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

时间:2022-05-29 10:14:48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通用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通用6篇)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 篇1

  摘要:环境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引导企业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和有效利用,从而确保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构建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将风险管理体系融入环境管理会计中,使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实现双赢。

  关键词:风险导向;环境管理会计;构建

  环境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新领域,它融合了风险管理、管理会计和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其目标之一就是引导企业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和有效利用,从而确保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这为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现实基础。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是将环境管理会计建立在企业环境风险内部环境、识别环境风险、应对环境风险、控制环境风险、环境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它充分考虑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引入环境管理会计既是国际会计界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构建思路

  1.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在环境管理会计实施前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也即对企业内部环境、环境信息披露两要素的要求。企业应广泛收集与本企业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等和ISO14000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经过必要的筛选提炼、分类组合、对比分析,形成风险信息数据库,尽可能的预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2.建立环境风险评估系统。根据所需会计指标建立环境风险评估系统,针对收集的各类环境风险初始信息,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经营活动,运用现行的风险管理手段,定性定量的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对各项风险进行比较,确定对各项风险的管理控制顺序,同时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对所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评价。

  3.将风险管理体系融入环境管理会计中。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环境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风险管理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互相配合,以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整个过程中,环境管理会计自始至终都起着监督和管理作用,使环境风险管理与环境管理会计相互融合,最终达到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双赢的效果。

  二、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构建步骤

  1.健全企业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影响组织中人员的风险意识,为主体中的人们如何看待风险和着手控制确立了基础,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并赋予了企业风险管理中较准确的名字——内部环境,扩充了其范围,使企业内部环境成为一个系统化的有机整体。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主体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偏好、风险容量、董事会的监督、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

  2.环境信息充分披露。对于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可以借鉴传统财务报告的做法,利用会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企业的环境绩效。风险导向下的环境管理会计,要求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尽可能实用和详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环境会计报告,所以为了适应信息披露的要求,财务报告应采用定性和定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相应的披露内容。定性披露主要揭示那些难以量化的环境事项和环境成本,如负责环境问题的人员配置、环境教育、企业对社会环境项目的资助以及企业举办的公益环保活动等;定量披露主要报告企业的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增减变动情况。

  3.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价。环境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收集有关环境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暴露、危害等方面的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系统、全面、连续地发现环境风险管理单位面临的财产、责任和人身损失等环境风险。企业只有在正确识别自身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才能主动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环境风险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使企业受到意外的风险损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的要求相违背而受到的制裁风险,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的改变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阻而导致经营困难等。

  4.环境风险管理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是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利用有效的控制技术,进行削减风险的成本费用和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的风险度和损害水平并进行政策分析,以及考虑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采用恰当的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降低或消除事故的风险度,保护人身健康与生态系统安全。环境风险管理控制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首先要了解环境风险管理控制的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管理程序,采用相应的环境风险规避技术,一般根据环境风险呈现的状态划分四种不同的规避技术,即风险避免、风险减少、风险自留、风险转嫁;其次要关注环境风险信息的质量和层级;最后要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从源头上防范环境事故的发生。

  5.环境风险应对。环境风险的应对,是现代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构建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关键。对于环境风险事故的应对措施,最根本的就是将风险管理与全局管理相结合,针对识别的环境风险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以实现企业“整体安全”。

  6.环境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帮助环境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了解环境资源的流量和存量,以及资源资产的分布和变动情况,能够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治理自身所产生环境污染的资源投入情况,通过对企业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行为进行监控,找出与环境标准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证企业不受或少受环境风险威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

  三、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1.缺乏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定量方法。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后,需要识别、预测并计量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现行会计体系提供的仅仅是定量的数据,缺少定性的分析方法。这样就无法全面、科学地评价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成效;而且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由于环境成本要以环境负荷的发生和消减为指标,所以现行的会计体系中缺乏一种合理且被公认的指标体系。

  2.建立内部微观和外部宏观两重环境量度体系。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内部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效益作出相应的会计量度和处理。从宏观方面,政府和社会应建立环境质量和成本量度体系,设立环保基金,向企业提供用于环境的维护和改善的合理资金。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企业正确的计量内部和外部环境成本,并且将外部宏观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加强对其重视和管理控制。由于外部宏观环境成本内部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核算,仅靠企业自觉履行这种不利于自身企业的不成型法则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强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所缺乏的。

  3.注意识别和计量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为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绩效的开支。一般说,开支的目的是辨识环境成本的主要依据,如果一项开支以环保为目的或以环保为首要目的,应归为环境成本。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受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生产消费环境与相应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成本问题会计上理应予以记录、计算和报告,这其中包含企业将所拥有的环境资源列为资产、应承担的环保责任列为负债、消耗的资源成本列为费用、环保收益列为收入等。但由于会计系统是对过去发生的事务进行记录,所以会计记录中一般是不会包括未来环境相关成本的,即使有时这种环境相关的成本很重大时也是如此。会计系统也不会对无形的环境相关成本进行计量。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激励到控制[M].黄长全,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宋国君.论环境风险及其管理制度建设[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4).

  [3]赵丽萍,刘媛媛.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1(11).

  [4]张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管理会计[J].会计之友,2008(7).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 篇2

  [摘要]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建立全面可靠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成为企业发展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健全防范体系的意义,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风险管理;管理模型构建

  引言

  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在面临任何风险时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测和决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走向,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当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而防范财务风险,完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防范政策的实施力度等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盈利情况,管理者通过财务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经营状况的好坏来决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同时,企业财务系统管理者通过分析企业人员的工资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等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其对企业运营所做出的贡献,也成为企业人事调动的依据,成为企业高效管理的重要辅助信息。

  1、2有利于企业应对新时期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大数据时代是各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新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成为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必然因素,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做出经营决策的有效性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环节,而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也是企业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的重要原因。

  1、3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应对企业内部、外部面临的各种潜在的挑战和竞争,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还能够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监督和预警机制,从而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现财务危机和预防财务危机,并能够在遇到危机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风险最小的方式进行解决,将企业可能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财务风险管理程序老旧、不完善

  一个成熟的企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作为支撑,以应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潜在威胁,而此时,有些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没有将新的风险划分到管理系统中,给企业发展造成威胁。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是一个空壳子,系统中的各个机构人员设置都不到位,没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作为支撑,这样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起来会产生重重的困难。

  2、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都具备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着丰富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停留在了制度方面,基于制度而制定出的各种运行政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只是因为执行力度不够,而将企业置于非常危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2、3对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完善的,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各种企业经营政策的实施还需要严格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而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说,只有更加完善、严格的监督体系,才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置于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中,才能及时发现财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忙于应对各种新的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各种财务问题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构建的途径

  3、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

  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有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将此体系真正贯穿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对不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威信力;其次,企业要对本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力度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懂,进而人人尊重,人人能够自觉地按照此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自身的行为;最后,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能够积极构建完善此体系,逐渐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使其真正发挥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有的作用。

  3、2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机制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企业良好发展过程中所最需要具备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竞争力,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以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积极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其次,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完善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将财务情况公开透明,形成员工与其他部门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而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各种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检查和监督,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外部监督关系到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更应该加强重视,完成企业从内而外的各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3、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作为辅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也至关重要,因为人才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4结语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的经济威胁,才能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发展动力,才能在新时代下发展成为更优秀的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彪.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5.

  [2]汤谷良,张守文.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财务研究,2015(1):68.

  [3]彭艳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及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研究,2014(6):108-110.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 篇3

  摘要:国家为彻底降低我国企业税负及规范税收征管流程,于2011年出台“营改增”税制改革方案,经过5年的推广与执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得到了全国企业的有效执行与认同。但是,“营改增”税制改革方案在执行初期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税务风险,企业如何充分享受税制改革所带来的优惠及降低税务风险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营改增”税制改革内容及产生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税制下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营改增”;税务风险;措施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内容

  我国“营改增”政策于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2012年在上海进行试点,试点范围只涉及交通运输及部分现代服务业,2016年5月前“营改增”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大部分行业执行。目前,我国已将所有行业纳入“营改增”税制改革范围。“营改增”税制改革主要内容为将以往属于营业税纳税范围的不动产转让、提供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所缴纳的营业税变为缴纳增值税,并允许企业将固定资产投资、购买服务等与提供劳务相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以弥补增值税率提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压力。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承担的税务风险

  (一)新老税制衔接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

  一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风险。以往营业税纳税企业对于取得的固定资产购置、办公用品领用及召开会议等发票无法享受抵扣优惠,在新税制执行初期,由于对增值税发票管理不善及领导缺少重视,未对增值税发票进行详细登记、保管,导致企业在以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进行抵扣过程中存在超出发票抵扣期限或发票遗失等问题,使企业无法真正享受新税制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更有甚者由于抵扣发票不符合规定,从而面临税务机关行政处罚的风险。二是新老税制冲突风险。部分企业在执行新税制过程中,由于对新税制理解差错,未将应缴纳增值税的涉税项目进行申报,最终导致企业申报的应纳税行为存在遗漏,从而面临偷税、漏税等税务风险。

  (二)进项税抵扣中产生的税务风险

  在新老税制衔接期,个别企业为了增加纳税期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选择从其他一般纳税人购买无实质经济业务的增值税发票、将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例如餐饮发票)、改变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商品属性等方式进行抵扣,这些行为不但会给企业带来补缴税款、罚款及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而且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及信息记录,为企业日后生产经营发展造成阻碍。同时,个别企业为了达到避税目的,未将以福利、投资或赠与形式发放、领用本单位商品进行纳税申报,一旦被地方税务机关查处,将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

  (三)财务人员对新税法理解偏差产生税务风险

  一是目前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处于改革、过渡时期,虽然我国各地地方税务部门采取广泛宣传、政策解答、培训财务人员等措施帮助涉税企业充分掌握新税制改革政策,而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学历、专业技能等因素,加之个别税收优惠政策在执行中具有一定弹性,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在选择适用税收优惠政策时存在个人主观判断错误,从而面临被税务机关处罚及未能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税务风险。二是个别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对“营改增”政策掌握不足,常常将企业领用本单位商品、无偿赠与或对外投资商品视为非销售行为,未予申报增值税,少缴纳视同销售商品增值税,从而受到地方税务机关处罚。

  (四)选择税收申报时间产生税务风险

  1、纳税时间提前所产生的税务风险。“营改增”税制改革使部分服务业税率提高,例如,原营业税制下交通运输业及部分服务业的税率分别为3%.5%,而“营改增”税制下,税率分别提高至11%及6%,因此,个别企业为了降低税负,选择在新旧税制交界前提前确认收入从而适用老税率的办法。一是符合税收法律规定的情况。企业提前确认的收入如果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增值税暂行条例》确认时间,税务机关则允许企业在新旧税制度交界前按照老税率进行申报,但提前缴纳税款会增加企业当期资金压力。二是不符合税收法律的情况。如果企业提前确认收入违反税法规定,则企业将面临被税务机关处以补缴税款、罚金等风险。

  2、纳税时间滞后所产生的税务风险。随着“营改增”政策在企业间的广泛运用及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的扩大,多数企业采取延迟申报纳税、购买进项税发票的税收筹划方法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但是企业购买无实际经济内容的增值税发票将使企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新税制下企业防范税务风险措施

  (一)强化新旧税制衔接,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一是企业领导应在内部强调、宣传“营改增”政策的重要性,使企业各个部门、全体员工能够为新老税制衔接做出充分准备,保证新税制顺利推行。二是企业采购及固定资产管理等部门在进行货款支付过程中,必须取得供货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对于低值易耗品采购或会议费支付等经济业务所取得的发票也应进行严格审核,以保证企业用于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符合税法要求,避免企业因发票不符合规定而无法享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押优惠。

  (二)积极采取税务风险预警措施,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为了企业切实降低税负及税务风险,建议企业在内部应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的税收筹划方法进行仔细论证,并且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事务所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评估、权衡,在降低税负与承担的税务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点。二是指派专人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收集、分析,充分掌握国家经济动态及政府宏观调控手法,保证企业所有涉税行为符合税收法律规定,并尽可能享受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税负最小化。三是对财务人员提出的税务风险进行认真分析、论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预见范围内。

  (三)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强化增值税纳税管理

  一是加强“营改增”政策学习。地方税务机关应积极组织辖区企业财务人员对新税制政策进行学习,同时,企业应鼓励财务人员主动、自觉学习新税法,以提高对“营改增”政策理解能力,降低企业实际税负。二是新老税制下会计科目使用。营业税体制下,企业只需按照月收入乘以税率计算应缴纳营业税额,而“营改增”政策下,企业还需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二、三级子科目,用于核算取得的应抵扣未抵扣增值税及当期应缴未缴增值税额,在财务核算方面较之前更加复杂。三是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及规范申报过程。企业应指派专人对增值税发票领用、开具、退票及取得增值税发票进行详细登记、管理,以避免因发票管理不规范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黄彩彤.“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

  [2]王华.探析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税负及利润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3]李遴.增值税转型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1(11).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 篇4

  摘要: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尤其是在当前我过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金融行业要更加注重其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本文从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了金融企业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风险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某个环节失误带来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能时,会计核算工作不够仔细,导致其核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造成企业的会计账目混乱,与实际情况不符,为其日后查账核对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也为金融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会计监督风险

  为了实现存款目标,达到利益最大化,许多金融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关注如何吸引客户存款,很少顾及到自身的会计监督工作,许多款项支出混乱,经常出现花钱之后再记账的现象,这使得金融企业超支情况屡有发生,长此以往,将为金融企业日后的投资决策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信息失真风险

  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的反应金融企业日常的经营情况,但是,有许多金融企业为了最求利益,或满足一些名利,往往对会计信息进行操控,这使得金融企业的许多会计信息都存在虚假的成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把控,这为金融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机,使得金融企业的领导人员很难有效定位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长此以往,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承受巨大的压力,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金融企业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核算方法不当带来的风险

  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设立相应的会计科目与账簿,采取恰当的方法编制并审核会计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风险存在于会计核算的每个环节中,如果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不恰当,会计核算程序不够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存在一定的错误,极有可能引发一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当前市场状态下,经济活动日益增多,金融企业的支付结算业务也在逐渐增加,其中一些票据填写不规范,业务操作失误等现象时有发生,为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使其会计处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将为金融企业带来一定的会计风险。

  (二)会计内部监控不严

  许多金融企业的会计内部监控工作还不够严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会计监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金融企业没有在其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由会计人员兼任,其职责权限划分也不够明确,执行监督审计工作时往往敷衍了事,导致其很难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形同虚设,这样不仅没有体现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的职能,反而导致其会计风险增加,甚至为金融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财会人员素质不足

  一个企业的财会人员素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金融企业所涉及的会计业务数量较大,程序较为繁琐,这要求其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是,就当前形势来看,金融企业的大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其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由于长期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其业务处理能力一直停滞不前,很多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处理起来较为困难,甚至容易发生错误,这也为金融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风险,甚至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金融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行性,在其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程序,从会计凭证的审核、录入到编制财务报表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会计核算规范,遇到重大业务要多种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最恰当的会计核算手段与会计核算方法,为金融企业编制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的今天,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对其原始凭证与会计凭证进行仔细审核,防止工作疏漏,遇到不够规范或票面理解存在歧义的原始凭证要及时询问业务经办人员,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效降低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会计内部监控工作

  金融企业的领导人员要认识到加强会计内部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在其内部设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设立独立的内部监督审计部门,合理划分其职责权限,明确规定其内部审计人员不得由财务人员兼任,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确保其能够在执行监督审计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能,为减少金融企业财务问题,避免会计风险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三)提升财会人员素质

  金融企业要注重对财会人员的后期培训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班,定期开展讲座,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对其自身工作的认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认真、严谨;同时,聘请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对金融企业的财会人员开展技术教育,不断提升金融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我,面对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准确性,从而有效降低金融企业的会计风险,为金融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做为我国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地提升自身会计核算能力,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提升财会人员素质,不断地降低财会风险,才能够有效的促进金融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焕.基于企业金融会计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商场现化,2014,(30):184-186

  [2]张彦群.试论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212-213.

  [3]李金大.银行会计的风险与有效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81-82.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 篇5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必然会造成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增加。本文围绕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务风险;影响因素;防范

  一、前言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企业要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也是影响重大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综述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所谓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指的是在各项财务活动当中,因各类难以控制或者难以预料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状况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进而使得企业具备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从广义方面来看,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因各种原因而在利润分配、资金营运、投资和筹资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中所导致的对企业的发展、盈利与存在等方面的影响;在狭义方面来看,财务风险指的是因大幅度的普通股收益变动的风险或者利用财务杠杆导致企业所产生的破产风险。可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想要将风险完全消除或者完全消除风险的影响,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当企业有以下征兆存在时,则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转变为财务危机:企业负债总额大于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经协商后转为重组状态;企业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而资产配置缺乏流动性,现金净流量较低,无法变现应用于债务的偿还;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股东权益比注册资本要低和最近两个会计年度为负的净利润。

  2、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点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其一,客观性。也就是企业财务风险并不会以人的主观意识或意志而转移,财务风险往往是客观存在的;其二,全面性。也就是在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均存在着财务风险,并且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均有所体现;其三,共存性。也就是财务风险与企业收益是共同存在的,并且两者呈现的是正比的关系,通常财务风险越大,则收益便会随之越高;其四,激励性。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会使得企业采取相关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强化财务管理。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1、外部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原料环境、社会文化氛围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企业能够控制和预防的。

  2、财务风险意识匮乏

  据了解,国内的大多数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理念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的领导,认为只需要将企业的资金控制住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种思想导致其在财务管理监管中过于简单化。实际上,企业中的各个财务环节都有可能带来财务风险,一旦控制不好,将会为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损失,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例如:企业并没有树立财务风险的定期评估以及预测意识等。

  3、缺乏合理的资金筹集结构

  缺乏合理的资金筹集结构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综合因素。同外企相比较,国内的多数企业都面临着高资产负债率问题。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40%的占到总数的65%以上。其中,金融服务行业的资产覆盖率更是接近了70%,由此可以看出,一旦企业的资金出现问题,将会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

  4、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

  企业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而良好的经营管理是以科学的投资策略为前提的。投资决策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原料购置以及生产和经营方向。而这些环节中隐藏着各类财务风险。所以说,良好的投资决策是避免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投资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在企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实际调研,或者未能全面地掌握未来项目的发展趋势。很多决策者凭着主观经验判断,致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增加。

  5、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其是对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控制。然而,在国内的多数企业当中,常常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在一些大型企业当中,存在相应的内部审计结构,但是,该结构的独立性以及监督职能常常受到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有关领导的诸多影响,以至于发挥的功效并不令人满意。

  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包含财务危机和预警两种含义。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以及出现资不抵债的经济现象。预警是指预先知道并发出警示,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损失。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控制和预测警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据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2、重视控制财务风险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收益分配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要想加强控制财务风险,则需要高度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予以重视,有效的管理财务

  风险在企业的整个财务活动中。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生产的起点就是筹资活动,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使

  用筹集资金的效益有着不确定性存在,进而便会有筹资风险产生。针对不同筹资风险的成因,控制及防范筹资风险的方法具体有:

  (1)增强企业偿债能力及赢利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2)适度举债,重视筹资杠杆,实现资金结构的优化配置,以此得到财务杠杆利益;

  (3)维护资产流动性,合理调度资金;

  (4)加强风险自担能力,建立偿债基金。其中,偿债基本是企业为了根据计划偿还债务所提前提取的准备金。

  3、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企业应当尽快地构建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往来账目资金予以定期的检查与审计,以防止因企业监督管理部门不当而造成的贪*腐*、资金体外循环以及资金挪用等现象,进而将管理资金方面的风险降低。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核算应收账款的工作,对应收账款的相关科目,要切实的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辅助性措施,以便于将应收账款中所涉及到的更改及变化及时反映出来。另外,还应当构建起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发生业务单位的违约后责任划分、资金归还期限、资金归还办法和付款办法做出明确有效的规定,以便于将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从而更好的防范及控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4、选择可行的内投项目,规避外投项目风险

  企业的投资项目包括对外投资项目与对内投资项目。对内投资项目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首先需要合理地选择投资项目。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多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建立模型,运用科学手段从模型中计算出多种决策方案的定量数据,然后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应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与实地考察,应该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和投入时间并合理预测投资效益。如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可计算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净现值比率、内部收益率等决策评价指标,并对计算结果

  5、构建科学的资金结构,确保企业资产低负债率

  (1)资产结构中,要确保企业拥有一定量的现金库存量,应对企业的日常支出以及意外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货币的周转,拥有资金时间价值概念;加速货币回收,确保销售的安全性;合理配置流动与非流动资金的比例关系。

  (2)负债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对未来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建立合理的企业融资结构,确保企业的短期以及长期负债比率均衡。

  (3)权益方面。将企业的发展规模与企业注册资金量加以充分地考虑,注重企业的成本产出率,逐步实现企业的资产积累。

  (4)资产负债方面。注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以及速动比率等重要财务指标。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以下时,企业的资产积累速度很快,偿债能力也较强。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方法控制财务风险,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军.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孟银萍.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 篇6

  摘要:本文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煤炭企业 运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适用于审计早期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主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而后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就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中心实现了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重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 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到最终审计结论的确定均可运用分析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收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能够更好地发现被审计单

  位的重大错报,提高审计的效率。 扩大审计证据的内涵,注重外部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这些都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人员需要从外部获取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结果的恰当性。另外,审计人员期望管理层提供的证据来证明其舞弊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与企业的一般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是获取相关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配。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以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审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会计准则及指南的实行等,构建了中国执业审计准则体系。 审计人力资源的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正规院校审计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广泛运用分析性程序检测被审计对象,其基本方法

  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控制测试、业务实质性测试、余额细节测试等。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依赖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使审计手段与审计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审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对风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1.参与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企业目标或某项交易的目标,然后分析对这些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确定审计风险水平和审计重点,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最后通过后续审计,测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这样审计建议可以直接针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必要环节。 促进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些目标也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标准。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促进煤炭企业治理。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部门了解具体情况,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治理。

  (三)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

  根据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煤炭营销领域开展重点审计。“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因此,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加强价格研判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通过不断的评审与信息反馈,对市场营销进行战略控制从而规避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层的诚信度等方面综合地分析、评价,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将审计风险降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

  四、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兼顾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等各种考试和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

  参考文献:

  郑小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004(2).

  陈志强.从审计风险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审计研究.2005(2).

  高伟,李晓慧.风险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3).

  总结:希望会计理论论文:浅谈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审计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帮助。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创建论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技能导向型教学基础会计论文09-14

客户导向型物流企业营销的论文10-31

试论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审计论文10-17

论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审计会计毕业论文10-17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探究论文08-26

决策导向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论文10-13

现代风险导向下并购审计风险研究论文03-17

浅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论文06-17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11-11

完善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措施论文08-05