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重构论文

时间:2020-08-20 19:57:32 地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重构论文

  【摘要】高中地理要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来重构教学,使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第一是以综合思维素养来切入地理文理兼备性质,重构地理教学设计;第二是以人地协调观素养来揭示出人地之间的内在规律,重构地理教学过程;第三是以区域认知素养来精选典型地理案例,重构地理教学案例分析;第四是地理实践力素养来反馈地理活动,重构地理教学实践活动。

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重构论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重构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发布之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也被有关学者、专家所提出来: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这四大素养所组成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科研究内容与价值观体现的最核心部分,其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三者又反过来不断拓展并深化人地协调观的内涵与范围,使地理学科研究不断走向创新。因此,研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热点问题,而且还是地理学科价值与应用的体现,反映了地理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重构,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地理教学深化的重要方向。笔者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案例、教学实践等四个环节的重构,来彰显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巨大影响。

  一、以综合思维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由于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内在联系,因此人地协调观就成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但正是因为这种性质,才使地理学科兼备文理科的特点,因此综合思维素养就成了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主线。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新工科”即复合工科的出现的背景下,文理融合下的综合思维更值得高中地理教学关注。一方面,思维创意创新与工科运用的融合,是未来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与前沿理论,而地理学科正好兼备这两者的融合,因而在教学设计中要更好地考虑学生的成才发展,就要将综合思维素养放到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综合思维决定了学生地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综合体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内容,更是综合思维的集中体现。只有具有了综合思维素养,才能推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内容。因此,以综合思维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既是地理学科的内在要求,又是学生未来成才发展的需要。以《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的重构中,笔者不仅因为综合开发考虑到综合思维素养,更是因为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服务,要以综合思维素养来主导这次教学设计。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笔者就将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形成以综合体发展的探究来构建教学。其次,把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发展作为考查对象,让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找到创新或未来综合开发的方向,使教材内容具有更强的完整性。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摆脱经济驱动与开发来重新思考,流域的综合开发如何体现人地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流域综合开发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重构,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主线索,人文追求与环境发展的统一也更能让学生思考地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由此可见,以综合思维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性质与价值。

  二、以人地协调观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

  如前所述,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其不仅对各教学要素与教学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地理教学的过程。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哪一章节的内容,都是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体现,从气候变化到可持续发展,人地之间的互相协调已经成为了21世纪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从教学对象与学习主体来看,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没有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根本不可能使地理学习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换言之,高中生树立起人地协调观,既是时代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又是地理学科教育人、熏陶人、发展人的结果所在。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不可能离开人地协调观,而重构教学过程,就更要以人地协调观素养为方向与目标,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实践等环节,来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与渗透。以《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过程重构为例,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也就是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构应该从人与全球气候变暖为内容来开展,而这恰恰又是人地失调的典型表现。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反面的案例与假设的数据作为教学内容载体,以追问的形式不断强化学生人地协调观,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反思教学的构建,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突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当然,这一教学过程的重构也包括了教学手段如纪录片、教学方法如数据分析法等教学要素的更新,才能使教学过程的重构更好地突出了人地协调观。

  三、以区域认知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区域认知作为人们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解释的重要能力之一,其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用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各种区域地理环境,而且还有助于高中生精选典型案例来加以分析,以实现更高效的学习。高中地理教学以区域认知素养来重构教学案例,就在于通过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来实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全球气候变化》中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笔者就通过区域认知素养精选了一个国外一个国内的案例来进行重构:国外案例以图瓦卢可能消失作为典型案例,国内案例以我们引以为为豪的“天路”———青藏铁路可能消失作为典型案例。前者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致使海拔最高只有5米的图瓦卢极有可能消失作为教学案例;后者以青藏铁路经过的措那湖每年面积扩大、湖水上涨作为案例。而这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可能被淹,不同点却在两个地点的区域地理环境不一样。但通过这两个不同区域的现象分析之后,学生们对这两种区域地理特征就更深刻,分析更到位。两个不同区域特征的案例选择,不仅仅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更是通过这两个典型案例认识到复杂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这一基础上,对青藏铁路的消失进一步进行探究,得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是严重的地质灾难———措那湖的扩大可能更大程度上会改变青藏高原的区域特征。由于可见,以区域认知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就是要打破原有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更全面认识到区域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四、以地理实践力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构还要包括教学实践活动,因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反映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一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集野外作业、考察、实验等为一体的课程,地理实践力素养是学以致用的最典型表现。重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就必须依赖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地理实践力来重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将其他三大学科核心素养串联起来,共同作用于实践活动中互相作用、相互促进,使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真正体现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对重构地理教学的作用。从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来看,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但实质是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综合考查。如工业区域的科学合理规划,尽管可能是一项模拟实践活动,但其过程中却无不体现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参与与渗透。从地理实践力的作用来看,其重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所学地理知识有效梳理的过程,反映了学生在感受、理解、分析地理环境的能力,突出了个体对地理环境的思考,充分表现了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由此可见,以地理实践力来重构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是以实践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的综合运用,更好地认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与内在联系,推动学生培养强烈的地理责任意识。总之,以学科核心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其本质并不是单一对应的过程,而是通过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在重构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形成合力来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更高效地开展,并使这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乐淮辉,梁梅青.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太极塔形”模式刍议[J].地理教学,2018(01):14-16.

  [2]张保江.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OL].学周刊,2018(15):65-66.

【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重构论文】相关文章:

1.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2.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3.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究论文

4.分析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的论文

5.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论文

6.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探析论文

7.英语科目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研究学科论文

8.学科核心能力培养与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