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时间:2020-08-14 13:50:00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工学结合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文章从岗位能力分析、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五方面,对此模式T.X-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进行了探究。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 模式 工商企业管理应用型 人才培养

  应用性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如美国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模式、英国“三明治”教育、日本“产学合作”模式等,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更应突出其实用性特征,这就必然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特色,实现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正是培养这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文件中指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要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要增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由此,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径,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生命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一)校企合作双向互动模式校企合作是以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校企双向互动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双方主动参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注重基于职业岗位活动的工作过程与学校学习过程的统一。该模式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分为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部分,学生在学校完成基文章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理论达到高级技能人才标准,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学生在企业实现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认识性实习逐渐过渡到生产性顶岗实习,逐步提升动手能力,以达到相应级别的技能人才专业水平。

  (二)“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即高职三年教育中有两年理论课教学,一年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正常的理论课程教学后,可自主选择实习地点和方式,或由学校安排其实习场所。

  (三)“订单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此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互相交替学习,共同培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并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实行订单式培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就业岗位对接,大大缩短了上岗的适应期,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并使学生获得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立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选择一种或多种工学结合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为途径,达到培养高职人才的目的。我院选取了“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后,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借助本学院素质拓展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两大平台,以及与美的、格力等名企合作,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既熟练岗位业务,又具团队精神和创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文章从岗位能力分析、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匹配与建设、工学结合实施的保障机制和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五方面研究此模式下的培养规格和要求。

  (一)岗位能力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中小企业一线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如采购、生产、设备、质量、销售、人力资源、仓储等岗位的一线管理工作。这些岗位需要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只要通过对学生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培训和锻炼,才能培养出“合用、顶用、好用”的应用型人才。

  下图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岗位能力图。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今后职业发展需要,坚持“必需、够用”为原则,从三层面设置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训实习课。

  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关于经济、管理、职业素质等方面内容的课程,如会计、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教程、经济法、社交礼仪、职业道德修养等,以突出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基础贯通能力。

  专业选修课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上图各岗位中合理开发课程,实现课程与岗位基础能力要求“零距离”。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后,获得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并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授课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能使学生得到因材施教,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专业实训实习课程主要包括素质拓展、创业孵化训练、企业沙盘模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集中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匹配与建设要培养一线管理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由此,专业教师队伍中需要大部分具备“双师”的素质,即既有教育教学的能力,又有实践动手的能力。从类别结构上看,“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来自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资深中高级管理者,这部分人作为我们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兼职聘用,同时亦能起到优化现有教师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专业教师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送到企业或实习场所实践,不断提高其“双师”素质,而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有如下一些途径。

  1.实行轮岗培训制度轮岗培训就是专业教师定期在企业不同的岗位轮换实行实训。通过岗位轮训或挂职锻炼,确保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并制订“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从而提高其管理应用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达到“双师型”教学的素质要求。

  2.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强化技能培训实践教学基地是长期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场所。专业教师在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改革与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和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增强其“双师”素质。

  3.利用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结合产学结合就是专业教师教学研究要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参与到企业实际管理工作或管理项目的研究中去,促使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提高其解决企业经营中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四)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涉及到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利益关系,因此,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协调各方关系,将有利于此模式持续运行。

  1.实行工学结合教学计划一体化把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工作纳入到其学业成绩评定体系中,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整个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除完成了规定的理论课学时外,还需要完成企业实习等实践性的岗位能力训练课程,考核鉴定合格后方能拿到毕业证书。

  2.制订配套的管理制度在我院工学结合总方针的指导下,成立工学结合管理小组,制订有利于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系主任一教研室主任一指导老师一学生代表”的管理通路,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管理规范到位,责任措施落实到位。

  3.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仅促进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也缓解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人才短期流动性的问题,重塑企业学习型文化,这本身是对企业一种无形的激励。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培养人才的作用,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学结合模式推行下,我院对合作较好的企业和实习基地,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赠予荣誉称号,或派专业骨干教师或专家为企业进行资助性的培训、咨询等。

  (五)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是推行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过去那种单纯以课堂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做法已不能适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因此,需要建立突出实践能力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我们重视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其实践技能的评价,并把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引入到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评价指标中,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现人才评价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此外,也加强对实验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关键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完善专业指导教师跟踪制度、用人单位访问制度,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技能训练结束后,还要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以促使其后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秀维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2]贺修炎。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双向互动合作模式[J-I.教育与职业,2008,(05)。

  [3]郝惠珍,梁文霞。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5,(04)。

  [4]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1。(O3)。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相关文章:

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4.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教育论文

5.探究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6.工学结合模式下对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论文

7.探究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8.探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