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教学中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应用的尝试

时间:2020-08-09 11:33:25 地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地理学科教学中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应用的尝试

  诱思探究教学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地理学科教学中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应用的尝试

  【摘 要】被教育界誉为“在课堂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是由陕西省向全国推广的一项大面积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科研成果。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按照“观察——思维——迁移”的心理过程,对知识进行“探究——研究——运用”,遵循认知规律。诱思教学思想的三维教学目标论,即“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体现了全面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而且表述方法也一改过去对学生采取俯视态度,将学生置于客观的陈旧表述,变“传授”为“掌握”,变“培养训练”为“发展陶冶”,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关键词】诱思探究教学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地理教学中全面应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深入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结合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教学实施的几个基本环节,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知识小节、迁移延伸反馈达标,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总结归纳如下:

  1.灵活创设情境

  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基本构成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块。对自然地理模块的内容,可以多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出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是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地转偏向力的偏移规律时,很多同学对于北半球向右偏,水槽里的水逆时针旋转,都较容易理解接受。但对于赤道上不偏转,南半球向左偏,就显得生疏。我选择了一个实验视频,是在非洲肯尼亚赤道分界线上做的实验,演示不同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学生印象较为深刻。

  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运动,可以利用生活里最熟悉的.烧开的沸水来类比引入新课堂。由于空气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学生很难理解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导致同一平面上的气压高低差异,我就拿手代替地面,用一个粉笔盒放在手上,当粉笔盒离开手掌,我的手受到的压力减小……通过形象的比喻,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上升气流导致近地面低压,下沉气流近地面高压这个知识点。理解这个热力环流为后面的三圈环流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北半球三圈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中,学生不明白地球高空在哪里?如右图所示,在赤道上和极点上分别画出4个人站在地面上,再用虚线画出地球的高空,这样画空气上升和下沉箭头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学习“气象灾害”这节课内容时候,可以利用我国常见的台风现象引入新课。对于这些课堂情境,老师应当长期积累经典的例子,可以在最近发生的时事性较强的事件进行挑选,比如,近期发生在什么地方的地震、台风,既增强了时效性,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灾害频发性的特点。最后,还可以补充一些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该怎么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内部的力量,岩浆活动,我截选了《BBC——地球的力量:火山爆发》中部分火山喷发的精彩镜头,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积极性。地球表面的形态这部分内容,可以展示一些平常出去游玩积累的照片素材,比如,褶皱山,断层山,峡谷,溶洞,沙丘等等,使学生知道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把地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

  人文地理模块的内容,以人类现实生产生活的材料为背景,导入要研究的案例内容。例如学习“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一节课时,请同学们欣赏长城葡萄酒的经典广告,运用距离学生生活最近的情境来引入新课,增强地理学科兴趣和真实性。“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学生初接触这类地理名词术语,由于生疏而制造了学习的屏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位选择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分析现实案例的活动,个人购物地点的选择,小区内的便利店和大型仓储式超市比如麦德龙,等等。例如学习商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我就选择了肯德基、麦当劳的选址探究和万达广场的区位分析这两个例子,拉近了所学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的兴趣,进而扩展到各类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

  区域地理模块,可以利用区域的经济活动、自然现象为背景材料,情境导入所举案例尽可能典型贴切,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容易感觉到的事件。如“伊拉克战争”导入学习“西亚和北非”;创设“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情境,导入东北地区的学习。

  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来筛选:典型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地理性原则。

  2.自主探究点的确立

  以学生易理解、易记忆的知识点为探究点。这些知识点的层次较低,通过学生个体“观察——思维”就能实现。但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七个动——动眼、动耳、动脑、动情、动口、动手、动笔”,主动获得知识,变“传授”为“探索”,突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过程。

  自然地理中以自然现象的表述为主: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以及各节的现象表述部分。人文地理中以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现象,各种地理事物的介绍为探究点,如农业的投入产出要素、工业的发展历史、乡村聚落的形成等等。区域地理中各种现象的介绍、对世界各地风土民情的介绍、对物产的介绍等等。在实施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设立问题,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后,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展示学习成果。

  3.合作探究点的确立:

  以学生个体不易理解的问题独立完成的知识点为主。一节课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两个。通过学生的合作研究、讨论、绘图、查阅手头资料等手段才能完成。自然地理中多以地理原理,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理规律的形成和地理过程的发生等知识内容为探究点。例如地理原理中的大气保温作用、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系统的形成、水循环原理和过程图等等。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除了主要发挥学生之间思维和技能的互补性之外,还应该注意教师必须给学生探究提供一点的指导或帮助,而不是完全放任给学生去操作。通过学生相互的讨论研究,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思维的锻炼。

  4.迁移延伸的应用

  知识的延伸迁移是知识实现它的应用价值,它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巩固知识的同时实现知识的迁移问题,实现迁移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有知识提出扩展的问题,诱导学生把问题朝向深层次发展。二是通过练习应用所学的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层次。扩展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学生的社会阅历。

  5.课堂小结

  每节课的内容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整合归纳,以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让学生自己发言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避免教师走在学生前面,替代学生的活动而急忙把个人的结果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这样将会降低了课堂的效益而不是提高。要通过学生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力。

  学习了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我尝试着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本着实用的原则,我列举大量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希望能和同行们探讨交流。特别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被认为是高中阶段较难的内容,学生高一初次接触这门学科,如何突破知识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就成了本学期的首要任务。

  诱思探究教学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相互帮助,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习过程始终遵循“观察——思维——迁移”的心理过程,行为上表现为“探索——研究——运用”,也可以对以上环节交替运用进行教学活动,以实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学习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2] 《湘教版中学地理课本必修一》

  [3] 《湘教版中学地理课本必修二》

【地理学科教学中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应用的尝试】相关文章:

1.在地理教学中尝试成功教学论文

2.探究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3.地方素材在地理教学的应用探究论文

4.地理教学哲学思

5.地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6.探究案例化教学在《会计基础》改革中的应用会计理论论文

7.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8.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论文

9.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