如果成本增加超过了监督所得的利益,那么,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组织只能选择放弃更为完善的监督体系,任由某些违规行为的存在。
  3.消极被动。在外部约束机制中,监督者从表面看来具有主动性,他可以随时监控被监督者,一旦发现偏差,立即采取措施,强行施加于被监督者。被监督者由于害怕失去利益,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行为。
  可是,站在被监督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就非如此简单了,摆在其面前的选择有两种:遵守规则,逃避惩罚;既不遵守规则,又逃避惩罚。显然,他会选择后者,因为此时的利益更大。由于考虑成本的问题,任何外部监控体系都不是完善的,这在事实上造就了第二种选择成立的条件。所以,外部约束机制实际上是完全被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