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优化策略

时间:2023-03-28 06:47:29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优化策略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民营企业当前治理模式的股权分配不均、产权股权不公道、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组织制度缺失、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弊端和主要形式,同时对国外的优秀的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再加上我国民营的特殊环境,基于对企业寿命及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的优化策略,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民营企业 治理模式 优化 利益相关者
  
  引言
  
  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反映过度的媒体联合起来使企业面临一个异常困难的经营与治理局面。一方面,企业必须为股东提供高额回报。另一方面,追求高回报的一些策略有可能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并终极导致民营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如顾客或供给商对企业的极度不满,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害或无法持续经营。因此,平衡利益相关者相互冲突的利益要求是利益相关者治理的一项主要治理功能和目标,设计高效的治理模式是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同时,在新经济环境下,我国民营企业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生命周期过短。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均匀寿命只有2.9年。沈阳飞龙团体、山东三株团体、珠海巨人团体、广东中山爱多团体、瀛海威团体、德隆团体等终极都变成了流星企业。造成民营企业失败的深层原因之一就是治理能力不强、治理水平不高、治理者的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治理模式没有随着企业环境的发展变化做出及时地调整。因此,民营企业治理模式题目成为广大企业家关心的重大题目之一[1],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1.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现状分析
  
  1.1我国民营企业的上风分析
  我国加进WTO后,民营企业发展上风不断明显。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几大上风,国家将更多鼓励其发展,社会地位不断进步;具有充分使用各种国内外资源的能力;民营企业在治理上有更多相对自由;民营企业的机制灵活,具有制造本钱的相对上风;民营企业家经过多年磨练练出了一副铮铮铁骨,民营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竞争的经验;拥有强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销售方式和服务网络。
  1.2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的缺陷
  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应该说企业已经度过生存期,处于“是非化”治理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治理,即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型的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治理模式,以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在经历过的创业初期的成功发展之后,没有根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战略,及时调整组织结构以及治理模式,这种不及时调整是造成了民营企业寿命短的主要原因。目前民营企业治理模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权分配不均,员工利益得不到保证很难有主人翁精神。 (2)产权股权不公道,决策专断。(3)用人制度,激励机制不完善,治理上倾向“人治”,对个人价值治理不够。(4)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5)组织制度缺失,造成效率低下。(6)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7)靠策划起家,缺乏核心竞争力。
  
  2. 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优化模型
  
  2.1优化的治理模式模型
  治理模式体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要受到人文环境、行政制度、市场环境的制约。治理随着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治理模式涉及理念、文化、行业、组织员工的特征。我们要优化的治理模式,实在就是整合企业的全部资源,使之一体,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用,在企业治理博弈中达到平衡[2]。
  我们结合其他国家的优秀的民营企业治理模式和我们民营企业的特点,提出我们未来的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我国优秀的治理模式要包含:美国民营企业的激励方法和绩效评价方法[3];德国民营企业的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质量;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和培训计划;我们民营企业的灵活,以及民营企业家的***好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关系网络,再加上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些构成了我们未来民营企业治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这些有助有我国民营企业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势头。根据分析,构建一个民营企业治理模式优化模型(图1)。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各要素上风,我国民营企业将势不可挡。
  
  治理模式是以上要素整合的同一体,他们向链条一样向前互相推动。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在融合优秀治理原理、优秀企业文化,再加上企业战略方向和制度的规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适合本企业的独特的治理模式。以上因素都会影响模型的运行。这个模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当其内、外部支撑要素进行了很大变化的时候,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相应的调整其治理模式。
  2.2 民营企业治理模式优化模型理论分析
  2.2.1 先进的治理理念和经验
  我国的民营企业很不够成熟,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因此,引进国外先进的治理理念,能使我们的企业发展少走弯路。几种重要的先进的治理理念如下:
  (1)人的治理放在第一位,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4],可见企业治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治理,它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而对企业资源实施治理,进而达成企业目标的过程,均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知识与技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盖普公司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数据:因员工不敬业给美国带来3000亿美元(占GDP的3.75%)的损失、给日本带来2000亿美元(20万亿日元)的损失、给新加坡带来54亿新元的损失[5]。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就是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6]。
  (2)集权与分权相同一,注重员工的权力,采用职工参与。企业不是孤立的,它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要体现利益相关者的权力,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有效治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企业人性化治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治理,它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在工作上鼓励全体员工都对工作进行策略思考,视工作质量为己任,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工作秩序。
  (3)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能否培育团队精神,把企业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有系统配套的措施。主要包括必须有明确公道的经营目标,领导者要廉洁自律,起到楷模的作用,同时强化沟通,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形成科学的治理制度,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4)建立的监事会,重视员工福利。监事会是有治理决策、监控、执行的职能,是协助企业保障利益相关者权利的机构。同时,董事由股东大会聘用,保障公平公道,较少个人集权的可能性。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民营企业建立二元董事会制度,以保障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同时要有劳工代表参与公司经营者的评价和报酬确定,重视员工的福利和权力。
  (5)组织结构要建立动态的基于团队的矩阵组织结构。这样的结构比较灵活,能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往满足整体企业和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6)利用激励手段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未来的治理模式就是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注重对人性特质的再培育、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人性的积极作用,剔除人性的消极作用,建立充分体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各种企业制度。
  2.2.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华,包含塑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治理、企业发展战略等内容,它既无形,却又实实在在地反映在企业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企业文化不是随企业诞生而来的,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逐渐培育和塑造起来的。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培养和塑造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以适应其发展需要: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性,建立***的人际关系,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注重诚信。  2.2.3 企业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战略选择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战略的选择,假如经营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然会满盘皆输。所以,一个企业假如不能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将不仅难以取得成功,而且轻易陷进困境。
  2.2.4 严格的制度规范
  企业在最初进行企业治理的阶段,不妨从业务模式、治理架构、经营团队的业务流程等方面严格按照国际上惯用的标准和要求做一个持续的改进,先从制度上将其固化给自己的企业,让企业能够有一个模版,先建立一个良好的根基,然后再从中寻求发展和更进一层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由点及面地拓展开来。
  2.3 建立民营企业治理模式支持系统
  治理模式的适合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治理模式,以适应不同时期企业的发展需要,但同时,治理模式是企业的软因素,它的作用发挥需要有催化剂,即企业的硬件——核心竞争力,如产品、技术、服务等因素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
  2.3.1 外部支持系统
  实践证实中国能够做大或做大以后的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一般都比较紧密。企业外部支持系统,包括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市场竞争。政治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具有直接性、难猜测性和不可控制等特点,这些因素经常制约、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我们应该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例如可以提出对公道的产权保护制度;企业相关职员的保护政策,如加强对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的保护;同时可以强制要求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3.2 内部支持系统
  企业的核心上风:技术、产品或服务是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的条件;完善的产权制度建立开放公道的产权制度,是民营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进一步保证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同时要建立适合企业的先进的决策系统和共享系统,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动态渐变式组织结构,具有人性化绩效考评系统,与此同时,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晓晶,民营经济与中国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生产力研究, 2004(08): 24-27.
  [2] 刘和平,企业治理模式理论及中国企业治理模式方向分析. 企业活力, 2003(1): 146-148.
  [3] 龙夫,美国企业成功的6大主题. 治理咨询, 2006,1: 1-3.
  [4] 孙健,海尔的人力资源治理. 企业治理出版社, 2004,3: 21.
  [5] Fiegenbaum, Hart and Schendel. Strategic Reference Point Theor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3): 119-235.
  [6] 王福新,人力资源治理. 石油产业出版社, 2002,2,: 147.

【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优化策略】相关文章:

高校公共管理模式优化策略分析论文04-25

论我国消费环境的优化05-11

改进我国企业知识治理08-28

我国商事代理立法模式的选择05-15

浅析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策略06-03

我国活动商贩的治理实质分析及展看04-28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之策略06-03

企业资金管理PDCA模式提升策略论文04-14

基于价值网的企业集群式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04-28

“两总制”:乡镇财务治理的新模式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