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与财务风险防范

时间:2020-10-12 20:20:20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与财务风险防范

摘要:本文分析了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就如何做好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进行了阐述,以防范风险。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框架 防范
  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合同订立、施工和工程交点三个主要经营过程构成了施工企业基本的经济活动。其在生产和经营各方面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都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的单件性,施工企业一般不会重复生产同一产品;二是先有订单(合同),后组织生产;三是多处露天分散作业,不会局限于固定区域和固定场所;四是施工周期长,跨一个年度甚至多个年度。宏观经济和投资政策的变化对施工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也比较剧烈。
  以上特点给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施工企业财务运作风险较为集中。为了规避和应对各种财务风险,施工企业有必要建立起内部控制框架,以规范施工企业经济行为,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源于内部控制的薄弱
  第一,大部分施工企业不具备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无法应对充分竞争甚至是过度竞争的建筑市场环境;第二,管理方法落后和过程控制失当是导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第三,风险评估控制不足,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企业财务风险就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企业的头上,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既定生产任务和效益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运转,必须建立一套防范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2 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以防范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已逐步成为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利器,内部控制框架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而构建的一个控制系统,是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经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三个阶段后新的理论成果。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而施工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框架,要按照规范规定,以内部控制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第二,识别、分析各种风险,构建风险评估机制;第三,强化控制措施的执行,设立良性的控制活动;第四,建立广泛的信息与沟通,防止舞弊发生;第五,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具体措施上,施工企业应做如下关注:
  ①放弃报价在直接费以内的合同和现金保函占合同总价比例较大(如30%以上)的项目,做到风险规避;②项目施工中,对分承包商的选择与管理要进行资质审查和业务素质考核,管理的触角要伸向基层工人,支付款项时,认真审核流转票据上内部经办人员(如入库验收人员、质量检查人员、劳务核算人员)的签字确认,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法使用劳动力减少劳动纠纷,做到风险降低;③重视客户的销售收款和款项使用,一个长期的合同项目,要通盘考虑预收款项的消耗,节约资金,控制成本,防止资金流转不畅,期中结算和收款是合同完成下去的保证,要及时办理符合计价条件的分部、分项工程结算,催收工程款,工程完工后,尽快办理竣工结算,拖延办理只会造成两种不良后果:增加管理成本,造成坏账损失;④把专项工程承包给合格的分承包商,购买工程保险、设备保险等做到风险分担;⑤对执行中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建造合同,应提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来风险承受。⑥施工企业要对业务授权、业务执行、业务记录和业绩检查等职责分人设立,一个职工不要超过一个以上的职责;⑦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对投资、担保、抵押、质押等业务活动制订专项管理制度,不赋予二级管理级次的工程项目部、各分公司投资担保等权限;⑧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确保财产安全;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强化预算约束;⑩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