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征生态税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时间:2021-04-23 12:59:31 财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开征生态税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的。和谐社会最终体现为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原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配置上的公平。从社会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调节各社会成员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缩小社会收入贫富差距;从学角度来看,就是要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建立人与和谐的环境生态,体现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公平。  从另一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社会公平、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以为经济发展了,就必然稳定,危机就必然化解,社会就必然和谐。经济危机是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以化解,社会危机只有通过付出巨大的政治成本才能消除,而环境危机一旦发生,将变成难以逆转的民族灾难。为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而保护环境就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促进社会公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一、环境不公导致社会不公  拥有13亿人口的,人均资源占有率并不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GDP翻两番,维持中国经济列车高速运行。但一度以来依靠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使资源环境付出巨大代价,资源紧缺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据测算,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倍,中国的年能源消耗量是日本的10倍,是美国的5倍。严峻的环境与资源形势不容中国再沿袭粗放的化和城市化道路。但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仍沿袭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只有世界的4%,耗用的钢铁、煤炭、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31%和40%.中国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工业化、城市化、就业压力、资源短缺、贫富差距搅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累积成中国严峻的社会难题。某些人的先富牺牲了多数人的环境,某些地区的先富牺牲了其他地区的环境。环境不公加重了社会不公,表现为:  1、城乡不公平。中国农民为中国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却愈来愈被排挤在现代化成果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世纪80年代1.8:1,扩大到90年代的2.5:1,2003年更达到3.2:1.拿环境来说,中国污染防治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中国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农村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出现了地方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水源污染。  2、区域不公平。几十年来,中国资源富集的不发达地区源源不断地将资源输往发达地区,如今已积累了发展力量的发达地区却没有给予不发达地区足够的补偿。不发达地区在竞争中日趋落后,中国的区域差距日趋扩大,严重到中国社会的统一和谐。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却相应下降。环境也是如此。西部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和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开发森林和矿产,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对西部地区不断提出限制发展、保护环境的要求,而保护的成果却主要被发达地区无偿享用。环保上的区域不公平是明显的,“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没有得到落实。  3、阶层不公平。在我国城市中,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的差距由1998年的3.09倍扩大到2000年的5.02倍。在农村,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差距由1998年的4.8倍扩大到2000年的6.5倍。从环境上看,富裕人群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排放的污染物多,贫困人群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受害者。  4、国际不公平。由传统西方工业文明主导的世界,是霸权政治与强权经济的世界。他们通过技术优势和军事力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占用了全球资源。发达国家不足世界人口的14%,却消耗着全球商业能源的80%.因此,富国愈富,穷国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