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时间:2020-10-28 09:44:37 法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摘 要: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民法这个论题,自清末变法修律至80年代法学复苏一直多有争论,但肯定者也极少论及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在今天制定民法典的征途上,透视传统民法文化的特征,汲取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于制定一部具有真正中国意义的民法典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民法文化;形成原因
  中国古代有无民法,自清末变法修律至今一直多有争论,但肯定者也极少论及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本文试图勾画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并扼要分析一下形成这些特征的经济、政治、文化原因,以期了解我国民法的文化底蕴,也能对我们现今的民法典进程有所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法律文化更是独树一帜。自然经济的禁锢,等级制度的藩篱,使得传统民事制度处于夹缝之中,高度发达的刑事法律制度,更使其显得苍白无力。以至有学者以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以刑法为中心的法律模式,民事法律是一个空缺。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民法,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体系。但不论从客观存在的需要调整的民事关系,还是保存下来的法律文本,我们都可以窥见民法之一斑。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守旧性与封闭性、宗法性与伦理性也深深烙印于民事制度之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民法文化。
  一、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
  发达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独特气质。固然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体系,但透过多样的法律形式,我们仍可以发现隐于其中的民法精神和独特之处。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大致可以回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简单化
  与罗马法以及后来的大陆法系相比,中国古代的民法极不发达。民事法律制度调整的权利义务内容多集中在婚姻、家庭关系方面,而有关物权制度、法人制度、诉讼制度这些在罗马法上发达的`制度内容却很少涉及。
  中国古代还没有现代民法中的自然人、法人的观念。在民事活动中,多不以自然人为民事主体,而是将宗族团体看作一个独立的实体。家庭事务多以家长为代表,“在家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女没有民事主体地位。有尊长在,子孙不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变法修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溥天之下,难道王土;率土之滨,难道王臣”的局面被打破,国家开始承认土地的私有现象。但中国长期的封建独裁统治,使得物权的规定仅涉及所有权、典权,并且极不发达。《清稗类钞》:“抵押业者,以物质钱之所也。最大者为典,次曰质,又次曰押。”[

【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相关文章:

1.组织文化的形成及其应用论文

2.长安文化的定义及其特征论文

3.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论析长安文化的定义及其特征论文

5.魏晋南朝时期江南大族形成过程及其原因探析

6.资金泡沫的形成原因

7.子宫肌瘤形成原因

8.信用保险及其特征

9.品牌文化魅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