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司控制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时间:2020-10-15 16:42:03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全球公司控制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将各国有代表性的公司控制模式分为美英的市场控制、德日的银行控制、东亚的家族控制和东欧的内部人控制四种类型,本文在描述不同公司控制模式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模式的利弊,提出了改进中国公司控制模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控制模式内部控制机制控制权市场
  
  公司控制题目的核心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表现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将各国有代表性的公司控制模式作如下划分:美英的市场控制、德日的银行控制、东亚的家族控制和东欧的内部人控制四种类型。了解各种控制模式的产生背景、主要特点及其利弊,有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控制模式。
  
  一、全球公司控制模式特点
  
  1.美英的市场控制模式
  美英两国的公司控制模式都是外部控制主导型,又称市场导向型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公司所有权较为分散,依靠高效运行的资本市场来监视和激励企业的经营者,外部市场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美国上市公司的典型特征就是公司股权的分散化,这必然导致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决策机构来治理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层负责制是美国上市公司通常采用的形式。
  丹尼斯和萨瑞恩(Denis、Sarin,1999)的研究显示,董事会把握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而CEO对公司拥有较强的控制力。从董事会的组成看,董事会成员中内部董事比例均匀为39%,还有20%的席位由和公司有关联利益的外部董事持有,因此一般情况下都是公司内部的治理层控制着董事会。治理层中的CEO在公司中的所有权比例均值是7.22%,几乎占整个董事会的一半,CEO可以联合其他内部董事有效地控制董事会进而控制公司。
  美英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证券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持续增加的并购吞并活动对公司内部的经理构成威胁,促使其更加努力地为公司股东服务。在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中,养老基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到1993年,养老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值是15560亿美元,占整个股市的比重为31.3%。养老基金自1986年以来推行参与公司控制的积极投资策略,对美国上市公司的控制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2.德日的银行控制模式
  德国和日本的公司主要采用了组织导向型公司控制模式,又称内部控制主导型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内部监控机制为主,主要通过严密的有形组织结构来制约企业的经营者,法人股东和银行在公司控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控制权市场基本无效。
  德国的股权集中度明显高于市场控制型的美国、英国和财团控制的日本,在德国股票市场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中最大三家股东的所有权比重均匀为48%,而美英和日本的相关比重都在20%以下。
  德国公司采用独特的监事会—治理委员会双重内部控制机制:监事会的职能与其他国家的董事会相似;治理委员会由高级治理职员组成,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德国的法律规定监事会中职工代表有较高的比例,股东和雇员代表结合的监事会对公司有强大的控制力,银行受大量中小股东的委托,通常就是监事会里的股东代表。
  由于强大的全能银行能够为公司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德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缓慢;银行和职工组成的监事会通常倾向于反对外部接管,使接管者很难取得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制约了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
  日本的所有权相对于美英是比较集中的,日本最大的四家公司前五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都在17%以上,而且长期保持稳定。
  日本公司董事会的规模通常比较大(20-35人),董事会成员主要是本公司内部的高级治理职员,少数外部董事一般来自同一财团内的其他公司或银行,公司总裁实际上有权任命董事,把握着公司的决策权。由财团内的核心公司总经理组成的总裁会定期会晤,由于核心公司间大量的交叉持股和定期的会晤,总裁会对下属的众多公司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代替董事会行使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