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

时间:2020-10-16 19:00:56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从公共领域的角度我国当前生活呈现出的总体特征。考虑到政治生活的特殊性,作者将公共领域定义为公共权力的活动领域;将对公共领域的考察放在我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分六个方面尽其所能地对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作者以为这些特征的出现是我国变动的结果和标志,也预示着今后我国公共领域的趋向。文章最后夸大了中国政治生活的某些顽固性,因而,我国公共领域现代性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关键词]公共领域 公共权力 中国政治 特征分析

  一 的提出:“公共领域”的内涵界定与分析框架

  应当承认,本人确定的文章标题,是受了哈贝马斯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的启发。哈氏在该书中从公共***的角度阐述了西方***制运作的社会基础的演变,这显然有别于传统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分析模式,对现代社会也更具解释力。但在确定这一标题的同时,我也面临着一个困境:在中国有无哈氏所谈论的“公共领域”?亦即,假如我将公共领域界定为社会中独立的社会***气力的活动范围,那么中国有无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是很有疑问的。为防止片面而僵化地运用这一概念,更为了宏观而全面地解释当前中国的政治生活,我现将“公共领域”从最为字面的含义出发界定如下:一个社会中公共权力的活动领域。这是一个最为简洁明了的界说,但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就我理解,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一个社会的公共领域进行分析,亦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公共领域的分析框架。这五个方面,即公共领域的五个要素是:(1)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划分,即公共权力活动的范围;(2)在权力配置的基础上形成的公共权力结构;(3)公共权力的运行规则与制度化状况;(4)公共***与公共权力的互动关系;(5)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与公共权力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考察以上五个方面各自的状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对公共领域的总体熟悉。从上讲,以上五个方面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而密切的关系: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边界的明确划分是建立起公道的公共权力结构的基础,也意味着公共权力运作的规则化;同时公共领域的正常循环也离不开公共***的监视和推动,它也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支持和正当性辩护。所以说,这五个方面是公共权力活动中必然涉及到的五个层面的题目,它们共同地构成了一个社会公共领域的内部结构并决定其总体面貌。因此,本文主要选取这五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的公共领域作一尝试性的分析,试图对我国的政治生活作一个较为宏观的观照,也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对中国公共权力的分析框架。

  二 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背景分析:现代化,信息化与全球化

  本文是对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其中,“当前”、“特征”是关键词。既然是“当前”,就表明以下的分析是笔者对我国现行的公共权力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既然是“特征”,就隐含了一种比较,我将这种比较的时限规定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段;相应的比较也就是: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公共领域的不同社会背景和特征;特别是,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诸多特征,它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动和公共权力自身调整的结果。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公共领域之所以能表现出本文所论的诸多特征,是在特有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中相应产生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共领域内部渐变的结果。

  具体地讲,这一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可以从三个大方面来讲,那就是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当然,这三个方面也是相互纠结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但为了分析的方便,可以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1,现代化背景。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尽管西方诸发达国家都纷纷进进了“后时代”、“后现代社会”,但我国现在仍然处在现代化过程中。就现代化的判定指标来看,主要是:产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世俗化,法治化、理性化。我国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的现代化努力,在以上诸多指标上已经有很明显的进展。进一步可以这样概括:(1)就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农业是最为基础性的产业,但产业发展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产业化。(2)我国的城市扩张和城市建设的进程也是有目共睹的,就对人民生活最深进的因素来看,也莫过于城市的和文化。(3)市场化自最初的羞羞答答到本日的昂首阔步,并且作为我国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已经全面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面目,对公共权力的影响自不待言;与市场化紧密相伴的是我们生活面貌和整个社会的日益世俗化,人们的各种活动都围绕着自身利益和实际题目展开,那种虚假的意识形态影像已渐成明日黄花。(4)而在现代化进程中,理性化是一个关键性的衡量标准。我国社会的理性化程度因自身结构和文化传统的特殊性而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是能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法治观念的进步上得到一些安慰。我国在各项法规的制定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执法上固然仍有很多的困境,但普通公民的法治观念较之于以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党和单位也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7页)作为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也说明了公共权力在这一题目的熟悉上已经达到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