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0-08-18 11:40:20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对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

  摘要:案例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重要方式,公共管理类课程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为有效地达成专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由于起步较晚、投入不足等原因,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更新教学理念、推进教材建设、培训师资力量等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对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 公共管理

  案例教学作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重要教育方式已有百年的历史,但其在我国高校特别在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广泛采用还是比较近的事情。近些年来,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存在的问题不少,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也很多。

  一、关于案例及案例教学

  (一)对案例的理解案例,可以理解为情况、实情、实例等意义。虽然不同的学科领域对案例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案例是关于实际情景的描述。总体上,运用于教学的案例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真实性。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描述的是真实的现象或实况,“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也不能用‘从抽象、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来代替叽1。。其二、相对的完整性。案例应是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要有从开始到结束完整的情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过程都应揭示出来,不应只是事件总体特征的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其三、较强的时代性和时效性。好的案例应反映现实生活场景,有其自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可提供正面的经验或反面的教训。

  (二)关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师准备的案例为线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分析、研究案例及相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具有通过个别事物某一时段、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理解同类事物一般原理的特点,应该说它具有归纳推演法的特点,是对传统教育以演绎为主方法的有力补充。

  对国内高校来说,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改革,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系列环节的变革。

  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与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目的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侧重于传播知识,而案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方式不同。传统教学主要是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沟通渠道主要是单向流动,而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育,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师生间的互动性,不仅师生之间有较多沟通,学生之间也常有交流,因而沟通渠道是多向的。第三、教学载体不同。传统教学使用的是多年固定不变的教科书,而案例教学使用的是对现实或事件进行客观描述的案例。第四、学习结果不同。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的是经过教师筛选、过滤的“二手”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思考、讨论,获得的可以说是“一手”知识。第五、教学效果不同。传统教学能够高效地传授人类社会经过累积、沉淀的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在能力培养方面明显效果不足;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效率较低。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应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二、公共管理类课程引人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一般认为现代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1871年兰德尔教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创以案例讲授法律的方法[2],以后逐渐应用于法学和医学课程,后由于其在哈佛商学院的成功运用而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从世界范围看,案例教学的应用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法。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管理情景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相似的实习氛围,使学生尽可能的接近甚而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管理活动的各种矛盾的能力。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九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在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提高人际技巧、接受度和知识保留力等六个方面对各国专家做了广泛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3]。所以引入案例教学也能对我国高校管理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具体到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组织得当的案例教学,可以实现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这种师生角色的互换与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角色,要求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如美国麦克斯维尔学院公共管理学教授爱德华·伯克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案例教学法研讨班上所言:“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任何问题都是可以接受的,最不能接受的是学生什么问题也不提”一],同时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进入案例描述的特定情景和角色,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通过这一环节去激活其脑海中积淀下来的相关知识和理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表达和沟通的能力,能有效地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这样经过反复多次沉淀后,学生就会逐渐适应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而且在一个彼此沟通、协作的团体中学习所产生的效果也远远大于一个人单独学习所具有的效果。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并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团队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大大增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

  (三)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深层直觉传统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和深层直觉基本上是被排除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对于非智力因素、深层直觉,用关于理性的认识过程理论,通常不能做出有效解释,但它们又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在个人及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4]。教学环节中如果缺少对这一内容的关注,对学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一重大损失,而案例教学能够在这一方面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还要善于组织、控制整个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同时由于公共管理类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与社会实践。这无疑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动力,迫使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积累案例素材、提升教学技能。

  三、公共管理学科开展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在本科生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公共管理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其一、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尚未确立;其二、对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激励不足,加之缺少必要训练,其从事案例教学的实务基础较为欠缺;其三、案例教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滞后,缺乏适用、规范、本土化、针对性强的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案例;其四、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形成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的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适应能力还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在推进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进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