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下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

时间:2022-03-23 11:55:10 材料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下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下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下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

  【摘要】 区域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也是幼儿自主建构学习经验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发现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偏低,不能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也较少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呈现方式单一,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较低。为了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健康发展,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应体现多元化、主题化、生成化;区域材料的投放策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应灵活多样,善于运用图示法、标记法、记录法等教学策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策略教师指导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而区域活动正是可以使幼儿以自主形式主动发展的很好形式。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效果。所以,区域中的材料是支持区域活动开展的物质实质,是幼儿操作探索的实际依托,也是区域活动区别于集体教学的直观表现,让幼儿通过材料的探究完成自我发展的过程。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我园从2010年开始就进行了区域活动的初步尝试,随着区域活动的逐步开展,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探索如何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体现园本特色,使其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现状

  陕师大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少梅教授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与环境创设》中指出,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求知欲等,材料投放要丰富有层次性,有探究性等。

  上海幼儿教师孙丽娟的“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师的指导”中指出,“区域活动使幼儿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各种需求得到必要的满足。使幼儿在满足需要、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对未知事务的积极探索态度,并对自己的探究能力充满自信

  (二)本园现状

  《纲要》强调:“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区域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投放材料过于注重材料的外表美观,大量材料华而不实;材料投放基本以教师意志为基础;所投放的材料只照顾到幼儿的普遍性发展,甚至还存在区域活动的材料长期固定不变,教师让幼儿在其中的活动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等这样的情况,区域活动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摆设。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关于“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研究”,力求探索出一些真正能提供适宜每个幼儿发展的材料的方法和途径,在区域中投放哪些材料?怎样投放?怎样根据实际调整?怎样做各区域材料的互通共享?就成为切实完成区域教育的关键。也是我园区域活动教研核心。

  三、研究结果与问题分析

  (一) 材料投放的总体情况分析

  本研究通用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调查表可知:如表1所示,材料投放有效性的整体平均得分为4.175分,表明我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总体来说是有效的,其中材料可探究性平均得分偏高为4.297分;材料适宜性得分偏低,为4.167分,均介于“比较有效”与“非常有效”之间。材料适宜性、层次性、可探究性与有效性均呈显著

  正相关,其中材料适宜性对材料投放整体有效性的影响最大(见表2)。然而实践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平均分仅为4.167分,这使得材料投放整体未能达到非常有效。

  表1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调查表


  N

  平均数

  标准差

  最高分

  最低分

  材料有效性

  170

  4.175

  0.675

  5

  2

  材料适宜性

  170

  4.167

  0.667

  5

  2

  材料层次性

  170

  4.266

  0.766

  5

  2

  材料可探究性

  170

  4.297

  0.797

  5

  2

  表2 材料投放适宜性、层次性、可探究性与材料投放策略相关分析


  有效性

  适宜性

  层次性

  可探究性

  材料有效性

  ——

  0.937

  0.900

  0.913

  材料适宜性

  0.937

  ——

  0.751

  0.792

  材料层次性

  0.900

  0.751

  ——

  0.739

  材料可探究性

  0.913

  0.792

  0.739

  ——

  (二)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分析

  1.区域材料种类较丰富,但不能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

  我园各班创设的区域有: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生活区、科学探索区等,各个区域投放的材料均不相同,数量充足,半成品的材料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自主操作空间.基本能满足班级日常活动开展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88.9%的教师也肯定活动材料应丰富,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但十分遗憾的是,调查显示我园70%左右的区域材料是幼儿园直接购买的,除益智区自制材料数量不多。研讨中,部分教师即提到要想材料丰富,就必须教师牺牲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自制材料幼儿容易损坏。而且自制材料还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因此我园宁可花钱多买半成品材料,甚至是精致的玩具。然而,过分追求精致显然是不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的。幼儿对逼真的玩具往往只是机械地摆弄几下,没有探索的兴趣。

  2. 区域材料选择多样化,但较少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图1区域材料选择多样化分布图

  由图表可知,区域活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占

  45.4%,其次源于教师的经验、近期的主题教育目标、班级特色,分别占20.1%、20.4%、14.1%。这表明本园基本上能做到依照幼儿的兴趣来提供材料。同时,调查问卷显示区域活动材料多由教师、家长等成人提供,较少由幼儿制作。教师在回答“投放的材料由幼儿自己提出”这一问卷项目时平均得分仅为2.80分,最低值为1分,这表明区域活动中存在从未由幼儿提出制作操作材料的情况。材料的制作与投放主体都是教师,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三)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分析

  1.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具有一定层次性。

  研究结果显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得分为3.2667分,为“比较有效”(见表1),材料投放层次性的各项目得分均处于“比较有效”和“非常有效”之间,其中层次性的投放材料各项目得分如下:

  图2层次性投放材料各项目得分

  通过此表的可知,依据幼儿能力水平及选择材料难易程度来投放材料的得分偏高,并且我们课题组在研讨中大部分教师也都认可在投放材料时应依照由浅人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化出若干个与幼儿的能力发展相匹配的操作层次,使材料“层次化”,从而供不同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和操作。观察也发现,小班的数学操作材料多采用实物,中大班则多投放点子卡片或数字卡片,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难易层次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

  2. 投放的材料应多维度化。

  投放用途多样的材料能使材料物尽所能,在面对同内容不同难度水平或者不同内容同一材料的活动情境时,能发挥更多功能,从而多维度地完成教学要求。如细绳可以投放在科学区作为学习长短的材料,也可置于生活区作为穿线或捆绑材料,亦可作为美工区的线绳拼画材料、手工玩偶制作时的辅助材料等。

  (四)材料投放的可探究性分析

  1. 区域材料结构化程度、教师指导性、幼儿发展水平各维度实验 前后比较

  实验前后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记录表

  组别

  实验前后

  可探究性材料(%)

  教师指导

  (%)

  幼儿发展水平

  小班

  实验前

  30

  20

  盲目、哭闹现象,站着不动

  实验后

  51.2

  82

  安静有序活动,喜欢自言自语

  模仿初步形成


  中班

  实验前

  42

  1.25

  不会操作材料,无游戏目的,乱扔玩具

  实验后

  80.6

  75

  模仿生活角色,喜欢美工区域

  主动与同伴交流。


  大班

  实验前

  56

  无

  游戏无序,操作盲目,幼儿之间无交往。

  实验后

  93.8

  50

  幼儿看示意图、识图谱能力增加,游戏规则自己制定并遵守,合作能力增强。


  我们发现材料的结构化程度、教师是否关注幼儿的选择,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调查显示最具探究性的材料是那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多功能性、经久耐用性、成本低等特点的半成品材料,这类材料能够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活跃幼儿的思维。89.8%的教师表示经常提供半成品或替代物,而且具有年龄差异,即低龄班的成品数量较多,半成品相对较少;中大班的成品数量逐渐减少,种类逐步增多,半成品数量逐步加大。再者,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有些班级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存在着“放羊现象”,即教师在讲解完区域规则后就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幼儿的操作行为放任不管,或者只是走马观花地巡视一下各区组的活动,并未给予幼儿引导或帮助。虽然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但这并不排斥教育者可以巧妙地施加影响。教师对活动区材料与活动的积极关注,能使材料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 材料的呈现方式单一,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偏低。

  研究过程中发现材料大部分是在开展区域活动时直接呈现给幼儿占78.3%,其余时间并不对幼儿开放;并且多以单独形式呈现,占60.9%,即教师普遍只关注单次活动中需要运用的材料。15.1%的教师也表示很少注意不同区域以及同一区域中不同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较少做到以组合的方式呈现材料。

  四、对策与建议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材料是孩子探究、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中介,是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因此,依据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和问题的分析得出: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在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往往只求“多”求“新”,只是鼓励幼儿与材料进行简单的“玩一玩”的互动,而忽视了材料本身可以发挥的效应与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将材料作为支架,在此支架上为幼儿提供有效性、适宜性、层次性、探究性的材料,使材料隐含一定的教育目标,由此成为提升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以下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总结策略。

  (一)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支架性材料”

  1. “添砖加瓦”的策略。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直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高品质的区域活动要求教师投放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并能激发幼儿接受挑战,跨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添置可以发挥支架作用的材料。例如教师在操作区若只提供穿线板和绳子这两样材料供幼儿进行小肌肉的穿线练习,由于缺乏一定的支架,幼儿往往会按自己的意愿随意穿绳,结果导致穿线板上布满了杂乱无章的绳子。这时只要教师添加一张完整的穿线步骤提示图,就能为幼儿提供很好的学习支架,帮助他们穿出一定图案,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2.“改头换面”的策略。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区域里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那是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此时,教师就应想法设法对区域活动环境做出改变,撤掉一些玩具,放上一些新的玩具,往往可以重新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如教师让幼儿在操作区练习穿鞋带的方法,就应随着幼儿水平的提高,定期更换不同材质或不同颜色的鞋带,以维持幼儿练习的.兴趣。

  3.创设“游戏情境”的策略。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符合他们兴趣、具有游戏情节的环境也相当重要,能够有效引发幼儿探究和操作的兴趣,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例如教师通常都会在操作区为小班幼儿提供小勺和用小积塑块象征的“食物”,供小班幼儿练习使用小勺舀东西的小肌肉动作,然而这种单调、重复的动作练习很快就会使小班幼儿失去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只要将一张小动物张开嘴巴的图卡贴在小碗上,创设“为小动物喂饭”的游戏情景,就能重新激发和延长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

  4.“重新包装”的策略。对区域活动来说,昂贵精致的或要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材料不一定就是好材料,相反,以幼儿发展为本,经济适用、方便快捷、高效省力是教师投放材料时应有的基本观念,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现有材料的可利用因素,将材料稍加改动变成幼儿所需要的学具或玩具。如在语言区,教师经常为选择什么材料、如何激发幼儿主动说、主动讲而伤脑筋,其实只要将一部或两部废旧电话机进行“重新包装”,使之变身为“电话亭”,再增加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图卡(如生日蛋糕、游乐场等),即可大大扩张幼儿语言讲述的内容,并提高其讲述的积极性。

  (二)在区域活动中创设层次鲜明、数量适中材料。

  1.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投放材料的难易程度应层层递进。如在科学区认识颜色是,可以先为孩子提供红、黄、蓝三种颜料,让他们自由搅拌,发现颜色混合可以变成另一种颜色。在此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记录卡,让他们去发现和记录颜色固定的搭配关系。最后,才提供水和量杯,让孩子探索颜色深浅与用水稀释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区域活动的材料应不断的调整、更新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2.材料投放数量适中

  对于年龄较小班的孩子参与游戏的直接动力是材料,特别是一些角色游戏,材料是孩子身份的象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此外对于新开设的区域教师应多投放一些材料,因为孩子们对新鲜的事物总是比较感兴趣,进入这一区域的人肯定会相对多一些;同时小年龄段的幼儿喜欢进行模仿游戏,因此同类的材料必须准备多份。否则教师就只能沦为“救火者”、“审判官”,不停地奔赴各处解决幼儿争抢玩具的纠纷,而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要工作肯能就是争抢玩具了。比如大二班的“小医院”,壮壮和玲玲在医院游戏,壮壮负责配药,玲玲负责看病、打针。由于医院刚开张,来的“病人”很多,来医院的“爸爸妈妈”们似乎都很喜欢让他们的“孩子”打一针,所以玲玲这边非常繁忙,她一会儿拿听诊器听听,一会儿帮“病人”注射。而一边的晨晨则有些无所事事,他走到玲玲这边,要求玲玲吧听诊器给他,由于只有一套材料,玲玲不乐意,两人就争夺起来了。其他小朋友连忙跑来告诉师,等老师赶到时,听诊器已经一分为二了。老师非常生气,壮壮反驳道:“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她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就是不借给我玩一下。”其实,从这个事例看出孩子破坏玩具的直接原因是教师提供材料的明显不足。但是从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活动设置中的材料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虽然这样能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可操作的材料,孩子之间发生纠纷的机会也会相对减少了,但这是只是表面优势,在实际操作中,材料投放得过多反而会让孩子无从下手,也不易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当的材料不充裕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并促进孩子寻找替代物以继续游戏。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材料投放的多少作为投放材料的标准,材料投放的多少应该建立在幼儿的兴趣、经验及活动的需要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三)教师指导,深入研究,交流沟通

  教师以幼儿为研究主体,细致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操作材料的表现,选择恰当的指导策略,给与孩子适当的指导;同时用语言、照片、录像等方式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其心理因素与产生原因,为研究提供和积累最直接真实的资料。

  【标记法】 标记法是指将区域规则隐含于标记之中,用标记来指导区域活动。我们每个区域设计了有代表性标记的牌子,牌子的个数标明有多少孩子可以在这个区域活动,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等。孩子在进区域之前先看一下告示栏,在明确这一区域规则的同时检查该区域是否有空额,自己可否进去玩。标记运用使孩子学会了观察与自律,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游戏规则得到强化和巩固,促使其社会行为得到发展。

  【记录法】 记录法指孩子尝试用图画、符号、图片粘贴等方式记录自己在区域活动中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果。记录可以使孩子多样化的想法与体验形象化,帮助孩子逐渐把零碎的知识经验系统化,形成科学概念。在活动中,多鼓励孩子把自己建构的作品记录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描述在他们的记录纸上及时的附上简单的文字、孩子的姓名、作品的名称、建构的时间等。因此,记录不仅是孩

  子学习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

  五、课题研究差距

  反复思考研究思路,认真分析课题运作环节,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课题组发现有来自课题方案的、研究者自身的以及来自幼儿等方面的不足与差距,现主要剖析自我,得到点滴感悟,以待今后改进。

  1.弄明白研究主要内容和目标是前提

  课题组老师一定要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潜心思考研究现状,认真寻找解决对策,科学合理提出研究目标,克服急于冒进和研究表面化、形式化。

  2.理清楚操作思路是保障

  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理清研究内容的逻辑顺序,有主次重点地形成操作思路和研究蓝本,保障各项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

  3.深挖掘课题活动是策略

  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紧密围绕研究内容,精心组织策划课题活动,充分体现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和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发展价值和意义,有机将研修、教学、管理整合起来,发挥系统结构的功能,收到 “四两拨千斤”的实效。

  4.提炼研究成果是关键

  厚积薄发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策略,课题组要重视每一个研究活动的实施、每一个微小成果的积累、每一位教师成功的积淀,以丰厚课题研究的成果。但是,有概括才有迁移,高度提炼研究成果是延伸课题意义的关键,课题组要提高自身的提炼概括能力,从堆砌的成果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揭示出成果背后的规律性的内容,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效的实践活动。

  总之,区域活动是孩子在区域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活动。区域活动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孩子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实现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幼儿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汪荃. 小、中、大班游戏课程.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8

  [2]汪荃. 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8

  [3]《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下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相关文章: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03-03

主题活动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的论文10-19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巧投放论文06-17

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论文10-20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作用及其分层投放想法论文07-15

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及活动策略的探讨论文07-10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的论文11-02

广告投放策略的沙盘模拟11-07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策略的浅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