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事裁判文书中透明原则的运用

时间:2022-05-11 15:18:14 法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民事裁判文书中透明原则的运用

随着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定的出台,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逐步深化,并呈现良好的态势。在这一进程中,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则显得相对滞后,虽经界和实务界的多方努力,仍无重大突破。,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就象美丽的花朵结出了干涩的小果一样,无法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民事裁判文书没有真正成为向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和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民事裁判文书改革迫在眉捷,最高法院把裁判文书的改革列入《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强调要“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
一、目前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误区
由于原因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长期以来,民事裁判文书千案一面,缺乏说理论证,只公开判决结果,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给人以模糊朦胧之感。近几年来,各级法院不懈探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有了明显改进,提升了民事裁判文书的品位和公信力。但也应当承认,目前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有的民事裁判文书对应当公开的不作公开,当事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误区之二,有的不分个案难易、争议焦点多少,为了公开而公开,材料堆积,篇幅冗长。误区之三,有的对需要公开的内容公开不足,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给当事人以似是而非之感。误区之四,有的判决内容公开过高,将属于审判机密的合议庭不同意见也予以公开,越过了分开的底线。
产生上述现象,走入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诉讼理论滞后,忽视裁判文书功能及法官素质参差不齐等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者缺乏司法理念,没有准确掌握和正确运用透明原则。要知道,透明原则是实现公正、中立、高效等原则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现代司法理念之透明原则的内涵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将现代司法理念精辟地概括为“十四个字”:公正、高效、中立、平等、透明、独立、文明。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法官应全面、系统的掌握其内涵,并准确运用于审判实践中,包括裁判文书的改革。目前,裁判文书争议最大的就是缺乏透明度,这也是文书改革重点。透明原则作为现代司法理念之一,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透明原则要求民事裁判文书体现“阳光下的审判”。审判活动有着自已特殊的运行和制度要求,不同于人们基于一般的道德情操和朴素的伦理标准而做出的价值判断。而裁判文书作为审判活动的一种结果,它必然要求制作者在文书中将对案件审理有重大影响的诉讼活动,如追加当事人、司法鉴定、中止审理、财产保全等情况叙述清楚,要知道,从一定单方上讲,“程序正义的观念即使不是赋予审判正当性的唯一根据,也应当被认为是其重要根据之一”。
(二)透明原则要求民事裁判文书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民事裁判文书的当事人诉辩称部分作为反映双方当事人诉讼的真实意思。文书有必要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的答辩意见进行合理的归纳,而不能将起诉状答辩状的内容照抄照搬,更不能断章取义、随意取舍,以偏概全,以此突出双方的讼争焦点,把握案件的关键。
(三)透明原则要求民事裁判文书体现法官对释明权的公平行使。释明权作为法官的义务,要求法官站在中立者的立场上,以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为目的,适度地履行法律规定的释明义务。这在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已有明确规定。释明权应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在立案之初,法院即应向当事人告知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或执行所面临的执行风险。在庭审过程中,法官根据《举证通知书》上面的提示,合理引导双方当事人行使自己的举证权利,适度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宣告判决阶段,法官则应将授引的法律条文的内容、适用该法条理由在文书中予以充分地表述,使当事人了解法官用法的目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上诉和申诉。这种释明的过程应在裁判文书中有适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