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员工岗位分配新模式

时间:2020-10-16 18:50:04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员工岗位分配新模式

[摘 要]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原用于对传统股份制单纯按股分配方式缺陷的修正,但式中股权比例可以虚拟股权的方式衍生为其他比例结构,故可广泛应用于其他收入分配的计算。本文以员工岗位分配为视角,比较了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与其他几种主要薪酬模式下员工岗位薪酬的计算,供企业人事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岗位薪酬;分配模式;比较研究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1]原用于对传统股份制单纯按股分配方式缺陷的修正,但式中股权比例可以虚拟股权的方式衍生为其他比例结构,故可广泛用于其他收入分配的计算。其特点是:计算的是在新分配方式下员工某部分作为计算对象的收入占单位该部分总收入的比例,以便与原分配方式下员工此部分收入比例相比较,进而反映出采取该方法前后激励强弱的变化。计算公式:Rn'=Rn (Pn/∑Pn-Rn)×r。其中,Rn'表示原分配方法按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修正后员工某部分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视业绩情况也可能为负数),Rn表示该部分收入原先所占比例,Pn表示员工统计期间计算的业绩分,∑Pn表示所有员工该部分业绩的总分值,r表示预先确定的员工能从自己贡献当中分享的比例即贡献分配率,其值范围为0到1。该模型所包含的设计思想可从下式看出:新分配率=原分配比例 从贡献当中分配的比例=原分配比例 (业绩比例/原分配比例)×员工从贡献当中可分配比例。这体现了新的收入分配模式在兼容原有分配方式下,员工如何按各自对企业的贡献参与总体效益的分配。下面,就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与固定岗位津贴、固定岗位津贴改进型、宽带薪酬以及瓜分制等几种薪酬方式在员工岗位薪酬上的应用作一比较分析。
  
  一、员工绩效决定岗位薪酬分配的主要模式
  一是薪酬数额不随业绩变动而调整的固定岗位津贴制。二是岗位津贴改进型,即绩效与岗位薪酬适度挂钩模式。先依据各自不同的岗位分配系数确定分配级别,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当期业绩动态调整其所处层级,但此调整只限于在本类别区间小的分配级数上作上下微调浮动,但不能跨越本薪酬类别。三是岗位薪酬与绩效有机结合。如本文将介绍的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方式。四是实施宽带薪酬。实践中薪酬通常被划分为岗位薪酬(岗位技能工资)与绩效薪酬两类。岗位薪酬体现岗位重要性和职业化程度,绩效薪酬则是为员工所创造的业绩而支付的酬劳,这两者在使用上一般都是单独分开计算的。宽带薪酬是岗位薪酬设计的有效方式。传统薪酬模式下提升岗位薪酬一般只能靠提升职位来实现,宽带薪酬则以业绩说话,只要工作努力业绩达到额定标准,某些普通岗位上的员工其岗位薪酬收入也可能会超过级别更高的上司。具体做法是:先将所有岗位按重要性分成若干等,再将各职等薪酬层次分若干级,使同一职等最高与最低薪酬差距扩大可至数倍。由此形成的结果是,只要能达规定业绩,低职等员工的岗位收入就可能超过高职等员工的收入。五是瓜分制[2]。即在总体的分配上按业绩的相应档次计付报酬,成员的分配按各自贡献比例即个人业绩占团队总业绩的比例来划分。个体只有尽力提高自己占总贡献的比例,才有可能获取更高报酬。该方式通过诱发成员博弈性动机促进竞争,有可能产生较好激励效果。它与传统固定工资制结合还可演变成混合分配模式,计算公式为:个人岗位收入=固定工资 (总工资-总固定工资)×(个人月贡献/全体月贡献)。公式中如果将固定工资的值设置为零则回复到纯粹瓜分制。这种完全按个人业绩比例分配通常被理解成是一种更为公平的分配方式,但在现实中它有许多弊端,关键是看到底按哪种业绩标准进行计算。由于在多数情况下某种取得的业绩并不能绝对地与其他成员的贡献完全隔离开,所以,不如把按某种业绩标准分配作为是一种个人分配理想状态,它可能是一种对个人而言相比较个人付出与回报的公平或不公平,但不一定是与他人相比较的“公平”或“不公平”。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中员工贡献分配率r值为100%时也即是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