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时间:2020-10-18 19:29:05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1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省市的燃气安全管理监督部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燃气行业的现状和趋势及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对我国在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进行了深入地、。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2

  【摘要】本文对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关键词】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措施

  1国内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车火灾案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环保理念的推广,电动车以其自身经济、便利、无污染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是随着电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火灾隐患也在日益突显,电动车火灾事故频繁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还为社会发展带来了阻碍。为此,电动车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被提上日程,并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近两年来,我国各住宅社区电动车火灾事故发生频率正在不断的增加,为人们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通过对这些火灾事故进行的细致分析可以看出,电动车火灾事故的发生大多都集中在晚间和清晨车辆充电的时间,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电气、电瓶线路故障以及电线短路等问题,且火灾发生区域多集中在楼道和门厅位置。

  2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

  2.1电动车的位置

  目前,许多居民住宅小区并没有设置电动车的公共停放区域,电动车一般都是直接存放于建筑的门厅以及过道内部。另外,在室内进行电动车的充电现象是很常见的。部分小区甚至存在私拉电线进行充电的情况,并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若是电动车起火,火焰以及烟气会将建筑物的安全出口封堵,使居民的逃生变得更加困难。电动车的配件以及海绵坐垫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会沿着楼梯间向楼上蔓延,进而引发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2.2火灾时间

  通常情况下,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车的火灾都是发生在深夜的,电动车一般都是在白天使用,夜间进行停放充电,因为居民对于电动车的消防安全认识严重不足,会长时间的为电动车进行充电。一般情况下,电动车在凌晨基本就处于充满的状态,若是继续充电,很有可能会出现过充以及发热的情况。根据实际的生活状况分析,随着市政用电的降低,夜晚的电压会逐渐升高,这就容易引发电池外壳变形的情况,甚至会出现短路的状况。若是经常性的处于高压运转,会使蓄电池的寿命大幅度降低,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电动车充电是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发生火灾也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因为人们出于熟睡的状态,火灾发现之后已经处于较为猛烈的燃烧状态,被困人员难以及时被疏散,容易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

  2.3缺乏健全的住宅区电动车安全管理制度

  电动车是近几年内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国内很多城市或者社区还没有对电动车的消防安全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相关制度和措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影响消防安全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在,社区内并未制定针对电动车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也没有在社区以及单元楼入口处设置电动车消防安全的宣传标语,同时电动车火灾事故的防护预案也有待完善,基于此种情况,通常电动车被随意的摆放在楼道或者门厅位置,堵塞了疏散通道,一旦火灾发生,人们将无法快速逃离,加大了火灾事故的危险系数。

  2.4社区居民缺乏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意识

  目前很多社区居民普遍认为电动车是一个较为便捷的交通工具,线路和结构设计也相对比较简单,且还不需使用任何易燃易爆物品,所以不会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也正是因为这一思想意识,使得人们对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度较低,对防火和灭火自救等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认识不足,导致火灾发生时,人们无法采取有效的自救。

  3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的优化促使

  3.1加强管理力度

  小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消防网络管理的作用,落实电动车停放、充电的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完善消防管理的机制,积极地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要保证各个部门都能认真履行消防管理的职责,合理进行区域的划分,进行网络化的检查工作,要集中进行排查治理工作,将电动车火灾纳入物业服务管理的范畴内,积极地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制度。另外还应加强对电动车使用以及选购的宣传工作,避免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电动车以及充电设备的使用。或者也可加强电动车用户停放地点的安全引导工作,禁止占用消防通道,同时也需严禁在建筑物的公共区间,例如公共走道、楼梯间等位置停放电动车以及为电动车充电。(1)加强对电动车存放及充电设施的管理力度。居委会和物业部门应该针对小区电动车使用的情况制定严格的存放和充电管理制度,将电动车进行集中存管,对电动车的充电设施予以统一的维修和养护,并确保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不会接触到较多的易燃物品。(2)制定居民公约,严禁在单元楼内的走廊或者门厅位置摆放电动车以及为电动车充电,同时还要在单元楼入口处张贴消防安全宣传标语和警示牌,加强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度。(3)物业管理人员要将电动车棚的构建和管理工作纳入到物业管理中来,进而有效的避免电动车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

  3.2加强电动车棚的建设

  (1)居民住宅小区要加强电动车棚的建设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技术的防范措施,以此来避免出现电动车充电所引发的火灾状况。(2)加强电动车棚的建设工作,为电动车的停放以及充电建立良好的条件。可以根据住户的数量,合理进行电动车集中充电区域的设置,采用定时充电的装置,安装可以自动进行断电等功能的系统。(3)车棚应使用不燃材料进行搭建,派遣专人进行值守,同时也需保证其能够远离安全出口,不阻碍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4)留下足够的防火间距,对于一些老旧的住宅小区,需统一规划安全区域,设置专门的电动车临时停放点,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设置防火门,确保火灾发生时不会蔓延到其他的区域。(5)电动车的充电线路必须设置保护开关,避免出现私拉乱接电源线路的情况,一定不能长时间进行充电。充电时,尽可能在室外进行,并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6)电动车的停放以及充电场所必须设置灭火器材,同时也要保证器材的完整性。对于部分区域,需加强独立式烟感报警系统的推广设置,尽可能地做到及时发现火灾。(7)确保水压的重组,可以设置简易的喷淋系统,这样才能在发生火灾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情况。

  3.3加强消防宣传

  我国的城乡电动车保有量是比较大的,并且电动车火灾的概率也是非常高的,十分容易出现人员的伤亡。基于此,相关管理人员务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又因为电动车试用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较为单薄,不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对此,应调动社会群众的主体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及时地扭转电动车火灾的多发状况,而这就需要消防部门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让每一位电动车使用人员都能意识到电动车火灾的危害性,以此来形成良好的消防防范意识。

  3.4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消防部门应依法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行为,小区工作人员也需加强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消防管理的责任制度,且需合理进行电动车的管理工作,对于存在的违规停放行为应重点查处,与此同时也要杜绝违规充电的行为。此外,加强居住建筑物的公共走道以及楼梯间的检查,重点实行监督管理,杜绝电动车的违规存放,以此来避免出现电动车充电所引发的消防安全问题。只有遵守上述规则,才能有效避免电动车的消防安全事故,以此来维护人们的生民财产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住宅小区发生火灾事故,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小区消防管理部门必须在电动车管理方面予以重视,制定严格有序的安全预防措施,规范电动车的存放及充电活动,以此防止因电动车使用不当造成的火灾现象,为居民营造舒适安全的居住条件。

  参考文献

  [1]谭钦.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2(s1).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3

  摘要: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基层消防工作实践,深入分析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其根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多产权建筑;消防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房产市场也逐步活跃起来,多产权建筑应运而生,不再局限于住宅建筑,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成为推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重要力量。多产权建筑是指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产权人的写字楼、住宅、车库、宾馆、商场、娱乐场所等建筑物。多产权建筑由于使用功能不同且隶属不同性质单位等原因,使多产权建筑出现了存在火灾隐患多、整改难度大、整改资金落实涉及多个单位的问题和情况,甚至有的已经形成重大火灾隐患,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并切实解决好这类建筑消防管理问题,已成为各级公安消防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基层消防监督工作实践对加强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多产权建筑的形成原因

  (1)企业改制或破产。

  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后,某些国有公司进行体制改革后,有的接管单位对企业原建筑遗留火灾隐患无经济能力整改;有的接管单位未进行投产或转产,仅留下少数人员对企业进行看管,而使这些建筑出现失控漏管问题;有的接管单位对原企业部分地段进行房地产开发,其余建筑无暇顾及,致使原企业内遗留火灾隐患得不到整改I有的企业破产后,一栋建筑被分段、分层拍卖或出售,形成多产权建筑多个使用功能的问题。

  (2)抵押给银行或个人。

  房地产开发商在银行或个人处抵押贷款后,因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贷款到期无力还贷,根据抵押合同,抵押建筑所有权归属银行或个人,形成一栋建筑多个产权单位的现状,给消防监督工作带来很多问题。

  (3)多方投资。

  此类建筑在建筑初期由多个单位投资兴建,如大型商场、市场滨馆等综合场所,该类建筑投入使用后,多个单位自行管理,从而形成多产权的格局。

  (4)出租或出售给个人。

  该类建筑主要出现在大型综合市场、商场。该类建筑建设单位开发后,自身只经营部分摊位或楼层,其余部分出租或出售绐个人,形成一栋建筑多个产权单位的现状。

  2 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擅自改变原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时的设置情况。

  多产权建筑原建筑设计在防火审核、验收时,其整体建筑符合消防规范和标准要求,因各产权单位介入后,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则擅自将建筑局部功能改变,破坏了原建筑的防火分区、疏散通道,有的甚至堵塞或改变原有的消防设施状况。

  (2)建筑外围状况担忧。

  消防法律法规中为了保障火灾时人员的灭火救援、物资的疏散以及毗邻建筑的安全,明确设置了消防车道、消防回车场地、防火间距和室外消防用水等消防设施,但在调查中发现,消防车道、回车场地、防火间距被占用,绿化和停车已成为较普遍的问题。

  (3)安全疏散设施薄弱。

  一是多产权建筑中多个产权人在各自建筑内部装修过程随意作为,将楼梯间、前室的窗户封堵或占用并装修,房间的窗户被广告牌遮挡等现象较多,使原有的消防设施不再适应变更后建筑的使用性质。二是建筑的疏散楼梯和前室被占用堆放杂物,防烟楼梯间前室被破坏,有的建筑中甚至出现将原有的疏散楼梯封堵改造成房间使用。为达到安全,多产权人擅自将公用通道或安全出口封堵,使安全疏散严重不满足消防的要求。三是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常闭防火门常开,闭门器、疏散指示照明设施损坏严重。经营者为了各自的“安全”,在自己场所安全疏散楼梯处加锁设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消防设施状况不佳。

  一是缺少消防设施。由于建筑使用性质的改变,建筑本应该增设很多消防设施而未增设的现象十分普遍,如自动喷水灭火、火灾报警、防烟排烟等消防设施。现在很多公寓式住宅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二是设施运行不佳。自动喷水、火灾报警、应急照明、防烟排烟等设施运行中,故障、损坏、瘫痪现象比比皆是。大多数的多产权建筑的消防设施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还有些建筑由于年代较早,消防设施老化,甚至连更换的`产品都买不到。三是随意改变消防设施的设置。检查中发现很多此类建筑多个产权人随意改变建筑使用情况,有时为达到其装修效果,甚至封堵消防报警探头,喷淋头,使消防设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火灾荷载较大。建筑内使用性质多样,装修复杂程度不同,但都存在使用可燃材料装修的现象,致使建筑火灾荷载增加,防火阻燃处理不到位,存在很多火灾隐患。公众聚集和娱乐场所所在的多产权建筑中此类问题尤其突出。

  (6)容易形成三合一。产权人为了追求租金,租赁人为了方便或者省钱,多产权建筑中经营、生产、储存、住宿共存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有些住宅楼出租作为仓库、家庭作坊,其中大部分都会有人居住。

  3 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1)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多产权建筑无统一的业主管理是普遍现象,个别多产权建筑虽有业主委员会,但也形同虚设,没有建立一个共同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也没有签订一个具体的消防安全管理协议,致使消防管理情况十分混乱;有些多产权建筑的产权人之间签订了管理协议,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由各产权人轮流管理,而一方面由于产权人缺少消防管理的必要知识,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是各产权人认为在自己管理期间不出问题就可以,至于设施损坏或者瘫痪,只要消防部门查不到,混过自己管理任期就算。消防管理依然存在互相推诿、贻误的情形。

  (2)消防意识不强,职责不明。

  《消防法》虽然实行了很多年,但是很多的多产权建筑的产权人对消防法律法规还非常薄弱。建筑内部装修完后不知道是否需要经过消防部门的审核和验收,或是备案的人很多,多产权建筑业主委员和物业管理公司对于各自的消防职责根本不清,管什么,怎么管的疏于管理,这些现象非常普遍。

  (3)消防设施维护资金不足。

  对于那些建筑的产权人之间没有任何组织管理和协议约束的,消防方面出现问题后,很少有人出面牵头解决,维护、保养资金更是无人问津;有些多产权建筑产权人虽知道消防上存在很多不足,消防部门监督检查过程中也积极配合,但无奈自身负担较重,整改资金根本无从解决。

  (4)建筑内部装修增添隐患。

  投入使用后的建筑,各产权单位或租赁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建筑进行内部装修,在装修过程中,业主或租赁单位不再理会原建筑的使用性质,擅自变更建筑的使用性质,使原来使用性质较为单一变成了十分复杂,在实际中发现,一些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根本就没有住宅,变成了公司、办事处、茶吧、旅店等场所,而且装修的过程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材料,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的同时,有时还将原有的一些消防设施遮挡或者损坏。电气线路的敷设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超负荷用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 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新《消防法》已于20xx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消防法》第二条中明确规定:消防工作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形成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作为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从规章制度上完善多产权建筑的管理办法。或者由各级政府牵头成立相关组织进行督促,以弥补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地方,使多产权建筑不再有消防安全管理的盲区,明确和规范多产权人之间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切实改善建筑的消防安全状况。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意识。消防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具体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报道,另一方面需要消防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做长期不懈的努力,在点滴的工作中渗透,使社会各阶层对消防工作赋予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消防的责任意识,从而使消防工作真正形成社会化的网络工程。

  (3)分清主次,重点管理。对于那些历史原因造成的,产权分割不清和很难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多产权建筑,在消防监管中,要分清主次难易,逐步消除隐患:

  第一,要确保疏散设施可靠。疏散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保证疏散的完好有效。对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问题,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最合理、最可行的方法处理。

  第二,要确保室内外消防水系统可靠。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迅速启动水系统。

  第三,要严格控制火灾荷载。对于多产权建筑中场所的装修,消防监督一定要严格按照内装修设计和验收规范执行,消防部门要严把装修材料、消防产品的质检关。

  第四,要坚决杜绝“三合一”现象。

  (4)全面实施火灾公众责任险。火灾公众责任险是一种具有很强社会管理功能的险种,它对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紧密。为了防范于未然,对于多产权建筑的经营者或者业主来说,参加火灾公众责任险时分散和转移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火灾责任风险,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4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小区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电器设备的使用,使得消防事故频频发生。本文围绕消防安全的现状作出简要分析,同时对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消防安全;现状;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1前言

  自古以来,火灾一直是对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一项灾害,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一项的事故。消防工作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发生在山区的森林火灾,还是在居民楼发生的意外失火都会对人民群众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消防安全管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的消防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解决,只有将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解决掉,人们才能更住的更放心,活的更安心。

  2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据我调查分析,目前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存在五个主要问题:①相关部门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②民众消防意识薄弱;③消防部门内部对消防人员的管理不足;④在某些地区或楼层的消防安全设施比较老旧;⑤消防法规制度不完善。

  2.1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人们的消防意识正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但在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宣传的途径主要是写标语,发传单以及广告的形式,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很难引起人的重视。并且宣传的只是一些理论的东西,民众不能亲身实践,这就很难对民众产生影响。在给人们讲述怎样使用各种消防设备时,口头的讲解很难让人们理解到底应该怎样使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2民众消防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便利。然而家用电器和煤气液化气的使用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环境中,但是这种危险毕竟是潜在的,我们很容易将其忽视,因为我们脑海里没有这个意识认为在家使用电器也会发生火灾。火灾在我们的身边十分的普遍,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某地液化气爆炸造成火灾有几人受伤的消息,还有因为用电量过大引起的火灾,这类新闻比比皆是。甚至在校园中也曾发生火灾,比如20xx年发生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宿舍的一场火灾,这是由于线路老化再加上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的,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但现在仔细想来,学校宿舍必然是有消防设施的,那么为何在起火之时没有人及时将火扑灭,究其原因,应当是当时没有人想到可以使用灭火器,或者是不明白怎样正确使用灭火器。通过种种实例不难发现人们的消防意识真的是非常薄弱,就连是国家栋梁的大学生消防意识也不高。

  2.3对消防人员的管理不足

  当今社会火灾频频发生,使得消防人员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消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职业,它需要有勇气有当担的人才能胜任,但从薪资方面来讲,消防却是一项低收入的工作,再加上工作量大,所以很多的消防人员会选择辞去这个工作而转行做一个高收入零危险的工作。这就导致了消防人员的变动很大,消防人手不足,而新入行的消防人员又没有很好地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导致消防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作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2.4消防安全设施落后

  一些居民楼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现在的一些物业对消防安全设施疏于检查和维修,很大一部分设施老旧,不好使用甚至没有用。我们知道,在发生火灾之后,消防安全设施是保障安全的重要工具,如果消防设施质量不好,那就会因为抢救不及时增加人们的损失,甚至耽误灭火救人的最好时机,增加人员伤亡;反之,一个好的消防设备会大大增加生还的机会。比方说,在某次消防检查时,我们发现由于一些楼房在建时,楼层是较低的,那些消防设施是按照原来的建筑设计制造的,但是后来因为扩建,加高了楼层,但是那些消防设备却没有做相应的改变,这就造成了在某些地方是消防设备不能顾及到的,给这栋楼埋下了安全隐患。

  2.5消防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在的消防法规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消防法规不够全面,而且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一些企业对消防安全的工作不太上心,在消防监督中,因为大家都是同事,彼此都比较熟悉,不愿意或者不敢对他们做出惩罚,这就让法规变得形同虚设,大家都认为这样做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便不会改正,久而久之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也就降低了。

  3消防监督模式探究

  由于火灾的频繁发生,消防工作量大量增加,消防监督模式也应该做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改变的现状。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寻找最适合我国现状的消防监督模式,才可以更好的做好消防监督检查的工作。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应该从源头找起,在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3.1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划等级分类管理

  划等级分类管理指的是将消防安全的监督变成树形结构的分级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政府和消防部门对社会上的企业或者划分区域进行监督,他们再对他们的下属进行监督,还可以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这种监管模式大大减少了消防部门的工作量,将企业与消防部门联系在一起,让企业自己组织人员对其消防设施进行排查,如若发现安全隐患则逐级上报。此外,消防部门还需要和各企业协商好,通过沟通或者签订协议的方式来实施这种树形结构的管理模式,还应该制定一些惩罚措施,一旦那个部门出现差错,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消防部门要对企业的消防安全信息员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管理中更得心应手。同时,可以根据火灾的性质或者火灾的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再分析不同的场合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然后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查和解决。

  3.2对人员管理进行改革

  想要做好消防工作,那么消防人员必不可少。在管理消防人员时,可以根据工作了的多少,适当的提高消防人员的工资。消防工作是一个伟大的工作,它需要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的付出应该得到回报,消防人员也需要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消防人员的培训。现在一些消防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知识不够,而且还缺少实际经验,所以需要对消防人员进行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将进行理论培训的消防人员分配到不同的地方进行消防安全排查,增加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实践经验,让其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精英。

  3.3加大宣传力度

  参与消防,人人有责,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消防安全的队伍中来。可以加大对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比如通过讲座对消防设施进行实际操作,增加人们对灭火设施的认识和使用,同时增强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即使在遇到火灾的情况下也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将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3.4加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政府应该更加重视消防安全,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消防安全。消防部门需要不定期的对楼层进行检查,特别是那些修建已久的建筑,更要特别仔细检查,发现了问题及早处理。另外在一些公共场所,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也要进行排查和维修以保障民众安全。3.5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①要完善已有的消防安全法,让其能够适应现代的发展。②在消防监督方面可以实施互相监督的方法,让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③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让他们真正做到不徇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为人民服务。

  4结语

  总而言之,消防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积极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消防监督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来适应不同的现状,一个适合的、好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能更好的开展监督工作,能大大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孟牒,王素芳,刘金金,崔藤耀,韦飞祥,姚浩伟.基于心理学的大学生消防安全认知调查分析[J].科技通报,20xx,33(04):223~226+265.

  [2]谢荣进.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消防界(电子版),20xx,4(03):71+73.

  [3]刘林.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xx,4(01):63+65.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5

  摘要:近年来各地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成上升趋势,火灾损失的比例不断增大,尤其是面积小、条件简陋的公共娱乐场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从而引发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本文主要介绍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的成因及特点,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隐患成因;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待生活的品位也在迅速增长,对于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要求和空间要求也就更高,现在一些宾馆、饭店、歌厅、舞厅从以前的几十平方米到现在的上千平方米,室内装修也越来越奢侈、豪华,甚至很多都是可燃材料装修;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场所缺少安全出口、堵塞安全出口,占用消防设施等严重的违规问题,这些问题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就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的成因及预防对策问题进行探讨。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

  (一)场所所在建筑使用性质变更。酒吧、网吧、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很少使用独立的建筑,经营者一般都是租用建筑物的一部份进行装修和改造,有的是在商场、办公楼的某个楼层,有的在停用的仓库或厂房内,有的在居民住宅楼首层,有的甚至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这些建筑原设计不是用作人员密集场所,内部的消防设计不能满足人员密集场所的相关要求。将这些建筑随意改为人员密集场所不仅改变了建筑的使用性质,也给场所带来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建筑面积比较小。一般为几十或几百平方米不等,通常设置在建筑底层,楼层高度4~5米。租赁户或经营户为“充分”利用空间,将楼层分隔成两层,有的甚至在中间形成一个小中庭,由于底层楼层分隔必然会引起安全出口数量不足,人员聚集的多,人员疏散困难。这是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项目的多样性。酒吧、网吧、卡拉OK房、美容美发店、茶艺楼等,应有尽有。

  (四)装修相对高档化。由于商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吸引顾客而赢利,往往因造型和突出宣传效果而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直接导致火灾荷载大幅度增加。

  (五)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设置不符合要求。设置的门多数是推拉门、转门等,门向内开启,而且有的还在门口1。4米范围内设置踏步;疏散通道采用木板等可燃材料搭建,宽度不够;室外疏散小巷宽度达不到3米的要求。

  二、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的成因

  (一)违章装饰装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明确规定了建筑物顶棚、墙面等部位以及窗帘、帷幕等装饰织物必须满足的燃烧性能等级要求。然而有的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任意降低防火标准,人为造成很多火灾隐患。

  (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用火用电、防火检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培训、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必须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管理制度,但不符合本单位或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实际,制度内容不具体、不全面,有的规定内容与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不相一致,缺乏可操作性。

  (三)某些人员密集场所未经消防审核,有的未经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或随意改变建筑物内部结构,擅自改变场所的使用性质;有的验收不合格就投入使用,而与之相匹配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没有跟上,事后又无法弥补,有的消防水压不足、室内消火栓数量不足,致使消防设施先天不足,留下了火灾隐患,增大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四)消防器材和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设置位置不够合理。有的建筑内部缺少自动消防设施或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预防及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从源头抓起,严把“四关”

  一是督促各设计单位严把设计关。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对各类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设计进行规范设计施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要退回重新设计,严把建筑工程图纸的审核关。同时,设计施工图纸必须报相关的审图机构进行防火审核,严把验收关;工程竣工后,严格进行消防验收,严把开业检查关;开业使用前,必须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进行防火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者开业;

  二是建章立制,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公共娱乐场所要根据场所的使用情况,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各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要用制度规范人的行动,从制度管理上遏止火灾隐患的形成;

  三是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营业性场所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宣传培训,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开展警示教育,以增强员工的消防法制意识,增长消防安全知识。新员工必须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方可上岗,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件后方可上岗值班。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通过培训,要使每名员工自觉提高消防意识,主动消除火灾隐患;四是积极采取不燃化防火处理。严格控制采用可燃易燃材料装修(饰)顶棚、墙面、隔断、地面等;对于增设的楼梯、室内楼板应符合建筑耐火等级的要求,钢楼梯可采用涂刷防火漆、外包混凝土等措施予以防火保护,楼板应采用符合耐火极限要求的材料;对设置有厨房的,应采用实体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开。

  (二)对场所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金属栅栏,必须设置时,应有从内部易于开启的装置。窗口、阳台等部位应设置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二是人员密集场所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或设有门禁系统的居住建筑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

  三是凡属人员密集的场所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定为中危险级,在选配灭火器种类时,应选用4kg储压式ABC型干粉灭火器,在灭火器的设置上还应注意每一个灭火器配置点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不宜多于5具,并应设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四是人员密集场所电气设备多,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电气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的规定,由具有电工资格的技术人员负责进行设计和施工安装,严禁超负荷用电,严禁私自搭接临时线路;

  五是设置在多种用途建筑内的人员密集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楼板和2。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满足各自不同工作或使用时间对安全疏散的要求。设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内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面,且宜在屋面设置辅助疏散设施;

  六是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应保持疏散通道畅通,通向疏散出口的主要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0m,其他疏散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m,且走道地面上应划出明显的标示线。员工集体宿舍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且应砌至梁、板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公安部第107号令,《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16—20xx),中国技术出版社

  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中国技术出版社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6

  1网格化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

  与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网”与“格”之间的差异一样,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整个城市划分成大小不一的两类区域。这两类区域都有着不同的负责人,且负责人下面也有相应的信息管理人员来对消防方面的隐患信息进行专门的收集,并及时的反馈给片区相关管理人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地的居民对于本地区的地形地貌非常了解,他们所提供的信息资料都是非常可靠的,因此相关的信息收集人员应该选用当地的居民。通过信息手机人员所提供的具有真实可靠性的信息资料,消防管理人员再对火灾隐患的发生场所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排除处理,最终将火灾的隐患彻底的消除。

  1.2有效提高动态消防的监督能力

  通过对整个社区的网格化划分,能够有效的在网格内的各个不同区域场所内建立起小型消防分队,这种消防队伍是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其能够对自身所管辖的区域场所进行及时、全面的排查,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本地消防人员对于管辖区域的地界较为了解,哪里是重点防护区域等基本都了如指掌,能够对小区内的消防人力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动态的防火监管到位。

  1.3有利于增强消防信息警务管理水平

  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始终都依托于公安机关警务管理平台,对于相应的消防信息能够及时的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与判别。在对数据进行检测的基础之上来对相关的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的判别,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也能够对所在辖区的火灾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控,从而将相关本区域的消防安全预警信息及时的公布于外界。而针对于那些具有火灾倾向的现象,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的进行处理,防火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1.4推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进程

  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下,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都能够及时的发现所辖区域内违规违章的行为以及火灾隐患。而通过“责任到人、责任到区”的网格化管理体制,消防安全检查的力度以及消防知识普及的范围都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整改的责任也将明确落实到各个单位之中,隐患整改的力度也将不断强化。另外,针对于各个单位的消防安全巡防次数,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加,这有利于我们对各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与进程进行了解与掌握,然而协助这些单位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详细的整改计划,从而尽快完成整改任务,让社会消防防火墙得以牢固筑立。

  2结语

  总之,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实到实处,也能够有效推动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让消防安全管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火灾危险的可能性也不断上升,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而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其难以达到管理要求,因此,探讨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在及其存在的问题来探讨解决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娱乐场所的发展建设,娱乐场所在数量、规模及使用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得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齐全。其建筑规模、结构及装饰材料的使用也多种多样,尤其是易燃材料的使用相对较多,进而增加了公共场所的火灾隐患。另外,由于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不易疏散等特点,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带来诸多问题。可见,分析研究公共场所多发火灾的问题及原因,为提高消防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入手,来探讨其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消防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建设规划,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保障消防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及提高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性。然而,从现行的消防管理工作来看,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公共场所的安全性。

  1.公共场所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和配置不足

  公共场所中消防系统及设施的应用常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会出现设施老化、故障等问题,进而无法发挥消防设施的工作性能,而对于消防设施的管理和控制则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然而在消防设施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管理者对消防设施维护、管控的认识较低,管控的技术手段更低,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严重影响到消防安全管理的质量,也难以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规划的相关要求[1]。进而导致消防设施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甚至会加速其老化。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是公共场所消防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施工单位为节省资金,常自行修改消防设计方案,取消消防内置设施。有的消防器材配备不合乎相关标准,器材质量无保证,且缺乏相应的追责制度,加上消防管理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未能对消防设施配置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致使消防设施成为摆设而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有的公共场所甚至没有最基本的消防设施,自动报警系统及火灾紧急照明、疏散等系统更是无从谈起,这些问题都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

  2.消防设施维护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消防专业技能人才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消防重点单位、公共场所等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中,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尽管许多先进的消防设备安装在建筑物内,但高科技的引入也意味着管理维护要求的提高。在现行消防管理模式及人才技能水平下,很难满足高技术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技术要求[2]。在实际管理维护中,现有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知识,其管理维护效果难以充分发挥,进而导致消防设施功能无法正常发挥。3.消防设施建设不适应消防需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未能考虑到经济及社会发展因素,尤其是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忽略了车辆通行及人员密度,给消防车通行带来困难。一些火灾隐患较大的仓库、厂房、高层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四周为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和有效的工作面,火灾发生过程中消防车无法接近建筑物。特别是棚户区建筑物集中的地方,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3],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大面积火灾。此外,供水系统建设也存在问题,城市规划建设中仅考虑生产及生活用水,供水管网的流量及压力明显较低,未能达到全天侯供水,如果没有专门的消防用水管网,一旦发生火灾,现有的生产生活供水管网也难以达到消防用水需求。

  二、提高消防安全的对策

  1.强化建筑物耐火等级和消防设施管理

  设计公共场所时应严格执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并依据我国消防法中对建筑消防设计的规定,重视设计、施工记录及验收,强化施工建设管理,禁止使用可燃物质,要求必须使用标准的耐火、绝缘装饰、探测材料。对于钢架结构和原始木结构建筑要提高其耐火性能,必要时应重建,严格按照建筑结构实行消防分离,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在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中,应明确管护单位职责,制定严格的维护管理制度,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消防设施及建筑进行检查、巡视,并明确责任人,做好相应的检查、巡视记录,依法执行追责制度。公共场所消防管理单位应在国家规定的日检查、季度检查、月检查和年度检查基础上强化巡查,尤其是娱乐场所应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消防巡查。同时,公共场所消防设施的配置也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依此构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场所的防火安全,以确保消防设施操作的准确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2.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知识水平

  消防重点单位及公共场所使用单位应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及消防演练,提高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人们的火灾逃生能力,指导其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和扑救初期火灾,提高人员疏散组织能力和自救逃生能力。尤其是在商场、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保证消防救援通道的畅通无阻。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向顾客宣讲灭火、防火及自救逃生的常识。此外,这些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齐全的消防器材和设备,定期开展消防演习,以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并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并实行持证上岗,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3.完善和强化消防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加强道路规划,以确保消防车辆的畅通无阻。同时应构建消防专用供水管网,为消防车提供充足的水源,或者利用天然水源、消防水池等提供消防用水。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强化消防供水设计,科学计算消防用水量及水压。在集贸市场、大型居住区等要设置消防专用通道,拥挤的交通路口应设置立交桥、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为消防通行提供便利。此外,还应构建先进的消防通信指挥体系,对火警受理、消防通信及指挥等进行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蔡凤武.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xx,(02):131-133.

  [2]吕玉涛.高层居住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32):266.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8

  近年来,古建筑火灾不断发生,20xx 年 11 月 28日,重庆黔江濯水古镇失火,“亚洲第一廊桥”濯水风雨廊桥被毁; 20xx 年 1 月 11 日,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烧毁房屋 242 栋,古城历史风貌严重破坏,损失财产上亿; 20xx 年 1 月 3 日凌晨,云南大理拱辰楼发生火灾,城楼大部分被烧毁,烧毁面积约 765 m2;20xx 年 2 月 20 日,安徽歙县一数百年古建筑发生大火,文物几乎全部被烧毁。频繁发生的古建筑火灾给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对古建筑火灾的研究[1-6].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古建筑的火灾原因进行分析,从火灾风险评估技术、消防设施设备、材料阻燃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火灾防控措施,希望减少类似火灾的发生,减小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

  1 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可燃物数量多,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小,总体表现出容易发生火灾,形成火烧连营的情形,由于固有的消防条件限制,容易造成巨大的文物价值损失。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如下:

  1. 1 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常见的房屋结构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核心筒结构、木结构等,不同的结构形式因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同,建筑的耐火等级也不同,木结构建筑和砖木结构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梁、板、柱、椽也以木材为主,因此以三、四级耐火等级为主,木材大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干燥,含水量少,可燃性高,而且由于屋顶结构严实紧密,火灾时烟气和热量集聚在屋顶内部,不易散发,温度极容易积聚,火灾危险性极大。

  1. 2 古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火灾易造成大面积蔓延古建筑大多是连片建设,房屋之间飞檐相接,通过廊道相连,而且廊道耐火等级低,无防火保护,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甚至没有防火间距,庭院格局表现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的形式,这种格局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间距,建筑一旦某处起火,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延烧。由于防火间距不足,一旦着火,建筑燃烧产生的辐射热容易被相邻建筑吸收,导致相邻建筑间接致燃,抑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飞火”导致燃烧蔓延。

  1. 3 古建筑规划不合理,火灾扑救困难古建筑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规划不合理,大多偏离城镇地区,或依山而建,或建在半山腰,基础消防设施严重缺乏,距离天然水源较远,市政供水更是困难,消防用水无法得到保障,一旦发生火灾,初期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小火酿成大火,导致古建筑火灾损失十分惨重。并且由于古建筑内部院高巷窄,且设置有台阶,导致消防车难以驶入,对扑救十分不利。大多数建筑高度在 10 ~30 m 之间,如此建筑高度,加之燃烧时较强的辐射热和高浓度烟雾影响,使得救援人员难以靠近着火部位,消防水枪难以发挥正常威力。此外,古建筑屋顶具有坚硬密实与防水防潮性强的特点,建筑屋顶未被烧穿以前很难存水渗水,再加上梁、枋阻挡影响,造成有水难攻局面。

  1. 4 古建筑内文物众多,火灾损失较为严重古建筑内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如字画、法器、典籍等,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古建筑一般都采用油漆彩绘以及木制屏风,悬挂大量纸画和织物垂帘等可燃装饰,加之常年诸如蜡烛、油灯传统照明灯具不灭,香火不断,火灾危险性较大。

  1. 5 古建筑游客迅速增加,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加入到旅游的行列,近些年来,古建筑旅游呈现升温趋势,尤其遇到宗教节日和旅游高峰季节时,人流量大大增加,人员又相对拥挤集中,火患进一步加大。火灾时将产生严重的安全疏散问题,且人群中又有较多妇女、儿童和老人,火灾时惊慌失措,盲目逃生,极易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

  2 古建筑火灾案例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相关网络新闻报道和火灾文献,收集到1949 - 20xx 年近 66 年的 80 个古建筑火灾事故案例[7-9],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古建筑的结构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80 个着火建筑中,木结构所占的比例为 76%,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占 18%; 引起古建筑火灾因素大致分为电气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人为因素占火灾致灾因素的 64%,其中用火不慎占人为因素的 53%,见表 1、图 1.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引发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分为客观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电气引起火灾、易燃物品着火引起火灾、气象等自然因素引起火灾。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吸烟引起火灾、人为纵火等。

  2. 1 电气引起火灾古建筑内的电线老化,绝缘破坏,由于没有穿管保护,容易造成短路、漏电引发火灾。另外,超负荷使用用电设备等用电不当行为,容易造成电气线路过载,从而引发火灾。有些古建筑区存在乱拉乱扯电线情况,有的直接把电线敷设在木材等可燃物表面,一旦线路出现故障导致局部高温容易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的蔓延。

  为了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可燃物应避免靠近这些电器设备,否则应进行阻燃处理; 另外,除了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进行维护保养外,有必要设置电气火灾报警装置。

  2. 2 自然因素引起火灾火灾的起因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影响火灾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大风、高温、地震以及雷击。大风天气容易招来别处“飞火”,高温天气直接把干燥的古建筑引燃,雷击产生高温也能将未装避雷针的古建筑引燃。

  2. 3 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一种是僧、尼、道士和居住在古建筑内的其他人员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另一种是同古建筑毗连的居民、商店等用火不慎发生火灾,殃及古建筑。

  2. 4 吸烟引起火灾进入古建筑内的人员违规吸烟,随便乱扔烟蒂、无意落下烟灰、忘记熄灭烟蒂等不良吸烟行为引燃可燃物,火灾蔓延引起古建筑火灾,因为炽热的香烟温度,从理论上讲足以引起大多数可燃固体。

  2. 5 不规范作业引发火灾古建筑在改扩建的过程中,不严格遵守动火制度,违章焊接、切割器物,高温电焊焊渣和切割火花溅到可燃物上引发火灾。

  2. 6 人为纵火人为纵火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可分为社会内部矛盾激化和敌对势力蓄意破坏,这种情况一般可能性较小,但也不能排除在外。

  3 古建筑火灾防控建议

  3. 1 运用火灾风险评估,寻找火灾防控切入点

  火灾风险评估是对目标对象可能面临的火灾危险、被保护对象的脆弱性,控制风险措施的有效性,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消防性能进行评估[10].运用现代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对古建筑进行风险评估,找出火灾因素并按主次进行排序,有利于寻找古建筑火灾防控切入点,使对古建筑的火灾防控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可结合城市的消防规划加强市政消防设施、市政道路、古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建设; 分析评估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通过逐步控制可燃物、提高建筑构件的防火性能、增设防火隔墙、配备灵活机动的灭火设施等措施以弥补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

  3. 2 研究适用于古建筑保护特点的阻燃材料和阻燃技术

  古建筑内棉、麻、丝、毛织物众多,特别是寺庙、道观建筑中到处可见悬挂的帐幔、飘带、幡幢等物品,这些物品是易燃的,运用现代阻燃技术对其处理,能够改变物品的燃烧性能,即使遇到明火也不易燃烧,发生火灾时也不至于蔓延。采用最新纳米阻燃技术与微胶囊处理技术,在保持原有物质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建筑中的木制结构、饰物、帷幔等各种易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降低其燃烧性能,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降低潜在火灾危险性。

  3. 3 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灭火技术

  由于古建筑内有大量的文物需要保护,对古建筑进行灭火时,需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目前有专家学者研究了古建筑细水雾灭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需要对这一技术进行推广; 另外,在探测报警方面,由于传统的感烟探测器在古建筑场所存在容易误报、探测延迟的缺点,需要研究和开发极早期火灾预警智能系统并对其成果加以推广。

  3. 4 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

  针对古建筑的防火保护,除了技术防范之外,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同样重要。首先,应建立专职消防队伍,提高从业及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素质; 其次,应结合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旅游旺季、淡季和重大活动的人员情况,分析主要安全隐患,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 最后,应做好宣传、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练,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统计的方法对历年来的古建筑火灾事故进行分析,以寻找古建筑火灾的规律,探寻古建筑的火灾原因,从而针对性地采取火灾防控措施,希望能够为古建筑火灾的预防和控制,为古建筑的消防管理与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曹源,陈海涛。 古建筑防火新技术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xx,27( 6) : 44-46.

  [2] 田长云。 消防物联网技术在古建筑消防的创新应用[J]. 甘肃科技,20xx,18( 9) : 66-68.

  [3] 优拉才让。 现代防火技术在西藏古建筑中的施工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xx( 11) : 66-67.

  [4] 李继鸿。 丽江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防火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xx,30( 8) : 57-61.

  [5] 王新红。 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xx( 5) : 11-13.

  [6] 熊军,陈保胜。 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古建筑防火安全保护体系[J]. 中外建筑,20xx( 5) : 147-148.

  [7] 徐钟铭。 木结构古镇消防安全现状调查及火灾风险评估研究---以四川某古镇为例[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xx.

  [8] 公安部消防局。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xx.

  [9] 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xx.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9

  【摘要】“智慧消防”理念是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技术结合的创新产物。智慧消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受到消防业内人士的热议与追捧,其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内在要求。通过阐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灾害成因,以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技术为核心,对其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拓展此类技术的消防应用空间,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探索新路径。

  【关键词】消防;智慧消防;物联网;智慧城市;社会消防;安全

  管理困境,以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最为令人堪忧。为了迎合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实现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智能化,以“智慧消防”为核心理念,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充分应用于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已成为消防安全领域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现阶段,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国家与政府加大了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相应的法律法规与配套的技术规范纷纷出台,消防产品的功能与消防技术的实用性不断完善,预防火灾的建筑消防设施的技术层次得到了较大提升。从整体来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就近年来各地火灾的数据与情况而言,社会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涉及社会单位的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且屡禁不止,直接反映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具体看来,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值班人员消防业务生疏、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管理不足、消防警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2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结合的可行性

  所谓物联网技术,就是以既成协议为基础准则,将信息传感设备作为媒介,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目的在于实施信息的通讯与交换,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其核心是互联网技术,所依托的信息传感设备包括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智慧城市理念是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和整合,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型的运行和管理[1]。其导向是城市公共安全、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等领域的需求,前提条件是城市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处理。本质上,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反映,因而兼具集中性与系统性。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对智慧消防进行充分应用,可以强化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质量与维护的全面性,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与智能化,有助于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缓解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实现社会公共的消防管理信息与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移动办公与远程监管模式的构建。

  3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

  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端联网设备、报警监控网络、监控中心系统等。借助该平台,可以及时并准确掌握设备运转、火灾形势、人员巡检等具体情况,同时平台还提供火灾监督查询及用户服务功能。物联网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的主要优势为:第一,反应迅速,对危险源反馈及时。该平台系统的各种传感器和视频图像会在第一时间将各单位的危险情况进行反馈,并依据危险情况与等级进行分级分色显示;第二,险情获取与火源定位准确。该平台以GPS定位系统与GIS信息系统为主要工具,可以在第一时间定位火灾现场并提供最佳的灭火路线,同时会提供火灾现场周围消防设施的具体状态,为消防人员灭火节约时间;第三,工作监督严格。该平台可以实时地清晰反映各单位消防自检与消防执法人员巡查的情况,凭借传感器与视频的物联化,可以避免打卡后脱离岗位的问题。

  3.2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借助有线、无线通讯网,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各建筑物内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借助GIS信息系统的定位功能,以视频监控联动的方式实现各社会单位的火灾实时监控,同时集中管理消防设施,提升消防设施管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而视频监控的应用不仅可以在PC电脑终端进行观察与视频录像,还可以借助手机APP软件,实现移动性监控,以提高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的实时性,打破监控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设置以应用层的用户需求为核心,其用户主要包括监控指挥中心、公安消防管理部门、联网单位等。监控指挥中心的用户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因而其有权限应用系统中的全部信息[2]。其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火警监控、联动视频监控、GIS定位、消防设备管理监督、值班人员巡查等;借助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定位火灾位置,并结合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消防监控。其功能主要有实时火警联动、消防设备管理监督、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等;联网单位不仅是消防服务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监控对象,对其来说,该系统的功能包括考勤管理、消防设施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消防知识与技能学习等功能。

  3.3智慧消防平台

  所谓智慧消防平台,其基础支撑是对互联网、物联网、数据融合、云计算等进行综合应用的新型信息技术,主要针对数据的搜集、储存、分析等环节,通过适应消防管理体制与各种消防管理应用而构建的一种平台。其功能在于实现预警自动化、救援智能化和业务管理精细化,以其功能的实现为基本原则对智慧消防平台进行构建。智慧消防平台的构建需要对如下重点项目进行建设:第一,火灾预警自动化。构建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消防报警设备、消防用电、消防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建设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系统,对化工、人员密集建筑区等进行严格监控。同时需要开发并应用区域火灾分析评估系统,依据火灾风险的高低进行安排预防火灾的实施部署;第二,灭火应急救援智能化。该系统以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作战人员变成模块化系统、消防移动智能指挥等为基础保障。其中尤其需要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有赖于预案实施与火灾中的横向互联及纵向贯通,如此才能保障信息搜集的顺畅性。第三,部队管理精细化。应用该系统的目的在于规范消防部队的培训与管理,包括各级官兵的培训与模拟训练,与消防车辆的管理。其中以消防车辆实时管理系统为侧重点,将GPS、GIS、RS、“北斗”等定位系统综合运用,实现消防车辆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3.4智能巡检

  智能巡检系统是将物联网应用到城市消防设施巡检中,充分应用并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网络的功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消防栓信息维护、消防栓巡检展示及巡检数据分析三部分[3]。其中,消防栓信息维护主要基于Android平台,利用移动终端对消防栓进行注册,然后通过编辑与整理,将有效数据信息发送到服务端;消防巡检展示可以实现GIS展示、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消防栓巡检、地图可视化;巡检数据分析主要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巡检信息与数据依据选定维度展开分析与处理。该系统可以拓展消防设施之间和消防设施与巡检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有助于降低人工参与度与操作度,对实现消防巡检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智能巡检系统可以将消防设施巡检的业务范围拓宽,促进消防设施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4智慧消防项目设备结构图

  由其结构可以得知,智慧消防系统以物联网为技术依托,并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消防疏散通道、消防车道、控制室人员在岗状态等方面的监测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

  5智慧消防的应用趋势与前景展望

  智慧消防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缩减了消防工作的管理成本,弥补了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故障率高、数据处理方式落后、值班制度执行不彻底等问题,同时赋予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化、自动化,实现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然而,通过实地考察,在目前智慧消防运行的系统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对不尽责行为不能做到定性与定量处理;系统应用终端普遍以PC计算机终端为主,不能广泛普及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重点单位的应急疏散演练模型与灭火预案的开发相对比较流于表面[4]。总而言之,智慧消防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依旧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有待相关职能部门与研究企业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完善系统的功能与实效性。

  6结论

  当前我国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制度执行不彻底、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不到位、数据处理粗糙等问题,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应用智慧消防理念与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弊端,提高其自动化与智能化,从而迎合智慧城市理念的发展与付诸实践,使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进展跟上城市化进程的脚步。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10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省市的燃气安全管理监督部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燃气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及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对目前我国在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

  主题词: 燃气 安全管理 消防 保证体系 存在问题

  1、概述 我国目前使用的燃气主要有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三个大类。燃气产业的发展领域大致分燃气汽车、城市燃料、燃气发电、基础化工四方面。 随着燃气事业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生产与消费规模越来越大,使用场所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已跟不上燃气事业飞速发展的步伐。在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等方面的不同步、不配套等落后弊端也凸显了出来。近年来,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火灾、泄漏与爆炸等重、特大事故层出不穷,其等级与数量也不断上升,如98年3月西安液化气球罐泄漏、爆炸事故等,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给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燃气事业的推进与发展。 因此,理清当前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有关部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新体系时提供参考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正是从消防的角度,系统地对当前我国在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和论述。

  2、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现状 根据1991年3月30日由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第10号令《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建设部门是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消防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劳动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察部门和压力容器的主管部门。 作为消防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方面的业务,主要涉及:参与制定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执行;负责相关消防产品的检测认证;对燃气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上的相关场所、管线、设备、用户进行防火监督管理;参与燃气灾害事故的处置;日常的消防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我国目前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有三个,即《消防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的消防法规和规章非常多,如《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各省市的《燃气管理条例》等;以及众多的产品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规范,如《城市燃气设计规范》、《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站设计规范》等。

  3、我国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涉及规划、设计、建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日常维护及应急处理等环节,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组织专家研讨,以及对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和黑龙江等地的调研,就目前我国在燃气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安全管理机制不适应燃气产业市场经济发展 燃气产业涉及建设、能源、交通、劳动安全监察、农业等各管理领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也涉及公安消防以及上述各主管部门,目前由中央和各地方的上述部门颁布有关政令,对燃气实施安全管理。但地方与中央以及地方各部门之间的政令协调难度较大;同时我国南方和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气差异也较大,要求同一种安全管理机制或法规有时势必造成诸多不适应。 第10号令第四条明确了建设部负责管理全国城市燃气安全工作,劳动部和公安部分别负责安全监察和消防监督,因此,各省市的燃气安全工作应当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但是,各地建设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协调,使得各地区的燃气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都在建设主管系统设立了燃气管理办公室或者燃气管理处,但由于受人员编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部门履行着行业管理的职能要大大多于履行安全工作职能,有的办公室只有几个人,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根本没有精力通盘考虑安全管理,而把安全管理的职能依托于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察等监督部门,或者让燃气供应单位自行强化安全管理。 此外,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的燃气

【消防安全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供电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分析论文

2.综合商业建筑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

3.消防安全管理履职报告

4.浅谈化工园区消防安全管理

5.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6.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7.管理学论文

8.项目管理建设论文

9.旅游管理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