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初探

时间:2020-10-16 13:52:02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初探

  【论文关 键 词】高校 学科馆员 学科服务

  【论文内容摘要】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方向。文章对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工作职责、基本素质和未来发展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认为学科馆员制度很有现实意义,但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
  
  学科馆员制度发端于美国和加拿大。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了“跟踪服务”,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的部分研究级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导读”服务等,这些模式奠定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基础。目前,这一制度在欧美大学图书馆得到普遍推行。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把学科馆员制度率先引人我国,随后在一些高校相继推行,成为高校图书馆提高学科专业性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对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工作职责、基本素质和未来发展等问题略做探讨。
  一、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
  国外对学科馆员有不同说法,如学术联系人(Academic Liaison 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研究支持馆员(Research Support Librarian)、学科咨询馆员(Subject Reference Librarians)、网络馆员(Network Librarian)等等[1]。国内对学科馆员尚无统一认识,一般是指熟悉馆藏资源,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或较深专业功底和较强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服务能力的图书馆员,其职责是与院系或学科建立对口联系、主动提供深层次、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服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适应信息变化的需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信息的获取途径增多,但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变得更加离散,信息更新的速度之快令用户检索和利用更加困难,而现代用户越来越需要一种系统化、专门化、个性化以及高技术含量的创造性服务,这为学科馆员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2、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基本功能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只有密切关注学校各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深入了解师生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才能为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参考咨询馆员是被动、问答式的事实咨询服务,网络环境下,要求馆员在深入了解各学科对专业信息资源的需求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主动的参与式服务,这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了“资源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变。
  4、构建合理信息资源体系的需要。它在用户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图书馆正确收集各种用户情报,了解用户需要,提供最佳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有利于专业文献信息的合理组织与深层开发、利用。
  二、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关于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Dennis W.Dickinson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专业参考帮助(Specialist Reference Assistance)和“学科联络”(Faculty Liaison)[2]。吕艳华将学科馆员工作归纳为中介性服务、性服务、研究性服务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孙素云将学科馆员划分为四种角色,即学科资源的组织者、者、导航者以及学科资源利用的者[3]。综合众多观点,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和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状况,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学科联络。与对口院系学科师生、主管科研领导及学术带头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了解科研进展情况、信息需求和学科发展规划;及时通报图书馆最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听取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建议和学科信息服务的要求推荐、选定学科专业文献资料,及时向采访部门反馈院系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需求;参与对口院系组织的有关学术活动,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2、信息服务。根据对口专业的需求,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重建,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建设特色数据库和学科导航;协助对口院系,对重点科研项目提供全程跟踪式的定题检索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为科研立项与科技查新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建立对口院系重点学科的教师,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试用、评介相关学科的资源,为教师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3、馆藏建设。包括了解本馆及合作单位馆藏学科资源,协助制定资源建设与规划,根据学科用户的意见制定采购计划,负责学科资源的著录、分类与以及资源建设质量的评价与控制等。
  三、学科馆员的基本素质
  学科馆员既是图书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又是某个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专家。在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必须是学士双学位(同时拥有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和其它某学科学士学位)或硕士以上学历,拥有资格证书的资深专业从业人员担任,他们不但有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有具体学科的研究经历。此外,国外图书馆特别强调学科馆员的沟通协作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正是这种严格的职业制度,确保了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保证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成功实施和发展[4]。
  那么,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立这项制度,对学科馆员人选的基本要求又是什么呢?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科馆员应具备以下素质和条件:强烈的信息意识;精深的图书馆学信息学专业知识;较高的与应用技能,特别是网络信息处理技能;一定的对口专业知识背景或较深的专业功底;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公关能力;良好的服务理念与宣传推广技巧;较强的科研意识与参与科研活动的能力[5]。考虑到我国高校图书馆人才结构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作为学科馆员人选,应具备如下基本以下素质:
  1、信息意识。面对庞杂繁多的文献信息资源,学科馆员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能力,善于捕捉、发现和存储最新文献信息,随时监测学科及学科相关信息源的更新情况,把收集到的文献信息、经过分析研究,编制出二、三次文献,提供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