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时间:2022-07-11 17:54:25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通用11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通用11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注重施工技术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切实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而文章正是基于这一视角,对目前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促进技术问题优化和完善的对策,并提出加强环境保护的几点措施。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更好地促进水利水电事业与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环境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的施工技术问题较多。这些技术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高效的处理,将极大的影响工程质量,还会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些技术问题进行总结,才能更好地提高环境保护的成效。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最终实现双赢。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技术问题分析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施工技术图纸方面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这主要是有时为了赶工期而发生图纸不完善的地方,导致施工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加上在施工之前对施工技术图纸的验收不完善,也可能因此引发技术质量问题。二是在施工技术人员方面,有的施工技术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导致施工中存在的一些技术质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而引发质量安全隐患,加上施工中忽视对技术人员的监督,使得质量问题频现。三是在施工管理方面,由于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当,导致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在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和不按规范施工的情况,最终导致其技术质量问题突出。有时甚至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也没能引起重视,导致发生更大的质量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四是在施工质量检验措施和设备方面,由于这些措施和设备较为落后,且设备的更新力度不足,导致工程质量的实际效果没有检验出来,最终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提升和完善[1]。

  2解决技术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技术质量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尽可能地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得以提升和优化。

  2.1规范技术图纸,强化施工图纸预审

  由于施工技术图纸在整个施工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施工任务的实施,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前,就必须对施工技术图纸进行审核,切实加强与设计方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的提出自己的疑惑,并会同多方着力解决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切勿为了赶工期而盲目的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否则势必会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带来影响。所以加强图纸预审,强化图纸问题处理,对于促进施工技术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2.2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管理,切实提高施工技术质量

  针对目前部分施工技术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作为施工企业,应采取优胜劣汰的机制,对于不思进取的技术人员及时淘汰,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做好未来技术人员的储备工作。通过强化对其的教育和培训以及激烈的竞争,不断的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应加强先进技术的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优化。此外,还需要切实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引导其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切实注重技术质量控制,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3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夯实施工技术质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现场管理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施工技术质量的提升,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在施工现场加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对于一些偷工减料的行为必须制止,切实加强对每一道工序质量的检查,只有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达标,才能确保整个工程质量达标。针对施工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的进行更改和完善,切实强化技术质量的处理,才能更好地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得以提升和优化。

  2.4强化施工技术投入,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

  由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必须在技术上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尤其是在施工质量检验措施和设备方面,应切实加强有关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和优化。而在施工中,更需要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促进技术质量的完善。例如加强GPS技术的应用,利用其对工程测量进行定位,不仅施工进度快,而且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再例如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也能更好地储存大量的测量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建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促进测量数据利用率的提升和优化。同时还能为检索和分析等提供便利,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化全程化的监控,最终有效的提高整个工程的技术实力[2]。

  3水利水电工程中强化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加强问题分析和总结,为保护环境明确思路

  就当前来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给周边环境带来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大量的森林植被被破坏,大量的施工任务实施势必会导致周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加上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加上为了提高进度和质量,导致环境保护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导致环保工作难以得到及时的开展,最终影响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平衡,切实加强环境的保护,针对性的确保环保任务得以安全的实施。

  3.2加强环保问题的处理,切实提高环境处理成效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施工企业,应切实注重生态因素的考虑,紧密结合水利水电施工特点,针对性的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并对环境保护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充分考虑在内。而在施工过程中,则需要切实注重防污控制工作的开展,确保环境保护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尤其是周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职责需要得到明确,尽可能地将其给周边群众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尽可能地将其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而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大气保护以及水源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防尘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并定期的强化施工设备的检查,以防出现漏气和漏油等情况的出现。此外,在整个修建过程中严禁破坏基本农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环保投入,注重环境保护问题的优化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在施工中加强环保方面的投入。首先是在环保制度上得到不断的完善,对环保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从而更好地在整个施工中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控制。其次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工作所需的资金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更好地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还应切实加强对环保资金的监管,从而更好地为环保问题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就是建立长效机制,尽可能地确保环保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治理,严禁出现反弹的局面,最终更好地确保环境得以可持续的发展[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面临诸多技术性的问题,而且还会遇到诸多环保性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控制,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环保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地加强环境保护,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卢锦华.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技术中问题分析及环境保护[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2.

  [2]庄伟,鄢旭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析[J].科技风,2014(10):142.

  [3]周拥军,刘明,丁善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科技与企业,2013(14):203-20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摘要】在近多年的发展中,人类的经济社会虽然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但是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特别是旅游行业本身就是依赖于生态环境进行,如果环境破坏情况过于显著,就会对旅游活动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本文先阐述了循环经济等相关理论,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旅游景区发展中出现环境破坏情况的主要原因,最终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景区管理;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是近几年来逐渐开始提出并得到各个行业认可的一种经济理念,其能够很好的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促进两者的共赢发展。在当前我国的旅游行业中,这种经济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1]。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景区发展长期处于粗放式管理模式,虽然在短期的时候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也受到了较大的破坏,给旅游活动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探究循环经济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1相关理论概论

  1.1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主要是指物质的循环性利用和再生的经济,是一种资源回收利用的经济模式。综合来说,这种理念主要是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当做最主要的目标,并遵从自然环境对于物质能量的运转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其可以让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循环经济使得经济发展形成了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大大降低了资源的消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环境污染。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理念在以后的时间里将会有更好的应用。

  1.2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是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种开发性保护,保障生态系统尽可能的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由于本文探讨的重点主要就是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因此这里也着重说明旅游生态保护的内容。旅游行业跟其他行业有一定的不同,行业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依赖性非常强,这在那些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景区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因此,如果旅游景区管理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就会对景区本身的旅游活动产生波及,不利于区域旅游的发展。而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则是指在景区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探究影响景区生态环境平衡的因素,并不断的优化景区管理,保障景区管理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最终达到双方的共赢发展。

  1.3循环经济背景下旅游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①目前很多游客都有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多方面的意识,在平时的时候也开始使用那些绿色产品[2]。体现在旅游景区中就是多数游客更倾向于那些环境良好并且没有太多污染的景区。而景区积极进行生态保护就能够迎合游客的这种意识,最终促进景区的发展。②旅游景区的发展本身就立足于生态环境之上。如果景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那么景区也就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开展旅游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循环经济理念下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旅游生态保护没有组织

  目前我国很多景区的旅游生态保护还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并没有充分的融入到景区管理和开发的组织规划中。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景区在进行扩张建设的时候,很有可能使得自身的行为跟生态环境发生冲突,最终难以真正提升景区生态环境的层次,使得景区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2缺乏生态保护的人才

  循环经济下的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需要相应的管理人才拥有景区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于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都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就使得我国很多景区都很难招收到高素质的人才,最终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在景区管理中很难推进。事实上,正是因为专业人才素养过低,使得景区管理无法找到最合适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法和策略,不仅不能充分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还使得景区收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3改善内部管理体系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背景下,需要旅游景区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的开发行为,避免过度开发对于区域环境带来更多的压力。目前我国很多景区在发展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区域生态环境承受力等多方面的内容,仅仅从利益的角度来开发景区周边环境,难以达到景区管理和生态环境的共赢发展。

  3循环经济理念下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3.1优化规划和组织体系

  在规划管理方面,旅游景区一方面应该依照行管的法律法规,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各类建设和开发工作;另一方面也应该根据生态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于建设中的项目进行密切的监控和管理,如需变更也要经过上级批准后才能进行调整[3]。在组织管理方面,旅游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在当地政府和旅游行业的综合带领下,结合具体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由景区的相关管理部门直接制约旅游开发公司,负责整个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

  3.2加强人才队伍培训

  生态旅游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旅游专业,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和游客等多个主体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旅游区的开发者和管理者来说,需要掌握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生态系统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而我国很多景区在这些方面的人才都比较缺失。这也使得生态旅游开展的进程和效益都比较缓慢。在此基础上,我国景区应该加强对于该类人才的培训,积极使用派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训建设机制,综合提升现有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景区还应该积极引进一些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管理人眼,从而加强对于旅游区生态旅游的管理,促进整个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3.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生态旅游是一项具有很强计划性的活动,而为了避免旅游活动的开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必须要在生态旅游全过程中加强对于旅游活动的管理。①我国景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旅游路线,保障路线设计的合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②景区应该积极的构建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导游队伍,并且引导当地旅行社有计划的组织展开各类旅游活动。③在旅游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景区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媒介(比如电影、录像、导游图等)对游客进行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并有针对性的控制游客的数量、活动范围等,避免周围生态环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

  4结束语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旅游景区管理也会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在以后的管理中真正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我国很多景区管理人员对于生态保护的认识程度依然存在较大的缺失,因此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国应该有意识的提高景区管理在这方面的意识,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体系,从而在景区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层次。

  参考文献

  [1]史云,田甜,许晓明.低碳旅游景区的培育与管理———以河南省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254~9256.

  [2]张丽翠.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景区发展策略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42~43.

  [3]沈国斐.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浙江湖州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8:176~17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摘要:通过分析南通沿海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目前存在的不足,结合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从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南通市的沿海开发战略问题。南通市需根据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根本,重点实施生态空间管制、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保障南通沿海开发战略实施的同时,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确保生态安全。

  关键词:南通市;沿海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战略

  江苏省南通市地处我国沿江沿海“T”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是江苏沿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江海岸线372km,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独特。近年来,《南通市沿江开发江海联动总体规划纲要》、《南通市沿海开发规划》、《南通港总体规划》和《南通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总规划和分类规划先后编制,对江海岸线的利用与后延陆域的布局进行刚性约束和控制,统筹港口、园区、产业、城镇建设[1-2]。南通市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是江苏沿海地区“两纵六横多节点”生态廊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通过研究南通沿海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探索南通沿海开发环境保护的新道路,为南通沿海开发奠定环境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南通市沿海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南通市下辖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3个区和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等5个县(市),陆域面积8001km2,海域面积约1万km2,人口766.1万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510.1亿元,同比增长1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万元。南通沿海开发的重点区域是沿海前沿区域,即南通沿海至规划中的海(安)启(东)高速公路沿线地区,范围包括海安县、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4个沿海县(市)。南通沿海开发的总体目标是把沿海地区建设成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优、集聚辐射力强、功能配套全、生态环境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

  1.1空间布局

  按照“江海联动、港城互动、轴向带动”的空间开发理念,以海岸带开发为核心,以沿海前沿区域开发为重点,与沿江开发相呼应,实现港口、产业、城镇的联运发展,并沿交通干线辐射带动整个市域的加速发展,逐步形成网络化开发格局。其中,前沿区域形成以洋口、吕四、冷家沙为中心,以重要交通线(临海公路、铁路、港口)、临港工业区、滨海产业园、临海重点城镇为依托的“三港三带三基地”空间总体构架。

  1.2港口建设与产业发展

  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形成多组式江海港群分布格局,建成以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散货中转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国家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强港。大力开发洋口港,加快开发吕四港,积极推进冷家沙海域的研究与开发,发挥江港的海港功能,完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

  在沿海沿江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加工制造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走廊,沿海重点发展石化、能源、冶金产业,沿江重点发展船舶、机械、电子新材料和轻工食品等产业。

  1.3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坚持环保优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强化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与完善,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点加强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修复渔场环境,加强珍稀生物资源、海洋自然和历史遗迹的保护。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在海堤及滩涂地区建设生态林、观赏林和经济林带,形成沿海自然生态保护屏障,在城镇和产业密集区周围留有开敞式的绿色生态空间,建设生态隔离带或生态廊道。

  加强陆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着重抓好沿海陆域、近岸海域、河口附近海域的污染防治。合理利用海洋环境容量,统筹布局沿江、沿海达标水排放区及设施建设,实施环境治理江海联动,整体提升南通水环境质量。加强城镇污染治理,到2015年,城市污染集中处理率应达到90%。限制高污染燃料使用,控制SO2和颗粒物排放总量,逐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2生态环境现状与环境压力分析

  2.1环境质量现状2.1.1水环境质量2008年,南通市45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符合功能区划要求的断面数为30个,水质达标率为66.7%,水体污染特征表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生化需氧量。主要河流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37,水质最好的数长江南通段,水质状况为优;污染最重的是如泰运河,综合污染指数为0.60;通扬运河、通吕运河、焦港河、九圩港运河、新通扬运河和如海运河等6条河流水质状况为“良”。

  2.1.2大气环境质量

  2008年南通市降水中,阴离子中含量最高的是硫酸根离子,其次是硝酸根离子,阳离子中含量最高的是铵离子和钙离子,年均pH值为4.73,低于酸雨临界值(pH值5.6),酸雨频率为44.4%,高于江苏省35.7%的平均水平。与2007年相比,酸雨发生率下降了6.1%。从降水主要化学组分情况来看,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均值大于硝酸根离子浓度均值,二氧化硫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外部源对南通SO2浓度的贡献率为30.5%,南通的酸雨污染与其外部源所造成的影响有较大的联系。

  2.1.3海洋环境质量

  2008年,南通市入海河口水域水质类别处于Ⅲ~Ⅳ类之间,主要污染物为总磷(TP)、5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MO4-)等。吕四渔场、启东贝类增养殖区、如东紫菜增养殖区3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良好,养殖区水体中主要受氮、磷污染。8月在南通外海海域、南通吕四港外曾发现赤潮。

  近年来,南通沿海贝体等海洋生物受到铅、镉等重金属及砷、滴滴涕的污染,蛎蚜山海洋特别保护区水质受到无机氮的污染[3-5]。

  2.1.4生态环境

  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第一个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咸淡水河口湿地,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生物,维持长江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沿海滩涂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域,总面积达200km2。近海海域分布有海门蛎岈山牡蛎礁1个海洋特别保护区,37个养殖区,11个增殖区;有190种近海浮游植物、98种近海浮游动物、150种鱼类。长江口北支海域分布有重要的渔业水域,其中吕四渔场为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是大、小黄鱼、鲳鱼等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

  2.2环境现状问题

  2.2.1产业结构不合理南通部分

  地区现有产业结构比重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产业链体系尚不完善。化工、印染、电镀等产业布局趋同现象严重,资源环境利用同质化,结构性、区域性、流域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进一步调轻、调高、调优产业结构任务艰巨。

  2.2.2土地利用功能区混杂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长期以来处于城市远郊的产业基地与居住、商业、文教混合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造成部分地区产业发展区与城市建设区交错混杂,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增加了发生环境风险与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2.2.3环境基础设施仍显薄弱

  南通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规模不能满足处理需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到位,严重制约处理能力的发挥。现有17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中有6家尾水超标,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滞后,重点大气污染源治理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2.2.4生态服务功能有所退化

  由于开发活动的加强,排污量的上升,南通滨江临海地区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渔业过度捕捞导致吕四和长江口两大渔场的鱼类资源数量锐减、品质下降。长江河口区浮游生物的物种数量大幅减少,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长江和滨海岸线开发速度加快,滩涂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鸟类数量与种类也不断下降。2004年以来,南通境内海域相继发生大面积贝类死亡和紫菜烂苗事件,导致南通两大海水养殖品种文蛤和紫菜遭受重大损失。

  2.2.5酸雨问题突出

  南通市多年来受酸雨问题的困扰,近年来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酸雨问题有所缓解,但酸雨频率依然偏高,局部地区酸雨问题依然突出。

  2.3面临的环境压力

  2.3.1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南通沿海地区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滩涂湿地、产卵场、索饵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密集。

  滩涂围垦、港口及其临港产业建设不仅使大量滩涂湿地功能丧失,影响滩涂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占用近海滩涂养殖区和重要渔业水域,与海洋功能区划存在一定冲突。港口开发、航道建设涉及占用或穿越海洋特别保护区、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等。

  如何协调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确保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是首要问题。

  2.3.2经济快速增长加重污染物减排压力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南通现有污染物总量基数较低。随着南通沿海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冶金建材等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将大幅增加,难以满足国家未来节能减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3南通沿海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实施生态空间管制南通市沿海开发必须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林地、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用地[7],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11大类、39个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应达到江苏省环保厅对南通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占比要求,对特别重要和较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分别实施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

  3.1.1禁止开发区域

  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源的一级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的珍稀鱼类种质繁保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区和资源恢复区等特别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已经存在的工矿企业必须搬迁,并开展生态恢复建设。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组织重建与恢复,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3.1.2限制开发区域

  对生态功能相对脆弱、环境敏感性较高、环境容量较小、具有较重要生态功能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非核心景区、森林公园非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源的二级和准保护区、洪水调蓄区、重要湿地、重要水源涵养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非生态保护区和资源恢复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公益林等实施强制性保护。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实施限制性开发;在适度开发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引导人口有序外迁,发展高效农业、引导生态旅游、倡导可持续消费,促进区域生态功能的改善和提高。

  3.1.3优化配置海洋生态资源

  加强海洋功能区划对投资项目的统筹和引导,优化新增投资计划项目用海的优化布局,优先保障重大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科学、合理地优化调整海洋功能区划,为科学用海提供依据。

  3.2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3.2.1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南通市沿海地区及长江口物种资源调查,建立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监管网络,有效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并有计划地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丰富种质资源。加强国家和省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野生动物,尤其是长江口北支水域中多种珍稀水生动物及珍稀鸟类的救护和繁育。到2020年,所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环境应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示范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实验区严格控制不恰当的开发行为,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景观的生产设施。

  根据保护区内滩涂和沙洲湿地淤涨扩大的自然规律,采取动态保护的科学策略,处理好淤涨、种青、圈围三者关系。

  3.2.2生态廊道建设

  以滩涂湿地、物种保护、水源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主构建“两纵两横多节点”的生态廊道体系,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物种传输通道,增加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流。其中,“两纵”为沿海湿地保育(南通段)、新通扬河—泰东河—通榆河水源保护(南通段)生态廊道;“两横”为里下河湿地—海安老坝港滩涂保护、长江口北支生态廊道;“节点”主要为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吕四沿海重要渔业水域、如东沿海滩涂湿地、长青沙及周围沙洲、狼山风景名胜区。严格控制影响和破坏生态廊道的各类建设项目,确保生态廊道不被分割和破碎化,保证各节点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3.2.3滩涂湿地保护

  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认真履行《湿地公约》,建立湿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湿地保护示范基地。建立长江口北支湿地、沿海滩涂湿地、沿江滩涂湿地等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里下河内陆湿地以及潮间带、潮下带湿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

  坚持集约高效、科学布局、综合开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导向,充分考虑沿海滩涂演变规律和生态服务功能,科学论证滩涂围垦对泥沙冲淤、海岸演变、岸滩稳定的影响,分析论证滩涂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依法、科学确定滩涂围垦的范围、时序和规模。积极探索高效、节约的滩涂资源利用模式,以综合开发为导向,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

  3.2.4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在通吕运河、通启运河、栟茶运河等主要入海河口种植海底及潮间带植物,利用入海河口湿地的净化功能,吸收降解污染物,并逐步恢复和重构海岸带生态系统。

  根据近海资源的种类、资源量和资源补充水平,制定合理的养护措施和利用强度。对吕四渔场、长江口等重点海域、临港产业区以及滩涂围垦、航道、港口码头附近海域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南通国家级紫菜、文蛤等水产种质库,建设多功能人工鱼礁群,开展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种群恢复与增殖,实施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保护近海和长江口鱼、虾、蟹、贝等产卵场、索饵场及洄游通道。

  3.2.5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集中供热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监管和技术改造,确保污水处理厂及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到2012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所有燃煤电厂完成脱硫技术改造。提升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水平,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到2012年,城市、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70%和45%。全面推广氮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分段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废膜的回收利用,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集约化养殖,加强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大现有污染源整治削减力度,开展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港口和船舶污染控制,科学推进深海排放。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环境应急能力等的建设。

  4结论与建议

  针对南通沿海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今后南通市沿海开发应根据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根本,重点实施生态空间管制、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南通沿海开发构筑生态屏障和环保支撑。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4

  [摘要]生态环境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加强林业建设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林业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要。本文从分析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入手,研究如何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期能为林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森林资源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从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到我国推出植树造林的政策,环境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要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国依然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采取科学的措施保护林业和生态环境。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大,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严重的水土流失、森林资源的匮乏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对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

  调查显示,与西方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森林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范围内仅达到了世界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的20%左右,而且人均森林储存量仅是世界人均森林储存量的10%,这表明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较少,林业资源匮乏。但相关人员并没有掌握这一情况,不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制约着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2相关政策不健全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不够,未采取积极措施奖励积极参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员,也未采取强硬的措施处罚破坏环境的人员,导致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政策不健全,生态环境投资不到位,我国并未足够地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难以有效开展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使林业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一直屡禁不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必须增强民众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识,各级政府都应出具有实施力度的政策和策略真正地对林业进行保护。

  1.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到位

  尽管我国在草原植被保护、土地荒漠化防治,以及水土流失治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不到位。因此,在看到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应加快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加大保护力度,强化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由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监督,一旦发现不认真执行任务的人,应采取措施严厉地惩罚。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2.1树立科学的观念

  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灾减灾和美化环境等都是森林的功能。作为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体,森林的覆盖层厚,占地空间大,具有其他动植物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如果没有森林,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人类应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从全局考虑,完善局部,改善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森林资源。

  2.2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全球气候的变暖,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应该如何保护林业,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从目前林业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因此,为让人们的保护意识得到加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应积极落实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不断完善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机制。火山爆发、地陷、地裂、台风暴雨等自然现象的发生都是由地球及相应的自然力作用导致的。而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的发生,很多是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鱼类及微生物大量死亡则是由于污水污染了河流、湖泊和海洋;工厂的排气、排烟影响了大气层及气温,从而引发酸雨。这些人类活动都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为此,人类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应总结经验教训以使下一代拥有美丽、干净、纯净的生态环境。

  2.3多方面合作

  我国针叶林大量增加,而天然林日益削减,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天然林的认识和了解不足,误以为天然林是自然生长物因此不需要计价,从而肆意砍伐天然林,且砍后用火清杂炼山,种上杉木等。目前,矿山开发、露天矿的开采混乱,征占林地现象严重,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这种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必须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各部门应通力合作,避免毁坏林地。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对于不按照要求执行任务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予以治理。

  2.4转变经营机制

  产业型和事业型是现代林业的两大类。产业型林业又被称为“商业林业”,适用于产生经济效益,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林产品;而事业型林业被称为“公益林业”,主要用于产生生态效益。当前,保护和发展林业的社会力量不多,资金投入也较少,导致林业发展出现了资产、资金和资源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天然林的保护。为此,应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政策优势,通过政府的财政投入,加强林业保护与环境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应进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预算,引入先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林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5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所谓“科技兴林”策略,就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4]。节水和抗旱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鸟类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技术、林木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等技术应得到相关部门的推广和应用。要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林业,各级部门应采用先进的实用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封山育林,促进天然林的迅速发展。同时,利用技术改造现有大量的针叶树低产林及老头林,对单一的林分结构进行改造,强度或适度间伐,以促进林业的更好发展。

  3结语

  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紧密相关,因此,应加强对林业的建设和保护来维持生态平衡,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人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执行力度。不能片面地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这是得不偿失的错误认识和短视的行为,不值得借鉴。人们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促进林业发展,让林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与保护工作相互协调,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加强对林业的建设,健全林业建设保障制度,合理利用林业资源,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3]雍文诗.林业建设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4]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5

  摘要: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实用性的处理策略,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环境保护;化工企业;问题

  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但化工企业又涉及到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问题,现代化社会发展下,人们更加注重节能环保,且世界上大约96%的产品和化学息息相关,包括卫生保健、通讯汽车、食物、建筑物等,化工无处不在。当代社会对化工企业的关注点主要是其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而环境保护已是人类发展的焦点,要不断深化清洁生产方式,研发相应的环保技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化工行业应严格落实国家各项环保政策,强调污染物减排和清洁生产,更应注重减少各种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1]。因此,分析化工企业环境保护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1化工企业环境保护问题

  1.1化工企业违法成本及其风险持续加大

  许多化工企业经营只追求利益,严重忽略生产环节,更不注重排污问题,认为环境保护工作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或企业相关人员并未全面认识环境保护的责任,偷排及直排成为了污染物最大来源,且这也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一项手段,某些企业更是频频犯错,但又屡禁不止,特别是许多乡镇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更没有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指出,此方面问题是按日罚款,且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如果化工企业出现排污问题,未及时纠正,就会面临大量罚款,这时环境违法成本就加大;还有其间也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就是说对各种污染环境的问题,社会组织可以采用诉讼手段,这时化工企业就面临着被诉的问题。

  1.2环境保护工作技术体系建设不完善

  当下,中国已有许多较为成熟的能源节约、清洁生产、三废综合利用等工艺及技术,不过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及工艺较少,同时水平不高,没有关键共性技术,许多精细化工行业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很难降解,或高浓度氨氮废水削减技术非常传统,效果不佳,不能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支撑,使得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方面十分松散。

  1.3环境保护理念较弱

  尽管当下节约资源及环境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其强调的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这已是化工行业发展方式转型的推动力,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不过现阶段还有许多企业不注重资源节约,忽略环境保护工作,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没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理念,常常是被动式环境保护,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不高[3]。

  1.4环保监督工作缺失

  中国目前的基层环保部门均是双重领导的情况,特别是区域中环保部门是区域政府的管理范围,具体执法时地方保护主义性质较为严重,导致各项执法效果不佳。现在实行的化工企业环保问题处理方面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不能真正为环境执法工作提供保证,尽管化工企业已经开始注重环保工作,但其间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改进策略

  2.1加强环保制度的完善

  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环保制度,降低化工企业违法成本及风险。中国颁布的新环境保护法中指出,企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严格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化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责任制,并注重政府环保部门核定的排污总量,全面分析企业的违法成本及风险,确定适宜于自身的环境保护指标目标,以此构建环保监测制度,采用专用设备和专业人员,以先进的处理技术定期测定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掌握污染物排放及其生产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合理降低化工企业的违法成本及风险[4]。

  2.2加强环保工作体系建设

  环境保护关系到化工企业的各项环保工作管理,要有相应的监督与测试工作,监督检查化工企业中三废的治理情况,基于此提出适当的环保建议。同时,还应进行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各项原始数据,构建科学合理的环保设备运行台账,强调环保资料归档及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定期上报各种环境保护数据及报告,包括对员工的环保宣传、培训与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加强环保工作体系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3树立环境保护理念

  化工企业要树立科学的环境保护理念,强化社会责任感,并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潮流,承担起自身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污染治理工作不可沿用传统的治理方式及理念,要强调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且防治结合。生产经营中不能忽略自身企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注重对环境及社会的贡献,积极推行会计理念,从而将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工作理念充分渗透于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及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环境成本,更科学地管理环境经济,加强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之间的结合度,采用成本管理来提升环境效益,充分结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5]。

  2.4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应不断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化工企业中的环保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更多的是技术改革,而许多化工企业根本支撑不起此类技术资金,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政府部门应出台科学有效的扶持政策,如对应的专项资金设立,为化工企业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提升化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种污染,保证化工企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其环境保护水平。

  3结语

  环境保护工作可帮助化工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尽管中国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水平在提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具体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国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为此也颁布了诸多政策,这使得环境保护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且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了中国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也将化工企业的被动环保转为主动环保,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具体而言,中国化工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仍较滞后,这也说明分析化工企业环境保护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霍建.企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118.

  [2]陈玉伟,牟桂芹,姜学艳.新《环境保护法》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4(22):124-127.

  [3]杨东.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11):46.

  [4]席国荣.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及趋势浅析[J].化工管理,2013(24):8.

  [5]祝艺宁,于凤阁,黄驿皓.石油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重要性探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12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6

  摘要:为了适应苹果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果农们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栽培技术,以提高苹果产量与质量,但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影响。基于此,结合四川康定地区,介绍了当前苹果栽培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现状,进一步探讨苹果栽培与环境保护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栽培;环境保护;生态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环保,对于栽培苹果的果农来说,生产无公害果品是为人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果园管理中,要改变传统栽培观念,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与经济共同发展,降低或避免栽培苹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控制农药与肥料的配比,使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实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进而提高四川康定地区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1当前苹果栽培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1.1栽培技术对环境的污染

  现在人们对苹果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苹果的外观就可以判断出苹果质量。因此,四川康定地区的果农为了提高苹果外观质量,采用果袋栽培技术,帮助苹果着色,以美化果实外观。使用果袋的果实,外观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果实静观色泽鲜艳,这种技术由于效果明显而被广泛应用。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果袋在果实采收前需要摘除,在收获的季节纸袋随风乱飘,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塑料拉绳是为了树体整形和促花,需要拉枝开角,以提高产量。但塑料绳容易断裂,在果园经常看到断裂的塑料绳,环境因而被污染。

  1.2实施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提高苹果产量,在栽培苹果时,通常会实施大量的化肥以实现高产目的,改变原有栽培苹果土壤结构,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不利于苹果栽培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硝态氮由于容易出现流失状况,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会对水源产生污染,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1.3实施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苹果树发生病虫害会影响苹果质量与产量,因此,在防治过程中,为了达到快速、有效防治害虫的目的,通常会加大用药量,不合理地使用农药种类和用量,对空气、土壤与人体都会产生极大的污染与危害。比如,在除杂草时,大多会选择使用除草剂,而这种农药具有较长的残效期,在使用过程中不但会造成土壤、水质污染,还会对苹果根系产生极大影响,抑制了果树正常生长。

  2苹果栽培与环境保护的优化措施

  2.1环保栽培技术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在四川康定地区栽培苹果幼苗时,可以铺设毡毯或防草布,具有保水、提温、防草效果,以提高幼苗成活率。同时,还能避免表土裸露而形成的风尘污染,具有环保效果。另外,还可以选择优良的苹果品种,免去套袋技术操作。大力推广铁制或塑料别枝器,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重复使用的优点,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2科学合理施肥

  在施肥过程中,以有机肥料为主,起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以氮、磷、钾化学肥料为辅,结合果树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施肥,降低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污染。土壤已经产生结构变化的,可以使用Be°改善土壤。同时,提倡行间生草和树盘覆盖,从而实现果园环境的改良。

  2.3生态防治害虫

  生态防治是创造利于果树生长发育和天敌昆虫生存的自然条件,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态防治是经济、安全、环保的防治方法,是控制病虫、预防虫灾的有效手段。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四川康定地区果园病虫害发生规律,再根据果园实际情况适时监测,合理使用农药,以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以提高苹果的食用安全性,同时,有效保护自然环境。

  2.4安装太阳能频震杀虫灯

  太阳能频震杀虫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以太阳能作为电能来源,白天贮存电量,晚上放电形成光波引诱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波性特点,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而达到灭虫的效果。并且在果园使用太阳能频震杀虫灯,能够有效降低害虫产卵量、减少害虫基数和农药残留。康定市达杠村果园2017年使用太阳能频震杀虫灯,产量大幅度提高,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3结论

  栽培苹果是四川康定地区果农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随着人们对苹果需求量的增加,果农也在不断扩大果园种植面积,并且采用能够促进生产的栽培技术,以提高苹果产量。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合理施用化肥与农药,降低对四川康定地区的环境污染,在保证苹果绿色、质优的基础上,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性,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田林森,菅志武,姚红梅,等.金红苹果栽培管理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3)

  [2]杨海林.有机苹果栽培技术要点[J].河北果树,2011(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7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旅游行业也随之发展。然而在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具体为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旅游心理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在阐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生态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关系;具体措施

  所谓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获取旅游经济效益,并且通过该收益用于区域环境建设,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已然受到了大众的高度重视。根据有效调查数据显示,生态旅游市场份额高达整个旅游市场的30%。我国生态旅游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在生态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相违背。因此,我国要想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切实处理好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鉴于此,本文对“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概述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一层复杂的关系,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同样存在消极影响。为此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对其加以具体分析。

  1.1环境质量决定着生态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着秀色可餐的山川、风景秀丽的田园等,均是美好环境中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浏览大自然,能够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一旦生态环境遭受到人为破坏,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旅游心情,不利于满足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这样一来,就失去了生态旅游的既有价值。由此可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生态旅游是否具有价值。只有生态环境处于美的状态,人们才会去旅游,这样才能创造出旅游价值。

  1.2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分析

  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旅游事业是否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是否能够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旅游区的环境是否优美,也可以说是旅游区的影响力与吸引了是否够大[2]。因此,开发商会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或者是人力、物力等,改善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促使旅游区变得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等,以此有效提升旅游区的影响力与吸引力。除此之外,开发商会在旅游区大力建设垃圾处理厂,增加绿化面积等,以此为旅游区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综上,可以得出生态旅游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缓解当地居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我国疆域辽阔,大部分的旅游景区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生态旅游事业的兴起,可以切实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同时可以借助旅游事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需要建设美丽的环境,同时旅游事业本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具有就业门槛低,劳动力需求量大等特点[3]。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便于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同时有助于缓解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压力,究其原因在于旅游区周边居民均参与到旅游事业工作当中,自然能够提升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有助于减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破坏环境行为,进而缓解了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压力。除此之外,生态旅游有助于促进旅游资源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3)提供环境保护资金。当前,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资金主要由财政拨款,然而由于地方财政有限,财政拨款往往不是足额,导致生态旅游区经常性出现环保资金不足问题,从而导致景区无法充分发挥出既有价值。然而生态旅游的兴起,便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具有一条稳定的融资渠道,这样一来,就能够解决财政拨款不足的问题,为生态旅游区环境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4)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生态旅游区是否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旅游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为此,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有效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保护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样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2发展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分析

  生态旅游的发展,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相关法规,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政府有必要结合旅游区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标准以及制度等的建设。同时需要加强执法,对一些违法法规破坏环境的行为,则需要加以严肃处理。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宣传,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实现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2)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旅游区。在旅游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则需要综合考虑,具体为景观生态评价、旅游区地质资源以及环境质量等。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合理的生态资源开发力度,有序开发,以此尽可能减少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除此之外,在生态旅游规划时,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时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以此确保规划建设质量。

  (3)实施环境评价,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所谓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项目实施之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有效减少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开发、生态平衡等,以此分析出当前生态旅游的问题所在,从而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环境愈发恶劣的背景下,生态旅游开始受到了大众的重视。然而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不利于环境保护,则需要人们加强生态旅游的认识,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效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森垚.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11):178-181.

  [2]徐贵华,何显升,杨万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园艺,2017(02):184-185.

  [3]付景保,高军波.生态旅游背景下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生态经济,2013(03):170-174-18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8

  摘要:在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中,采矿事业为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采矿过后环境的治理也成为了一个难题,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切实改善矿山人民的生活环境,国家应当加大对矿山环境治理的力度。在治理矿山的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采用化学技术进行环境整治,虽然这种化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矿山环境,但是这种方法却也存在着众多的弊端[1]。

  关键词:化学技术;矿山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1化学技术在矿山环境保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在进行矿山治理时不了解具体情况影响治理效果

  人们在进行矿山环境的治理时,通常会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会使人们在对矿山环境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应用化学技术进行治理,这种错误的做法会使矿山受到二次污染,加重矿山治理的难度[2]。在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时应当在一开始就对环境污染的种类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理。即使人们对化学试剂的特性及其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依然不能完全的去控制化学试剂的作用范围,使用的化学试剂可能会污染当地的水资源,并且使污染随着水资源的流动传递到各个地方。

  1.2化学处理技术众多无法选择适合的化学技术

  科学家在进行矿山环境的治理时采用的化学技术,是通过将空气和水资源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并且对分离后的水和空气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再次回放到矿山环境中,在这种处理过程中,化学处理技术和化学试剂的选择是关键所在[3],但是随着现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污染物也在不断的出现,新出现的污染物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特点,这为污染的消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想要消除新的污染,应该对这种新的污染物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尽量减轻因使用化学物质而造成的矿山环境的再次污染。

  1.3在化学反映上存在长期反应和短期反应

  选用化学技术对污染的矿山环境进行治理,是凭借化学物质之间的相关反应来进行的。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可以是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也可以是对环境产生更大污染的剧毒物质,这些情况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参与化学反应的原料和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在化学反应中如果选用的是易于挥发和易于溶解的物质可能会在还没发生反应时就已经进入了大气和土壤中,这种情况的发生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人们在化学反应的时间控制上无法做到精确,反应迅速的化学试剂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反应生成对环境没有污染能力的物质,剩余的化学试剂开始和新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反应,这种不在研究人员计划之内的化学反应对环境的作用无法进行预测,其反应产物可能对环境无害,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会对矿山的环境造成破坏。具有长期反应周期的化学物质,有在没发挥作用的就失去价值的可能,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事件,研究人员应当及时的发现,在这种意料之外的化学反应对矿山环境造成更大污染时能够截断源头。

  2解决化学技术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的不足

  2.1在技术的选择上要进行合理选择

  在当今的社会中我国的轻重工业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轻重工业在进行生产的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和有毒液体。在采用化学技术对这种现象进行处理时要注意根据环境和污染物的类型进行科学的选择,在对化学试剂进行投放时一定要做到准确适量,控制住投放各种化学试剂的比例,使各种化学反应在能够在控制之中准确进行,从而治理矿山的环境污染。经过精确控制用量和使用前污染物种类的确定,即使在经过化学技术的处理后无法将污染全部消除,也不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污染。污染治理人员在研究污染种类后,应该制定出详细的策略方案,使工作的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达到治理环境的最大效益。

  2.2在技术上通过研究解决问题

  矿山环境的治理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付出自己辛勤的努力和智慧的汗水。在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在多个方面按序进行,例如在进行治理之前应当先对当地的矿山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在需要治理的地方进行取样,在取样之后将采集的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并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的进行记录实验进程和样本的变化情况,这些实验数据会为以后在矿山环境的治理提供相关的实验数据基础,在得出实验数据后,在较大的实验范围内进行实际的治理操作,观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查看试验后实验区域是否产生了新的污染物。

  2.3在矿山的治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绿色化学的使用

  环境治理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到无废物排放的绿色治理,这种绿色治理能够实现废物利用率的最大化,减少因化学反应造成的化学产物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治理人员应该大力的推广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一系列的绿色农业的发展,在推广绿色化学的情况下,应结合相应的技术使产生的最终产物能够再次被回收利用,从而造福民众。处于矿山环境的企业应该加大对自身技术的改进力度,加快技术的创新,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只有在源头控制住污染的产生才能达到改造矿山环境的根本目标。政府在矿山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不遵守法律法规造成矿山环境污染加重的相关企业进行处罚,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督促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政府对矿山环境治理者应当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在环境的治理中乱用化学技术,造成更为严重的化学污染。

  3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矿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矿产资源开采过后,矿山环境却遭到了污染,这种污染使得矿山的环境急剧恶化。开采矿山后的环境治理与恢复是世界各国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讲出了我国在治理矿山环境采用化学技术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治理人员在进行矿山的治理时对环境情况的不了解以及在治理过程中乱用化学试剂会导致矿山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对矿山进行治理时应当对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考察,对化学试剂的应用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有做好这几方面才能在矿山的治理上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曲鑫.简述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与防治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16):226-227.

  [2]何淼.中国矿业用地法律政策博弈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3]滕永波.地下金属矿山绿色产业链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9

  摘要: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工作。鉴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在广阔的国土下,森林资源的占地面积非常少,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的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森林资源占比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人类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将会遇到难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应大力支持林业发展,同时应提高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构建和谐家园,为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因地制宜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在林业生态环境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森林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为充足,而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十分匮乏,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落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过程中,就应因地制宜开展这一工作。在东北地区等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侧重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西北等森林资源匮乏的地区,则应侧重于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先增加森林资源,然后进行环境保护,这才是正确的策略。因此,在森林资源匮乏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培育,育树成林,之后再落实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2拓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工作资金筹集渠道

  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此方面工作的落实资金主要来源与国家财政拨款。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因此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资金也相应的增加,以进一步弥补资金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所需要的资金的资金缺口,避免由于资金不充足导致了这一工作的落实受到了束缚。与此同时,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素,为了有充足的资金来开展这一工作,就应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与国家财政拨款,在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林业部门可以与林业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投资,然后每年适当地为其提供部分树木资源,以此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适当砍伐树木之后及时的进行栽种,以此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3在开发林区资源的情况进行林区保护建设

  创新管护途径,寻求管用并行,是解决目前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难题的主要方法。林业部门在开展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过程中,不应该局限思维、只从单纯的保护方面入手,应转变思维,从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角度入手。林区资源的利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我国林业市场才能发展下去,因此在利用过程中落实保护与建设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利用林业资源中,探索如何对资源进行更加充分彻底、更加多元化的利用,以此来提高固定资源的利用价值,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收益。而与此同时,在林业资源利用,还应思考如何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其利用价值,这样方向都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可以探索的,从这些方面入手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除此之外,我国是法治国家,坚持走依法治国道路,因此,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法律政策也要不断健全,使普通群众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避免群众破坏林业资源、大肆砍伐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政策健全的情况下,林业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过程中也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性,这一工作的开展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2]。

  4结语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国家应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毕竟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存在。为了促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更好地效果,在此工作落实中,应增加资金,创新技术,从不同角度入手思考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落实质量,促使这一工作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陈爱民.解析林业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C].软科学论坛——工程管理与技术应用研讨会,2015:4.

  [2]蔡小芳,娄志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探析[J].经济,2016(6):29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0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家对于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怎样采取适当措施来整治河道污染问题,是目前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基于此,先列出河道污染与水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和治理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当今社会环保理念的广泛深入,人们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爱护。

  1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1控污工作开展相对较为困难

  工业发展初期,工厂难免会排放污水,这些污水一旦汇入河道,就会污染水资源,给水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尽管甘肃省的水环境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但是河道治理工作开展时间相对较晚,治理方法单一,再加上污染程度不同地区存在,所以甘肃省的水环境和河道治理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面对水环境和河道污染问题,如果要想实现真正彻底的有效治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则需要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水环境加强治理。

  1.2生态护岸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治理观念比较滞后,与新时代建设的要求并不相符合,而传统的陈旧的河道治理措施,则牵制着新型技术的发展,在河道治理的生态护岸方面,技术还比较欠缺。制约生态护岸技术转型升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河道设计方面,缺乏长远性与有效性。在实际工程操作中,滞后的护岸技术应用效果并不显著,但是新型的生态护岸技术应用范围却比较小。其二,生态护岸技术在应用时,需要有专家对其进行评审,通过实践来增长经验,弥补不足,不仅要确保生态护岸技术的安全性,而且还要使其具有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效果。

  2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2.1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首先就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甘肃省水环境和河道治理工程比较大,所以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河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把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放在同等地位,这样有助于转变传统落后的治理理念,将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与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安全与资源的统一。

  2.2落实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单元,同时使网格内需要重点排污的企业落实到人的方面,初步形成由点到人、由横到边、由纵到底和由面到县的监管格局。二是严把环保审批关。要重视对源头的治理过程,对不符合环保要求或产业政策的项目都不予审批,从而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加大督察督办力度。以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整改为契机,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督察督办力度,针对查办过程中的问题,下达督办通知,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积极借助新闻媒体、网络等传媒方式进行环保宣传,扩大宣传面,增强环保宣传效果[1]。

  2.3生态护岸,截污控污

  在生态护岸的实施过程当中,必须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根据所制定的生态护岸规划方案,认真负责地落实多项技术要求。相关部门更需要推动新型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以期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在河道截污控源治理方面,务必进行充分的科学调查研究。当前,河道污染治理刻不容缓,主要内容是进行工业与生活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其中工业污染的影响最大。所以,务必根据达标方案的分析,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控污与截污的处理,还可以通过采取污水与雨水分流排放的方式,避免污水流入河道。除此以外,政府务必加大污水管理力度,对当前部分严重污染的企业加强管理,引导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建立专业的垃圾处理厂,实现对生活垃圾中固体污染物的资源再利用。

  2.4加强河道清淤工作

  对河道的管理务必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科学的处理措施,加强对河道污染物的清理,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工农业污染程度,水资源管理部门更应将方案落实到人、到单位,层层传导压力,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达到水环境与河道综合治理的目标。

  2.5加大宣传保护力度

  对于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整治,人民群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肃省的不同河流都流经多个乡镇,因此河道保护与沿线居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十分关键。水环境保护和河道治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务必要提高人民群众投身环保的积极性,促使其加入水环境保护的行列,使每个人都能为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相关管理部门也要积极进行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将其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从而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使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工作得以落实,进而改善河道水环境。

  3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河道进行整治,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工作,有利于排洪泄洪,更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水污染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所以这就要求人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规划,运用新型生态治理技术,加大对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的效果。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1

  【摘要】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过程中,物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人类经济贸易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是现代化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行业。然而在物流活动中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开展绿色物流刻不容缓。本文就对绿色物流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开展绿色物流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绿色物流;生态环境;保护;关系

  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伟大的发展战略形式,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经济活动,同样面临着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对物流也进行分析,是新时期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绿色物流与生态环境概述

  绿色物流指的是在物流活动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不断的净化物流环境,充分利用物流资源。相比于传统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理念的目标在于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态环境破坏,通过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形式装备物流全过程,提升物流效率。现代化物流活动中包含的元素有输送、保管、加工、包装、装卸、配送等,不同的元素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污染。一方面,交通运输中,运输工具会产生较大的污染物,包括扬尘、噪音、尾气、光等;另一方面,有些运输的商品本身属于污染源,包括海运石油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则对海域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状态,指的是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因素构成的一个整体状态,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人类生存条件下降,生活环境也会随之恶化。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上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中。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紧迫性

  绿色物流方向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物流业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一,绿色物流与国际社会潮流相接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传统关税壁垒逐渐被打破,人们关注的重点也向着环境保护方向转变,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经历了一定的过渡期,物流海外市场逐渐被打开。相对于国外物流业来说,我国物流行业起步晚、物流管理水平低,为了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占据主动,绿色物流发展是非常正确的选择。第二,绿色物流是物流行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行业来说,物流业属于新兴行业的一种,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存在。但是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与人们生活观念相衔接,包括绿色消费观念、绿色营销观念以及绿色生产观念。第三,绿色物流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物流业是生产、销售中间环节,也是人们物质、文化需求实现的中介。绿色物流的兴起与发展,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物理渠道。总之,绿色物流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绿色物流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重要体现,而绿色物流发展也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巨大的贡献。

  三、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绿色物流并非是物流业自身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物流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第一,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对绿色物流的重视。绿色环保应该始终作为政府部门经济发展的策略,同时不能仅仅强调生产、销售过程的绿色,同时也要重视物流绿色化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保证绿色物流业能够健康发展。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与物流企业一同构建绿色物流发展框架。第二,提倡全民参与。绿色物流是全新概念,要求物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长远利益为目标,转变发展观念,同时至上而下树立绿色化观念,提倡全员参与,通过绿色理念指导企业未来的规划,全面推动绿色物流业的发展。第三,做好相关绿色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为了有效的实现绿色物流发展,必须培养一批熟悉并掌握绿色物流理论的人才。物流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定人力资源培养计划,为绿色物流业提供人才储备,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绿色理论、绿色发展业务能力。第四,实现绿色再造。为了有效的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需要对物流运输过程进行有效的规划,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或者尽可能采用清洁能源的运输工具;采用统一送货能够减少货流,同时能够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减少空载率。

  四、总结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重要选择。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全面发展绿色物流,不仅仅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需求。政府部门、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必须齐心协力,共同为绿色物流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丹丹.绿色物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5,23(8):20-23.

  [2]刘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16,25(3):99-100.

  [3]王娟娟,杜佳林.“一代一路”区域绿色物流体系构建及路径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17,25(8):64-6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可持续发展学生论文04-08

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浅析10-14

浅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10-04

可持续发展医院管理的论文10-07

环境保护的论文提纲04-24

可持续发展论文-浅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08-13

浅析当前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03-26

森林旅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08-07

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模板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