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补贴题目探析

时间:2020-10-18 13:39:31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热门题目探析

2003年1月中心农村工作会议,将“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我国农业补贴改革复杂而艰巨,仍处在探索阶段,很多热门题目还未形成共叫,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和探索步伐,尽快取得突破。
一、补贴阶段:农业与产业平行发展还是产业反哺农业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究竟是处在农业与产业平行发展还是产业反哺农业的产业化阶段,对此判定尚不一致。从1997年起农业进进新阶段以来,我国产业化也迈进了中期阶段。根据先行产业化国家中期阶段的一般经验,农业与产业处于平行发展轨道;只有到后期,产业才开始反哺农业。目前我国固然已跨人产业化中期阶段,但对农业的投进仍不足,产业化还在抽取农业的资金积累,并未主动转移到工农业平行发展的轨道上来。而且我国正在走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新型产业化道路,与先行产业化国家当年走过的发展道路有较大区别。又值加进世贸组织初期,农业对外承诺的开放度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加剧,发展环境也有别于先行产业化国家中期阶段的情形。因此,不能机械照搬先行产业化国家的经验,需要适当提前产业反哺农业的时间,逐步加大产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稳固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基础。
二、如何看待农业补贴中的“少数人补贴多数人”现象
目前有一种流行观点,以为我国城市化率较低,城市人口少于农村人口,不可能由少数城市人来补贴多数农村人,因此农业补贴的时机还不成熟。一个国家能否对农业实现补贴,主要取决于农业劳动力的数目和比重、农业的财政收进贡献和国民收进贡献等因素,而不能简单地以城乡人口比例来衡量。由于能否补得起农业,主要看非农业部分劳动力的国民财富贡献和财政收进贡献能力是否明显超过了农业,需要补贴的农业劳动力数目或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多少,并不是简单地按照城乡人口一对一的方式来平摊补贴。2001年农业劳动力为3.25亿人,占社会劳动力7.30亿人的45.2%;农业占gdp份额为15.2%,税收几百亿元,不足财政收进的10%。其中,种植业劳动力的社会就业份额为37%,而土地密集型的粮食以及棉花生产者的比例,尤其是主产区生产者所占比例更低。因此,只要适当限制补贴品种和区域,集中有限资金,仅对粮棉主产区的农民给予直接收进补贴,并不是“少数人补贴多数人”,而是在局部完全形成了“多数人补贴少数人”的格式。在这些多数人的补贴贡献中,不仅有城市的非农业劳动力,还有农村的非农业劳动力,以及农业劳动力中尤其是东部粮食主销区的非粮棉生产者。
三、农业补贴改革中的政策博弈
目前农业补贴改革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将流通领域的低效率补贴,转为对农民收进的高效率直接补贴。固然此项改革从呼吁到试点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推进速度并不快,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缺乏足够的'增量资金,来填补巨大的粮食亏损挂账和解决庞大的国有粮食企业职员臃肿题目。财政资金投进不足的背后,是农业部分与非农业部分在分配财政资金时气力博弈不均衡的结果。加快基本实现产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又易导致农业部分与非农业部分在争取增量财政资金投进方面处于较弱地位。
二是少数集中的国有粮食企业及职工与广大分散的小农户,在争取财政补贴的博弈中还处于上风。目前多数国有粮食企业及职工主要靠财政补贴维持生存,假如切割甚至取消这部分补贴,又没有别的补偿,将直接威胁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和职工的饭碗。这些职工相对于广大分散的小农户而言,是一个组织性较强、利益比较一致的小团体。相反,农民则是一个人数众多、组织性弱、利益不太一致、比较疏松的大团体,缺乏利益驱动来改变对己不利的补贴政策。从粮食部分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利益维护,与农业部分对农民利益的维护来看,前者比后者的动力足、力度大,由于他们之间的利益连接比后者更加直接、紧密。因此,只要粮食生产和流通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国有粮食企业在补贴政策博弈中仍比农民更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