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0-10-06 19:30:41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一、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有关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专门研究较少。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运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原COSO报告),结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相关内容对湖北省1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评估和调查。调查表明,企业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控制、销售业务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对职工健康安全的控制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
(一)控制环境存在问题。首先,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法人治理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性保障。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必然导致内部控制不完善。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较为严重。所调查的企业中,有2家企业未按规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其他企业虽然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董事会中高管人员都占了较大的比重,甚至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除1家企业外,其余企业都没有设独立董事;只有3家企业认为自己的董事会能充分发挥职能。其次,企业文化不健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中枢神经,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的规范,得以很好地贯彻执行,能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状况却不容乐观。调查显示,10家企业中有2家企业尚未建立企业文化,只有1家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能起到重要的作用,4家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有2家企业还认为自己的文化不能促进企业的管理。第三,不能科学地理解内部控制内涵。调查表明,有5家企业认为内部控制主要是内部牵制,5家企业认为内部控制重点仅在于加强内部监督;只有2家企业认为内部控制能促进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也只有3家企业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当作内部控制的目的。这说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低阶段,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还很模糊。第四,激励机制不完善。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保障,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却普遍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被调查的企业的中,没有一家企业认为本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能充分调动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也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者享有剩余收益索取权,还有6家企业认为本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控制活动存在问题。首先,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10家企业只有2家设立了独立的内控部门,也只有2家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有权对企业内部所有业务活动进行全程监督;有4家企业只能根据授权有条件地对部分业务进行监督;另有4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受过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还有2家企业只对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专门培训。这说明企业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内部控制人员的授权还不够充分,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其次,信用控制漏洞较多。信用控制是内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信用控制不完善,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经营风险。调查显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信用管理中,普遍存在授权程序不完整的问题,被调查的10家企业对客户的超额度发货都没按严格的授权程序进行;有的企业对客户的坏账核销没有经授权程序批准,随意性较大;还有的企业赊销额度的调整没有经过严格的授权程序批准;另外,只有1家企业认真检查客户批准赊销额度与实际控制结果,6家企业没有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6家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客户信用档案和不良客户名单。再次,投资控制比较薄弱。投资控制薄弱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通病。被调查的10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没有建立投资处置的授权批准制度,投资处置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导致资产的流失;有5家企业的负责人没有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追踪问效;4家企业认为现有的投资项目总体报酬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对投资项目的效益关注不够;还有2家企业的对外投资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