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治理的财务治理学再造

时间:2023-03-20 23:28:29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财务治理的财务治理学再造

【摘要】 在财务治理学研究中,以往过于注重财务治理学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却忽视了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把握财务治理学的特征。本文现从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的概念约定进手,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指出了财务治理学目前存在的缺憾,并提出基于财务治理的财务治理学再造的途径。
  【关键词】 财务治理;财务治理学;财权配置;财务文化
  
  一、界定内涵: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的概念约定
  
  近年来,我国的财务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对财务治理的内涵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程宏伟(2002)以为,财务治理是财务治理主体对企业财力的统治和支配,即关于企业财权的安排,它决定财务运营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财务政策;杨淑娥(2002)则把财务治理理解为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进步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饶晓秋(2003)提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治理体制;林钟高(2003)指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公道同一。以上这些有关财务治理的定义,固然都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治理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熟悉偏差。他们要么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将“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等同,要么将“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混为一谈,或者只夸大财权配置的重要地位而忽视其他方面,因而无法全面正确地理解财务治理的内涵。
  综上所述,对于财务治理内涵的理解,笔者比较倾向于衣龙新(2005)的概括,即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公道配置,在夸大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条件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的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既肯定了财务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又夸大了财务治理是对财权的公道配置,同时还突出了财务治理是为了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尽大多数财务治理学教材都以为,财务治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治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治理工作。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表明财务治理是一项治理活动,其直接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企业的价值。
  从以上对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的概念约定可以看出,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区别主要在于,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其目标是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题目;而财务治理则是一种运行机制,其目标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治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财务奔向目标。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同时也存在很多共同点,那就是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具有同源性(都以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为基础);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对象具有同质性(都涉及到财权题目);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具有体系上的同一性(同属财务范畴且都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治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
  
  二、财务治理学目前存在的缺憾:基于财务治理的考量
  
  “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这一概念特征决定了财务治理学的研究应从财务的二重性:经济属性(财务活动)与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考察。但现实情况是,传统财务治理学仅从数目层面来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和论述,而对财务的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的处理这一财务治理的本质题目却一带而过。而财务治理作为一种综合治理,企业内部各种权利的制衡、责任的分担以及利益的划分,终极将以财务的形式体现。但这些题目的解决,光靠加强日常财务治理是不够的,应注重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务权利和责任的明晰界定和有效行使,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财务行为规范等财务治理的题目。现在的题目是,当人们过于注重研究财务治理学的具体内容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题目,这就是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把握财务治理学的特征。
  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观察,笔者以为,传统财务治理学存在以下的缺憾:第一,把企业财务行为视为一种把非经济动机排除在外的纯经济行为,较少关注制度与财务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财务行为和财务效率的影响,而是把影响财务行为的制度看作是一既定的条件而加以认同,致使制度无法纳进财务行为的解析框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缺乏深进的分析,从而使财务治理学的构建日趋守旧乃至封闭。第二,没有进行相关财务治理影响分析,因而产生对“财权配置”题目的轻视及与此相关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导致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监控的弱化及其财务利益的受损,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第三,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条件,必然形成对经济属性(财务活动)的过度关注而轻视其社会属性(财务关系),从而加剧财务冲突和财务道德的失落。
  
  三、财务治理学再造:基于财务治理的创新
  
  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特定的企业假设基础之上,企业的不同界定和企业特征的现实变迁都会对公司财务理论产生决定性影响。现有的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传统的企业特性之上,从总体上属于价值治理理论。诚然,企业作为系列契约的联结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即企业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这种联结以及实现这种联结的契约本身,而是在于形成这种联结之后的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财务关系。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和现代企业理论对代理本钱、信息不对称等题目的研究,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带来的公司治理题目便成为当前公司财务理论的主要议题。现实表明,单纯从各自的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治理或财务治理题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因此,财务治理学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丰富理论内涵,就必须与财务治理进行交叉性融合研究。
  (一)财务治理目标的重新界定与企业财权的有效配置
  公道界定和选择财务目标,建立和完善财务的导向机制,是保证财务治理和财务治理高效运行并实施有效对接的条件。近年来,财务治理目标的定位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贸易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不太完善等现实背景下,新《企业财务通则》将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其资源供给者创造财富的受托经济责任,也是当代财务治理学教材普遍接受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过分夸大股东或企业价值的财务治理目标,势必会将非价值性的社会责任排除在财务治理目标之外。结合我国公司法改革局限于“股东至上”的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被弱化的现状,以及企业是在复杂的、布满竞争的关系网络中开展经营活动的现实,笔者以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应成为企业财务治理的终纵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而且还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就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由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企业财务治理目标并不总是与宏观社会的要求保持尽对的一致性。于是,国家往往利用法律手段来强制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很多场合无法完全进行硬性规定。这就需要企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若过分夸大企业的经济性目标而忽视社会性目标,将会失往社会的支持,从而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随着SA8000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实施,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责任以及落实社会责任便有了最佳保证。这一坚持多边主义的理财目标,是与公司财务治理的思想和目标相适应的。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企业财权配置不能只考虑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权配置中都有权享有相应的财务权利,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诉求。此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相机财务治理,也应在财务治理学再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重视制度因素在财务治理学中的地位
  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因素可按财务活动的关系分为财务本体性制度和财务关联性制度。但目前在我国的财务治理学中,只是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税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散见于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和资产重组及清算等财务活动中,而对在性质上并不是财务性的却会对公司财务行为及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起约束和限制作用的财务关联性制度(如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伦理道德等)闭口不谈,这不仅背离现实而且还会把财务治理学引进歧途。财务治理学的再造,除继续重视和完善财务本体性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约束,还应当重视财务关联性制度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关联性研究,这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引进财务关联性制度的研究,将有利于摆脱现有财务治理学“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偏差,使财务治理学再造更具动态调整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注重激励和监视机制构建的研究
  财务治理学假如只关注具体的资金运动而忽视在这一过程中的激励与监视题目,势必会导致资本运营的效率低下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因此,财务治理学再造就必须注重激励和监视机制构建的研究。目前的财务治理学中在阐述企业财务活动时,本能地运用了诸如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来约束与制衡治理者,而对于内部控制这一影响企业命运的制度安排却没有片言只语,这与企业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的本质要求极不相当。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融进财务治理学再造提供了尽好的契机。公司的代理本钱题目,仅仅靠制衡是不能解决题目的。恰当的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委托人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增加委托人的效用。近年来,以财务治理的观点考察薪酬对公司财务业绩的敏感性渐成潮流。因此,很多学者以为,我国上市公司应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但股票期权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需要有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透明度高的公司信息表露及相关的法律框架等,而这些条件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我们在财务治理学的再造中,对于这些题目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关注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能掉进“国际大厨房陷阱”而食洋不化。
  (四)关注财务文化对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的作用
  目前的财务治理学较为夸大和崇尚“工具理性”,致使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等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在现代企业理财中倍受蹂躏而变得支离破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日趋恶化,使企业无法实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财务治理学关注资本、本钱、利润等本是应有之义,但影响和决定这些物化因素的人及其行为也不应该忽视,由于这有利于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企业财务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理财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凝聚而形成的整体财务治理精神风采。财务准则有形而财务文化无形,但财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却无处不在。鉴于财务文化对企业竞争力所具有的原生性决定作用以及它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企业本质特征,要求人们在财务治理学再造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题目。财务治理学再造关于企业财务文化研究,其终极成果是要拿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与中国企业协调发展的财务文化发展战略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治理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 申书海,李连清. 试***司财务治理和财务治理的关系与对接. 会计研究,2006,(10).
  [2] 伍中信. 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会计研究,2005,(10).
  [3] 李心合. 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和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 衣龙新. 公司财务治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林钟高,王锴,章铁生. 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 经济治理出版社,2005.
  [6] 李心合. 论制度财务学构建. 会计研究,2005,(7).
  [7] 张栋,杨淑娥. 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 会计研究,2005,(4).

【基于财务治理的财务治理学再造】相关文章:

基于战略治理的企业环境风险研究08-28

会计审计论文:基于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探讨06-19

高校财务治理机制的转变与完善06-04

基于业务和财务视域分析企业IT预算管理05-16

企业财务危机治理探析06-08

大力推进预算治理 细化财务控制06-03

“两总制”:乡镇财务治理的新模式06-04

浅议交通事业单位财务治理06-03

21世纪财务治理题目分析及对策06-02

进世之际谈财务治理国际化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