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企业家机制论

时间:2020-10-16 18:58:43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亚企业家机制论

  【摘要】通过马克思和熊彼特论述的的动力,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笔者发现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本文试图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熊彼特的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亚企业家机制,探讨企业家制度安排、亚企业家生成机制和亚企业家作用机制。亚企业家机制激励着人类不断向上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向前进步。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是对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的新诠释,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

亚企业家机制论

  【关键词】亚企业家,亚企业家机制,企业家制度安排,亚企业家生成机制,亚企业家作用机制。

  一、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

  按劳动者所拥有的企业家素质能力不同及素质能力显示程度不同,理论界和实务界习惯认为劳动者仅分为企业家和一般劳动者两个层次,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在以上两个层次之间还存在亚企业家群体层次。笔者在理论界首次提出的亚企业家概念,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企业家素质“金字塔”层次

  企业家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家是人类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企业家之所以稀缺,是因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的形成机理在于:一是一个真正企业家的要求太高;二是“生产”企业家的成本高,承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正因为如此,尽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大量的企业家,但企业家在客观上永远是稀缺的。当一个人支付巨大成本而真正能成为企业家时,他所得到的报酬也是丰厚的,这种报酬包括物质财富方面和社会地位、精神满足方面。企业家就是由这种企业家的生产成本和收益报酬所形成的高风险对应于高收益的机制所产生的。

  企业家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的有限性。无论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区域来说,在其庞大的经济总量中,由企业家所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总份额毕竟是有限的,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家的稀缺性所致。

  企业家素质的层次性。企业家素质层次呈一个金字塔型,在这个金字塔层次中,最上面的是企业家素质高、数量少的“少而精”的企业家层;最下面的是企业家素质低而人数多的普通的一般劳动者层;中间的是量较多而企业家素质介于最低素质与最高素质之间的亚企业家层。这三个素质层次的人群对社会经济的力是不同的。

  2、亚企业家内涵

  亚企业家内涵是指拥有部分企业家素质或全部企业家素质而仍处于企业家潜能阶段的分布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阶层的经理人员或中小企业主。企业家潜能是指拥有一定的企业家素质,但其素质能力并未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或表现出来,这种素质能力称为企业家潜能。相对于企业家潜能的是企业家显能,是指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时实际发挥或表现出来的素质能力,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亚企业家与企业家的主要区别有三:一是亚企业家仅拥有部分企业家素质或拥有全部企业家素质但仅显示出部分企业家素质能力,而企业家拥有全部企业家素质并显示出全部企业家素质能力;二是亚企业家为各类企业各个层次的经理人员或中小企业主,而企业家基本上为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或控股者;三是从个体上比,单个亚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低于企业家,但从总体上说,亚企业家的数量远多于企业家。

  亚企业家转变为企业家的关键是企业家制度安排,由于企业家制度安排的作用,使得亚企业家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具有强烈的创业欲和事业成就欲;二是经济活动中最具创造力和创新力的群体;三是勇于冒险、承担不确定性;四是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亚企业家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力、创造力,而不是仅有社会经济的组织结构就行了。创新力、创造力来源于所有“经济人”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和不畏艰难征途上的跋涉毅力,这种意志和毅力是由亚企业家机制而激发出来的。亚企业家机制模型与如下。

  (一)亚企业家机制模型

  亚企业家机制是由企业家制度安排、亚企业家生成机制和亚企业家作用机制所组成,由此,我们建立亚企业家机制模型,即图一中②、③和④。现在我们对模型中的亚企业家机制进行解剖,并对它们分别进行研究。亚企业家机制模型的内容可以分为核心内容和具体内容。

  1、亚企业家机制的核心内容有二:一是在企业家制度安排的作用下,低层次的亚企业家在向企业家方向跋涉过程中,形成层次递增的亚企业家群,最终只有极少数人成为企业家;二是在企业家制度安排的作用下,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亚企业家为载体,经亚企业家机制的传导,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两方面内容也可以理解为:主观上,亚企业家是为了自己能成为企业家;客观上,亚企业家在使自己成长为企业家过程中,其创新活动的结果,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2、亚企业家机制的具体内容,它们分别是:(1)创新,即企业家素质能力,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把它从它的载体(即人)身上抽象出来,人为了自己能成为企业家,只有运用创新的手段,使自己向企业家方向跋涉;(2)企业家制度安排,是亚企业家成长为企业家的行为准则,亚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不是完全靠自觉性所能进行的,而是在一定制度安排下进行的,这种企业家制度安排是亚企业家群创新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则,否则,就会被这种规则淘汰出局;(3)亚企业家层次是不同素质层次的亚企业家群的集合,即群体内各元素的素质层次是由低到高递增的。(4)亚企业家机制是由企业家制度安排、亚企业家生成机制和亚企业家作用机制所组成,即图一中②+③+④,这是亚企业家机制模型中的最重要内容;(5)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亚企业家机制作用的结果,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创新

  (拥有企业家素质能力的人)

  ①

  亚企业家

  企业家制度安排②亚企业家机制

  ③

  ④n层次亚企业家

  ④

  经济活动⑤企业家

  ⑥

  社会经济发展

  图一亚企业家机制模型

  通过对亚企业家机制模型的探讨,使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亚企业家是如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在亚企业家机制模型中,企业家制度安排、亚企业家生成机制和亚企业家作用机制是模型中最重要部件,现在我们就对这些部件进行解剖。

  (二)企业家制度安排

  1、企业家制度安排的内涵:其内涵就是企业家的生产成本与收益报酬所形成的高风险对应于高收益的机制。这套“企业家制度安排”的核心内涵有二:一方面是从一般劳动者到企业家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风险之途,且具有当企业家志向的一般劳动者会承担巨大的风险并付出放弃相对“安逸”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是一旦某劳动者真的成为企业家,他将拥有很高社会地位,且能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也就是说,一个劳动者若真的能成为企业家,他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同时也能获得同样巨大的“收益”,成本与收益是对等的。当然,这种“成本”的付出先于“收益”,且有不确定性。企业家制度安排的内涵符合“经济人”假设的一般,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资和精神方面的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是要付出代价的,也就是说,企业家生成制度安排是建立在企业家付出的高成本和高收益基础上的,也可以说,企业家的报酬(净收益)就是这种高成本与高收益的差额,实际上这里的企业家净收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2、企业家制度安排的制度保障:企业家生成机制安排的目标是激励人们向企业家阶层迈进,其内容是使人们提高自身的企业家素质;目的是为了获得物资收益和精神满足。投入成本和产出收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投入成本越高,获得收益的可能性越大,当然也有可能投入了高成本,而收益却很低的.,甚至出现“亏损”,那些向企业家层次迈进的人就要承担这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人们向企业家方向跋涉是为了获得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差额(或称净收益),即收益率,而不是投入或产出的绝对值。为公平、公正地获得这种高收益率必须要有相应地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有效地提高企业家素质,如MBA、培训、“干中学”等;二是建立能使企业家获得与其素质和贡献相应收益的激励约束机制,如年薪制+债权+股票期权等。

  (二)亚企业家生成机制

  亚企业家生成机制就是阐述亚企业家是如何生成的,其内涵是:(1)人们面对从普通劳动者到企业家这一充满风险之途,要付出放弃相对“安逸”的机会成本,所有劳动者中将会分化为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愿意承担风险、放弃相对“安逸”的机会成本,从而“跋涉”在通往企业家的征途上;另一种选择是不愿承担通往企业家征途上的风险,宁愿选择“安逸”、做一个安于现状和温饱(或小康)的普通劳动者。(2)选择在通往企业家征途上“跋涉”的劳动者,他们在跋涉的途中,为向企业家的目标挺进,都将会想方设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所有潜能,他们是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和创新力的群体。但因各自能力的差异,就出现有人“掉队”现象,随着向企业家目标的靠近,能坚持下来的人越少,“掉队”的人总数就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掉队”人的能力比前面“掉队”的人越来越强,他们“掉落”在各递增的职位层次上。在此人群当中,最后能成为企业家的只有少数人,其他“掉队”的人分布在从普通劳动者到企业家以下的不同层次上,我们称这些人为“亚企业家群”。(3)选择“安逸”、不愿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普通劳动者只有在“亚企业家群”的指挥下进行劳动,他们构成“亚企业家群”的基础从属群体,也就是普通劳动者群体。

  (三)亚企业家作用机制

  亚企业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就是亚企业家机制模型中第④过程,是各素质层次的亚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现在要弄清楚的是亚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如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

  1、亚企业家创新作用的理论模式:从理论上来说,创新活动的作用模式,熊彼特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建立了两个创新模式,熊彼特认为创新的行为主体是企业家,且把企业家精神等同于企业家行为主体,笔者在本文中的观点是创新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亚企业家。而实际上,不论是亚企业家还是企业家,其创新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是一致的。笔者认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所论述的相当于本文中亚企业家机制模型中第④过程(见图一)。

  创新模式Ⅰ:熊彼特认为,创新遵从如下的发展模式:(1)有一个与新发展相关但不能确定的基本发明流,它们大半处于在现有企业和市场结构之外,基本上不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虽然可能受到潜在需求的影响。(2)一群企业家意识到这些发明的未来潜能,准备冒发明和创新的风险。这种风险行为是一般资本家或经理不敢采取的。(3)一旦成功地做出一项根本的创新,它将使现有市场结构处于不均衡状态,成功的创新者将获得短期的超额垄断利润。但这种垄断会随着大量模仿者的进入而被削弱。这个模式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的经济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主流经济学观念:即经济系统是静态的、均衡的。

  创新模式Ⅱ:熊彼特认为,创新模式Ⅱ遵从如下的发展模式:(1)技术创新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创新部门;(2)成功的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企业因此得以壮大,形成暂时的垄断;(3)大量模仿者的加入削弱了垄断者的地位。在创新Ⅱ中,熊彼特主要是提出了技术创新是内生的思想,而创新Ⅰ的技术创新是外生的。在这两个模式中,均有亚企业家或企业家的作用。如美国的高技术小企业便属于熊彼特模式Ⅰ,杜帮公司发明尼龙是属于模式Ⅱ。

  亚企业家的创新通过以上模式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内容是丰富的。我们认为,熊彼特的创新观点有其合理的成分,对当今研究创新行为仍有裨益。

  2、亚企业家作用的最优社会纯收益:亚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可以用社会总收益和总成本来说明亚企业家创新活动的最优社会效益问题。将社会总收益减去社会总成本就得到社会的“纯收益”。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社会的收益最大化,达到帕累托最优,此时,社会的“纯收益”也最大化。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可以利用“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来说明社会“纯收益”,并以此作为测度的。亚企业家所创造的总收益,是指亚企业家群的企业家素质能力所创造的企业剩余,而不是所有产出的总额,此时的亚企业家收益总额=社会剩余总额=社会纯收益总额。亚企业家就是通过这种作用机制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亚家:的推动力

  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命题,马克思、熊彼特已有完善的论述,即马克思劳动价值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结论是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其发展动力的命题尤值得我们重新探索。为此,笔者在马克思、熊彼特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亚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熊彼特企业家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论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一般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资本家或企业主凭借资本剥削一般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两者的利益根本对立,从而导致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暴风骤雨式的革命。熊彼特运用“创新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他认为企业家以其“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素质来创造社会利润,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出资本主义终将灭亡,并自动进入“社会主义”,形成熊彼特式的“自动与和平过渡”的理论。

  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并不矛盾,他们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各自进行了合理的论述,从而导出有差异的结果。其共同点是:(1)都是探寻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本源,即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因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资本主义内部。(2)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而不是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即资本主义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动力源是雇佣工人这种一般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企业家这种劳动者所创新的结果(熊彼特)。(3)他们从各自的理论推导出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

  其不同点是:(1)马克思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的,用在社会经济问题上是唯物主义的;而熊彼特的发展观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成分,突出表现在他坚持主观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过分强调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作用。(2)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来论证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暴风骤雨式的“革命”;而熊彼特运用“创新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运行,得出资本主义终将灭亡,并自动进入“社会主义”,从而形成了熊彼特式的“自动与和平过渡”的理论。

  2、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并存的时期,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呢?从亚企业家机制模型中可知,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亚企业家层,亚企业家层是介于一般劳动者与企业家层次之间的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有力,与企业家和一般劳动者相比,亚企业家的推动力表现在:

  (1)亚企业家与企业家比,其相同点是两者均拥有亚企业家的以上特性;其不同点,首先表现为拥有以上素质层次不同,亚企业家比企业家更具有强烈的创业欲、事业成就欲和创造力、创新力,但经营管理能力弱于企业家;企业家是比亚企业家更成熟、更高层次的群体,他们事业有成,具有完善、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能力,但其创业欲、事业成就欲、冒险性弱于亚企业家群,因为他们已站在成功者的行列。其次表现为单个亚企业家与企业家比,其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社会地位均低于企业家阶层。再次,从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亚企业家更具有可塑性和生命力,他们在企业家制度安排的生成机制激励下,能吸收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他们分布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自己单独或协助企业家引领并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二是亚企业家是企业家的后备军,亚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阶层,亚企业家层的存在不断补充企业家的新鲜血液,成为其后备役部队,亚企业家内部的优胜劣汰机制为优秀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了土壤和条件,由于企业家生成制度安排的作用机制,亚企业家均会努力使自己向企业家层次迈进。三是亚企业家队伍庞大,但就单个亚企业家的个体来看,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远低于企业家个体,由于亚企业家的数量远多于企业家,且亚企业家为各中小企业主或大企业的各阶层的经理人员,他们遍布于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和层面,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无论是横向或纵向均大于企业家阶层。

  (2)亚企业家与一般劳动者比,其相同点是两者均属于劳动者;其不同点是亚企业家具有一定的企业家素质,比一般劳动者更具前瞻性、开拓型和创造力,基本上受到良好的培训(如MBA等),拥有创新、知识、经营管理经验等当代经济活动的主要素质;本文所指的一般劳动者是指基层的体力劳动者或技术工人。特别是在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期,亚企业家超出一般劳动者而成为推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亚企业家群体的凸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使然,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企业家制度安排的作用下,一方面亚企业家生成机制引致亚企业家的形成,另一方面亚企业家作用机制促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目标不同于资本主义,这是由于两者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不同所决定的,前者是谋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达到全社会共同富裕,后者是为了资本所有者最大限度地诈取剩余价值;另外,由于企业家的稀缺性,这一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亚企业家群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坚和主力军。全社会的发展潜能和活力的标志之一是该社会的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而亚企业家则是中等收入阶层的主要构成群体,此阶层群体因其拥有一定的企业家素质而具有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强烈的追求欲望和条件,并且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和规模;同时,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是对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的新诠释,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

  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是笔者理论创新的尝试。笔者首次提出的亚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观点,是对生产力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又一层面的理解,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亚企业家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也是对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具有更深层次的新诠释。对于本文的观点,笔者企望得到学者的斧正和实践的验证。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页

  ②殷风卓尔不群的创业者-约.阿.熊彼特,[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③江泽民《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xx日报》2002年12月6日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⑤熊彼特[M]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一版

  ⑥焦斌龙中国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置,[M]经济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⑦阮德信亚企业家:中产阶层形成与共同富裕[J]经济世界2003年第七期

  ⑧阮德信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亚企业家机制论】相关文章:

1.论重构财政运行机制

2.论国有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

3.论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

4.论土木施工质量监督和沟通机制

5.论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论文

6.论社会运行机制的优化及其途径

7.斯多亚哲学人性论的论文

8.论当代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管理论文

9.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