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上市公司虚假提升经营业绩的手段识别及防范

时间:2021-03-03 15:13:39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研究上市公司虚假提升经营业绩的手段识别及防范

  业绩,指完成的事业和建立的功劳;重大的成就。销售方面即指销售金额。业绩得不到提升,其商务模式必然存在问题,所以要提升业绩,就得找出这些问题并有效解决。

研究上市公司虚假提升经营业绩的手段识别及防范

  一、上市公司虚假提升经营业绩的动因分析

  1.融资与再融资动机。从已被揭露出来的造假上市的典型案例分析,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企业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发行股票可以在短期之内筹集到数以亿计的资金,这种巨大的市场诱惑驱使不少拟发行股票的公司为达到上市的目的而不惜造假。已上市公司千方百计虚增经营业绩不排除是为了迈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这道增资配股的门槛,而那些暂时被挡在门外的上市公司也以业绩的提升向债权人展示其盈利能力的增强进而更方便地进入股市。2.避免被停牌和摘牌的动机。上市公司经营若出现很小的亏损也会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的实行,那些濒临亏损边缘的上市公司被停牌和摘牌的危险日益显露出来,为此,公司可能会利用一些手段虚假提升经营业绩,变亏损为盈利,以免受停牌或摘牌的处罚。

  3.管理者自身利益的动机。随着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股票奖励”、“股票期权”、“业绩股份”等多种报酬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纳,由于这种激励机制的作用使公司业绩成为经理个人收入函数的重要变量。因此,公司经营业绩、盈利最大化以及公司股份就成为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而在目前投机成份较浓的股票市场中,部分上市公司管理者利用业绩参与炒作公司的股票,甚至与某些机构联手控制公司的股份,从中获利。

  二、上市公司虚假提升经营业绩的手段及其识别

  1.虚增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1)记录虚假收入。如公司收到一笔资产或现金,尽管这种流入并非销售收入所为,公司仍将其确认为销售收入,常采用的方法有:将置换相类似的资产的交易确认为收益;将供货商提供的信用认定为收入记账;有的甚至采取虚拟交易活动达到虚增主营业务收入的目的。针对上市公司记录虚假收入,可通过三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三年平均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指标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长,很可能公司记录了虚假收入。

  (2)利用应收账款虚构利润。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由于应收账款能直接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从而间接增加公司利润,具有隐蔽性强,对利润的粉饰不宜察觉且便于操纵的特点,因此,应收账款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盈利操纵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某一时期公司应收账款增加较多是否是利润操纵的结果,可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先将影响应收账款正常增加的因素如公司赊销政策的改变、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排除。然后,结合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综合分析。查看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与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人量是否吻合。如差异较大,则为提示号,再利用若干财务指标对收益质量做进一步分析。

  2.虚减公司成本和费用

  (1)当期应摊销的费用不摊销或少摊销;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不仅导致成本虚减,同时虚增了公司的资产和利润。对此,通过查看公司的摊销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当年是否发生摊销费用,初步估算出当年应摊销的费用,再同实际发生额比较,如有较大差异,说明公司可能少摊或不摊当期应摊销的费用。对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在建工程的问题,可以查看资产负债表附注中近年的递延资产、在建工程的增减变动情况,结合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流出的数额判别有无异常,一般来说公司发生递延资产的情况较少。在报表附注中主要查看注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股票发行费用、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及其他长期资产等项数额是否与公司当期增加的递延资产相符,如不符,公司可能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当中。

  (2)通过调整预提费用,以达到调整公司利润的目的。预提费用并不是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而是预先提取以后期间需支付的费用。因此,它具有可调节性。一旦公司当年发生亏损,公司可能会利用以前年度的预提费用来冲减当期的成本费用,调增公司当年利润。还有的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而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提,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基础。在分析时应仔细查看公司报表附注中各年预提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由于企业发生的预提费用主要是当期短期借款发生的利息,因此需要结合当期银行的短期借款利率,查看企业短期借款的增减变动,初步估算出当期应提的预提费用,如差额较大,企业可能少提了预提费用。

  (3)利用存货来调节利润。公司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公司的盈利状况、资产状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期未存货估价过高,则会虚增公司的资产,同时会虚减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间接虚增利润。反之,则会虚减公司的资产,虚增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虚减公司利润。因此,分析时需要关注公司当期的存贷计价方法是否变更,变更的理由及变更的影响数额。同时结合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指标,检查存货的周转速度,如果存货周转率很低,说明公司的存货很可能有积压、周转不灵,存货占有大量的资金,对短期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产生影响。

  3.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蓄意调节利润

  有的上市公司年末虽已实现盈利,但出于某种需要到第二年年初大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减值准备,冲减上年未分配利润。当年末发生经营亏损的时候,上市公司又转回前期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当期的成本费用,虚增公司的利润。待年初再重新计提减值准备,冲减上年实现的`利润。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利润的操纵较隐蔽,又有一件合法的外衣作掩护,因此报表使用者应十分关注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支出”项目数额大小,在不同会计期间有无大起大落。特别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资产减值明细表的当年数据是否有异常变动。同时结合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看是否有多提或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无形资产可以查看它的构成,如果土地使用权所占比重较大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又很高则为非正常现象。

  4.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

  由于关联方交易存在不公平、非竞争性和非自由市场交易的特点。当上市公司预期年末将出现亏损的时候,往往通过关联方交易粉饰财务报表,蓄意改变财务报告的结果,达到粉饰公司经营业绩,欺诈报表使用者之目的。其手段:一是当上市公司面临亏损停牌危险的时候,其母公司将产品以低价出售给上市公司作为存货,不需经过加工处理,上市公司再把该产品按市场价销售,获取差价。当上市公司销售状况出现恶化时,母公司就会高价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产品,人为增加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虚增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母公司还以低价销售给上市公司原材料,减少上市公司的原材料成本,提升盈利空间,以达到转移利润给上市公司的目的。二是有的上市公司将大量的不良资产和债务剥离给母公司,以降低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避免不良资产经营发生亏损。此外,上市公司还通过向关联企业摊销费用;转移关联企的利润以达到虚增上市公司利润的目的。这些手段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要注意分析投资收益在总收益中的比重,如果比重很大,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来自关联方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从公司的利润总额中剔除,运用净资产主营业务收益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等指标来分析公司自身主营业务产生利润的能力,从而判断其盈利是否稳定。

  5.上市公司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操纵利润

  当期应确认的费用计入其他应收款,一方面虚增公司的流动资产,另一方面虚减当期费用,不仅导致利润的直接增加,而且人为提高了公司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向报表使用者传递了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提高的虚假信息。

  总之,我们在分析时一方面要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补贴收入、投资收益、关联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特殊项目予以特殊关注,同时,在财务比率分析基础上,把趋势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三、上市公司虚假提升经营业绩的防范措施

  1.加强资本市场的培育和规范,使市场真正成为有效和有序的市场。对资本市场的资源均衡、有节制的使用,不有把资本市场作为提款机;对市场风险不间断、有限度的释放。加快建立灵活的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通过资本市场来淘汰部分上市公司。

  2.建立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在上市公司中普遍推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理上市公司造假提供帮助,但由于独立董事制度尚不规范,独立董事不能看到真实的公司财务数据。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如可以由“独立董事协会”委派;给独立董事上责任保险;规定独立董事的免资条款;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报酬,使得独立董事的责权利对等。

  3.建立健全证券法律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监督。尽管目前《证券法》、《公司治理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对外披露信息作了要求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但对预测性信息、分部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尚待完善、应加大对违法披露信息、故意隐瞒或故意歪曲重要信息的行为惩罚力度。另外,应采取有力措施打破执法人员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种种关联形成的共同利益格局,要形成监管的多元化、市场化格局,只有让自律与他律、体制内部与社会监管相结合,才能真正综合治理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

  4.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标准,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对有重大过失的注册会计师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强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审计监督,以确保公司报表的真实、合法、完整。

  5.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意识,经理不但要懂得财经纪律、会计法规,还要遵守法规、合法经营。相当一部分厂长、经理利用手中职权指使、授意、强迫会计人员虚增利润造假账,干扰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负责人违法是造成会计造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大厂长、经理的法律责任是有效遏制虚增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

  6.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全面实行电算化,提高会计信息的加工和交换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信息在加工、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干扰。运用财务核算软件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使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一方面降低了其他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和控制的可能性,消除了财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财务人员敢于进行会计监督;另一方面,割断了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的经济利益关系,降低了财务人员被其他部门拉拢的可能性,有利于财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增强会计约束力,保护广大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使各部门之间在数据传递和交换时,既能实现数据共享,又可以相互制约,达到有效防止企业虚增经营业绩的舞弊行为。

【研究上市公司虚假提升经营业绩的手段识别及防范】相关文章: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识别与防范分析论文07-13

授信企业虚假信息如何识别08-13

上市公司再融资手段08-21

怎么识别并防范求职陷阱03-06

怎样识别识别上市公司虚构收入-上市公司虚构收入常用手法11-11

论上市公司的财务虚假探究论文08-19

试析上市公司治理中道德风险的司法防范机制研究09-28

网络营销业绩提升的因素08-10

企业品牌经营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