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时间:2021-04-16 15:16:25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摘 要 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资本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家社会资本在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方式,它们共同交织、推动着企业成长可能的方向。
  关键词 企业社会资本 企业家社会资本 企业成长
  
“社会资本”最初是社会学的概念。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把社会资本看作为是一种个人通过社会关系利用稀缺资源获利的能力,这种稀缺资源包括权力、地位、财富、机会、信息等等。由于社会资本的作用并不象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那样显性化,它极易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果我们把社会资本区分为企业家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则将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成长的内在推动力,也将进一步丰富企业成长理论。
1 文献回顾
从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以来,经济学界对社会资本的关注向两个方向在发展:一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性经济发展。1988年,美国社会学家Coleman认为,社会资本是产生优势利益的社会结构功能。这是第一次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与经济学理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引起了经济学界对社会资本产生、发展、效用进行研究的兴趣。Putnam则对宏观社会资本如何通过凝聚力和关系网络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探讨;二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社会资本对企业经营和战略的影响。Burt专注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结构洞”理论,他认为,某些个体与其他个体发生直接联系,而与另外的个体无直接联系,这种无直接联系的现象就象是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空洞”,这就是“结构洞”。Burt认为,谁能与结构洞两端的个体(或组织)都建立起关系从而跨越结构洞,就可以同时运用二者的资源,并因此获得竞争优势。
国内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微观角度研究也较为深入。杨雪冬认为,社会资本在中国问题研究中之所以富有价值,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文化强调社会的优先地位,社会关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特征使得西方学者用社会资本概念分析东亚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原因时得心应手;二是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倡导人本主义精神,有助于研究学者跳出理性选择范式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桎梏,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市场经济以及建设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社会道德基础和政治文明基础。我国学者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边燕杰、邱海雄就企业管理者背景与企业创业成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及其后张其仔对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策略的研究,且后者更多地具有了“中国特色”。
很长一个时期内,学术界关于企业成长阶段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地采用了Ichak.Adizes的研究结论。他把企业生命周期分割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以及官僚期和衰退期。不过,他的分析思路基本上是围绕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展开的,探讨各个不同阶段内企业成长障碍的表现,进而提出克服成长障碍的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开始关注社会资本对创业和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如Walker、Kougut和Shan借助于对企业社会网络稀疏化演进模式的研究,认为企业成长中选取不同的社会网络拓展模式将会导致不同的成长趋向;Abell、Crouchley和Mills通过对1955~1990年间英国私营企业创业成功率时序数列的实证分析,揭示了许多对创业型企业成功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均可以纳入到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的分析范围。中山大学的王王君、姚海琳、赵祥把社会资本区分为个人关系资本和集群网络资本,研究了在相对静态条件下两种资本与获得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
目前可以把那些持续型成长企业的.生命周期浓缩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孕育、婴儿期)、巩固发展阶段(学步和青春期)和扩张阶段(盛年期)。笔者认为,社会资本可以区分为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社会资本,其中,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通过长期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活动在社会中所带来的普遍的信任关系和由此形成的社会网络。企业家社会资本是指由企业家个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逐步积累下来的个人名誉、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其他的血缘、地缘和学缘等潜在网络关系。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两种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它们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企业成长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