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时间:2020-12-09 19:48:45 地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摘要:新课改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当成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内容与目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得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推动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本文就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资源丰富,在社会与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人才标准更加关注人才所具有的地理素养。而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只有确保学生具有较高的地理品质与能力,才能为其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识提供条件。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涵盖有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分别从学生发展所必须提升的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等方面给地理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1恰当设计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增强

  地理实践力指的是人们在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户外考察等地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行动品质与能力。只有确保高中生具备较高的地理实践力,才能使得他们能恰当借助地理工具高质量完成实践目标,并产生浓厚的地理探究兴趣,最终通过地理眼光欣赏与认识地理环境。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重视教材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应积极为学生设计恰当的实践活动,使得他们都能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推动自身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乡土资源是开展地理实践力活动的重要素材来源,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调查某区域环境变迁”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布置些较为开放的任务,引导学生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传统调查方法并结合现代技术等软件调查近十年该区域的景观变化,教师将学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并和学生一起探究其变化原因。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到有效加强,同时也对乡土资源的了解变得深刻,提升乡土情怀。

  2合理设计对比环节,促使学生区域认知力的提高

  区位认知是指学习地理学科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是人们应该具备的预测、解释、分析人地关系系统问题与特点的能力与方法。地理知识在研究理论方面具有较高的共性,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却都具有自身的一些个性特点。同一纬度上的事物,在东西区域中就有很多的区别,在南北区域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性。针对这一情况,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地把对比教学法应用其中,使得学生在对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逐渐强化自身的区域认知水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中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就可提问学生“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方向为什么相反?”“副极地海区为什么北半球存在环流系统,而南半球不存在这种系统呢?”“同一海区的西部与东部为什么有的为暖流,有的为寒流?”学生要想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这些区域先做全面的认知,接着才能一一将其异同进行对比,从而逐渐发现一些个性化的影响因素,如地势、地形、风带与气压带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针对具体区域中不同方向的洋流分布特点进行对比,从而精准掌握各个区域中所具有的洋流分布情况。最终,学生们可得出气压带相同的海区,由于南北半球不同的风向导致洋流也有不同的`方向;海域相同的西部与东部,由于洋流不同的来源,导致他们的性质也不同,从高纬度来的洋流为寒流,而从低纬度来的洋流为暖流等结论。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对比教学中,可逐渐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3科学设计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力的优化

  综合思维属于学习地理学科的一种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拥有的动态、系统、全面地了解地理现象与事物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具有动态性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与层面分析及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解决一些复杂性较强的地理问题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综合思维能力,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与思路,从而深入而透彻地分析地理问题,最终获得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中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指导学生深入思考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过程与有效防治方法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就可总结出导致温室效应形成的关键因素为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在此基础上,高中地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温室效应可能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使得学生在深入探究中,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同时还可提高自身用教材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水平,最终切实优化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再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与《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时候,还应及时把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及水土流失等问题综合在一起进行阐述,激励学生从多个层面与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地理资源产生的消极影响。只有这样,学生在思考地理问题的时候,思维才能更为缜密,考虑才能更为周全,以便推动他们策划出操作性更强的荒漠化防治策略。

  4巧妙设计生活情境,推动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增强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人与环境之间共生、和谐的关系,崇尚一种融洽、平等的相处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理念。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都是以生态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虽然在自然改造与经济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凸显出的生态失衡及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假如在未来的发展中,仍旧用牺牲生态环境为条件来换取发展的话,那么地球资源将面临很大的枯竭危险。针对这一情况,要想实现后代长久发展及环境质量优化的目标,就需要人们都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努力做到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培养,借助生活事件与现象的恰当引入,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使得他们能明确人类和地理环境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地理环境质量对人类的巨大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中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回想现实生活中人类有哪些活动影响了水循环的一些环节?这些影响属于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受到什么启发?一些学生由城市绿化切入,谈到增加下渗及蒸发、涵养水源、推动水良性循环、缩减地面径流;一些学生提出清淤河道,推动水循环;一些学生说企业排放工业废水造成水污染;一些学生说乱砍滥伐导致山泉干枯……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使得学生可进一步思考降低甚至消除人类对水循环产生负面影响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在分析与探究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自身的人地协调观。

  5结语

  笔者从一线地理教学实际出发,明确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找寻和总结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落脚点,并将其恰当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地理能力与品质。

  参考文献

  [1]林福森.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8(31):134,151.

  [2]贾惠敏.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2018(3):66-67.

  [3]何芬.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习题微课设计探讨[J].地理教学,2018(5):14-16.

  [4]袁亚平.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以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8):155.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中地理互动教学探究论文

2.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探究论文

3.探究式教学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4.高中地理课堂交互探究教学论文

5.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探究论文

6.探究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论文

7.高中地理教学可行性方法探究论文

8.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