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时间:2020-11-08 17:36:53 法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我实习所任教班级学生家长大部分为崇福地区的农民,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普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够重视,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就我所任教的1个班来看,共有学生39人,其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约占46.1%,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或兴趣软弱的占53.9%。调查中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说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联系,数学学习兴趣的强弱,数学成绩的好和坏!。
下面我将根据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4.1针对学生的自身原因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学生起初阶段形成的成就动机大都属外部动机,还不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学习过程以外的事物引起的,由此而形成的学习兴趣也只能是间能兴趣;由于间接兴趣只是把数学学习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往往不稳定;所以,教师应在学生成就动机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由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直接兴趣来自于学习过程本身,较间接兴趣要稳定得多,只有形成直接兴趣,学习兴趣才能巩固。个人认为可以根据以下不同情况,从不同方面促进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形成:
4.1.1针对因动机较弱造成的兴趣缺乏所采取的策略
对于因动机较弱造成的兴趣缺乏,则采取激发动机,提高抱负水平,确定更高期望值的方法动机决定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要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是一种特殊的动机,它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外心理学提出的学习动机“情感性唤醒理论”是很有道理的;因它强调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烈的情感成分,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起作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活动。所以,要激发中学生去学习,则必须要有兴趣作为他们学习的内在“激素”。只有当一个人的兴趣与其奋斗目标及人生理想结合起来的时候,他的兴趣才一会由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而这样的志趣才具有更大的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具有更大的推动力量。因此,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就要经常不断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教育,让兴趣这朵花深深扎根于人生理想的土壤之中。
4.1.2针对因学习困难造成的兴趣缺乏所采取的策略
对于因学习困难造成的兴趣缺乏的情况则采取补知识,教给化解困难的办法,并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适当降低要求,帮他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会遇到一些困难。只要能克服这些困难,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和学习方法,就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闯不过这些关卡,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在知识掌握上会“欠账越来越多”,于是学习兴趣锐减甚至会索然无味。这些难点就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初中一、二年级某些学科学生成绩显著的两极分化,正在引起一些学校和教师的注意。例如,初一代数的有理数运算,初二几何的推理证明,初三代数的函数概念等都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易掌握的关键点。教师应采取措施,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4.1.3针对因不懂数学的意义和应用而造成的兴趣缺乏所采取的策略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在学习的需要上产生的,而这种学习的需要又完全取决于数学自身的特点。人所共知,数学具有应用的广泛性这一特点,就中学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学习中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以及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今后参加祖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促使好奇心尽量地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提高其兴趣水平,使这三种心理因素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l)各学科的知识都有自己的特定范围,也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的特殊趣味引起的。数学学科的发展史是极其生动有趣的,它是由许多真人真事构成的,这些故事里有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必然和偶然;特别是一些优秀人物的献身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立志要在“数学皇冠上镶嵌一颗明珠”,就是在中学听数学史故事时立下的志愿。
(2)讲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日本心理学家波多野与稻垣(1971,1973)提出了一个引儿童认知兴趣的策略方案,他们认为在问题情境中的不和谐,会诱发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活动的探索行为,学生会通过收集信息和探索行为来减低问题情境中的不和谐,进而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
(3)学生在学习学科基础知识以后,就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地把注意力转向课外。在“课外”这个第二课堂中,教师应当通过系统的讲课,引导学生入门,介绍读适当水平的数学课外读物。数学课外读物可以比较及时地让学生直接了解新形势、新技术、新知识,从而扩大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广泛的学习和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的了解,往往也会激发和培养出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4.2针对学生的外部因素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中学生对不同学科有一个兴趣分化的问题。朱智贤教授(1982年)主持的国内十省市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研究发现,学生最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24.2%),老师讲得好(31.1%),老师讲得不好(7.4%),学了没有用(9.7%),不喜欢文(或理)科(12.1%),其它(11.0%)。数据表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中,教师因素占38.5%(31.1%+7.4%),家庭环境因素占24.2%,学生自身因素32.8%(9.7%+l2.1%+l1%),前面研究了有关学生自身因素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方法和策略,下面主要针对教师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提出方法和措施。
4.2.1针对教师因素造成的兴趣缺乏所采取的策略
属于教师水平不高的,要加强教师自身学习,提高水平,吃透教材,讲清、讲准、讲好教材;属于教学方法不当的,要改变教法,提高讲课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做学法指导,训练学生掌握有特色适合自己的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