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0-10-11 09:52:12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原因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有关因素,以及探索运动员心境状态与心理疲劳的关系。希望通过研究引起教练及运动员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重视,了解并掌握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相关因素,帮助我国运动员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心境状态量表》对102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运动员年龄、专业运动年限与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呈现正相关性(r=0.529;r=0.323);运动员心境状态各因素与运动员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也呈现正相关性,且情绪纷乱总分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状况(R2=0.319)。结论:运动员年龄、专业年限等因素对运动员心理疲劳产生影响,运动心境状态与心理疲劳具有相关性并且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

  关键词:运动疲劳;心理健康;运动员;心境状态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1].有人将心理疲劳定义为:由于运动员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且大强度训练和比赛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不安和疲劳感[2].前人认为运动性心理疲劳由于运动员心理资源及生理资源过度消耗,对运动员的情绪,认知,动力,生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3],从而导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无法取得应有的成绩,继而在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中退缩。因此,研究运动性心理疲劳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心理疲劳的相关性因素,国外已经进行了比较成熟的研究,而我国体育制度和背景与国外不同,这导致他们的运动背景和运动员心境状况比较特殊。因此,导致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可能与国外不同,需要进行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随机选择江苏省各项运动训练的运动员共102名。江苏省运动队作为国内较老资格的专业队伍,其蹦床队、网球队、艺术体操队、击剑队等运动员多次在国际上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整体素质能体现我国运动员的基本运动水平,具有代表性。具体项目包括蹦床、网球、艺术体操、击剑、体操、花游、跳水、羽毛球。其中男运动员34名,女运动员68名。运动级别为健将运动员46名,一级运动员29名,二级运动员27名。年龄在14岁~29岁,专业运动年限1年~22年。

  1.2研究方法

  1.2.1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使用《运动员疲劳问卷》(AthleteBurnoutQues-tionnaire,ABQ)来评定。它是Readeke和Smith[4]在2001年研制的,分成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和运动负评价3个维度,一共15个题目,要求运动员在5个等级上评价自己的情况,每个维度的分值越高说明该运动员疲劳程度越高。

  1.2.2心境状态量表。心境状态(POMS,profilemoodstates)的测量采用由格罗夫1992年发表的简式POMS问卷来评定。它包括7个分量表(紧张、压抑、愤怒、精力、疲劳、慌乱和自尊感)。每一分量表分别包括若干个形容词,属各分量表的词目混合排列。每一项的回答有5等分数,要求被试根据一周来的心境,在这些描述心境的形容词上选择一种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相应等级,每个分量表的分值越高说明该运动员此种心境越明显[5].

  1.2.3施测与数据处理。本次问卷由专门培训过的研究人员亲自组织测试,运动员在教练员或管理人员的配合协同下进行团体施测,施测后问卷当场回收。问卷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偏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研究结果

  2.1运动员心理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将102名运动员的运动疲劳问卷三个维度进行描述统计。由表2可见,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较轻,从各维度上来看成就感降低的因子的得分最高,情绪/体力耗竭因子得分最低,运动负评价因子得分居中。

  将运动员的年龄和专业运动年限与运动心理疲劳三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年龄与成就感降低与情绪/体力耗竭有低度正相关关系(r=0.444,P<0.01;r=0.300,P<0.01),所以推测年龄越大,运动性心理疲劳强度越大;运动年限与三个维度之间也存在低度的正相关关系(r=0.323,P<0.01;r=0.331,P<0.01;r=0.391,P<0.01),即专业运动年限越长,运动性心理疲劳强度越大。

  2.2心境状态各因素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与心境状态包含的七个因素以及情绪纷乱总分TMD进行person回归分析。由表4可以得知,紧张、愤怒两个因素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均有低度正相关关系;疲劳因素与成就感降低维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55,P<0.001),与运动负评价及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抑郁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06,P<0.001),与运动负评价和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之间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精力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之间存在低度负相关性;慌乱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和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之间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另外,情绪纷乱总分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性(r=0.567,P<0.001),与运动负评价和成就感降低维度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

  2.3情绪纷乱总分预测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对其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预测作用,我们分别以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为因变量,以情绪纷乱总分为自变量进行三次标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运动动机能有效预测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能够解释成就感降低的20.7%的方差,能够解释情绪/体力耗竭31.9%的方差,能够解释运动负评价15.1%的方差(见表5)。另外,情绪纷乱总分对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均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即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越高,其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越高。

  3分析与讨论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指在长期、高压条件下进行单调的、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所造成的力竭感、疲惫感、倦怠感,而不是完成一次体能性或认知性力竭任务后产生的力竭感和疲惫感[6].心理疲劳一旦产生,不仅影响运动员训练成绩的提高,还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很有必要在运动员当中普及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知识,加强教练员及其相关工作者对这方面的重视度也是不容忽视的[7].经研究表明,POMS是一个信效度很高的情绪状态评定量表[8].本文通过研究可能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的因素,发现心境状况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及预测作用。

  3.1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运动员年龄与专业运动年限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程度越深;随着专业训练年限的增长,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越深。具体体现为年龄越大成就感越低,运动年限越长,对运动的负面评价程度越深。这印证了周毅刚、郭玉江关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研究[9],可能的原因是年龄越大的运动员面临更多的社会及自身心理压力,对自我的期许比较高,较少从运动中体会到成就感。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入队时间长,生理心理疲劳的积聚、慢性伤病的加重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加重运动心理疲劳。

  3.2运动员心境状态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

  格罗夫等人在1992年第2期《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新发表的简式POMS问卷,其中增加了“自尊感”分量表。共7个量表,40个形容词。根据一周来的心境在这些描述心境的形容词上选择一种最符合自己情况的5种等级中的一种[10].此问卷可用于运动情境,也可用于研究。其信度相关系数平均值ɑ=0.798,其预测效度也很高。情绪纷乱总分TMD的计算公式是:消极的情绪分(紧张、压抑、愤怒、疲劳、慌乱)之和减去积极的情绪分(精力、自尊感),加上一个常数100),即分数越高,心情越是纷乱、烦闷或失调[11].国外已有不少研究发现运动员心境状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存在相关性[12,13].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心境状态与心理疲劳有相关性[14].本研究更加细致地发现POMS中疲劳因素与成就感降低维度有中度正相关性、抑郁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有中度正相关性。另外,TMD与成就感降低维度有中度正相关性。因此,及时关注并减轻运动员的抑郁情绪有助于预防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

  3.3情绪纷乱总分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

  我国学者左从现等认为心境状态是运动员竞赛焦虑的有效预测因子[15].我国学者张力为等也认为心理疲劳能够有效预测运动员的参与倾向以及回避倾向[16].而很少有文献涉及运动员心境状态对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预测效果。由本研究可以发现,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能有效预测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特别是对情绪体力耗竭这个维度具有很高的预测性。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在赛前及时了解并调整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可以缓解或避免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发挥,取得好成绩。

  4结论与建议

  4.1运动员最容易出现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现状,这提示教练在平常的训练中适时调整运动方案,尽量增加运动员的成就感。

  4.2运动员的年龄与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呈现正相关性。这提示我们要多关注年龄较大、资质较老的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及时缓解他们训练和比赛的心理压力,平常多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4.3运动员心境状态各消极因素与运动员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呈现正相关性,要求我们多关注运动员的消极情绪特别是疲劳和抑郁。平时尽量运用一些积极的训练方法消除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情绪评估。

  4.4情绪纷乱总分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状况。这提示我们,运动员若是出现纷乱、烦闷或失调等情绪,其产生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及时缓解或消除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心理疲劳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赵敏。运动员运动疲劳的视觉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2]金湖,吴家舵。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概况[J].体育科研,2005,26(3):59-61.

  [3]刘方琳。运动情境中心理疲劳的性质、原因及应对[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4]RaedekeTD,SmithAL.Developmentandpreliminaryvalidationofanathleteburnoutmeasure[J].JournalofSport&ExercisePsychology,2001,23:281-306.

  [5]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特质测量及注意特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17-118.

  [6]周喜华。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与竞技动机、赛前心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064-1067.

  [7]杨翠丽,甘阳。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与心理状态的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6,16(4):98-100.

  [9]周毅刚,郭玉江。优秀运动员运动疲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J].体育学刊,2007(8):63-63.

  [10]张蓉。运动性疲劳所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证候特点及分子生物学机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11]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35-37.

  [12]RaineyDW,HardyL.Sourcesofstress,burnoutandintentiontoterminateamongrugbyunionrefer-ees[J].JournalofSportsSciences,1999,17:797-806.

  [13]RaineyDW.Sourcesofstress,burnout,andinten-tiontoterminateamongbasketballreferees[J].Jour-nalofSportBehavior,1999,22(4):578-590.

  [14]张天书,王楠。运动员心境状态、心理疲劳的特点极其关系[C].西安:中国心理学会,2011:起始页码651.

  [15]左从现。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焦虑、心境状态的相关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71-75.

  [16]张连成,张力为,刘嘉蕙,等。运动员心理疲劳与运动动机之间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74-76.

【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相关文章:

1.儿童出现心理疲劳的原因

2.分析孩子心理问题原因

3.怎样消除心理疲劳

4.我国督促程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5.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不足的原因分析

6.我国物流成本较高原因分析的论文

7.孩子学习疲劳的原因及措施

8.职场心理疲劳现象探析及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