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工商管理培养系统思维创新 面和脸的辩证法

时间:2021-03-08 16:30:05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谈工商管理培养系统思维创新 面和脸的辩证法

  摘要:商业环境的复杂和社会的急剧变化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应以最紧密的学科实践性、高程度的理论社会化来不断解读和满足现实商业情景的需要。作为集中体现商业社会人与人交往艺术和实现工业产品商业利益最后一环的学科,工商管理学生培养在思维上需要引入系统思考,从文化背景下辩证的重构理论基础。文章从面和脸的基本语义元素入手,尝试以新的视角解读专业培养所需满足的思维框架。

  关键词:工商管理;辩证法;面与脸;系统思考

  引言

  词汇作为记录社会变化点滴的忠实观众,随着历史变迁,累积来说对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敏感:它不仅对政治、经济的变化敏感,而且对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变化也同样敏感,巨变的社会和复杂的商业环境不断催生各种新词汇,赋予老词汇新义,新、老词的词义就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中人民生活的某些事实和现象以及社会政治和文化学术的发展趋势。作为反映社会交往中人与人各种关系常见的基本词“脸”是如何变化,又怎么在特殊商业情景下逐渐替代“面”的呢? 脸和面是否有所不同? 何种场景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脸”和“面”? 下面我们从商业社会中与“脸”和“面”结合最紧密的学科———工商管理。

  从其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角度探讨如何定义好、分析好、使用好“脸”与“面”及“脸与面”的辩证关系,以更好的提升本学科的培养适应性。

  一、中国文化因素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影响中国文化因素总结说来有以下几个显着特征:

  (1)以“根”为本的文化。中国在世界历史上几千年经久不衰、长期稳定的社会结构,不被外来文化吞没而能融合外来文化,源于中国文化重视生命、民族、社会价值的延续基因,这种基因可称之为根文化。可以说,全球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中,中国的根文化是最强烈最持久的。其中又以:香火(中国根文化中最核心的概念) ; 宗族(中国根文化的另一表征) ;裙带关系( 血缘关系、姻缘关系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裙带关系) 。中国人习惯于在这种特定的关系网中生活,关系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他的社会自由度及社会地位。对于一个没有关系网的人,即使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也是难以办成的;乡土情节(如“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

  (2)中庸文化。据2007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一项针对青年开展的最新调查显示, 76. 9%的人认同当下社会需要“出头鸟”。然而诡异的是:

  却又有73. 0%的青年同时承认自己不喜欢才华出众却爱张扬的人。这就是我国中庸文化的典型表现。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经常可行之道。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中庸是一种伦理原则,是对人们思想、情感方面的原则性约束。从实践性的社会角度讲,中庸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方法,具体体现为日常各种事务中的实践活动。正因为这种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与广泛性,中庸之道才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指导原则。

  (3)关系文化。“有半公半私,介于合法和非法中间地带的模样”。所谓“找关系”,中国人耳熟能详,其实质就是经济学上说的寻租行为( rent - see2king activities) ,即通过“关系”改变社会资源分配,其特征是营一己之利,却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行为。

  而“关系重大”更是将“关系”在中国人话语与权力体系中的重要性表达得淋漓有致。人生未满百,关系千万重,成了中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4)和文化。“和”体现的则是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它包括不同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传统在同一社会空间和平共处、各族人民具有多重的认同、有理性解决矛盾的机制等。“和而不同”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思想智慧、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成例相沿、视为固然的铁则,也是我们贡献给世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5)面子文化。在欧洲文化环境中“要面子”准则“要求每个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对保全自己的‘脸面’自负其责。这样不仅保证了个人对自己言行的把握,同时也保证了可以可靠地掌握和预见他人的言行”。而中国人建立在群体价值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面子”,其内涵直接体现为宗法人伦伦理。因此,尽管个人身份或成就也是面子的重要资本,但它的现实价值却不属于个人,而是依存于相应的社会圈子。每个中国人都有为群体挣面子的义务,也有分享群体面子的权利,但却没有丢面子的权力。因为你所丢的已不是个人的面子,而是群体的面子。这给中国人造成了沉重的“面子”负担。在很多情况下,群体的面子一旦受损,个人力量是难以挽回的,个人也将永远无脸面对。对中国的面子文化来说,最大的关节就是如何保面子。中国人一旦有了过失,不是首先直面过失,而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如何维护挽回自己和群体的面子。讲面子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法律法规和市场法则之外的游戏规则。

  严重的问题还不在于这一游戏规则对法律法规的干扰或颠覆,而在于它本身的不确定性。

  从以上中国文化特征中就可以看出为什么管理之道、管理之术和管理之士在我国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无法形成学科体系,无法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出现成型的管理理论。归纳来说,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用与人交往的面和脸就能很形象的承载起来。

  工商管理学科培养的人才的素质应具备与众不同的、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特征[ 1 ] 。一般来说工商管理学科培养的人才素质应由如下要素( Ⅰ区)组成:

  而现代中国工商管理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具有学科特色的独特知识结构体系和别具一格的素质特征。为实现工商管理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必须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和注重对学生进行具有学科特色的培养训练。“学以致用”的现实压力让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在工商管理学科培养过程中贯彻、领悟中国文化特征并指导自身的商业行为活动,同时形成学习效应。

  困扰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者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现阶段的大学无法培养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优秀的商业活动家? 卓越的推销员?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没有有效的把国际通行的工商管理培养模式和中国文化特征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有普遍性推广的教学模式,同样笔者认为从中国文化的语义的两个词:面和脸的有效研究对应工商管理学生培养所需素质可窥其中真相一二( Ⅰ区与Ⅱ区的联动) 。

  二、中国社会文化的结构差异和过程差异下的“脸”与“面”

  工商管理学科中诸多专业方向都涉及人与人的交往艺术和手段之说,是最集中体现工业产品利益实现的直接一环。而“面”与“脸”则频繁出现在这样的商业和生活场合中。

  随着交往和商务活动增多,为表意的明确性和精确性,语言必然向明确化发展。“面”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作为一个基本词汇的词,它具有全民性、稳定性、构词的活动性(能产性) 、常用性等特征。

  强大的构词能力必然产生多义性的特点,为避免歧义,往往需要同义的后起词的介入,因为后起词大都是单义的。“脸”代替“面”就属于这种情况,其它词语中也有类似情况,如“口”的同义场中“口”因多义性把主导地位让给“嘴”,“辛”的同义场中“辛”因多义性把主导地位让给“辣”[ 2 ] 。

  同时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好奇的心理特点。

  导致每当一个新词或新义加入语言的词汇系统,必然引起语言团体的新奇感,并为迎合潮流而自觉不自觉地加以使用,这就扩大了新词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它的扩展速度。例如:目~眼睛、面~脸、口~嘴、日~太阳、焚~烧。这五组词语就是古词与新词的关系,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新词使用率逐渐超过古词。“脸”作为一个后起字,自然受到语言团体的喜爱,在明清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中“脸”字的使用频率已明显高于以往作品。

  由此看来“面”作为一个古老的语义场,其能指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代汉语中可用于一切场合,而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体和古语词之中,其口头语体一般由“脸”来表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的兴起为“脸”的使用提供了膏腴的土壤。

  中国社会文化及文化行为的主要差异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内部比较的结构性差异;二是与西方外部比较的过程性差异。

  结构性差异又包括两方面:中国文化世代差异和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指基于不同的地区文化、法律、品味及只能通过政治力量与媒体力量慢慢消化的权力结构,导致中国商业活动表现出多样性。横向差别大。世代差异指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在不同社会生态环境中培育出不同的中国消费世代。纵向差别大。

  中国文化表象的过程差异主要有以下5点:对未来的防范与保守花钱;商业活动决策(信息及时间跨度)比西方人慎重得多;产品的象征意义不同;商业决策价格敏感度高(对SP反应) ;接受者与传播者更大分离。

  这样的文化背景差别下,使得中国大众都注重要“面子”和“脸面”,注重通过“面子”和“脸面”来降低关系型社会下的信息收集费用。面子到底是什么呢? 就字面上讲,就是体面(身份,光彩) ,就是表面的虚荣。

  有些人标榜之所以要面子,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表面上看,爱面子体现了人的自尊与自爱,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当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所能给予它的答案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它对,一种是认为它错。但事实上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它只能有一个答案:对或是错。虽然有时人们明明知道某件事是错的,但为了“面子”,为了这“虚伪的面子”,还是要打肿脸充胖子,跳出来为自己辩解,然后对指出其错误的人大泼脏水,想以此转移别人的视线。但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反而是使大家更能看清,这种从“面子”出发的人的所谓的“自尊”,是虚荣的,是带有功利性的,更注重外在的.形式和将其显示于人。这并不是真的想要解决问题,只不过是要在众人面前换回一些颜面,以达到在众人面前显示其何等“有脸面”的目的! 这种所谓的“有脸面”,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三、现实中国社会商业环境的“脸”“面”区分中国人历来都好面子,爱面子不是不好,但是不能绝对化。在大多数情况下,爱面子是一种虚荣的表现,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是一种病态的文明。曾有文写到:“面和脸原是人体上同一部分的两种不同称谓,面子和脸原是一回事??但现实生活中的面子和脸,却常有不同的含义。面子只是代表一种表面的、虚假的东西。人人要面子,要的只是一种装点门面的假象。有的人却为了这样的面子,可以不择手段,气急败坏,干出许多有损斯文的事来。这就是要面子不要脸的实质。这时的面子和脸已经成为了两回事。”所以虚假面子是万万要不得。这个时候面子问题就上升到了要不要脸的问题。所以在我国经常有人感叹:面子可以不要,但是脸是万万丢不得的,这又是工商管理中人际交往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常常有很多关于“面子”的话题。如叫人头痛的各种各样的应酬,无论是工作关系还是私人关系,你请我吃饭,我再请你赴宴,彼此为“面子”所累。又如一团和气的民主生活会,你我他之间往往都是先“表扬”之后再提点衷心的“希望”,却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都有“面子”??诚然,热情好客,与人为善,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无可非议。可是,如今有不少“面子”不讲原则,只顾虚荣和私利。更有甚者,个别执法者为了网开一面,使人情与法律的天平倾斜,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中国商业社会中的文化表象又有以下几种特殊现象:即攀比文化、炫耀文化和象征文化[ 3 ] 。攀比文化( comparison Culture)的重要前提是比如消费者购买某项商品并非出于物质满足的需要,它的发生更多地来源于攀比而形成的心理落差; 炫耀文化( consp icuous Culture)是指购买并突出显示奢侈品,以证明其支付昂贵商品能力的文化表象行为;象征文化( symbolic Culture)指的是消费文化等具有的符号象征性。即消费不仅是物理或物质的消费,而且也是象征的消费。

  从商业活动中的众多矛盾来看,最主要的是社会活动人群之间和人群自身的两对因素决定了商业活动数量及频度,可以分为脸和面子,价值取向和现实取向。因此商业活动达成的结果可以由这两对因素分别形成四种不同特质的商业活动表象人群。

  我国商业活动“脸”“面”四分模型由上图分类可见:商业活动表象人群主要分为四类:

  (1)有脸有面子。这个人群社会地位(脸)高,人际交往关系赠与(面子)程度高;(2)有脸无面子。这个人群社会地位(脸)高,人际交往关系赠与(面子)程度低;(3)无脸有面子。这个人群社会地位(脸)低,人际交往关系赠与(面子)程度高;(4)无脸无面子。这个人群社会地位(脸)低,人际交往关系赠与(面子)程度低。

  可以归纳,商业活动中交往的各色人群基本可以涵盖在这个四分模型内。

  四、以实践为指向的工商管理学科“脸”“面”关系辨析从上述对商业表象人群的分类来看,工商管理学生培养要注重感情培养,注重对商业对象的“脸”

  与“面”分析,尤其在关系型社会网络下,顺利的商业活动达成需要工商管理类学生注重组织关系的同时注重情感因素开发,讲究个人关系协调发展也要考虑功利实用的自我满足。如果从商业关系角度修改上述四分模型,可以得到如下我国商业关系模型(图2) :

  我国面子与商业关系模型由上图分类可见:商业关系及主要分为四类:

  (1)社交情感型。这个群体注重社会圈子宽广,人际交往情感(面子)程度高;(2)个人情感型。这个群体注重私密空间完整,人际交往情感(面子)程度高;(3)商务功利型。这个群体注重商业社会利益,人际交往私利(面子)程度高;(4)无脸无面子。这个群体注重商业私人利益,人际交往私利(面子)程度高。

  可见要提高工商管理学生素质,需要考虑自身所处人群及所接触的商业人群具体情况,从而具体的应用不同的商业手段。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如果不考虑这些现实的商业世界具体情境,就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沟通能力和高情商的管理精英。整个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都可以围绕这么两个四分模型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和素质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工商管理培养才能符合中国实际,才能有生命力。

  五、结论及展望

  本文对中国文化因素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工商管理学生培养除了必须考虑让学生掌握国际通行的十二种素质之外,还应从人与人交往联系及关系建立紧密的“面”和“脸”入手分析商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四种表象人群,以及与之对应的商业活动群体特征。总的说来有以下三个结论:

  (1)工商管理学科设置必须以实践性为最终导向,以提高商业活动能力和具备商业活动敏锐感为特征,课程设置能够使得学生有效的学习和使用针对不同人群所应使用的各种不同知识;(2)“面”与“脸”应用到现代商业活动中来,要使商业活动者树立“面”与“脸”的互动思维及换位思考,“面”与“脸”的孰轻孰重,什么场景下可以舍弃“面子”? 什么场景下可以舍弃“脸面”? 什么场景下要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获得理想的商业活动效果?

  (3)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何国际通行的“案例教学法”无法在中国管理学教育和商学教育实施取得理想效果,原因在于中国是个注重关系,注重“脸”“面”的社会,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初看只有两种:要么就是重新修订案例教学,要么就是让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彻底的融合。从现实情况来看,前者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 1 ]李光明. 工商管理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 J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 (14) : 241 - 243.

  [ 2 ]田启涛.“面、脸的语义嬗变[ J ] ,语文学刊, 2008. 5: 170- 171.

  [ 3 ]卢泰宏. 消费者行为学[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8 -92.

【谈谈工商管理培养系统思维创新 面和脸的辩证法】相关文章:

谈谈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08-11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创新08-0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理论论文10-19

浅谈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10-13

谈谈高校工商管理培养模式研究10-07

谈谈刑法教学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10-08

政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06-15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10-30

谈谈高中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